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老挝爬奔金矿找矿效果,应用原生晕分析得出爬奔金矿含矿流体来源于矿脉南部,同时通过对5条平行矿体雁列式空间分布特征、V-1号主矿体空间分布特征和控矿显微构造进行分析,得出爬奔金矿体具有向南东侧伏的规律。通过研究爬奔金矿V-1号主矿体纵投影图及构造叠加晕特征,发现“前尾晕共存”现象,说明存在多期次成矿活动,矿体剥蚀程度较小,且深部延伸较大,可能存在盲矿体;通过分析前人对爬奔金矿区成矿期流体包裹体的测温结果可知,均一温度变化部分成矿温度大于300 ℃,推测矿床成因可能与岩浆热液有关,含矿流体应与岩浆、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等均有关联;在深部500 m钻孔中可见含雄黄、雌黄的高品位原生矿石,认为爬奔金矿深部具有寻找硫化物型金矿体及富矿脉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辉森乌拉西金矿位于阿拉善地块北缘,是一处具有大型规模远景的金矿床,探讨该金矿床的成矿特征和成矿模式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和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结合微量元素分析及流体包裹体研究,对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微量元素分析显示研究区为一高背景的金地球化学块体,二叠系哈尔苏海组为矿源层。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金矿形成于中温(240~260 ℃)环境,成矿流体为低盐度、低密度流体。区内褶曲、揉皱、片理化带和构造蚀变带为金矿床的导矿及容矿构造。金矿成因类型为受中温岩浆热液影响的蚀变岩型金矿床,成矿模式为古蒙古洋壳向阿拉善地块俯冲时引发Au元素活化富集并形成矿源层,晚二叠世岩浆侵入时金活化、迁移最终富集成矿,后期受构造变形和风化剥蚀作用影响发生次生富集。  相似文献   

3.
雁翅沟金矿床位于赤峰—朝阳金矿化集中区内,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喀喇沁花岗岩体内。通过对区内成矿物质来源、矿石同位素测试和包裹体测温结果,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燕山早期,地壳深处的老变质岩地层部分重熔,产生重熔岩浆并强烈上侵,使金等成矿元素活化迁移至地壳上层,并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富集成矿,矿床属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区域地层、区域构造、区域岩浆岩和矿体地质特征,对金山金矿的地质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对成矿物质来源及流体演化,构造与成矿关系进行了探讨,总结出金矿矿床成因。研究表明,金山金矿矿体产出和分布,受到区域复式向斜构造和断裂的控制,含矿热液来源丰富,有利于交代成矿。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研究军屯金矿地质特征,并结合分析冷口断裂带内同类型矿床,以构造控矿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冷口断裂带内"长城式"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热液来源、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理化学环境、成矿时代,建立成矿模式,探讨"长城式"金矿矿床成因。认为"长城式"金矿不是新型矿床,而是一种受构造控制的热液断裂蚀变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李力  郑超 《黄金》1991,12(9):1-5
通过对胶东,小秦岭两大金矿产区典型金矿床中成矿期流体成分对比的研究,结合地质特征,得出了胶东金矿床成矿流体与花岗侵入作用有关,小秦岭金矿区矿床成矿流体与变质热液有密切联系的结论,并从流体成分的演化特点推定:胶东金矿有迭加成矿的可能。并对两矿区成矿物质可能存在的迁移方式做了设想。  相似文献   

