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外源酶调控生产金华火腿风味调味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三丽  郇延军  张国农 《食品科技》2007,32(10):164-169
采用中性蛋白酶和中性脂肪酶组合水解腌制猪后腿肉,制备火腿风味前体物。利用单因素和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双酶组合的作用条件。优化的酶解工艺条件为:2.7%的中性脂肪酶,4.3%的中性蛋白酶,43.4℃水解4h。得到的酶解液中游离脂肪酸为2.5%,氨基态氮2.4%。该酶解液32℃发酵5d,所得风味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其风味与金华火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调味料的硫代巴比妥酸值为(TBA)0.203mg/100g样品,羰基值1.26meq/kg,水分含量62.3%,pH值5.52。  相似文献   

2.
利用感官评价和电子鼻技术对不同油炸时间(0.0,1.0,1.5,2.0,2.5,3.0min)的荔浦芋风味特征进行分析,通过雷达图和传感器载荷分析探究各传感器响应值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主成分分析与线性判别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识别。结果显示:油炸2min的荔浦芋的感官评定总体风味最佳。传感器S2、S7、S9在不同油炸时间荔浦芋挥发性风味区分中起主要作用,即氮氧化物、硫化物、芳香成分和有机硫化物对油炸荔浦芋的区分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3.
奶酪风味剂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奶酪香精脂肪酶(Palatase 20000L)和复合蛋白酶(Protamex(R))共同作用水解牛奶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脂肪酶添加量为1.0%、蛋白酶添加量为0.05%、在35℃下反应10 h,酶解产物风味较好.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对牛奶水解后物风味的影响,以水解后牛奶酶解产物的游离脂肪酸含量为指标,通过RSM实验结合感官评定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脂肪酶添加量1%,蛋白酶添加量0.05%,温度35℃,反应时间10 h.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并对产品进行了喷雾干燥,得到的产品蛋白质含量为33.4%、脂肪含量为19.6%,为奶酪风味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脂肪酶可使羊乳中脂肪发生脂解反应产生游离脂肪酸,进而影响羊乳风味变化。乳中脂肪酶分为内源性脂肪酶和外源性脂肪酶。内源性脂肪酶主要是脂蛋白脂肪酶,外源性脂肪酶主要是微生物脂肪酶。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泌乳阶段生鲜山羊乳脂肪酶活力比较,确定对生鲜羊乳风味变化起主要作用的脂肪酶来源;通过对羊乳和牛乳中脂肪酶活力的比较,分析牛羊乳风味差异的原因。方法:以关中常乳、关中初乳、萨能常乳和荷斯坦牛常乳为研究对象,用脂蛋白脂肪酶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羊乳中脂蛋白脂肪酶活力,并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微生物脂肪酶活力。结果:关中常乳和萨能常乳脂蛋白脂肪酶活力差异不显著;关中初乳和关中常乳脂蛋白脂肪酶活力差异显著;山羊乳中内源性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外源性脂肪酶活力;羊乳常乳和牛乳常乳中脂蛋白脂肪酶活力在脂肪相和脱脂乳相的活力分布不同。结论:对生鲜山羊乳风味变化起主要作用的脂肪酶是内源性脂肪酶。羊乳与牛乳中脂蛋白脂肪酶活力在脂肪相和脱脂乳相中的差异,可能是导致牛羊乳风味差异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白雪  杨爽  孟鑫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4):209-212,21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微生物脂肪酶处理前后乳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并结合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乳品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较好区分微生物脂肪酶处理前后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的变化,主成分分析法(PCA)进一步说明添加微生物脂肪酶能有效地改善乳品的风味;GC-MS检测出醛类、醇类、酸类、酮类等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有所增加,乳品风味得到改善,并为乳制品风味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表面成熟菌(Brevibacterium linens和Debaryomyces hansenii),与蛋白酶Flavourzyme和脂肪酶Palatase20000 L结合的方法制备干酪风味剂(菌酶组),并与仅用蛋白酶和脂肪酶酶解干酪的方法制备出的干酪风味剂(双酶组)进行比较。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GC-MS的方法检测两组干酪风味剂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并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菌酶组中含有45种风味物质,其中含量最多的酸类,其次是混杂类、酯类和含硫化物;双酶组含有27种风味物质,其中含量最多的是酯类,其次是酸类、酮醛类。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内源性脂肪酶对奶酪风味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利用电子鼻分析添加和未添加脂肪酶的奶酪的香气组成,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统计质量控制分析(SQC)多元统计方法对电子鼻传感器响应值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内源性脂肪酶后,奶酪中酸、酯(十四酸乙酯除外)等挥发性成分物质增加,奶酪风味得到很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不同脂肪酶酶解奶油制备奶味香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Hansen calf lipase、Amano lipase A6、Lipozyme RM IM 3种脂肪酶对无水奶油进行适度酶解制备奶味香基。采用气相色谱分析了酶解奶油中游离脂肪酸组成,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酶解奶油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研究,并通过感官评价对酶解奶油进行风味剖面分析并对烘焙产品偏好性评定。结果表明:3种脂肪酶选择性酶解产生中短链脂肪酸的能力均较强,其中动物来源的Hansen calf lipase对中短链脂肪酸的选择性酶解能力最高,酶解奶油中短链脂肪酸相对含量为42.9%,且该酶解奶油和烘焙产品具有令人愉悦的奶味和干酪味;3种酶解奶油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为脂肪酸、醛类、酮类、内酯类物质。  相似文献   

