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颅内动脉瘤是在各种因素作用下造成局部血管异常变化而出现的脑血管瘤状突起,临床中的常见因素有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少部分患者的发病原因为脑血管痉挛、闭塞或者由于动脉瘤对周围组织神经结构产生压迫,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一旦动脉瘤破裂出血则可能造成患者死亡。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1])。我科自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共开展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8例,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对患者予以精心护理干预,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GDC)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急诊用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5 2例 5 5个颅内动脉瘤。结果 :成功栓塞 5 2例 5 5个颅内动脉瘤。 5 1例痊愈 ,1例死亡。完全栓塞 (>95 .0 % ) 32个 ,大部分栓塞 (80 .0 %~ 95 .0 % ) 2 0个。部分栓塞 (<80 .0 % ) 3个。并发动脉瘤破裂 2例 ,其中 1例痊愈 ,1例死亡。并发脑梗死 3例 ,局部溶栓后 ,遗留轻偏瘫和单瘫。 2例弹簧圈末端遗留于动脉瘤外 ,经抗凝治疗未发生并发症。 3例复发再次栓塞后痊愈。结论 :早期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关伟  赵春燕  邵磊  郑晓文 《天津医药》2005,33(4):222-222
颅内动脉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颅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但由于有些动脉瘤位置深在或处于重要的功能区而不宜手术治疗。我院对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了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是较常见的脑血管病变 ,其破裂之前可无任何症状 ,一旦破裂 ,可威胁病人的生命。因此 ,及时诊断和治疗 ,非常重要。我院用电解可脱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破裂急性期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 3天内颅内动脉瘤 2 5例 ,取得效果良好。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本组男 16例 ,女 9例 ,年龄 2 7~ 6 8岁 ,平均 4 7岁。 2 5例病人全部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其中动眼神经麻痹 3例。 2 3例为第一次出血 ,另 2例曾有SAH病史。Hunt Hess分级 :Ⅰ级 5例 ,Ⅱ级 12例 ,Ⅲ级 6例 ,Ⅳ 2例。二、影像学资料 :均急诊行头颅CT检查 ,并证实有蛛网膜下…  相似文献   

5.
王曙辰  李辉 《哈尔滨医药》2011,31(5):327-32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电解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患者病例资料,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1例,Ⅱ级4例,Ⅲ级5例,Ⅳ级2例。均在发病3 d内行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结果完全栓塞10例(83.3%),大部栓塞2例(16.7%)。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8例,Ⅱ级2例,Ⅲ~Ⅳ级1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3~24月无复发。结论早期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可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安全、有效、微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uglimiDetachableCoil,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护理。方法采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9例全程观察和护理。结果成功填塞,术中无严重并发症。结论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手段。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的密切配合、术后的精心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可控式电解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991年Guglielmi首次报道了应用可控式电解弹簧圈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后 ,由于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微创、对病人一般状态要求低 ,术后恢复快 ,且可达到近似手术夹闭的目的 ,因此该项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和推广。本组报道17例 19个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体会。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自 1999年 7月至 2 0 0 2年 3月 ,我科采用可控式电解弹簧圈 (GDC)技术栓塞颅内动脉瘤 17例 19个动脉瘤 ,其中男性 11例 ,女性 6例 ,年龄 4 5~ 6 9岁 ,平均 5 7岁。临床表现为 :蛛网膜下腔出血 14例 ,颅神经压迫症状(主要为动眼神经麻痹 ) 3例。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3例颅内动脉瘤做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的患者做到术前做好医患沟通,加强心理护理,术中术后观察意识、瞳孔等生命体征,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预防措施。结果 23例患者全部治疗成功,未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至关重要,通过有效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麻醉方法、管理和监测。方法 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首先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数字成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确诊。然后在全麻插管下行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治疗。术中尽可能完善镇静、镇痛效果.维持适当低值的MAP或SAP,应用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扩张脑血管以及加强术中管理。结果 30例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术中MAP或SAP均较术前低,心率和血氧饱和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后拔管血压波动轻微。结论 适宜的麻醉方法,完善的镇静镇痛效果,维持适当低值的MAP或SAP.严密的监测,是此手术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10例颅内动脉瘤术的患者进行探讨。方法对患者进行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严密的配合,术后严密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精心的护理是保证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64例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颅内动脉瘤经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并发症进性分析.结果 64例行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手术患者,采取单纯弹簧圈栓塞23例,采用颅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16例,采用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9例,采用双导管技术栓塞16例.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脑血栓形成或脑梗死3例,血管痉挛5例.动脉瘤栓塞后无再出血.结论 术前对动脉瘤准确评估、正确运用合适的栓塞材料以及术者临床经验的逐步积累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合理地处理并发症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永德  殷俊杰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605-1606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美国波士顿公司GDC栓塞治疗17例患者的18个颅内动脉瘤.其中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前Hunt和Hess分级:Ⅰ、Ⅱ级10例,Ⅲ级3例,Ⅳ级2例。结果 13例痊愈,3例轻度短期神经功能障碍,1例死亡。结论 GDC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电解可脱弹簧 (GDC) 1 991年由 Guglielmi[1] 研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 ,1 995年初美国 FDA批准使用于临床 ,至 1 997年初全世界应用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 (AN)已超过 1 6 0 0 0例 ,GDC已被认为是除高危患者以外直接手术的有效替代方法。1 单纯 GDC技术的局限性血管内弹簧圈栓塞 AN的目的是使 AN腔完全消失 ,许多因素影响其栓塞率 ,其中最多的为动脉瘤颈与瘤底宽度的比值。GDC单独使用报告显示 [2 ] ,对于 AN颈≥ 4mm或形态不良者 ,效果欠佳。其原因是由于对于宽颈或形态不良的 AN弹簧图易于压缩于动脉瘤体或圆顶内 ,导致动脉瘤残存…  相似文献   

