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在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ICP)改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颅内压高低分为ICP正常组(A组)、ICP轻度增高组(B组)、ICP中度增高组(C组)、ICP重度增高组(D组)四组,分别应用TCD检测其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组间互相进行比较。结果 A组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基本正常,PI显著低于ICP增高各组,Vm显著高于ICP增高各组(P〈0.05);D组PI显著高于B、C两组(P〈0.01),Vm显著低于B、C两组(P〈0.05);C组PI显著高于B组(P〈0.05),Vm显著低于B组(P〈0.05)。A组频谱形态基本正常,随着颅内压增高,频谱从高阻力图形逐渐向收缩峰图形及振荡图形改变。结论 TCD血流动力学指标(PI、Vm、频谱形态可间接反映重型颅脑外伤颅内压增高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颅脑损伤早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47例伤后24h入院的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根据GCS评分判定病情程度,对轻、中、重型患者于伤后3~5d内行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MCA-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脉动指数(PI)和频谱波形,并与正常值比较.结果 轻型颅脑损伤MCA-Vs轻度增高,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及频谱形态无明显改变;中型颅脑损伤脑血流速度增高明显,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轻度增高,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频谱形态呈阻力波形;重型颅脑损伤,MCA-Vs下降,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A-Vd明显下降,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增高明显,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频谱形态呈脉冲波形或收缩峰波形.结论 TCD参数变化和频谱形态改变,与病情及预后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压增高患者的脑血液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颅内压(ICP)增高对脑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频谱的临床转归。方法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无创检测39例颅内病变的患者,分为颅高压组及死亡组,记录并分析大脑中动脉(MCA)的各参数及频谱改变。结果ICP升高时M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期血流速度(Vd)下降,脉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升高且死亡组明显,频谱表现为收缩峰升高。频危病人仅见极小的收缩峰,舒张峰为零即“钉子波”;舒张期反向血流频谱即“振荡血流”或者病变侧仅有微弱的血流信号。结论颅内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与脑血流的参数有高度相关性,TCD所测得的脑血流参数及频谱改变可间接推断颅内压变化。  相似文献   

4.
万景雯  郑刚 《江西医药》2006,41(4):208-209,245
目的 观察兔与人类颅内高压状态下TCD频谱波形改变.对利用TCD无创监测颅内压研究作一些探讨。方法 采用硬膜外球囊注水法制作急性局灶性颅内高压动物模型,持续监测ICP及TCD。对26例颅高压患者进行TCD检测。结果 颅内压升高过程中,动物实验与临床中均观察到相似的TCD频谱演变,出现5种典型的TCD频谱:高阻力赢流频谱、收缩峰、振荡血流、极小的收缩峰图形和无血流。结论 特征性TCD频谱能够可靠地辅助颅内高压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动态监测重型颅脑损伤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2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于重型颅脑损伤后3天,7天,10天,14天动态监测TCD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峰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和脉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3天,MCA-Vm已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MCA-Vs MCA-Vm于伤后10天达到最低值(与伤后3天相比p<0.05-0.01),以后逐渐升高恢复,同时MCA-PI于伤后3天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7天达到峰值(与伤后3天对比p<0.05),以后开始逐渐下降恢复.说明重型颅脑损伤后,3天即可发生颅内血流动力学异常,7-10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趋于恢复.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动态TCD监测,不仅有利于了解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而且有助于间接评估颅内压(ICP)及脑灌注压(CPP),从而列于判定病情,指导治疗及预后估价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评价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功能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动态TCD监测,并对频谱、血流速度、脉动指数等监测数据按国际标准进行评分、分级,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中外伤组分级与患者预后有良好的相关性,缺氧脑病组无明显关联性。结论TCD对判断病情、提示预后有重要意义,对脑外伤患者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7.
脑动脉硬化的经颅多普勒诊断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晋华 《临床医药实践》2002,11(11):824-824
目的 :了解脑动脉硬化的脑血流动力学状况。方法 :利用经颅多普勒 (TCD)测定脑动脉硬化患者脑血管的收缩峰速度 (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VD)、平均血流速度 (VM)、血管脉动指数 (PI) ,以及观察频谱及声音改变。结果 :脑动脉硬化患者无论 VS、VM、VD升高或降低 ,各脑血管 PI指数均显著增高。频谱图顶端改变 ,音频出现杂音。结论 :脑动脉硬化患者 TCD诊断特征是 PI指数增高、频谱图发生改变、音频出现杂音  相似文献   

8.
