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行断指再植手术患者,依照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围术期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1个月后的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两组患者的再植成活率与血管危象发生情况、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与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的SAS与SDS评分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的再植成活率、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明显较高,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较低,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手术患者予以综合围术期护理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和观察实施同理心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再植指成活率和术后手指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74例患者,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7),对照组采取常规性护理手段,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式基础之上增加同理心心理干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再植成活率、手指功能恢复优良率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再植成活率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手指功能恢复优良率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进行了断指再植术患者的护理时,增加同理心护理干预可以大大提升患者的再植成活概率,提升患者手指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臭氧大自血疗法对断指再植术后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手外科在2016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断指再植患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手术治疗和术后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早期给予臭氧大自血疗法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断指指体成活时间、再植指体成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术后换药次数、再植指体水泡指数、指体部分坏死数、断指皮温、末端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再植区中心点血氧饱和度。结果 (1)观察组住院时间、指体成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换药次数、再植指体水泡指数、指体部分坏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为4.08%低于对照组17.21%,再植指体成活率(95.92%)高于对照组(8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3、7、10d断指末端皮温、再植中心点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指再植患者早期给予臭氧大自血疗法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指体成活率及成活质量,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品管圈(QCC)活动在断趾再植/皮瓣患者术后专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64例行断指再植或皮瓣移植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QCC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8例、QCC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专科护理,QCC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QCC活动。采用数字等级评定估量表(NRS)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负性情绪予以评估,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危象的发生率与断指存活率,采用Mofisky-Green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予以评估,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QCC组的NR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QCC组的血管危象发生率为6.52%,低于对照组的27.78%,断指存活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QCC组的依从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QCC活动不仅可改善断趾再植/皮瓣患者术后疼痛及负面情绪状况,还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有效避免血管危象的产生,提高断指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断指再植的术后功能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在我院行断指再植手术的患者中随机选出11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功能康复护理,就两组患者的断指再植成活率、关节活动度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断指成活率与断指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6.77%、95.16%,对照组则分别为83.93%、76.79%,均低于观察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断指再植手术患者给予有效的功能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指关节功能的恢复,恢复断指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有助于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今后还应进一步深化研究功能康复护理方法,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的断指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复杂断指再植中指动脉转位与传统静脉移植的修复效果。方法 68例复杂断指再植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传统静脉移植治疗,实验组接受指动脉转位移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指功能评分、一次移植成活率、指腹两点辨别距离及治疗满意度、断指修复效果。结果 实验组美观度评分(14.25±2.98)分、运动功能评分(34.68±3.67)分、血液循环状态评分(7.28±1.24)分、感觉恢复评分(15.09±3.06)分及一次移植成活率94.12%均高于对照组的(11.35±3.41)分、(31.07±3.05)分、(5.25±1.04)分、(12.34±2.54)分、76.47%,指腹两点辨别距离(4.23±0.85)m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6.11±0.6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满意度94.12%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断指修复优良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杂断指再植中应用指动脉转位效果显著,其一次性移植成活率、治疗满意度均相对较高,且手指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减少断指再植围术期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及提高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7月86例于本院行断指再植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行常规护理干预)、B组(行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干预)各43例。比较两组术后断指再植存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生活能力评分和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B组断指再植存活率(90.70%)高于A组(69.77%),血管危象总发生率(4.65%)低于A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Barthel评分和断指再植后功能评分、Spitzer单项评分和总分均高于术前,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围术期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再植指存活率,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宋广瑛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2):177-177,181
