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马成义 《光子学报》1980,9(4):80-95
本文对具有优越的消二级光谱性能的氟磷酸盐光学玻璃的国内外发展概况作了综述。扼要地阐述了氟磷酸盐玻璃消二级光谱的重要特性,氟磷酸盐玻璃的结构及特殊色散机理,介绍并评价了氟磷酸盐玻璃的若干典型配方、新工艺,提出了展望意见。  相似文献   

2.
以乙醇、正丁醇和聚乙烯醇为水相表面活性剂,采用悬滴法测定了氟苯-水溶液体系的界面张力,观测了氟苯-水溶液体系的界面。实验结果表明:氟苯和去离子水相互饱和,氟苯-水体系界面清晰,氟苯液滴的形态和大小不发生变化;体系中界面张力与溶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间的关系遵守Langmuir-Szyszkowski方程;Sternling和Scriven的界面稳定性判据适用于实验中的氟苯-水体系的界面稳定性判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保护大气环境的观点出发,对丙烷系氟里昂作为制冷剂替代物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推算了部分丙烷系氟里昂的标准沸点、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对筛选出的几种丙烷系氟里昂进行了理想蒸气制冷循环的计算分析,并与氟里昂R12的循环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本文构建了一系列NaF-AlF3二元系铝氟四面体团簇结构模型, 应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 采用Restricted Hatree-Fock(RHF)自洽场方法和6-31G(d)基组对结构进行优化, 并用相同的方法和基组进行分子振动模式的模拟计算。考虑相邻铝氟四面体的影响, 引入四面体应力指数(SIT)的概念分析和讨论该二元系高频区非桥氟对称伸缩振动及中频区桥氟对称弯曲振动模式。研究表明, 高频区铝氟四面体非桥氟对称伸缩振动频率与其铝氟四面体的种类(Qi)密切相关, 且铝氟四面体非桥氟对称伸缩振动频率的值随SIT值的增大而增大, 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同时, NaF-AlF3二元系团簇结构的中频区桥氟对称弯曲振动频率主要受桥氟角度的影响。并采用高温拉曼仪测定了分子比为NaF:AlF3 =1∶2体系的升温拉曼光谱, 随着温度的升高NaF:AlF3 =1∶2体系的主峰逐渐向低频移动, 观察到Q0、Q1、Q2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采用体式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表征了不同氟浓度、波导结构条件下光纤预制棒锥区及光纤的表面形貌与微观结构,用光纤综合参数分析仪、自制输出激光刀头分析了大芯径掺氟包层光纤的损耗、激光传输效率.结果表明:随着氟含量的升高,氟挥发现象愈加明显,传统大芯径掺氟包层光纤表面产生的裂纹、凹坑等缺陷增多,光纤损耗略有增加,激光传输效率下降;采用下陷掺氟内包层设计有效抑制了大芯径掺氟包层光纤制备过程中的氟挥发、析晶现象,1 200nm波段光纤损耗为3.99dB/km,平形和球形光纤2μm波段的激光传输效率分别达到88.9%和88.4%,性能明显高于传统结构光纤.  相似文献   

6.
煤在链条炉内燃烧过程中氟排放规律及抑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道了在一台0.5T/H蒸发量的链条炉试验台上所进行的煤燃烧过程中氟化物迁移、排放规律及抑制生成的研究,试验表明,在链条炉燃烧条件下,约有80%氟将排入大气,采用开发的废弃钙基除氟剂,在燃烧过程中能使除氟率达到45~80%,表明这是一种较理想有潜力的除氟剂.文中还报道了在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中气态氟及尘态氟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7.
荷移反应-荧光光谱法测定氟罗沙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一种基于荷移反应简便可靠地测定氟罗沙星的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电子受体2,3-二氰-5,6-二氯-1,4-对苯醌(DDQ)与氟罗沙星电子给体之间的荷移反应。实验结果表明,氟罗沙星与DDQ的荷移反应可使氟罗沙星产生显著的荧光增敏效应。其最低检测限为0.1mg·L~(-1),用于片剂中氟罗沙星含量的测定,其回收率为96.6%~99.2%,相对标准偏差为1.9%~2.8%。本文还对荷移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Er~(3+)掺杂的高氟浓度的透明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的微观结构和光谱性质.采用不同条件制备了两组初始组分为50SiO_2-45PbF_2-5PbO-1ErF_3的样晶,利用氟离子电极对实验样品的最终氟含量进行测定,表明了烧结过程中坩埚加盖可以有效地增加最终生成样品的氟含量.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吸收光谱以及上转换光谱的测试,结果显示,与低氟含量的先驱样品为非晶态不同,高氟含量的先驱样品中出现了β-PbF_2结晶,高分辨透射电镜像表明该结品为球形且颗粒尺寸大约在10~15 nm.吸收光谱、J-O参数和上转换光谱进一步证明了高氟含量的先驱样品中Er~(3+)存在于玻璃基质和β-PbF_2微晶中.退火后,玻璃基质中的Er~(3+)进入了PbF_2微晶中,显示了比退火前强的上转换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9.
锌(Ⅱ)-氟罗沙星光化学荧光法测定药物制剂中的氟罗沙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氟罗沙星在紫外光的照射下易发生光解作用。依据氟罗沙星的光解产物与Zn2+离子形成配合物,能显著地增敏氟罗沙星的荧光强度,建立了敏化荧光分析氟罗沙星的新方法。探讨了酸度、[Zn2+]/[PHFLRX]浓度比和光照等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10-8~5.0×10-6 mol·L-1,检出限为4.2×10-8 mol·L-1。对浓度为5.0×10-7 mol·L-1的氟罗沙星平行测定20次,计算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对针剂、片剂和尿样中的氟罗沙星分别进行了测定,其回收率为95.0%~105.0%。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其机理进行了合理的推测。  相似文献   