14.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电解式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局麻下,经导引导管将微导管头端送入动脉性瘤腔,用GDC逐步将瘤腔填塞直至满意.术前、术中、术后造影对比.结果 10例动脉瘤均栓塞成功,栓塞完全.术后2周痊愈出院,临床症状消失.结论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种安全、疗效可靠、效果良好、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电解可脱卸弹簧圈(E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32例患者共33个动脉瘤均采用EDC栓塞。其中宽颈动脉瘤4例,采用球囊辅助栓塞(Remodling技术)。结果33个动脉瘤均采用栓塞治疗,100%栓塞25例动脉瘤,90%以上栓塞4例,90%栓塞3例,术后随访3月至1年无一例再出血。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用弹簧圈栓塞材料操作简单,预后好。对部分填塞之动脉瘤需进一步严格随访。  相似文献   

16.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病因,致死率、致残率高。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与传统的手术夹闭方法相比,具有不需开颅、损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对我院近年开展的血管内栓塞治疗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刘艳 《河南医药信息》2010,(12):121-122
采用可脱式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通过超选择性微导管技术,将微弹簧圈安全、顺利地输送到相应的动脉瘤腔内,使其盘曲致密地填塞瘤腔,并保持载瘤动脉通畅,与外科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相比,该方法可控性好,操作简便,对脑组织创伤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可脱性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科收治的4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将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介入治疗,成功率100%。经治疗后,所有患者中出现并发症4例(8.33%)。所有患者均无失访现象,与随访半年比较,随访1年患者的PF、RP、RE得分均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可脱性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较好,且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微弹簧圈及球囊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梁  翟凌云 《云南医药》1997,18(6):494-495
目的报告开展用微弹簧圈(spiral)和球囊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一年追踪观察。方法本组用微弹簧栓及球囊栓塞8例8个颅内动脉瘤。采用改变wilis环血液动力学新方法做全脑血管造影,显示交通动脉。结果新的造影方法增强了动脉瘤的显示和检出率。8例一次栓塞成功,5个闭塞100%,1例一月后复发。结论微弹簧栓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创伤性小,不开颅、并发症少的有效治疗方法。近期效果良好、远期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20.
我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19例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现就诊疗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9例,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35~68岁,平均49岁。其中1例,发病时头颅CT证实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外院治疗63d后因并发脑积水、反应迟钝、智能障碍、小便失禁转入我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