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容川《血证论》,为集血证之大成,对诸血证的病因病机,条分缕析,阐述周详;证治方药,法古通今,颇具新意。兹就与其有关的安冲、补脾方法探讨如下。一、治血重安冲,阳明肝肾并调气逆血升、气迫血行,是血证病理之  相似文献   

2.
调气治血,为中医治疗血证的重要法则,为众多医家所推崇,深刻影响临床血证的治疗。三七在《血证论》和《傅青主女科》中的配伍应用体现调气治血的观点,对治疗血证价值颇多。  相似文献   

3.
清末医家唐宗海,以治血证见长,撰有“血证论”等书,对血证病机的阐发及其治疗多具创见。本文试就书中“治血必治气”的学术观点,探讨如下: 阳气统阴血治血必调气唐氏依据《内经》气血相关的理论,认为气血两者,气占主导地位。他说:“天地之大,总是以阳统阴;人身之生,总是以气统血。”(《产血》)“人之生也,全赖乎气,血脱而气不脱,虽危犹生,一线之气不绝,则血可徐生,复还其故。血未伤而气先脱,虽安必死”(《脉证死生论》)。在阐述血证病机方面,他认为血证的发生均与气病有关,没有血病而气不病者。“其气冲和,则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  相似文献   

4.
黄振翘长期致力于中医血液病临床工作,在血液病出血病证诊治方面有独特的经验。选择黄振翘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三个有效病案,分析其病机、治法及用药特点如下:出血紫癜以肝火伤络为标,热在血分,火伤血络;虚劳血证以脾肾亏损为本,热伏血分,瘀血阻络,本虚标实。治疗首先辨明脏腑病位,分清虚实、气火盛衰,治疗原则:出血紫斑,泻火治标以制肝木,兼顾治血,虚劳血证脾肾同治,调水火气血阴阳。难治性ITP以阴精亏虚、里有瘀热为病机特点,采用分阶段治疗,调治肝、脾、肾三脏。  相似文献   

5.
应用“治血四法”探讨出血性中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深刻地论述了出血性疾病的病机演变规律,从临床实际出发,提出了“止血、消淤、宁血、补虚”四大治疗原则,为辨治各类出血性疾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多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出血性中风也属于血证范畴,因其发生在脑内,证候更为凶险,病机更为复杂,治疗更为困难,因此,探讨治血四法在出血性中风治疗中的运用,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读《血证论》后谈血证善后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周祯祥(湖北中医学院430061)关键词《血证论》,血证,善后调治本文就唐容川《血证论》有关血证善后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已的肤浅体会。出血之证,通过适当的治疗.往往可以获得较好的止血效果。但由于调摄不当,血...  相似文献   

7.
唐宗海所著《血证论》强调水火气血互相维系作用及变化,重视脏腑病机不同特性、症状,并提出了血证治疗四法: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目前,眼底出血性疾病是眼科的多发病之一,单纯的西医治疗往往预后不佳,并且易于复发,故以《血证论》思想指导治疗眼底出血性疾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浅谈《血证论》治肺10法卢跃卿1)陈玉龙2)任小巧2)关键词唐容川血证论血证从肺论治《血证论》是清末名医唐容川论述血证证治的专著,其中从肺治血独到新颖,治肺法也随机而立。笔者将治肺法归纳为4类10法,介绍于下。1和法和法为治疗血证第一良法,唐氏尤为推...  相似文献   

9.
唐宗海所著《血证论》强调水火气血互相维系作用及变化,重视脏腑病机不同特性、症状,重铸三焦结构、功能认识,提出了血证治疗四法: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并予以相应的治疗方药,医理深透、颇有创见,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目前,早孕药物流产后出血是当今女性患者关注的话题,也是血证中较为复杂的病证之一,故以血证论思想指导药物流产后出血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赵霞  张金生 《中医研究》1999,12(2):50-52
《血证论》为血症专著,其辨证施治,理法方药皆系统完备。在病机方面注重“火”论,鲜明提出“血证气盛火旺者十之八九”。并详列三十余种血证的辨证方法,还介绍了血脱,瘀血,乘肺,瘀血攻心等危重变证的诊断治疗。并创立了被誉为血证治法准绳的四大法——止血,祛瘀,...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在《内经》基础上发展了血证证治理论。诸血证病因病机不同,治疗各异。既立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法为《伤寒论》治血明训,又示透热解表、温经固摄固脱止血、疏迭表里调血及针刺疗法亦为治血良法,这些重要原则对血证的临证辨治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  相似文献   

