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大型水轮发电机定子绕组的结构,建立了新的接地故障时零序电压的数字仿真模型,探讨了水轮发电机发生定子接地故障后机端和中性点侧零序电压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化的数字仿真模型,该模型可被用来分析各种定子接地故障保护方案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发电机发生内外部单相接地故障后,机端和中性点侧3次谐波电压、基波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之间相角的变化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相角判别的新型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方向元件。该方向元件由2部分组成:对距中性点50%以内的定子绕组故障,利用机端和中性点两侧故障分量3次谐波电压的相角值相等且为负值的特点构成;对50%以上范围的定子绕组故障,由于零序故障电压和电流均相对较大,采用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相位的关系来识别故障方向。该方向元件构成原理简单,可以与目前现场应用的各种单相接地保护方案配合使用,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对于大电源长线路的输电系统,当线路末端发生接地故障时,虽然零序电流达到定值,零(负)序方向元件由于零(负)序电压可能达不到方向元件的门槛值,造成保护拒动。针对这类问题,提出了2种解决方案:一种是当零(负)序方向元件由于零(负)序电压可能达不到方向元件的门槛时,以正序电压代替零(负)序电压作为零序电流方向判别;另一种是采用无方向零序电流反时限过流保护作为接地故障后备保护,并提出了新的电流互感器断线方案,解决了国内保护装置电流互感器断线与反时限零序后备存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电压互感器(TV)二次侧两点接地故障对电压的影响,得出TV二次侧两点接地只影响零序电压,从而影响接地距离保护的正确动作。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识别的距离保护原理。该原理基于输电线路R-L模型,采用准确测量的零序电流在系统阻抗上的电压降代替受影响的零序电压,有效地解决了TV两点接地故障对接地距离保护的影响。ATP仿真和现场数据验证了该原理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指出现有定子接地保护应用于扩大单元接线方式发电机上的不足,提出基于零序方向元件的选择性定子接地保护方案。采用发电机机端零序电流、接地变压器二次侧电流以及发电机零序电压构造零序方向元件,零序方向元件的动作边界可灵活整定,能够准确判断发电机区内、区外单相接地故障。该方案已应用到微机型发电机保护装置中,现场模拟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简要分析了发电机发生定子单相接地故障后,机端和中性点侧零序电压变化的特性,并对基波和3次谐波电压原理的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方案的灵敏度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发电机绕组中部接地时电压增量相对较小,不利于保护灵敏度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利用基波和3次谐波零序电压综合信息量的差动保护判据。该判据忽略基波零序电压增量的影响,减少了调试和整定环节,能有效提高保护灵敏度。理论分析以及实验研究均表明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两侧零序阻抗相差过大将导致两侧零序电流差别过大,虽然两侧的零序方向元件均能正确动作,但是由于一侧零序电流达不到动作定值,从而造成纵联零序方向保护拒动。文中针对这种零序弱馈现象的产生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且提出了针对零序弱馈的纵联零序方向保护的改进方案,进行了验证。实时数字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解决了零序弱馈时的纵联零序保护拒动问题,有效改善了纵联接地保护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基于B样条半正交小波的新型发电机定子单相接地保护方案。通过直接对机端和中性点两侧的测量电压进行小波变换,无需对测量电压中基波零序和三次谐波零序电压进行算法分离,利用其合成量的小波分析结果,可靠识别出发电机定子接地故障。由于综合利用了故障电压的突变奇异性,新方案能保护100%范围的定子绕组,灵敏度也大大提高。仿真研究和动模试验均表明,该方案在各种运行方式(包括强励)下均能取得很好的保护性能。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现有中小型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原理的不足。详细阐述了在发电机中性点不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2种情况下,分别在系统侧单相接地和定子接地时机端零序电流和零序电压的方向关系。提出了基于零序电流与零序电压方向关系以及基于零序差流与零序电压方向关系的新型的定子接地保护原理。通过试验和现场运行情况表明了该保护原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在电力系统中,10kV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概率是最大的,故在厂用电系统中需要进行充分论证,以使得厂用电安全、可靠运行,发生故障时,可以快速切除故障,避免因10kV系统发生故障越级跳闸或越级跳机组,使得故障扩大。