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曹保付  苏拥军 《中外医疗》2009,32(10):67-68
目的探讨牙源性上颌窦炎的临床诊疗要点。方法对45例牙源性上颌窦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分析,采用改良的上颌窦探查切口手术治疗。结果45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论引起该病的病因牙多无保留价值,其诊疗关键在于排除上颌窦恶性肿瘤,找到并拔除病因牙,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建立引流。改良切口有易暴露,出血少,损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牙源性上颌窦炎临床不多见,现将我科1987~1998年诊治的2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37例牙源性上颌窦炎诊断和治疗经验,以期提高上颌窦炎的治愈率。方法收集1995—2005年经治的37例牙源性上颌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全身支持疗法,增强机体抵抗力,选择有效抗生素,给予患牙根管治疗或拔除,上颌窦冲洗或上颌窦根治等治疗后患者全部治愈,3年时随访到的患者无1例复发。结论全面分析牙源性上颌窦炎的病因,并给予合理的治疗,是治愈牙源性上颌窦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张建成  李景霞 《中原医刊》1999,26(11):18-19
因牙齿疾病直接或间接引发的上颌窦感染以及因拔牙操作不慎损伤窦壁或误将残根推入上颌窦内而引发的上颌窦感染称为牙源性上颌窦炎。牙源性上颌窦炎约占全部上颌窦炎的10%左右,虽然比例不大,但因临床上关于牙源性上颌窦炎的诊断、治疗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故笔者从多家医院搜集到69例病例,现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9例中,男43例,女26例;年龄18~53岁;继发于根尖周炎:尖牙者2例,第一双尖牙者5例,第二双尖牙者13例,第一磨牙者39例,第二磨牙者10例;急性期23例,慢性期46例;6…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分析研究正常人群上颌窦与上颌牙列的解剖位置关系。方法 分析2015 年1 月-2016 年6 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接受CBCT 检查的169 例正常中国人群上颌窦下壁覆盖上颌牙根尖、上颌窦下壁窦分隔、上颌窦最低点的情况,以及双侧上颌窦水平面形状及是否对称。结果 57.99% 上颌窦下壁由前向后盖过上颌第2 前磨牙至第3 磨牙的根尖,2.37% 上颌窦下壁从前向后由上颌尖牙盖过至第3 磨牙的根尖。16.57% 的上颌窦下壁有窦分隔,其中50% 窦分隔位于第2 前磨牙远中至第2 磨牙远中。56.21% 上颌窦最低点位于上颌第1 磨牙。73.37% 上颌窦水平面形状为三角形,且85.21% 正常人左右上颌窦形状对称。结论 中国人上颌窦下壁前界多位于第2 前磨牙,变异较多;上颌窦下壁窦分隔较常见且多位于第1、2 磨牙区;上颌窦的最低点多位于第1 磨牙处,大部分正常人上颌窦水平面以类三角形为主且左右双侧对称,建议进行上颌手术前应进行CBCT 检查仔细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牙源性上颌窦炎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就诊的500例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测量双侧上颌窦黏膜厚度,记录黏膜增厚部位相邻牙病变情况及其牙根与上颌窦底的关系.结果 牙源性上颌窦炎在上颌窦炎中占27.5%,在>59岁的男性患者中发现率最高(P<0.01),病因中根尖周疾病所占比例最大.有35%的病原牙引起了牙源性上颌窦炎,牙根进入上颌窦的病原牙(A类)和牙根位于窦底的病原牙(B类)引起上颌窦炎的概率比牙根距窦底有一定距离的病原牙(C类)高(P<0.01),A类和B类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CT有助于分析上颌窦炎与牙病间的可能因果关系;牙源性上颌窦炎在老年男性患者中发现率相对较高;当存在牙根距上颌窦较近的根尖周疾病患牙时需警惕牙源性上颌窦炎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的微创方法治疗牙源性上颌窦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6年4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手术治疗的43例牙源性上颌窦病变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B组.A组(22例),B组(21例).A组采用内镜辅助下的微创手术治疗;B组采用传统的开放方式;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面部肿胀的消退时间、面部麻木情况及住院费用等各项指标.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内镜辅助组与传统开放组比较,手术时间短(P<0.05),出血量少(P<0.05),术后面部的肿胀消退时间短(P<0.05),面部麻木的发生率低(P<0.05);住院费用低(P<0.05).结论 内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牙源性上颌窦病变较传统开放手术,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费用低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牙源性上颌窦罕见异物漏诊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历摘要 患者男,37岁.因"反复鼻阻、流脓涕3年余,加重伴头痛2个月"入院.患者自诉约3年前受凉后感鼻阻,以夜间平卧时明显,伴流黄绿色脓涕,不易擤尽.当时尤头痛、恶心、呕吐、发热等,抗感染治疗后鼻阻减轻、脓涕减少.  相似文献   

