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自主研发新型管腔清洗架在外来医疗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为管腔类外来医疗器械的清洗提供方便、实用、高效的清洗装置。方法〓通过目测和ATP生物荧光法评价清洗效果。结果〓目测法检查,A、B和C组管腔类外来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为100%。ATP生物荧光法检查,A、B和C组管腔类外来医疗器械的相对光单位(RLU)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主研发新型管腔清洗架可以有效提高管腔类外来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讨论开展品管圈管理在提高腔镜清洗质量过程中的优势。方法 制订品管圈具体工作制度,及时发现清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对改进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由开展品管圈管理之前的85.4%提高到管理后的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达成率高达110.0%,进步率为11.24%。结论 开展品管圈管理可有效提高腔镜器械清洗的合格率,可促进腔镜器械清洗质量持续改进,有效降低腔镜手术感染率,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研究2种清洗消毒器对腔镜器械的清洗效果。方法 采用目测法、杰力试纸法和ATP生物荧光法对2种清洗消毒器清洗腔镜器械的效果进行检测。结果 清洗消毒干燥后2组腔镜器械目测、杰力试纸法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结果合格率均无差别(均P>0.05),但喷淋清洗消毒器处理速度较慢,干燥合格率较低。相同腔镜器械一锅次装载量试验组(6套)多于对照组(2套),工作效率提高。结论 2种清洗消毒机对腔镜器械清洗效果均比较可靠,但脉动真空清洗消毒器的干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观察减压沸腾式清洗机清洗管腔类器械的效果,寻求高效安全的管腔器械清洗方法。方法 抽取600件外科术后的吸引管,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件,试验组采用减压沸腾式清洗机清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清洗方法,再用目测及带光源的放大镜和蛋白残留检测清洗质量,并比较2种清洗方法的差异。结果 目测及带光源的放大镜检测,对照组和试验组合格率分别为76.7%和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残留检测,对照组和试验组阳性率分别为26.7%和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压沸腾式清洗机清洗管腔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清洗方法,不仅清洗效率高,也提高了管腔器械的洁净度,还减少了职业暴露的风险,是值得推广的一种管腔器械清洗方法。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预处理保湿方案在长时间滞留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对2019年8-11月使用的168件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器械予以分组,对照组84件,采用流水冲洗+喷洒多酶清洗液保湿;观察组84件,采用流水冲洗+喷洒泡沫型多酶保湿剂保湿,均于用后12 h后清洗。对2组清洗合格率,清洗后蛋白、隐血残留情况,ATP荧光检测合格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目测清洗合格率、器械表面蛋白残留率、器械表面隐血残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大镜辅助观察法清洗合格率明显提高(98.81% vs 89.29%,P<0.05);器械管腔、轴节、钳齿蛋白残留率明显降低(P<0.05,1.19% vs 9.52%、2.38% vs 10.71%和3.57% vs 11.90%);观察组器械管腔、轴节、钳齿隐血残留率明显降低(P<0.05,0.00% vs 7.14%、1.19% vs 9.52%、1.19% vs 10.71%);ATP荧光检测合格率明显升高(98.81% vs 90.48%,P<0.05)。结论〓流水冲洗+喷洒泡沫型多酶保湿剂预处理保湿方案能提高长时间滞留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器械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b>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 <\b>将污染管腔器械800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0件,对照组常规清洗,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期间根据目测、放大镜检查以及ATP荧光酶检测仪检测结果不断采用PDCA循环改进清洗方法。结果 <\b>两组管腔器械经不同清洗方法处理后,对照组清洗合格率明显不及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开展品管圈活动对管腔器械清洗方法采用PDCA不断改进,可有效提高清洗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清洗方法对管腔器械的清洗效果,提高管腔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 随机抽取管腔器械100件,分为2组,分别用专用清洗架清洗管腔器械的全自动清洗消毒机与减压沸腾清洗机两种不同方法清洗后,使用带光源放大镜进行目测、ATP生物荧光监测法和残余蛋白定量法进行洁度检查,比较2组器械清洗效果;同时应用两种清洗方法将管腔类器械拆分到最小化后,对装载所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清洗质量检测,目测法合格率分别为100%和95%;ATP生物荧光监测法合格率分别为99%和81%;残余蛋白定量法合格率分别为96%和53%。试验组和对照组装载时间比较,腔镜器械清洗平均用时分别为5 min和25 min,呼吸机管道平均用时分别为2 min和10 min。结论 减压沸腾清洗技术对管腔器械的清洗质量优于全自动清洗机,在前期人工处理时间上明显短于使用专用清洗架进行器械清洗的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显著提高了清洗效率。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JP3〗建立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器消毒的物理参数。方法〓采用仪器测试法,对不同医院使用中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器温度、时间、A0值等参数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共检测国产和进口清洗消毒器20台,物理参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负载温度试验与腔壁温度试验合格率分别为40%和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温度合格率为70%,消毒时间合格率为62.5%,A0值合格率为100%,而设备自带记录合格率为100%。