7.
广西乐业县浪全金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论述了浪全金矿床地质特征, 该矿床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规模为中型。从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物质成分、金矿的赋存状态、围岩蚀变、成矿期次以及地层含金性、矿物包裹体、稳定同位素等方面探讨矿床成因,认为浪全金矿床先后经历了沉积、热液和表生3个成矿期富集成矿,矿床主要受地层和断裂构造控制。中三叠统百缝组是主要的矿源层;主要的控矿构造是浪全断裂带,矿体产于构造活动较强部位;热液期可分为4个阶段,金矿化主要与中、低温热液的二、三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8.
甘肃北金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金山金矿区位于文县—康县金矿带内,属阳山矿带7个矿段之一。目前该矿区已发现3条矿化蚀变破碎带,均产于中泥盆统三河口组第二岩性段蚀变千枚岩中。断裂是北金山金矿区成矿最主要的控制因素。该区虽未见岩浆岩出露,但构造滑动时产生的热液和邻近的阳山超大型金矿岩浆活动产生的热卤水使金的溶解度增高,促使金和其他元素活化迁移,在有利的构造部位成矿。该矿床具有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及碳酸盐化等中低温热液蚀变组合,初步认为该矿床为热液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黄金》2015,(6)
梭罗沟金矿床是产于甘孜—理塘成矿带南端晚三叠统海相火山岩建造中的超大型金矿床。通过对矿床地质、围岩蚀变等特征的研究,分析其控矿因素,认为梭罗沟金矿床不完全受地层岩性的制约,成矿作用主要受近EW向构造控制,深部(隐伏)岩浆活动不仅为含矿热液提供了热动力,可能也是主要的成矿流体来源。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及金的赋存状态特征表明,梭罗沟金矿床属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同时指出,近EW向断裂构造是该区重要的找矿标志,Au、As、Sb、W组合异常区是有利的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10.
金木达—南木达金矿带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近年来在该矿带上已发现有金木达、南木达和代隆等诸多金矿床。通过总结矿带内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成矿因素,发现上三叠统新都桥组中金矿化明显富集,其为矿带的形成提供了初始矿源层;另外,本区岩浆岩和断裂亦是金成矿的重要控制因素。三叠纪以来本区构造演化、热液及矿质迁移特征反映出矿带内金矿床成因属于热液构造蚀变岩型。  相似文献   

11.
寨上金矿床为西秦岭岷礼盆地西部大型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寨上金矿赋存在国营牛场背斜及斜切背斜的断裂中,赋矿地层为中-上泥盆统和下二叠统。南矿带矿脉主要受断裂控制,北矿带矿脉主要受层间剪切破碎带控制。矿(化)体沿砂岩、砂质板岩与碳质板岩的接触界面发育。矿区内发育少量石英闪长玢岩脉,且岩脉与金矿化关系密切。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低盐度和低密度特点。成矿主要集中在晚三叠-早侏罗世(220~170 Ma)、早白垩世(130~100 Ma)和早第三纪(60 Ma)3个地质时期,在喜山中晚期,可能叠加了新一期构造热液成矿作用。寨上金矿的形成具备3个条件,首先是浅源和深源成矿物质丰富,其次是物质迁移具有强动力来源,再次是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及容矿空间充裕是成矿的重要保证。因此,寨上金矿的形成是诸多成矿要素在相对局限的有利成矿构造域内,经过多期次叠加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文中以黄埔岭金矿为背景,对该矿区地质特征以及矿床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运用硫同位素、氢氧同位素以及流体包裹体方面的研究分析,认为该矿属于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区内的断裂构造、花岗岩、脉岩等对该矿产出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黄土岭金矿成矿温度处于160℃~350℃,通过稳定同位素研究,认为深部是硫的主要来源,氢氧同位素研究认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为该矿成矿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热液来源。  相似文献   

13.
马炳祥 《甘肃冶金》2005,27(2):18-20
赋存于西秦岭寒武系硅质岩建造中的拉尔玛金矿是一具有独特地质特征的层控金矿床。通过对矿区硅质岩及金矿石的微量元素及指示元素比值,硫、铅、碳、硅、氧、氢等同位素,稀土配分模式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表明,在后期成矿过程中,金及其伴生元素主要来自含矿地层,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地下热液通过断裂构造环流,促使硅质岩建造中的金发生活化、迁移和在富集,并最终导致矿床的形成。硅质岩建造是该区金成矿的矿源层。  相似文献   