10.
在开展氟原子为反应物的低碰撞能散射实验时,慢速且干净的氟原子束非常关键.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单但十分有效的基于紫外激光光解离的氟原子束源,该原子束的特性在F+HD反应散射实验的高分辨飞行时间谱中得到检验. 该束源为氟原子参与的低碰撞能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电离能是分子的重要特性参数,在离子光谱学、化学反应动力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氟在苯衍生物的取代中通常扮演着吸电子角色,从而导致氟取代后分子电离能升高。采用高精度理论CBS-QB3计算了多个氟原子取代苯分子上氢原子形成的分子的电离能,研究随着取代的氟原子数量的增加,分子电离能的变化趋势。计算结果表明,与实验值相比采用CBS-QB3计算的电离能的相对误差在0.64%~0.94%范围,理论较好预言了分子的电离能。除对位取代外,随着氟取代基数量的增加,电离能逐渐增加,F表现出吸电子特性。  相似文献   

12.
程珊华  宁兆元  黄峰 《物理学报》2002,51(3):668-673
采用直流辉光CF4O2等离子体增强反应蒸发方法沉积了氟掺杂氧化铟透明导电薄膜,经过真空退火处理薄膜的电阻率达到18×10-3Ω·cm,透光率高于80%.研究了掺氟量和退火温度对薄膜电阻率和透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氟的掺入增加了载流子浓度,使得薄膜的电阻率明显下降,而薄膜的透光率变差,但是可以通过真空退火处理使其得到显著的改善,掺氟量越大需要的退火温度越高.X射线衍射分析说明,氟的掺入使薄膜的无序度增加;退火处理提高了薄膜的结晶状况,改善了薄膜的透光性能,同时也没有增加薄膜的电阻率. 关键词: 透明导电薄膜 氟掺杂 等离子体增强反应蒸发沉积  相似文献   