无创颅内压监测在急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多普勒(TCD)监测颅内压在颅脑损伤急诊中的作用,总结多普勒监测在颅脑损伤急诊中临床实际经验。方法对2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例。其中对治疗组于急诊过程中使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的收缩峰流速(Vs),舒张期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同时记录颅内压和道格拉斯预后评分(GOS);对照组中使用传统即刻腰穿测定颅内压的值,同时通过脑管引流,用HorizonXL监护仪进行颅内压的动态监测,然后进行两组分析比较。结果发现随着颅内压的升高,PI,RI,增大,Vd减慢,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当PI〉1.5时,患者预后不良,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可以无创动态的监测脑外伤患者的颅内压,对重症的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TCD探讨甲亢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按常规检测50例青年甲亢患者颅内各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30例健康正常组对照,50例患者并分为血流速度显著增高(A组)、中度增高(B组)、轻度增高(C组)三组。结果所有患者血流速度均增高、收缩峰高尖,搏动指数正常,高代谢征侯群者占70%,伴突眼者占60%。A组13、T4值显著高于B、C组,TSH值显著低于B、C组;B组13、T4值显著高于C组,TSH值显著低于C组。A组其症状明显者比例明显高于其它两组。结论 脑血流速度的增高程度可初步反映甲亢的严重程度,并与症状发生程度有相关性,TCD可用来评价甲亢的严重程度并可提高早期确诊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CD对颅内压(ICP)增高的诊断价值,以及甘露醇的治疗作用。方法 41例ICP增高患者行TCD检查,其中15例行甘露醇治疗前后TCD动态观察,并以12例健康者TCD动态观察为对照。结合TCD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ICP增高的TCD特征性改变。结果 ICP增高患者TCD的Vd波幅降低,PI值增高与健康人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甘露醇治疗前后两组受检者TCD的Vd,Vs和Vm均明显增高。ICP增高者的TCD特点是Vd增高为主,同时PI值有显著性降低,此作用在给药后2h仍较明显。结论①TCD诊断高颅压作用确切,频谱呈特征性高阻改变。②颅内压增高的程度与舒张期血流速度呈负相关,而与PI值呈正相关。③甘露醇对健康人和ICP增高者均有增加脑血流速度的作用,可降低ICP增高者PI值,而在健康人组,PI值无改变。对疑有高颅压者可行甘露醇试验。④甘露醇增加脑血流速度作用于给药后2h健康人组中已基本消失;在ICP增高组中,甘露醇的作用时间较正常人更长。TCD对高颅压的诊断、鉴别诊断、动态监测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腰穿及颅内压监测,甘露醇试验可验证TCD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检测对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辅助诊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对38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进行了TCD检测,观察其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24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38例急性脑外伤患者TCD异常29例,占76·3%,24例(82·75%)表现为动脉血流速度增快,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5例(17·3%)表现为血流速度减慢,18例(62·1%)65支动脉血流搏动指数增高。结论TCD可以作为颅脑外伤后早期发现颅脑损伤时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有效方法,有助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分析缺铁性贫血(IDA)的脑血流动力学特点并探讨TC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6例IDA患者(中重度贫血组28例,轻度贫血组18例)行TCD检测,观察其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40例健康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除3例TCD结果正常外,其余贫血患者脑血流广泛增高.中重度贫血组血流速度显著高于轻度贫血组(P<.05),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重度贫血组搏动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IDA患者中有2例TCD诊断血管狭窄,5例有晕厥发作.结论 脑血流速度的增高程度可初步反映贫血的严重程度,TCD检测IDA患者有助于评估其血流代偿能力,提高脑血管狭窄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和预后。方法选择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加亚低温治疗。治疗过程中应用TCD监测脑血流动力学及颅内压监护仪监测颅内压,6个月后行GOS评分判断预后。结果治疗组中脑血流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在亚低温治疗3 d后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 P <0.05)。治疗组在3 d后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6个月预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亚低温能改善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降低颅内压,改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经颅多普勒检测高血压脑出血1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无创性检测颅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分析其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点,以期为评估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情变化,预后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脑出血后2d临床患者100例及同年龄段健康老年人50例用TCD检测采用美国MedasonicsCDS脑血流分析系统,探头频率2MHz.经双侧颞窗检测深度在48~55mm的大脑中动脉主干处.观察频谱.