结论〓国内外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器的主要物理参数实测值存在差异,可通过温度压力检测仪测试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HT5”H〗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保湿预处理方法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为提高腔镜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目测法和残留蛋白检测方法,对不同保湿预处理影响腔镜器械清洗效果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以多酶洗剂的稀释液作为保湿剂,15℃及其以下温度清洗合格率略低于25℃及其以上的温度组。用碱性清洗剂的稀释液作为保湿剂,15℃及其以下温度清洗合格率与25℃及其以上的温度组基本一致。B、C、D等3组管腔内壁与器械关节齿部清洗质量合格率均略高于A组。结论 多酶洗剂作为保湿剂的活性受温度影响明显,碱性清洗剂作为保湿剂不仅不受温度影响,且清洗效果也可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0.
〖HT5”H〗摘要〓目的〓〖JP3〗了解热力清洗消毒机在处理手术室地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1月普通自动清洗机处理的120件地巾作为观察组,将2019年11月使用热力清洗消毒机处理的120件地巾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地巾清洗前后的ATP荧光值及微生物检测合格率。结果〓采用热力清洗消毒机处理后的地巾,ATP荧光值及微生物检测合格率均高于普通自动清洗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热力清洗消毒机的手术室地巾清洗较为合格,其热力消毒作用能有效防止细菌经过地巾扩散,因此,使用热力清洗消毒机可以有效处理手术室地巾,从而减少地巾造成的感染风险。〖J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效果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提供全程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67%(29/3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33%(85/300),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恢复结果(包括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总满意度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两组满意度调查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可以提高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舒适度,减少病人对手术的恐惧感,提高护理质量,加速病后恢复,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品管圈在胸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胸外科住院的管道患者276例将其分为2组,2011年1~12月住院的128例患者为对照组,由各班护理人员按照传统方法进行管道护理;2012年1~12月住院的148例患者为研究组,在管道护理中实施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活动,比较2组管道防护依从性、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出院满意度及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管道防护依从性(91.22%)高于对照组(56.25%);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2.08%)低于对照组(17.52%);患者出院满意度(97.97%)高于对照组(80.47%); 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结论 在胸外科管道护理中实施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满意度及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明显降低了患者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提高了导管护理质量,确保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3.
This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compared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care among patients receiving post-operative pain relief via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PCA) and those receiving traditional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IMI) regimes This study, which involved a total of 79 adult patients (mainly female) undergoing major abdominal surgery, was comprised of two main parts First, the amount of time taken by nurses to carry out pain control procedures on 11 matched pairs of PCA and traditional patients was recorded Second, all patients were asked to fill in a questionnaire regarding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they had received on their third post-operative day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PCA did save time and this time saving could improve the nursing care quality of the whole ward, though not necessarily resulting in higher satisfaction amongst those patients who used PCA Interestingly, younger and the more highly educated patients were found to be especially critical and be less satisfied with care The implications for nursing practice and management are addressed, with special emphasis placed on the notion that time saved with PCA should be used to increase patient-nurse contact and should not be used to compensate for a reduction in nursing staff  相似文献   

14.
