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对莲叶桐(Hernandia ovigera L.)树枝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应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技术(EI-MS,1 H NMR,13C NMR)进行结构的鉴定,并对结构新颖的化合物进行活性研究。结果从莲叶桐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化合物鉴定分别是Tetrahydrofurofuranlignan 5-[(1S,3aR,4S,6aR)-4-(3,4,5-trimethoxyphenyl)-hexahydrofuro[3,4-c]furan-1-yl]-2H-1,3-benzodioxole(1)、Yatein(2)、去氧鬼臼毒素(3)、6β-羟基-胆甾-4-烯-3-酮(4)、(3β,5α,6β,22E)-Ergosterol-△8,14,22-Diene-3,5,6-triol(5)、β-谷甾醇(6),化合物(1)~(3)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所得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莲叶桐树枝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滇南艾为菊科(Compositae)蒿属(Artemisia)特殊的半灌木状草本植物,本课题组曾率先开展过对其花中挥发油的分析研究.为持续深入研究菊科中的特色植物,发现滇南艾中的活性成分,本文采用现代分离技术,首次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共分离得到11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甲氧基-7,8-亚甲二氧基香豆素(1)、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2)、methyl 7-methoxy-3-indolecarbonate(3)、β-谷甾醇(4)、β-胡萝卜苷(5)、β-hydroxypropiovanillone(6)、异香草酸(7)、香草酸(8)、二十六烷醇(9)、二十烷酸(10)和二十二烷酸(11).其中,化合物6、10和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使用2,6-二甲基-β环糊精及β-环糊精作为手性选择剂,考察了手性选择剂浓度、缓冲液pH值和浓度及有机溶质对手性药物对映体洛贝林的毛细管电泳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手性选择荆浓度和缓冲液pH值是影响药物对映体分离的重要因素,有机溶质亦对分离有很大影响。在50mmol/LH3PO4-Tfis(pH2.5),手性选择荆2,6-二甲基-β环糊精浓度为30mmol/L,洛贝林得到最佳分离(Rs=2.12),而在同样条件下,β-环糊精不能使其分离,这说明2,6-二甲基-β-环糊精手性拆分能力要强于天然环糊精。  相似文献   

4.
以β-环糊精衍生物为固定相,色谱法分离对映体是现代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研究了合成两种新的β-环糊精衍生物色谱固定相,2,3,6-三-O-三庚基-β-CD(THPCD)和2,6-O-二庚基-3-O-乙酰基-β-CD(DHACD),以OV-1701为稀释剂,采用动态法,制备了新型毛细管色谱柱,从柱的分离选择性、惰性、柱效、稀释剂的配比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初步探讨了β-环糊精衍生物固定相可能的手性拆分机理。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尾叶香茶菜(Isodon excisa)的化学成分,应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利用ESI-MS、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确定了5个化合物:阿江榄仁酸(Arjunolic acid,1)、积雪草酸(Asiatic acid,2)、2α,3α,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2α,3α,23-Trihydroxy-12-en-28-oic acid,3)、3,5-二甲基-7-苯丙烯-4β-吡喃葡萄糖(3,5-Dimethoxy-7-phenylpropene-4β-pyran glucose,4)、白藓苷A(Dictamnoside A,5),其中化合物4和化合物5是首次从尾叶香茶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自由基清除试验表明,5种化合物都具有较好的自由基清除活性,抑制率分别为99.87%、95.75%、78.81%、88.27%和92.36%.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尾叶香茶菜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本文采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octadecyl binded silica gel,ODS)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方法对尾叶香茶菜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从尾叶香茶菜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3β,19α-三羟基-28-降乌苏-12-烯;2α,3β,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山香三萜二烯酸;2α,3α-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3-表马斯里酸;马斯里酸;齐墩果酸。其中,化合物2α,3β,19α-三羟基-28-降乌苏-12-烯和2α,3β,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为首次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西藏牛皮消(Cynanchum saccatum)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出13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乙酮(1)、3,4-二羟基苯乙酮(2)、2,4-二羟基苯乙酮(3)、2,5-二羟基苯乙酮(4)、白首乌二苯酮(5)、3,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6)、对羟基苯甲酸(7)、2,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8)、3,3'-二甲氧基-4,9,9'-三羟基-苯并呋喃木脂素-7'-烯-9-O-β-D-吡喃葡萄糖苷(9)、加加明3-O-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苷(10)、青阳参苷元3-O-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苷(11)、β-谷甾醇(12)和β-胡萝卜苷(13).其中化合物9为首次从鹅绒藤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8、10、1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研究翼茎羊耳菊(Inula pterocaula)根部三萜类化学成分,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采用Sephadex LH-20凝胶材料、Rp-18反向材料和硅胶进行化合物分离,利用现代光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并从中分离得到12个三萜类化学成分,分别鉴定为β-香树脂醇(1)、赤藓糖醇(2)、乌苏酸(3)、齐墩果酸(4)、2β,3β,23α-三羟基-28-齐墩果酸(5)、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6)、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7)、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28-O-β-D-吡喃葡萄糖苷(8)、2β-羟基-3-O-β-D-吡喃葡萄糖-23,28-二齐墩果酸(9)、3-O-β-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葡萄糖醛基-23-羟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0)、3-O-β-D-吡喃葡萄糖-19α-羟基-乌苏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1),3-O-α-L-吡喃阿拉伯糖-20,19,24-三羟基乌苏酸(12).以上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该研究结果可为翼茎羊耳菊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研究马槟榔(Capparis masaikai Lévl.)种仁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从其75%甲醇水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Oxazolidine-2-thione(1)、Indazole(2)、1H-indole-3-carboxaldehyde(3)、Vanillic acid(4)、β-Hydroxypropiovanillone(5)、Tyrosol(6)、Uracil(7)、Ethyl-β-D-fructofuranoside(8)、Adenine nucleoside(9)、Uridine(10)、β-D-psicofuranosyluracil(11)、3β-Hydroxystigmast-5-en-7-one(12).其中,化合物2-3,6,8,9-12为首次从马槟榔种仁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狭叶珍珠菜(Lysimachia pentapetala Bunge)的化学成分。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种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从狭叶珍珠菜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β-谷甾醇(1),β-胡萝卜苷(2),α-胡萝卜苷(3),原儿茶酸(4),对-羟基苯乙醇(5),丁香酸(6),(-)-表儿茶素(7),2′,5-二羟基-6,6′,7,8-四用氧基黄酮(8),厚朴酚(9),齐墩果酸(10)。  相似文献   