流速,获得大量脑中动脉的有关血流动力学信息,出入频谱分析系统,计算出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等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人群,出现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出血组Vm(38.25±7.12)cm/s;对照组VM(56.46±6.23) cm/s之间且显著性差异(P<0.05).出血患者 PI(1.75±0.52)显著大于对照组(1.21±0.41)(P<0.01).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是评价脑出血患者病情变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急性颅内压增高对兔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技术,通过动物(兔)实验,观察了急性颅内压(ICP)增高对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BFV)的影响。结果发现,兔正常ICP=10±2.6cmH_2O。兔正常MCA血流速度频谱近似一个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长方形组合而成的梯形。随着ICP不断升高,舒张末期流速(V_4)逐渐下降;当ICP达80~90cmH_2O(8.04~8.72kPa)时,40只兔的V_4均消失,仅留一尖锐收缩峰。ICP升高与V_4下降呈负相关关系,故通过V_4波形的变化,可以无创性大致推测颅内压增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与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对脑出血微创术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期间我院脑科收治的6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大量脑出血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发病24h内入院。并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微创手术组及内科保守组,两组患者均于病程第1天及第7天行TCD及FVEP检查,并对诊断中所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各波潜伏期、NIHSS评分及GCS评分结果进行比较,同时以TCD及FVEP两种无创方法预测颅内压。结果较保守组而言,微创组患者第1天的TCD参数、FVEP各波潜伏期、NIHSS评分、GCS评分及预测颅内压均无明显改变;而微创组患者第7天脑血流速度明显加快,搏动指数降低,FVEP各波潜伏期均显著缩短,预测颅内压显著降低。较第1天而言,微创组患者第7天脑血流速度明显加快,搏动指数降低,FVEP的N2、P3波潜伏期显著缩短,但NIHSS及GCS评分无显著变化,预测颅内压显著降低。结论脑出血微创术具有降低颅内压、改善急性期神经功能的效果,TCD及FVEP可对微创手术疗效进行价值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莫创骑  刘悦  徐立  卢明 《黑龙江医药》2021,34(4):756-758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3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监测,从而初步明确经颅多普勒(TCD)对HICH患者血流的监测效果.方法:挑选于我院神经外科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间进行住院治疗的HICH患者38例作为研究病例.选择TCD监测患者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V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和患者多普勒频谱图等指标参数.结果:患者出血侧TCD相关指标中PI、RI相较于正常侧显著升高,Vd、Vm指标则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血侧TCD指标中Vs与正常侧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正常侧和出血侧PI值进行连续监测,同时将正常侧和出血侧第1天、3天和7天的PI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各时间点出血侧PI值相较于正常侧显著升高(t=4.032,P<0.05).结论:TCD可辅助监测HICH患者颅内压情况,通过TCD对HICH患者的脑血流情况,部分血流指标同颅内压存在一定的联系,通过TCD对HICH患者进行监测可间接反映颅内压的变化,可作为HICH患者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克举  李明超  曹化  郭建一 《河北医药》2010,32(12):1588-1589
目的应用TCD检测并分析CCF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对17例CCF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比较颅内外各血管的平均血流速度和脉动指数,分析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患侧ICA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流速度较对侧加快(P〈0.05),搏动指数下降(P〈0.05),海绵窦段频谱形态异常、不规则,眼上静脉流速增高,血流反向,同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较对侧减慢。结论CCF的特征性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在于颅外段供血动脉的高排低阻、虹吸段频谱紊乱以及颅内动脉的侧枝代偿表现,眼上静脉的血流反向动脉化同样可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园园  牛联芳  路钢 《云南医药》2008,29(2):124-125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脑积水患者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评价治疗效果。方法用TCD检查仪检测脑积水患者术前、术后的动脉血流速度、频谱形态、PI指数、RI指数。结果PI指数、RI指数、频谱形态及血流速度在手术前后有显著变化(P〈0.01)。结论可用TCD间接评价脑积水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颅脑外伤后头痛患者脑血流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石家庄市中医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的颅脑外伤恢复期头痛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和椎动脉(VA)的血流速度变化以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 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对照组(P <0.05,P<0.01).观察组MCA、ACA、PCA、VA和BA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减慢(P<0.05).结论 颅脑外伤后恢复期头痛患者存在脑血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表现为血液黏度增高、血液瘀滞、脑血流速度减慢,可用于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