9.
以南美白对虾加工下脚料(虾头、虾壳)为原料,以感官评分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为指标,通过感官评定和SPME-GC/MS检测技术相结合研究热处理以及不同种类的酶(复合风味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对虾头和虾壳的酶解液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风味影响较大的主要有胺类、醇类、酮类、醛类、酯类、烷类、烯类。虾头和虾壳热处理3min,利用复合风味蛋白酶进行酶解,获得的酶解液感官评分最高,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与熟虾肉的风味物质成分最接近。  相似文献   

10.
以南瓜籽油为原料,通过酶法水解制备南瓜籽油天然的风味物质。研究脂肪酶的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的添加量及底物浓度等因素,以感官评价及酸价作为评定指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脂肪酶添加量1%,酶解温度40℃,底物浓度90%,酶解时间4 h条件下,南瓜籽油的酶解产物甜香味充足,香气纯度高并且香味柔和。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主要香气成分由中短链的脂肪酸、内酯和酯类等7种成分组成。  相似文献   

11.
南瓜籽油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用复合脂肪酸酶法水解制备南瓜籽油天然的风味物质。研究复合酶的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底物浓度及脂肪酶1:1复合时酶的添加量等因素,以感官评价及酸价作为评定指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酶解时间为3 h,酶解温度为55℃,底物浓度为95%,复合脂肪酶添加量为2%时,南瓜籽油的酶解产物甜香味浓郁,香味柔和。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主要香气成分由中短链的脂肪酸、内酯和酯类等9种成分组成。  相似文献   

12.
用镰刀菌产脂肪酶处理猪肉样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脂肪酶处理前后猪肉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并结合电子鼻和气质联用技术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较好区分脂肪酶处理前后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的变化,主成分分析法(PCA)进一步说明添加微生物脂肪酶能有效地改善猪肉的风味;GC-MS检测出47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醛类、醇类、酮类、芳香烃类等,这些风味物质的协同作用构成了微生物脂肪酶对猪肉风味特有的贡献,与电子鼻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通过感官评定、风味物质分析,对以菠萝蜜种子淀粉为原料应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的香草兰精油微胶囊特征风味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探究感官属性与风味物质之间的相关性。人工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微胶囊表观状态及风味均良好,评分分别为7.20、7.70分,电子鼻评价结果显示微胶囊香气强度较精油减弱,但并非影响其香气成分的明显变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结果证明精油经过微胶囊化后,主要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精油中超过90%的组分被包覆于微胶囊中,香兰素相对含量增加(精油、微胶囊中香兰素相对含量分别为32.12%、55.77%);高效液相色谱仪结果表明微胶囊中香兰素含量为51.2 mg/100 g。本实验制得微胶囊富含香兰素,风味与香草兰精油无明显差异(p0.05),人工感官评定与电子感官评价相关性较大,感官属性与风味物质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林伟锋  周艳  鲍志宁  夏枫耿 《食品科学》2018,39(16):140-146
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发酵动力学参数变化,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发酵60?h体系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感官评定,研究单独添加及复配添加蛋白酶和脂肪酶对稀奶油-乳清体系发酵特性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味物质以挥发性羧酸类、酮类和酯类为主。蛋白酶促进pH值下降、乳酸菌增殖和产酸,明显促进酮类生成,可增强体系的风味,提高风味品质;脂肪酶可引起滴定酸度大幅度上升,抑制乳酸菌增殖和产酸,但明显促进羧酸类生成,并产生酯类,可明显改变风味,赋予体系丰富的风味;复配添加后,结合2?种酶的特点,酯类产量上升,增香效果更明显,可显著改变风味,具有缓和大量挥发性羧酸带来的刺激性酸味作用。  相似文献   