13.
在开展氟原子为反应物的低碰撞能散射实验时,慢速且干净的氟原子束非常关键.本文介绍了一种简单但十分有效的基于紫外激光光解离的氟原子束源,该原子束的特性在F+HD反应散射实验的高分辨飞行时间谱中得到检验.该束源为氟原子参与的低碰撞能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槲皮素为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中。槲皮素作为荧光探针检测氟离子不仅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而且与合成的荧光探针比,还具有来源广、环保、无毒等优点。实验将不同阴离子(F-,Cl-,Br-,I-,ClO-4,H2PO-4)分别加入到槲皮素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中,考查槲皮素溶液的荧光强度变化。实验发现当加入氟离子后,槲皮素在500 nm处的荧光发射峰的强度降低,发生荧光猝灭,且其猝灭程度随着氟离子浓度的增大而改变,即荧光强度随着氟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并呈线性变化。而其他阴离子的加入对槲皮素和槲皮素-氟离子体系的荧光发射强度影响不大,说明其他阴离子不影响槲皮素对氟离子的识别,显示了槲皮素对氟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由荧光滴定光谱和荧光滴定曲线得到槲皮素对氟离子的滴定方程为:y=-13.36x+173.4,线性关系为R2=0.991,线性范围为1.0×10-6~8.0×10-6 mol·L-1,最低检测限为1.0×10-7 mol·L-1,表明槲皮素对氟离子的识别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进一步实验表明槲皮素识别氟离子的机理可能是氟离子的加入破坏了溶液体系的氢键,改变了槲皮素分子的共轭状态,发生分子内电荷转移,促使槲皮素荧光猝灭。用该法成功检测了样品中微量氟离子,回收率为100.67%~102.44%,精确度较好,测定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15.
张百强  郑中山  于芳  宁瑾  唐海马  杨志安 《物理学报》2013,62(11):117303-117303
为了抑制埋层注氮导致的埋层内正电荷密度的上升, 本文采用氮氟复合注入方式, 向先行注氮的埋层进行了注氮之后的氟离子注入, 并经适当的退火, 对埋层进行改性. 利用高频电容-电压 (C-V) 表征技术, 对复合注入后的埋层进行了正电荷密度的表征. 结果表明, 在大多数情况下, 氮氟复合注入能够有效地降低注氮埋层内的正电荷密度, 且其降低的程度与注氮后的退火时间密切相关. 分析认为, 注氟导致注氮埋层内的正电荷密度降低的原因是在埋层中引入了与氟相关的电子陷阱. 另外, 实验还观察到, 在个别情况下, 氮氟复合注入引起了埋层内正电荷密度的进一步上升. 结合测量结果, 讨论分析了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绝缘体上硅(SOI) 材料 注氮 注氟 埋氧层正电荷密度  相似文献   

16.
六氟丙烷洁净气体灭火剂热分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六氟丙烷洁净气体灭火剂在管式反应器中500~750 ℃时的热分解性能。经测试发现热分解气体中含有氟化氢,GC-MS分析发现含有五氟丙烯,说明六氟丙烷高温热分解时主要是脱去氟化氢、生成五氟丙烯的过程。GC和FTIR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六氟丙烷的热分解有明显影响,600 ℃时开始发生微弱分解,750 ℃时发生强烈分解。FTIR可作为在线研究含氟气体灭火剂灭火机理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碱土-铈氟碳酸盐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无序堆垛和交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樊汉节  李方华 《物理学报》1982,31(5):680-684
用晶格象技术研究了同时含有钙和钡的铈氟碳酸盐矿物,发现这类矿物的晶体是由不同组分的钙-铈氟碳酸盐矿物和不同组分的钡-铈氟碳酸盐矿物单层无序堆垛而成,在百埃数量级的范围内,观察到不同组分钙-铈氟碳酸盐矿物的交生现象,由此提出伦琴钙铈矿可能有一种新的多型体。研究结果显示了晶格象技术直接观察这类矿物晶体结构的优越性。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利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及 6 31G(d ,p)、6 311G(d ,p)、6 31+G(d ,p)和 6 311+G(d ,p)基组对五氟代吡啶、2 ,6 二氟代吡啶和 2 氟代吡啶分子的阳离子进行了计算研究 .B3LYP构型优化和频率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这三种氟代吡啶阳离子的结构分别具有C2v、C2v和Cs 对称性 ,电子基态分别为2 A2 、2 A2 和2 A″ .对离子和分子的计算构型做了比较 .利用B3LYP方法和不同的基组对这三种阳离子及其分子进行了自然布居分析计算 .用B3LYP方法对这三种阳离子 (自由基 )中的超精细结构进行了计算 ,对五氟代吡啶、2 ,6 二氟代吡啶和2 氟代吡啶分子的垂直电离势和绝热电离势进行了计算 ,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两中心的Lennard—Jones(2CLJ)流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与温度相关的势能参数,提出了改进型的2CLJDQP势能函数模型。应用此模型计算了乙烷(C2H6)、六氟乙烷(C2F6)、氟甲烷(CH3F)、氯甲烷(CH3C1)、1,1,1-三氟乙烷(CH3CF3)、二氟乙烷(CH3CHF2)的第二维里系数,较...  相似文献   

20.
氟罗沙星荷移络合物在胶束体系中的紫外光谱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π电子受体四氯对苯醌(TCBQ)与电子供体氟罗沙星的荷移反应,结果表明,氟罗沙星与TCBQ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胶束体系中能形成稳定的荷移反应络合物,使其吸光度明显增强。据此建立了氟罗沙星简单、快速、准确和灵敏的分析方法。氟罗沙星浓度在0. 6~24 mg·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r= 0.999 3。荷移络合物在326 nm处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3×104 L·mol-1·cm-1。本方法用于片剂中氟罗沙星含量的测定, 其回收率为99.3%~99.8%, 相对标准偏差为0.9%~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