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灌生 《石化技术》1998,5(2):65-70
介绍燕化(集团)公司100万t/a中压加氢改质装置扩大原料来源,改用大庆二线和重催柴油的料开工投产的经验,总结装置初期运行条件,中压加改质技术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高压加氢处理与异构脱蜡组合的全加氢型流程生产高黏度指数润滑油基础油工艺技术,该技术组合了加氢处理、临氢异构和加氢补充精制工艺,具有流程简单、投资少的特点,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可生产低芳溶剂油、白油和APIⅡ类、Ⅲ类基础油。馏分油全氢型工艺技术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产品质量好,附加值高,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3.
4.
黎元生 《炼油》1996,1(4):15-22
本文分析和总结了渣油悬浮床加氢技术的历史和现状,对几种已进入半工业化阶段的悬浮床加氢技术特点进行了介绍,对各种正处于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均相催化剂渣油悬浮床加氢技术也作了较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采用相同催化剂级配方式,在相同工艺条件下进行加氢试验,考察了两类典型固定床渣油加氢原料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渣油加氢过程中较易发生加氢脱硫反应,而相对较难发生加氢脱氮和残炭前身物加氢转化反应;不同类型渣油原料的加氢反应特性不同,与硫含量较高、氮含量较低的原料相比,硫含量较低、氮含量较高的原料较难发生加氢脱硫、加氢脱氮和残炭前身物加氢转化反应;两种典型原料的反应特性差异主要与其杂原子含量、组分组成和分子结构有关。通过对加工两类典型渣油原料的固定床渣油加氢装置的工业运转情况的比较分析,也表明硫含量较低、氮含量较高的原料较难发生加氢脱硫、加氢脱氮和残炭前身物加氢转化反应。  相似文献   

6.
叙述了在高的原油价格下,炼油企业的渣油加氢技术路线的重要性,介绍了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RHT固定床渣油加氢催化剂的研究结果,通过与参比催化剂同时在中石化齐鲁分公司VRDS装置上进行工业运转试验的对比,表明开发的催化剂具有高的脱硫和脱金属等活性,且活性稳定性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对全球炼油加氢技术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我国炼油加氢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今后我国需要加大低成本汽柴油加氢新技术研发,降低油品升级成本;加强渣油加氢裂化技术创新,并向工业化迈进。  相似文献   

8.
《精细石油化工》2015,(5):44-46
为了充分利用劣质中东减压渣油,在临氢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采用间歇高压釜反应器对一种典型的中东减压渣油的加氢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反应过程中,脱金属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脱金属率为62%~92%,脱硫率和脱氮率较低,生成油稳定性随转化深度的增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通过共胶法制备了一种非负载型加氢改质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NH3-程序升温脱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以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青岛炼化)和石大科技胜华炼油厂(简称胜华)两种劣质催化裂化(FCC)柴油为原料,考察催化剂的脱硫、脱氮、脱芳烃效果及其对高硫、高芳烃劣质柴油原料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共胶法催化剂可在360℃下使青岛炼化FCC柴油硫质量分数由7 428μg/g降到14μg/g、胜华FCC柴油硫质量分数由5 114μg/g降到12μg/g,能够完全脱除两种劣质FCC柴油中的氮化物,且对FCC柴油的稠环芳烃脱除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