15.
周美玉  傅亮 《食品与机械》2016,32(1):183-187
采用由两种脂肪酶组成的复合酶体系酶解黄油制备天然奶油香精,结合酸价及感官评定,筛选出脂肪酶组合为Palatase 20000L、Lipase MER。经优化后确定复合酶酶解黄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alatase 20000L添加量0.18%(m/m),Lipase MER添加量0.09%(m/m),酶解温度40℃,时间9h,pH 7.0。通过GC—MS分析,风味成分主要由短中链脂肪酸、少量酮、内酯、酯等11种成分构成。经烘培应用评定,产品奶香厚重,口感饱满,未夹带苦涩味等不良后味,且留香持久。  相似文献   

16.
超高压处理对大蒜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蒜经过200、400和600 MPa保压处理20 min后,采用评分法进行感官评定,同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富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挥发性风味物,探讨超高压处理对大蒜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大蒜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种类、含量都发生显著的变化,其中硫醚类物质的相对含量由处理前的54.46%变化为处理后的59.39%、41.38%和22.73%,导致感官评定中大蒜风味强度随压力增大而减弱。  相似文献   

17.
分别采用木瓜蛋白酶、猪胰脂肪酶与木瓜蛋白酶、一鸣脂肪酶与木瓜蛋白酶、复合蛋白酶、猪胰脂肪酶与复合蛋白酶复合酶解牛骨,然后测定酶解液的水解度、游离氨基酸和分子质量分布,并对其进行感官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蛋白酶单独酶解,脂肪酶与蛋白酶复合酶解的牛骨蛋白酶解液的水解度,总氨基酸的含量,分子质量小于1 000 u的肽含量均明显增加;酶解液的鲜味与醇厚味较弱。由于酶解液中小于1 000 u的肽在美拉德反应中的交联作用,所以美拉德肽含量明显增加,产品风味提升,由此初步推断脂肪酶与蛋白酶复合酶解的酶解液更适合作为牛肉香精的风味前体。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表明,猪胰脂肪酶和木瓜蛋白酶复合酶解的酶解液更适合进行后续美拉德反应制备牛肉香精。  相似文献   

18.
研究浓香型白酒风味物质与感官评定的相关性。采用气相色谱仪对浓香型白酒风味物质中的24种色谱骨架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得到不同等级白酒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通过建立科学、准确的浓香型基础酒感官评定标准,得到不同等级基础酒的感官评分;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基础酒中24种色谱骨架成分与感官评分之间相关性,得到浓香型基础酒中风味物质与感官评分回归方程;对该模型进行检验,得到的感官评定预测值与感官评定实际值的标准偏差为0.415,基础酒等级正确率为100%,可见该模型在感官评分预测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该模型的建立为浓香型基础酒感官评价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检验方法,同时也对浓香型成品酒感官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新鲜鸡精、久置鸡精和哈败鸡精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挥发性风味成分,并利用感官评价和电子鼻技术对鸡精样品的风味属性进行评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电子鼻对鸡精的区分能力,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挥发性风味成分与嗅闻感官属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鸡精调味品共检测出53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包括烯类3种、醇类6种、酮类4种、醛类12种、酯类6种、芳香族化合物3种、含硫化合物13种、杂环化合物4种和其他化合物2种;人工感官评价和电子鼻结果一致,认为新鲜鸡精与久置鸡精的风味更为接近,与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结果相吻合;偏最小二乘法结果表明,有30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与嗅闻感官属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气相色谱-质谱、电子鼻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综合评价鸡精调味品的嗅觉风味。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低温腌制过程中西式火腿最佳的食用品质优化工艺,通过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实验考察脂肪酶、转谷氨酰胺酶、复合磷酸盐、风味蛋白酶四种对西式火腿食用品质影响较大的因素对产品压力损失、色差和质构特性的影响。并对产品的组织状态、色泽、风味、口感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脂肪酶添加量0.9%、TG酶添加量0.1%、复合磷酸盐添加量0.4%、风味蛋白酶添加量0.01%。该组合能显著提高西式火腿的质构特性,并有令人满意的感官品质。该研究得出的优化组合为西式火腿的生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