11.
A series of novel fluorinated benzoxazole polymers (6FPBO's) with high thermal stability and low dielectric constant were synthesized by copolymerization of 1,3-diamino-4, 6-dihydroxybenzene dihy-drochloride (DAR), 1,4-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PTA) and various amount of 4'4- (hexafluoroisopro-pylidene) bis (benzoic acid) (BIS-B-AF) in the medium of polyphosphoric acid (PPA). 6FPBO fibers were then obtained via dry-jet wet-spinning technique and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a,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single fiber tensile testing machine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FTIR spectrum of 6FPBO fibers indicated that the fluorine groups had been incorporated into PBO molecular chains successfully. TGA curves revealed that 6FPBO fibers possessed high thermal stability just as pure PBO fibers. Moreover, dielectric constant spectrum of 6FPBO exhibited that the polymers had low dielectric constant, especially in the range of high- frequency.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土田七的化学成分,本文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土田七进行分离纯化,采用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从土田七7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和正己烷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tigmastern(1)、2-hydroxy-1,2-bis[5-(hydroxymethyl)-2-furanyl]ethanone(2)、(Z)-2-acetoxy-5-ethylidene-2-methyl-3-methylenehexanedioic acid(3)、hexanedioic acid,2-(acetyloxy)-5-ethyl-idene-2,3-dimethyl-, [R-[R*,S*-(Z)]]-(9CI)(4)、hexanedioic acid, 5-ethylidene-2-hydroxy-2,3-dimethyl-, [R-[R*,S*-(Z)]]-(9CI)(5)、1,4-dihydroxy-2-methylbenzene(6)、2-ethyl-2-butenoic acid(7)、2-furoic acid(8)、(2E)-3-(4-hydroxyphenyl)-2-propenoic acid(9)、(2Z)-3-(4-hydroxyphenyl)-2-propenoic acid(10)、senecionan-11,16-dione(11)。其中3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为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浓缩当归丸中阿魏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浓缩当归丸中阿魏酸的含量,以symmetryshield(RP_(18)4.6mm×250m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35:65:0.1),检测波长322.6nm,柱温为室温。阿魏酸平均保留时间为14.668min,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2%,RSD为3.47%(n=3),线性范围4.2~42.0μg/mL,r=0.9999,n=6,样品的平均含量测定结果为10.7μg/g(n=3)。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浓缩当归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以饱和脂肪醇和从二羧酸分离出的戊二酸为原料,在杂多酸催化下,酯化合成了戊二酸正丙酯、戊二酸双丁酯、戊二酸二正戊酯、戊二酸二异戊酯、戊二酸二异辛酯、戊二酸二壬酯和戊二酸二正癸酯共7种化合物。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反应原料摩尔配比等对反应的影响,并测定了这些产物的红外、氢核磁和一些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瓶梗青霉(Paecilon yaessp)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表明,从瓶梗青霉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的6个化合物为麦角甾醇(1)、过氧化麦角甾醇(2)、邻苯二甲酸异丁酯(3)、3-羟基苯肽(4)、正十六烷酸(5)、3′-软脂酸甘油单酯(6)。  相似文献   

16.
黄柏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柏树皮Phellodendron chinese Schneid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寻找有重要生物活性及药用前景的天然化合物.采用硅胶柱色谱法结合制备高效液相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黄柏树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异阔果芸香碱(Ⅰ),γ-花椒碱(Ⅱ),茵芋碱(Ⅲ),铁屎米酮(Ⅳ),阿魏酸(Ⅳ),5-O-阿魏酰基奎宁酸(Ⅵ).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以三氯化钆(GdCl3)为络合剂,以甲酸和盐酸作为混合溶剂,配制不同络合比的PA6/GdCl3溶液,涂膜制得试样;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差式扫描量热仪和紫外-可见光分析等方法对试样的结构进行研究,并探讨稀土离子在整个PA6体系中所起的作用及络合比对整个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离子与PA6在混合溶剂的溶解下发生了作用,稀土离子破坏了PA6分子间的氢键;络合比对络合能力有很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2-溴-,2,5-二溴-1,4-对苯二酚(1,3),2,5-二溴-,2,5-二氯-,2,3.二氯-1,4-对苯醌(4,6,8)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所提出的改进措施,使其合成更方便和简捷,特别是提出了“一锅法”合成2,5-二氯对苯醌(6),即盐酸与对苯醌加成和硝酸的氧化同时进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从一株海南粗榧内生真菌S27发酵液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为细胞松弛素D(1)、麦角甾醇(2)、过氧化麦角甾醇(3)、2-hexylidene-3-meth-ylsuccinic acid(4)、邻苯二甲酸二正丁基酯(5)、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株中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