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代谢组学方法的建立及其在药物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代谢组学是研究机体代谢产物谱变化的一种新的系统方法,它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新药研制从早期发现到临床开发的全过程。体内某种生物分子或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可以作为毒性损伤的评价指标。血浆或尿液代谢物的“整体模式”或“指纹”比单一靶标具有更好的一致性和预见性。高场核磁共振(NMR)与模式识别技术的应用,使代谢组学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生物系统的组学方法,它是关于生物体系内源代谢物质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主要对生物整体、系统或器宫的内源代谢物质及其与内在和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1-2].其研究思路中的全局、动态观念与中药作用的多靶点和突出整体效应不谋而合.运用先进分析检测技术结合模式识别和专家系统等计算分析方法追踪中药体内代谢物组的组成和变化,可以探究中药药效物质及具有疗效的生物标志物,整体性评价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阐明中药作用的机制[3],为中药药理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3.
何首乌是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是历代的补益中药。据炮制方法不同,有何首乌与制何首乌之分。何首乌有解毒,消痈,润肠通便的功效,制何首乌主要用于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1]。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发现近二十年来,人们对何首乌的研究日趋深入,为了客观认识何首乌、合理开发利用中药材,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本文就何首乌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毒理以  相似文献   

4.
药物毒性作用机制的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
利巴韦林(Ribavirin,又名病毒唑,三氮唑核苷)是一种广谱的抗病毒药物,经体外试验,它可以抑制16种以上的DNA和RNA病毒增殖,如甲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1、3型、合胞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乙脑病毒、流行性出血  相似文献   

6.
薄荷油的药理毒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综述薄荷油的药理毒理作用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薄荷油具有祛痰、利胆、解痉、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促渗透、抗早孕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等多种药理作用以及致肝损伤等毒理作用。结论薄荷油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和市场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太子参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太子参代谢组学与其鉴别和质量控制的关系、太子参抗逆性与物质代谢相关性以及太子参代谢途径与品质形成的关系,为全面了解代谢组学在太子参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以往认为,该病的发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紊乱有关。在临床上,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提示精神分裂症可能是一种全身系统性疾病。代谢组学是基础生物学的一部分,能从系统水平反映机体的代谢途径,通过识别生物标记物来体现机体在疾病状况下的病理变化和对治疗的应答。如今,代谢组学已被用于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并彰显着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9.
何永平  焦杨  刘悦 《药学实践杂志》2023,41(12):705-709,732
胆管癌(CCA)恶性程度高,由于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且尚无准确的生物标志物,发现时常处于晚期,预后较差。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与代谢密切相关,代谢组学是研究在病理生理或基因修饰等因素影响下,生物体内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变化的学科,具有全局分析、高通量和反映生物体系实时变化的特点,可以为胆管癌生物标志物的筛选、疾病诊疗提供新途径。综述近年来代谢组学在胆管癌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任春晓 《黑龙江医药》2010,23(2):160-162
目的:介绍雷公藤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基础和制荆学的研究概况,供药学工作者参考。方法:对近20年国内外期刊中与雷公藤研究有关的文献进行了检索、综述。结果:雷公藤化学成分、药理基础和制剂学的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结论:深入研究雷公藤活性成分及其药理机制,对于指导高效低毒的雷公藤新型制剂的研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雷公藤及其安全性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雷公藤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脏疾病等,其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远高于其他药物,主要发生在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髓及血液系统。开发雷公藤新剂型,减低其毒性,对满足临床用药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雷公藤片和雷公藤多苷片发挥抗炎作用的剂量范围,比较其作用效果异同,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给小鼠灌胃不同量的雷公藤片和雷公藤多苷片,连续3天,通过巴豆油混合致炎液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计算雷公藤片和雷公藤多苷片对抗急性炎症的半数有效量(ED50),探讨雷公藤片和雷公藤多苷片对小鼠急性炎症的抑制作用差异。结果雷公藤片和雷公藤多苷片发挥抗炎作用的ED50分别为17.753μg·kg-1和9.236mg·kg-1,折合成雷公藤甲素分别为17.753和8.922μg·kg-1,分别相当于临床70kg人临床日用量的20.30倍和10.21倍。结论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均可拮抗巴豆油混合致炎液导致的急性炎症,且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抗炎作用强度为雷公藤多苷片〉雷公藤片。提示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多苷均是雷公藤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雷公藤抗炎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木质藤本植物,化学成分复杂,目前已经分离出80多种组分及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综述其对免疫、炎症系统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GTW)的研究热点及趋势,为GTW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自建库至2021年6月7日GTW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2322篇,最早始于1990年,核心作者有丁樱、李振彬、崔瑞琴、任献青、...  相似文献   

15.
雷公藤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文献 ,探讨了雷公藤作为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显示 ,雷公藤治疗量和中毒量比较接近 ,疗效与剂量大小有关 ,对其毒副作用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求一种大量、快速、稳定地从雷公藤中分离纯化生物活性物质的方法。方法:探索一系列的溶剂体系,在TBE300A高速逆流色谱仪上,从雷公藤粗提物中分离纯化二萜化合物,并用。HNMR和^13C NMR对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从雷公藤粗提物中分离纯化出五种二萜类化合物,分别为雷公藤内酯酮、异雷酚新内酯、山海棠素、雷酚内酯和雷酚萜甲醚,纯度分别为98.2%、96.6%、98.1%、95.1%、96.5%。结论:采用高速逆流色谱的方法,能从雷公藤提取物中一步分离得到5种二萜类化合物,为雷公藤中二萜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比较临床常用3种雷公藤制剂对大鼠的急性毒性。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雷公藤片组、雷公藤多苷片组、昆明山海棠片组,各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的人日用量60倍药物,观察一般症状,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清尿素氮(BUN)值,肉眼观察心、肝、脾、肺及肾的组织形态并计算脏器指数。对肝肾进行HE染色,观察并比较各组的病理损伤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雷公藤片组、雷公藤多苷片组AST值显著升高(P〈0.05),雷公藤多苷片组ALT值显著升高(P〈0.05),各给药组AST/ALT、BUN变化均不显著(P〉0.05);各给药组肝、肾组织均出现一定程度病理损伤,其中肾组织损伤更严重,给药组间比较,昆明山海棠片肝肾损伤轻于另外两组。结论3种雷公藤制剂一次性大剂量给予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中毒症状,造成肝肾损害,雷公藤片及雷公藤多苷片的急性毒性损伤较昆明山海棠片严重,而前两者之间的急性毒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一步探索复方雷公藤煎剂对慢性铅中毒临床驱铅效果。方法将铅中毒患者分为依赖依地酸二钠钙(EDTA)组和复方雷公藤组进行治疗,观察血铅、尿铅等指标,比较EDTA组与复方雷公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复方雷公藤组用药3个疗程,尿铅、血铅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尿铅、血铅(均P<0.001)。结论煎剂对慢性铅中毒驱铅疗效临床观察与实验观察一致,具有很好驱铅疗效。  相似文献   

19.
雷公藤提取物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脑缺血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通过促进B细胞淋巴瘤因子-2蛋白表达抑制神经元凋亡;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转录减轻神经炎症反应;通过增加多巴胺的分泌水平提高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雷公藤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神经炎症及抗神经元凋亡作用,有望成为延缓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正交设计优选雷公藤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雷公藤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雷公藤内酯醇含量、浸出物收率为考察指标,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加水量等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以加水量为药材量的10倍,煎煮提取时间每次1.5h,共提取2次为雷公藤最佳提取工艺。结论: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经验证其结果稳定,指标性成分含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