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护理专业大学生作为未来工作压力很大的一个群体,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1].为缓解心理问题对护生的困扰,笔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I-90以问卷的形式分别对蚌埠医学院本科、专科和高职护生进行调查,拟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情绪智力反映了人们在体验、识别、理解、调节和使用自我相关与他人相关情绪方面所存在的个体差异[1-2].高水平的情绪智力作为一种保护性资源,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而低水平的情绪智力则意味着易损性,与心理痛苦密切相关[3-6].已有研究证实,情绪智力可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7-9].鉴于情绪智力影响个体的应对方式,应对方式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5,10-11],可以推测应对方式可能在个体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因此,本研究以大学生群体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情绪智力、应对方式、心理健康三者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陈树  马娟  张瑾  陈华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1):1725-1727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其心理健康及身心协调发展,对建设和谐校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伴随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相对于其他年级高职大学生,入学新生的心理问题可能更多[2],不仅要在心理上去接纳自己高职生的社会角色定位,还面临着对新环境的诸多适应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大多仅关心某一时点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3-4],使用最多的研究工具为SCL-90量表,由于受到样本的局限和SCL-90全国常模建立年代已久的影响,往往不能客观反映不同年份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变化的总体趋势与特征.  相似文献   

4.
吉林大学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思想观念、心理意识、情感态度。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在校大学生,也必然受到影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同年龄阶段的其他群体[1-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关注的问题,为此,作者对2004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2004年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求询者的情况及求询内容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1医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原因1·1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吉林大学学生处运用国际通用的大学生人格问卷[4](U…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明显上升趋势,总体上与全国常模[1]相比,具有较高的身心症状水平[2].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独立学院是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医学独立学院学生群体,较一般大学生群体有相同的共性,也有一定的特殊性.为研究医学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2007年4月,我们对某医学独立学院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相似文献   

6.
适应(Adaptation)是心理健康素质的外在表现,主要包括生理、情绪、生活、学习和社会(社会环境与人际关系)等不同方面的适应.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适应状况关系密切[1-2].在内地学习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远离家乡与亲人,来到与成长环境差异很大的内地学习.如何让少数民族学生尽快适应内地环境等问题,是民族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者一直关注的重点问题.已有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汉族学生[3].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来自于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另外,文化适应是少数民族学生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也是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因素[4].本文梳理了以往有关少数民族学生的适应性研究,归纳总结了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心理适应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狭窄单调的工作及生活环境,作为一种较持久的心理社会应激源,有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1、2].笔者旨在通过此项调查了解远洋渔业作业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为进一步科学地管理这一特殊群体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压力的增大,高校大学生精神障碍问题已较为普遍.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心理障碍检出率为20.72%[1].另一项针对南京4所高校一万多名大学生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11.7%的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2].因此,缓解和消除大学生精神障碍患者的症状,帮助他们早日回归学校与社会,不仅是现阶段精神卫生工作者的任务,也可以让高校心理工作者参与其中,整合多方资源,采取药物治疗与社会心理干预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某高校不同层次新生心理健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 SCL-90)自20世纪70年代应用于临床和科研,用它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能较好地反映受试者群体心理健康状况[1].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中,我们注意到学生有着较高的焦虑或抑郁评分.研究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将为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基础资料,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拓展训练是近年来新兴的运动项目,是利用自然或人工设置的各种不同的环境,以心理上的挑战为重点,达到锻炼意志品质、激发潜能为目的而设计的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1-2].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参加者改善自我概念、提高心理素质,不仅培养了实践能力,也塑造了顽强、自信、团结的良好品格,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对推动当代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3].大学生群体心理尚处于未成熟的时期,对社会、自我的认识与实际存在较大的偏差,心理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本文旨在通过拓展训练来干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以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据WHO最新报告,抑郁日益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患,成为21世纪的主要健康杀手[1].有研究表明,抑郁心理是大学生常见的负性情感[2].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环境适应、学习及择业等诸多心理困扰,尤其是八年制医学生,更是直面学业繁重、竞争压力大、社会期望值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压力[3],心理问题不可忽视.笔者通过调查研究,探讨八年制医学生抑郁发生状况,并分析抑郁与D型人格的关系,为教学管理部门制定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艳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2):1527-1528
心理健康是一种情感和社会的幸福感,个人能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能对付生活中正常的紧张,能创造性地或有效地完成工作,能对自己及社会做出贡献[1].人格作为一种广泛而稳定的个体内部因素,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2].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与健康之间有着密切关系[3].积极应对与心理症状呈负相关,而消极应对与心理症状呈正相关[2,4-5].应对的特质理论还认为,个体的应对策略具有一定的跨情境稳定性,不同人格特质的个体有偏好的应对方式[6].本研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考察高职大学生的人格、应对方式以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探讨应对方式在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邹维兴  谢玲平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1):1716-1719
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以往研究表明,留守经历对大学生的依恋、幸福感、主观社会支持、心理韧性、父亲情感温暖、亲子关系产生负面影响[1-4].刘成斌等[5]认为,农村大学生的留守经历导致较低的亲子关系质量和家庭归属感,从而易产生较高的心理健康危机,同时有留守经历可能与大学生个体出现的心理病理症状和较高自杀风险相关[6].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问题阳性率较高[7].李晓敏等[8]调查显示,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URLB)抑郁、焦虑水平较高,自尊水平较低,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越少,产生负性情绪就越多,人际关系越不和谐.  相似文献   