通过分析觉巴水电站发生的1起10kV系统单相接地因保护配置不完善,导致机组定子接地零序电压高值动作,引发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动作,导致事故停机的事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电力电缆的零序阻抗随零序电流的大小而改变,如果采用恒定值的零序阻抗来进行零序电流保护的整定,容易导致保护的不正确动作。由于电缆线路的零序阻抗是零序电流的函数,提出了基于迭代算法的零序电流保护的方案。利用经验公式来确定零序阻抗初始迭代值;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阻抗 — 电流曲线进行拟合求取零序阻抗;利用修正后的零序阻抗再次计算短路电流,直至前后2次计算出的接地电流的误差满足迭代精度要求。按照在线计算的零序阻抗值进行零序电流保护的整定,使得保护的特性适应于当前的电流值。保护的整定完全由装置自动完成,对当前系统的运行方式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交换计算顺序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对流方程、对流扩散方程及长重力波方程的节点正、反计算顺序交替进行的计算格式和上述几种方程这一格式的稳定性和相容性证明。最后,介绍了用交序法计算二维非线性近海潮波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唐山市降水量序列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唐山市1956年-2006年降水量资料,分析该区域降水量变化情况。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降水量的年内变化与年际变化进行分析,年内降水比较集中,80%降水量集中在汛期,年际变化的极值比在4.0左右。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法对降水量序列进行趋势分析,降水量呈递减趋势。对降水量变化过程进行变异点的识别与检验,1981年降水量过程发生显著突变。采用模糊假设检验法对降水量系列进行周期性分析,唐山市降水量变化存在40-50年的中周期。降水量是地表水、地下水的补给来源,研究和分析降水量变化特征,对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合理配置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发现合于永久故障时三相重合闸时序对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有较大影响,以单负荷无穷大系统为例探讨其机理。分别在恒阻抗、恒电流和恒功率3种静态负荷模型以及感应电动机动态负荷模型下,考虑故障点位置变化,推导出交流线路从发生三相短路至三相断路器跳闸、三相重合于永久故障直到后加速三跳的整个过程中,负荷侧母线电压的解析表达式。通过比较2种重合时序下的负荷侧母线电压发现,在恒阻抗、恒电流及动态负荷模型下,由远离负荷的线路首端重合,可增大负荷侧母线电压,动态负荷模型下还可减小保护再次跳闸时的电动机转差率,有利于提高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而在恒功率负荷模型下,重合时序受故障位置影响,推导出了影响重合时序的故障距离解析式。鉴于实际系统中运行方式变化,提出了离线计算与在线结合的实用三相重合时序整定策略,以提高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对单负荷无穷大系统和2010年南方电网的仿真结果验证了其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人民黄河》2014,(5):15-18
针对不平稳序列中长期径流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构建了趋势分析与周期叠加组合的预测方法。利用逐步回归趋势分析技术将不平稳径流序列分离为趋势序列和平稳序列两部分,对趋势序列采用趋势回归技术进行预测,对平稳序列采用周期均值叠加技术进行预测,然后将两者预测结果叠加得到最终的预测值。以黄河中游3个水文测站为例进行实例检验,结果表明:趋势序列采用逐步回归技术进行预测,能更准确表达序列的趋势性,从而提高预测精度;采用趋势分析与周期叠加组合的方法模拟月径流量,效果明显好于直接采用周期叠加的方法,能达到中长期径流预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基于故障分量正序电抗的方向元件。当线路上发生正向故障时,故障分量正序电抗等于背侧的系统电抗,极性为负,小于线路正序电抗;当线路上发生反向故障时,故障分量正序电抗等于线路和对侧系统的正序电抗之和,大于线路电抗。根据这个特点,可以判断故障方向。该方向元件易于实现,灵敏度高,不需要设置电压门槛,即使感受到的故障分量正序电压的幅值较小,仍可以准确地判别方向。  相似文献   

18.
黄永绥 《四川水力发电》1994,13(3):29-33,83
本文根据“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西电东送,初步研究”的研究成果及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可行性研究资料。分析了先建溪洛渡水电站或先建向家坝水电站两种开发顺序方案的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先建溪洛渡水电站的建议,提供领导及上级机构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地下洞室群的开挖顺序是影响洞室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结合拟建双江口水电站厂区地形地质条件及洞室群结构特点,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研究不同开挖工序下洞室群围岩的应力场、位移场及破坏区分布规律,对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以开挖过程中对周围岩体的扰动破坏体积最小、应力集中程度最小、最大位移最小作为优化准则,提出了较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