目的:观察断指再植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影响断指再植成活的因素。方法:比较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62例117指不同离断部位、离断时间、断指保存方式和致伤原因的断指再植成活率。结果:本组62例117指断指再植共成活102指,成活率为87.18%;远节断指再植成活率达95%,显著高于近节断指再植患者(P〈0.01);〈6h就诊患者断指再植成活率达96.34%,显著高于〉6h就诊患者(P〈0.01);行低温保存断指再植与常温保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致伤原因断指再植成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指再植手术应尽量于伤后6h内进行,术中把握好血管、神经及肌腱吻合的有效性是再植成活和功能恢复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胡华珍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227-2228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 分析120例断指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心理护理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60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60例,观察比较两组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及自我效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t=1.81、1.10、6.63、8.83、5.52、6.00、7.00,均P<0.05),自我效能评分也优于对照组(t=14.88、15.87、12.78、16.43,均P <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断指再植患者可以明显改善其不良心理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延伸性护理在提高断指再植手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50例断指再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25例患者在出院时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对照组),25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伸性护理干预(研究组),将两组患者术后再植指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再植指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以及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断指再植患者出院后给予延伸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断指再植手功能康复的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断指再植患者心理状况,探讨临床护理对策。方法以53例断指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断指再植患者SAS、SDS评分及紧张、恐惧及悲观情绪构成比。结果本组53例断指再植患者术后成活48例,成活率为90.57%;本组53例断指再植患者护理干预前SAS、SDS评分明显高于界值,并普遍存在紧张和恐惧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SAS、SDS评分及紧张和恐惧情绪构成比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但存在悲观情绪患者构成比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指再植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紧张、恐惧和悲观心理,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干预是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研究大黄敷脐预防便秘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的情况。方法对自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断指再植手术的符合本研究入选条件的病人4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男女分层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大黄预防组进行大黄敷脐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的便秘情况进行观察统计,比较两组病人术后便秘率、首次排便时间、血管危象发生率、再植指成活率;评价断指再植术后患者采用大黄敷脐预防便秘影响断指再植成活率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例数、性别构成、断指数、断指伤类别、断离程度、断指数目、断指保存方法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大黄预防组患者便秘比例与对照组想比较差异显著(P<0.05)。断指再植后对照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为75%,大黄预防组的患者便秘发生率为45%。大黄预防组患者血管危象情况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显著( P<0.05)。大黄预防组患者的断指成活率为91.667%,与对照组患者的72%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大黄敷脐对断指再植患者便秘情况具有一定的缓解效果,进而可以提高患者断指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李冬  甘建玲  蔡伟良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5):2295-2296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与功能康复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断指再植术并接受全程康复护理的患者42例为观察组,未接受全程康复护理的患者42例为对照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断指再植成活率及功能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44指均存活,存活率为100%,对照组44指存活43指、存活率为97.7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7.73%,对照组为77.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康复护理能显著地促进患者再植断指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药科学》2017,(14):133-135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手外科断指再植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共36例断指再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存活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在手外科断指再植患者手术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提高植体的存活率,改善植体功能,患者接受程度较高,治疗依从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静脉套管针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断指再植术的患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53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单次常规臂丛神经阻滞;57例为观察组采用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观察麻醉效果以及术后4、8、12、24、36h视觉模拟评分比较。记录两组再植指的血管栓塞率,再植指成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麻醉效果(71.7%),观察组麻醉效果(91.2%)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段视觉模拟评分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6指因吻合口血栓形成而导致再植指坏死,成活率88.7%,研究组成活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套管针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明显提高断指再植术中麻醉效果,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增加了断指再植术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外伤断指后不良心理状态对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手指离断后不良心理状态对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3年3月至2007年3月龙口市中医医院断指再植术的男性患者96例,116指.根据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为不良心理状态组51例(60指)和对照组45例(56指),比较两组的断指再植成活率.结果 不良心理状态组断指再植成活率(75.0%)低于对照组(98.2%)(χ2=28,P<0.01).结论 不良心理状态可能对断指再植成活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循证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9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入院2周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足相关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截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97.78%,对照组的总满意度82.22%,观察组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知识掌握,提高护理满意度,是一种优秀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对空肠造瘘术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从而指导临床护理实践工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接受空肠造瘘术的患者共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操作,观察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操作。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干预后并发症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对比对照组ADL评分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发生1例腹泻,1例导管脱落,并发症发生率为4.08%,较对照组16.33%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中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89.80%,显著高于对照组为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临床应用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19.
断指再植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春兰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582-2583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断指再植患者临床护理资料,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65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30例。结果观察组紧张、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绝望等心理情绪评分及血管危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断指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断指再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科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某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模式。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HAMD和HAMA评分,护理前两组患者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