场动力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重视管理护士的心理和行为,通过改变个人和群体的行为来实现护理质量的提高.方法 在场动力理论指导下,对护理人员定期培训和辅导,建立员工访谈制度,给予管理系统的支持和强化,使之形成高绩效团队,经医院8个病区实践应用,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评估实施效果.结果 引入场动力理论前后,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调查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人员管理效果评价,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场动力理论应用于护理管理中,能够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升护士岗位适应能力,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对神经科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52名神经科护理人员实施常规管理设为实施前组,2017年3月-2018年2月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实施分层级管理设为实施后组.比较实施分层级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优良率、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分层级管理后本组护理人员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护理质量优良率(93.8%)、患者护理满意度(95.0%)显著高于实施前(80.8%、86.5%)(P<0.01).结论对神经科护理人员实施分层级管理,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理论水平,增强护理操作技能,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病人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本院胃肠外科的符合腹腔镜手术指征的胃癌确诊病人54例,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试验组采用以临床护理路径为指导的一线式护理模式.结果:试验组病人对住院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出院各自护能力评分、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人员尤其是低年资的护士普遍认为路径的应用能够指导临床工作,提高了工作的满意度和自信心.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病人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有利于腹腔镜技术的顺利开展,提高了病人及医务人员对新技术开展相关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提高了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魏勇珍  缪碧云  蔡小云 《全科护理》2020,18(13):1581-1583
[目的]探讨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构建对腹部外科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入院的150例腹部外科手术病人设为对照组,2018年1月—2018年12月入院的150例腹部外科手术病人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术中行普外科护理常规干预,观察组通过建立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术中不良事件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压疮、异物遗漏、病人意外受伤、护士锐器损伤、错误用药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住院环境、护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危急性事件处理等方面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构建能有效促进腹部外科手术病人术后康复,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护理人员梯队合作,深化优质护理内涵,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构建肝胆外科感动式护理工作模式。结果护士对感动式护理工作模式反馈量表认同率为85.5%;实施前后在特护、一级、基础护理检查得分[(91.86±1.64)比(98.00±0.97)分],患者满意度与调查信回复率(20.0%比50.0%),护士观察病情、沟通及急救能力考核合格率(60.0%比90.O%)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6;X2分别为22.82,8.10;P〈0.01)。结论感动式护理工作模式以患者为中心,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同时使护士工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加强,护士层次使用得到很好的体现,深化了优质护理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形势常态化护理质量控制(质控)在减少住院高危患儿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已实施新形势常态化护理质控期间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的70例高危患儿作为护理质控组,并选择2017年1-12月未实施新形势常态化护理质控期间住院的70例高危患儿作为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医院感染率、医护人员工作的合格率以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质控组患儿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4.29%(3/70)比18.57%(1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90次调查,护理质控组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90.00%(81/90)比72.22%(65/90)〕、手卫生依从〔88.89%(80/90)比75.56%(68/90)〕、环境卫生抽查监测〔93.33%(84/90)比81.11%(73/90)〕、医院感染知识知晓〔92.22%(83/90)比73.33%(66/90)〕、诊疗区域环境整洁〔95.56%(86/90)比75.56%(68/90)〕、诊疗区域清洁消毒〔95.56%(86/90)比75.56%(68/90)〕、诊疗设备清洁消毒〔97.78%(88/90)比76.67%(69/90)〕、清洗消毒区域整洁〔95.56%(86/90)比74.44%(67/90)〕、每日定时通风〔97.78%(88/90)比78.89%(71/90)〕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质控组患儿家属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91.43%(64/70)比75.71%(5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形势常态化护理质控应用于住院高危患儿,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合格率以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本消毒供应中心未开展PDCA循环的120份样本作为A组资料,并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开展PDCA循环的120份样本作为B组资料,分析两组的器械清洗消毒及灭菌合格率、护理管理质量。同时,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A组手卫生、消毒液浓度、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物品的合格率分别为80.00%、85.83%、80.83%、90.00%,B组对应的合格率为90.83%、96.67%、92.50%、99.17%,B组高于A组(P<0.05)。B组清洗与消毒质量、医疗器械管理、包装质量、环境质量的评分均高于A组(P<0.05)。实施前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61.54%,实施后的满意度为100.00%,实施后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PDCA循环这一护理管理方式,其一提升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及护理管理质量,其二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即PDCA循环法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