12.
<正> 血证,是血液不循常道,上溢于口鼻诸窍,下出于二阴,或渗于肌肤的疾病的统称。历代诸贤对血证的病因、病机、治则、方药都有专著,阐述详明。我在学习先贤的经验和临床中体会到,对血证的病机和治则,应当注重从肝论治。出血的原因很多,出血部位不同,病因病机各异,然而出血的病因病机大多总离不开阴阳相乘、火与气,同时更离不开肝脏的疏泄和藏血功能。肝为藏血之脏,又司相火,血足则火温而不烈,能游行三焦,达于腠理,温养肌肉;血虚则肝失所藏,木旺而愈动火,木火内燃,亢烈为害,致令血不能藏而外溢。因此,肝脏对于血之治乱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血证病机的关键所在。《血证论》云:“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设木郁为火,则血不和;火发为怒,则血横决,吐衄、错经、血痛诸证作  相似文献   

13.
失血,即出血,又称血证、血溢。除外伤因素引起出血外,多由六淫、疫疠等损及脏腑,损伤血络所致;亦可继发于各种急慢性疾病。包括眼、耳、鼻、舌、二阴及肌肤出血。《血证论·吐血》篇云:“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气血二者互为影响,和则俱和,病则俱病。故失血治疗以“调气和血”为总则,以止血、消瘀、宁血、补虚为要法。临床分鼻衄、眼衄、齿衄、舌衄、肌衄、咳血、吐血、便血、溺血,  相似文献   

14.
略论对血证治则的体会郁梅平(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214400)关键词血证,治疗法则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法为清代唐容川《血证论》吐血篇中提出的治疗原则,我把它视为治疗一切出血证的原则应用于临床,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1止血法唐氏指出:“所谓出血者,即谓...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简称 ITP)因机体免疫功能失调产生了自身抗血小板抗体 ,使血小板破坏增多 ,血常规中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 ,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皮肤粘膜紫、鼻衄、齿衄、血尿、月经过多等出血症状 ,本病属中医“血症”范畴 ,在治疗上有较好的疗效。现就近几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情况作一概述。1 病因病机《医学正传·血证》将各种出血归在一起 ,并以“血症”之名概之 ,《景岳全书·血证》对血症的病机提纲挈领地概括为“火盛”及“气伤”两个方面。唐容川的《血证论》是论述血证的专著 ,该书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  相似文献   

16.
王晓云  梁苹茂 《河南中医》2014,(6):1038-1038
《血证论》是清代医家唐宗海所著,书中论述了各种出血及血液紊乱证型及治法,书中所载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法被奉为治疗出血病证的指导纲领,对现今中医临床血证的治疗仍颇有教益。  相似文献   

17.
清·唐容川《血证论》,是祖国医学一部论述血证的专书。撰于1884年,该书“吐血篇”指出了治疗血证的四大原则,即“止血、消瘀、宁血、补虚”。我们把它看作治疗出血证的一般  相似文献   

18.
论《血证论》中和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法为八法之一,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理肠胃之分。《血证论》中以和法为第一良法,运用于所有血证治疗之中,为治血证之总则,用于表里、营卫、脏腑、气血、阴阳不和的各种血证。临证治法有补气和血、补血和气、补阴和阳、补阳和阴、润燥和血、泻火和血、降气和血、化痰和血、泻水和血、化瘀和血十法。  相似文献   

19.
血证《中医内科学自学考试大纲》对本证的要求是:1.了解出血部位与脏腑经络的联系。2.掌握血证的病因病理和辨证施治以及不同部位出血在用药上的特殊性。3.熟悉《血证论》的治血四法和《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吐血》篇提出的治吐血三诀。  相似文献   

20.
便血是中医消化内外科常见病证之一,血证的一种。后世医家虽有关于便血病机的论述,但关于治疗和用药却极少涉及。唐宗海在《血证论》中不仅列专篇阐述便血证的病因、病机更详细论述了治疗方法和用药原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血证论·便血》一文多次提到张仲景对于治疗血证的经验及看法,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又丰富拓展了治疗便血的治法方药。通过研究总结唐宗海对于仲景治病之法的传承与弘扬,旨在为后世医家寻找继承经典的方式方法,也为临床治疗便血证方面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