9.
霉菌性上颌窦炎可出现与上颌窦癌相似的临床表现,CT扫描可有相似的征象,但治疗方法相差很大,因此,对二者鉴别诊断十分重要。我院自1998年3月~2000年3月共收治6例诊断为上颌窦癌,而经手术探查及病理检查确诊为霉菌性上颌窦炎病例。本文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锥体束CT( CBCT)评估上牙槽后动脉( PSAA)与牙槽嵴和上颌窦的位置关系。方法129例CBCT影像资料,使用自带分析软件观测。在冠状面扫描图像上,观察上颌窦外侧壁骨孔的位置和形态,测量其直径。根据首次出现和最终观察到的骨孔对动脉进行定位。分别测量动脉的下边界和牙槽嵴之间的距离,上颌窦窦底到牙槽嵴顶距离,动脉到窦内侧壁的距离。结果 PSAA的检出率为79.07%,直径2.09~0.49 mm,平均(1.06±0.37)mm。最先发现动脉处动脉下边界与牙槽嵴顶的平均距离(15.51±2.46)mm,窦底到牙槽嵴顶的平均距离(6.56±2.91)mm,动脉至上颌窦内侧壁的平均距离(14.76±2.74)mm。末次观测到动脉处动脉下边界与牙槽嵴顶的距离平均(17.39±2.81) mm,窦底到牙槽嵴顶的平均距离(7.76±3.18) mm,动脉至上颌窦内侧壁的平均距离(15.37±2.85)mm。结论上颌窦手术前使用CBCT观察可以获得关于PSAA和上颌窦解剖结构的详细信息。  相似文献   

11.
出血坏死性上颌窦炎并非少见。我们对近几年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临床资料完整的17例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邹胜琴  古庆家 《四川医学》2010,31(11):1698-1699
目的探讨真菌性上颌窦炎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2009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1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CT及临床表现。结果①常见临床表现为回吸涕血,且多为暗红色;②CT显示上颔窦腔内结节状团块影及不规则钙化影;③好发于单侧,窦壁骨质增生硬化与局限性骨质破坏同时存在。结论真菌性上颌窦炎有明显的临床表现。CT具特征性的表现,因此CT扫描是该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14.
朱海钱  张兆  高应  于康  徐攀舒  陶丹 《浙江医学》2018,40(14):1616-1618
目的采用口腔锥形束CT(CBCT)研究上颌后牙牙根与上颌窦的关系,并与口腔全景片作比较,分析其差异及对正畸的影响。方法选取口腔正畸患者120例,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各240颗,共480颗。患者口腔正畸前常规拍摄口腔全景片,并进行CBCT检查。观察上颌后牙牙根与上颌窦关系的全景片分类、CBCT分型情况,并比较CBCT与全景片对上颌后牙牙根与上颌窦的关系分析情况。结果CBCT与全景片对上颌后牙牙根与上颌窦关系分析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BCT显示第二前磨牙牙根与上颌窦的关系为第二类的比例高于全景片,即CBCT更多地显示出上颌第二前磨牙牙根紧贴上颌窦底黏膜或者突出于上颌窦底。结论CBCT比全景片能更加准确地显示上颌后牙牙根与上颌窦底的关系,特别是在牙根紧贴上颌窦底黏膜或者突出于上颌窦底时差异更大,建议对口腔正畸患者治疗前进行CBCT检查。  相似文献   

15.
微波治疗慢性上颌窦炎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上颌窦炎是鼻科常见病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1月我们采用上颌窦穿刺冲洗后 ,加用脉冲微波照射治疗慢性上颌窦炎患者 15例 (2 5侧 ) ,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慢性上颌窦炎 2 9例 ,男 19例 ,女 10例 ,年龄 12~ 6 5岁 ,12~ 4 0岁者占 85 %。病程 3个月~ 15年。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 14例 (2 5侧 )与微波组 15例 (2 5侧 )。分型分期按 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1] 。对照组 :单侧发病 3例 ,双侧发病 11例 ;10例有多次穿刺史 ;Ⅰ型Ⅰ期 2 2侧 ,Ⅱ型Ⅰ期 3侧。微波组 :单侧发病 5例 ,双侧发病 10…  相似文献   

16.
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治疗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参照前苏联医师经上颌窦内置管用灭滴灵、抗生素冲洗及窦内低流量上氧的三朕疗法治疗原理,改其为上颌窦穿刺后灭满灵、抗生素及双氧水窦内冲洗治疗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通过与传统的单纯生理盐水及抗生素窦内冲洗的上颌窦穿刺治疗法的对照性研究,观察到改进后的治疗方法的近远期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并推荐这种针对病因的简便易行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上颌窦三维立体形态与上颌窦炎的关系.方法 方便选择福建龙岩第一医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单侧上额窦炎与双侧上额窦炎患者各55例,另选择同期在该院中接受检查的双侧上颌窦正常者55名,均利用螺旋CT检查鼻-鼻窦-头颅,并给予三维重建,观察各组前后径﹑上下径﹑左右径值,容积及气化系数.结果 正常组前后径(39.6±2.80)mm﹑上下径(37.9±2.70)mm﹑左右径(26.9±2.60)mm,均低于患者组前后径(42.9±2.70)mm﹑上下径(41.6±2.10)mm﹑左右径(30.2±2.80)mm,正常组气化系数(0.36±0.06),高于患者组气化系数(0.26±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容积(15006.8±475.20)mm3,患者组容积(14969.7±768.90)m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颌窦炎与上颌窦三维立体形态﹑气化系数之间的关系密切,与容积并无关联.  相似文献   

18.
19.
上颌窦炎致三叉神经痛5例顾云飞(南通市肿瘤医院口腔科,通州226361)三叉神经痛是在该神经分布区域内突然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以牙源性多见,而上颌窦炎引起者较少见。本文报告1991年~1996年临床收治的5例上颌窦炎致三叉神经痛。1病例资料本组5例均为...  相似文献   

20.
干酪性上颌窦炎六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酪性上颌窦炎六例分析李其庆(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五官科241000)干酪性上颌窦炎为少见鼻病,其特征为窦腔内积聚有恶臭的干酪样物,日久侵蚀软组织及骨质,发生鼻内外畸形,由于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颇似恶性肿瘤,因而,了解本病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显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