14.
1号矿脉为北地金矿区主要工业矿脉,产于燕山期石英二长岩内,受南北向断裂构造控制。对北地金矿床金矿石进行了镜下鉴定、电子探针分析和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研究。结果表明,北地金矿床中金矿物主要以银金矿为主,成矿作用可分为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氧化期,其中热液成矿期具有多阶段性特点,围岩蚀变发育。金矿石石英中主要发育含CO_2包裹体、气液二相包裹体、含CO_2三相包裹体和纯CO_2包裹体,成矿过程中流体经历了NaCl-H_2O-CO_2体系的不混溶作用;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1.63%~9.34%NaCl_(eqv))、低密度(0.66~0.96 g/cm~3)的特点;成矿温度集中于260℃~320℃,成矿压力为63~124 MPa,成矿深度为6.39~9.26 km。综合分析确定,矿床成因类型为受断裂构造控制的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岩浆结晶演化特点、岩浆热液过渡与矿化的关系.利用Linkam TS1500热台对甲玛矿床含矿斑岩石英斑晶中的熔融包裹体进行鉴定、均一温度测定,采用电子探针与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徽探针对石英斑晶中的熔融包裹体进行常量元素及徽量元素的测定,结果表明,含矿斑岩体形成温度为630-880度,Na,Ca等元素易富集于岩浆挥发组分中,挥发组分饱和出溶形成高温、高盐度流体,成矿元素从最早的岩浆结晶分异阶段开始,强烈地选择性进入挥发性气相中进行迁移,出溶的挥发组分中具有成矿元素的初步富集.矿床在成因上与斑岩-夕卡岩成矿系统中的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纳多弄铅锌矿床位于达拉克冈底斯弧盆系之那曲-洛隆弧前盆地,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三叠统孟阿雄群(T3m),岩性主要为结晶灰岩、白云质灰岩。该矿床受地层、岩性以及断裂构造带的控制,其中盂阿雄群(T3m)是该矿床的含矿地层,矿体主要产于构造破碎带中。本文通过介绍了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演化,初步分析了纳多弄铅锌矿床的成因。建立了成矿模式,认为该矿床属于层控碳酸盐岩热液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密文天  张雪松  辛杰  穆军青 《黄金》2016,(10):19-24
孔沙湾金矿床位于老挝中辽地区的西部巴莱县,矿床金平均品位达3.65×10-6。在下二叠统的剪切构造带中发现厚度大于300 m的透镜状、细脉状金矿(化)体,判断该地层为矿区主要含矿层位。金矿体的产出受NNE向为主的宽缓复式褶皱、断裂和纵向、NNW向的断裂、次级褶皱以及横向次级断裂控制,同时矿区大量节理裂隙、面理构造以及众多小型次级断裂构造发育。矿区单元素异常总体呈NE向,与矿区大断裂构造方向一致;硅质岩及角岩中的Au元素异常平均值较高,达0.021×10~(-6)及0.022×10~(-6);二叠系玄武岩和硅质岩中Au元素异常值最高,达0.69×10~(-6),具备良好的成矿远景。推断孔沙湾金矿床类型属于为受构造和次级构造破碎带控制的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断裂是热液型矿床的主要成矿控矿构造。招远-平度断裂带经历了脆韧性-韧脆性演化过程,是胶东地区主要的成矿控矿构造。胶东矿集区总体表现出区域构造控制成矿区带、矿田构造控制矿床、矿区构造控制矿体以及强烈变形裂隙带控制矿脉的特征。成矿物质来自深源,甚至来自核-幔边界,在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控制下,深源含矿流体通过地幔热柱多级演化逐渐向上迁移,当达到断裂破裂强度时便会导致液压致裂,并快速贯入到有利的构造部位(如韧脆性-脆韧性剪切带、侵入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密集的构造裂隙带以及各种脉岩与围岩接触带)聚集成矿。北泊金矿与莱西金矿的对比研究再次证实了这种认识,对指导深部地质找矿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史文胜  陈力子  常亮 《黄金》2010,31(6):7-13
杨家岭金汞锑矿床位于秦岭地槽系的南秦岭印支褶皱带镇安—旬阳盆地细碎屑-碳酸盐岩建造中,经历了3个构造-热液活动阶段。重点探讨了微量元素在不同地质单元的分布、分配、共生组合以及流体包裹体化学成分特征,结合成矿条件分析,认为矿(化)体受地层和断裂构造双重控制,构造为主要控制因素,锑矿体赋存于有利构造部位的袁家沟组灰岩中,金矿化发育不显著,南阳山组地层有形成金矿体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吉林汪清刺猬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茜  万多  卿敏  朴星海  边红业  程军  张景海 《黄金》2010,31(7):13-15
刺猬沟金矿床为产于中侏罗统屯田营组安山质火山岩地层之中,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石英-方解石脉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该矿床矿脉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二相及液相包裹体,气液二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8.9~246.8℃,盐度为1.56%~5.7%,表明成矿流体属均一的低温、低盐度热液,其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矿床属大气降水热液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