14.
我国属于HBV感染高流行区,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09%[1],其中大学生群体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总检出率为6.38%[2].有研究发现,大学生中肝炎相关知识(尤其是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存在较多误区[3-5].乙肝感染也对大学生患者的心理健康、人格倾向产生很大影响,干扰了大学生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对择业、就业的信心[6].为保护大学生群体免受肝炎病毒的侵害,四川省攀西地区通过开展高校大学生肝健康促进项目,使在校大学生掌握肝炎尤其是乙肝的危害性、传播途径、预防办法,形成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正确认识,提高大学生群体肝炎防治知晓率.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与积极的社会功能[1].大学生从相对封闭的中学生活过渡到相对开放的大学生活,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人际交往等都需要他们不断地进行自身调整来适应.有学者认为,个体良好的学校适应表现在能够基本达到学校的教育目的,顺利完成学业,学会和人进行沟通交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获得健康的人格等[2].近年来,大学生因适应不良而引起的焦虑、抑郁、自卑等各种心理问题日益突显[3],甚至出现校园暴力及自伤事件.百色是少数民族壮族聚集地,属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许多大学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差,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研究该地大学生学校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状况及两者的关系,可为少数民族地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健美操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类的健康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面对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以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时,人们不仅需要健康的身体、更需要一个健康的心理.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他们是否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全面发展,能否适应新世纪的各种挑战对国家未来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大学生心理疾病率逐年上升[1],而占学生总数近50%的女大学生群体倍受人们关注,一方面她们要面对目前社会越来越强烈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还要面对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女大学生心理问题也呈现得比较多[2].健美操作为女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也应该发挥出其多功能多属性的作用.因此,本文对健美操在健康心理培养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而促进女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心理问题高发群体[1],且大学生对心理健康咨询的认知、需求尚存在偏差[2].只有在心理问题较严重时,才会向咨询人员求助[3-4],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意识并采取有效的咨询措施,是解决心理困扰、优化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患的重要课题,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解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咨询的认识与态度及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意识,为采取有效的咨询措施提供依据,笔者对吉林省3所高校的2 86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8.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能加强或削弱个体的动机水平[1].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与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密切相关[2-4].聋哑群体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社会成员,部分学者对其心理健康问题做了相关的调查研究[3-6].而聋中学生是兼有残疾人和中学生双重特征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处在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既面临各种学习问题和成长困惑,又要面临听觉和言语表达障碍带来的人际交往影响.其心理状况是台健康将直接影响他们能否顺利融入社会,独立生存.因而了解这一特殊群体的自我效能感及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可有助于开展聋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从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个性全面发展和潜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9.
在校大学生中乙肝病毒携带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辉  俞丽琴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9):3758-3759
[目的]研究在校大学生中乙肝病毒携带者(AsC)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相应健康教育指导提供依据和采取有效措施,促进AsC心理健康发展. [方法]对经酶联免疫方法(EUSA)检测诊断为AsC867人,进行"AsC个人心理负担调查问卷",并聘请相关专家负责指导进行问卷咨询,根据调查对象问卷选择和专家提供各维度权重值,计算AsC个人心理负担状况. [结果]AsC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导致AsC心理负担重最主要因素是:对今后自身健康担忧(93.0%)占首位,其次是择业、就业因素(91.1%),恋爱、婚姻因素(87.5%)和担心被周围人歧视(77.6%). [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尤其是大学生中AsC心理健康要引起高度重视.非常有必要对AsC开展有针对性健康教育指导,研究制定<乙肝病毒携带者健康教育指南>帮助他们解除心理负担,建立保健意识,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中学阶段是各项生理、心理指标发育的重要时期,易发生情绪、学习、行为等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表明,10%~30%的中学生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其比例逐年上升[1-2].健康教育课程有助于提高中学生心理保健知识水平,使其正确对待心理健康问题[3].早期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危险因素[4],改善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了解广州市中学生对心理保健知识的知晓程度,为制定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广州市在2010年10月对高中和初中生开展了心理保健知识问卷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