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使传统的可持续设计落后于时代,现代化的可持续设计必须更具成效性与实践性。本文从设计的能动层面出发,分析可持续设计若能从功能境界迈向伦理境界,资本逻辑回归生活逻辑,产品设计迈向行为设计,可持续设计的拓展空间将更为广阔;以视觉认知机制与行为的产生模式为起点,解析在可持续行为设计中可执行的设计策略,运用图形、质感等视觉元素,通过视觉注意、行为限定、情感延续等设计策略可有效实现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2.
产品功能相似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产品设计过程的两个重要方面,给出基于五个阶段 的过程以及综合模态逻辑,非单调逻辑模式;同时,还从定量的角度对设计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幸荣 《包装工程》2020,41(20):303-305
目的 分析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探讨与总结其在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设计方向下,所表现出的具体设计原则与策略。方法 从产品价值与用户需求的关系角度进入产品设计领域,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套认知标准和设计思维,逐步将视线聚焦于用户需求,就用户体验与产品设计展开深入论述,并对基于用户需求的产品设计从经济、人、自然等影响因素着手,分析其设计原则,最后从交互、人性化、绿色环保等角度,展开具体的理论论述和应用探索。结论 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产品设计,能够激活设计师的思维,使其更加准确地把握产品的设计语言,完美地结合消费者的体验与精神需求,实现对产品感性的理解,给人以更加舒适的使用体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解析产品设计的内在逻辑关系,帮助设计者更好地设计产品,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方法 从深层次“以人为本”的设计角度出发,以唐·伊德的身体理论作为指导,从身体具身性的作用关系入手,运用设计现象学方法,辅以具体的案例解析。结果 归纳总结出产品设计的三种身体具身性设计逻辑,即行为具身性设计逻辑、器官具身性设计逻辑和场景具身性设计逻辑。其中,行为具体身性设计逻辑包含先天行为和后天行为;器官具身性设计逻辑包含内在器官和外在器官;场景具身性设计逻辑包含共情式场景和隐匿式场景。结论 得出产品设计逻辑围绕人的身体器官、行为和场景三者相互作用,依托具身性的设计逻辑关系,与身体达到某种具身性,有助于提升使用者的日常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5.
基于人文关怀的老人产品可持续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于东玖  王样 《包装工程》2015,36(22):92-94,99
目的基于人文关怀角度对老人产品设计提出可持续的策略与应用。方法以可持续设计的理论为指导,分析老人生理和心理特征,研究老人产品市场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时对老人产品设计策略进行分类研究。结论通过对老人生理和心理的研究得出老人产品在结构、材质、色彩、功能和操作界面等方面的设计策略。结合设计策略设计一款老人收音机,并以此设计为例进行论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周楚轶  陶冶  李游 《包装工程》2023,44(16):237-245
目的 传统手工技艺面临着环境丢失、生态迷失和传承缺失的问题,振兴传统工艺是我国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和非遗保护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从设计学的角度探讨现代设计与手工艺之间的传承与创新,为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方法 基于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产品设计,在厘清传统设计策略的基础上,以产品的文化意象为切入点,对传统手工技艺进行器、术、道三个层次的分析,从文化知识的解构和重构角度开展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产品设计路径研究。结论 提出了传统手工技艺文化产品设计可视化流程模型,探讨了传统手工技艺文化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文化知识转移路径。  相似文献   

7.
王易声  兰芳 《包装工程》2023,44(22):400-408
目的 基于莫里斯符号学理论,研究汉代建筑的文创产品设计策略,为传统古建筑文化的现代性转型拓宽思路。方法 以莫里斯符号三分法理论为指导,将符形学、符义学、符用学研究引入文创产品设计中。基于符形学角度,提取汉代建筑的造型信息,分析各建筑的形制特征与构成关系,导出造型的感性抽象设计策略;基于符义学角度,解读汉代建筑遗存,深挖建筑文化,导出内容的直接引用设计策略;基于符用学角度,梳理汉代建筑的社会功用价值,导出设计的系列组合化策略。符号三维分析并行,探索传统造物与现代设计结合的可行性。结论 汉代建筑造型古拙,结构体系多样,是汉代人生活方式、造物观念的真实映射。应用莫里斯符号学分析汉代建筑内容,从符号三维角度导出文创设计策略,产出内涵丰富、功能多样的汉代建筑文创产品,为传统古建的现代性转型拓宽提供研究思路,塑造文化新价值。  相似文献   

8.
田航  李丹 《包装工程》2022,43(20):162-168
目的 从科学哲学的范式观点来观察产品设计行为的演化轨迹,通过案例分析范式破与立转化关键期的产品特征,探究其演化的逻辑与内生因素。方法 选取具有快速迭代并被广泛接受的行业产品设计作为案例,分析其强代表性的产品设计基本特征,利用新旧设计相互对比的分析方法,对行业范式转换期间产品迭代前后的设计行为进行分析,探究其内部各因素的相互关系。结论 设计行为中范式的转化具有内生结构动力,这种内生结构动力表现出推动式的层级关系,首先基于高维度叙事框架下的功能述求,继而推动产品行为述求与内容述求的循环,最终表现为产品的外观特征。通过对演化内生因素的分析建构产品设计行为菱形逻辑架构,为以后的产品设计行为提供参考或启示。  相似文献   

9.
设计行为的社会目的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吴雪松  赵江洪 《包装工程》2015,36(22):80-83
目的研究设计行为的社会目的性,为产品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从社会和设计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在社会方面,主要论述人类社会需要设计;在设计方面,从设计行为的三要素和设计具体实践活动解析设计可以服务社会。结论设计具备服务社会的特质,设计的社会目的性由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提出并进行实践,关注设计的社会目的性不仅是为了让设计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也为现代企业产品设计创新带来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韩卫国  苏颜丽  祁飞鹤 《包装工程》2017,38(10):115-119
目的探索基于产品设计系统思维的家电产品模块化设计思路。方法模块划分是产品模块化设计的基础与关键,可看作是基于需求层、功能层、结构层的过程而进行,该过程注重对产品功能属性的塑造而缺乏审美精神属性的把握。基于产品设计系统思维,结合多种形式及放置方式的移动插线板模块化设计实例,将产品设计系统之设计要素映射于模块划分的不同层次,从设计系统的角度对家电产品模块划分进程给予指引与限定,使设计结果兼具人文精神内涵。结论从设计系统角度进行家电产品模块化设计,其设计结果兼具了产品的功能与精神双重属性,既发挥了模块化的自身优势,又补充了模块化设计在人文精神表达上的缺憾。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用户体验视角下的老年人眼镜产品人性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柳  刘卓 《包装工程》2017,38(18):189-193
目的关注老龄化用户人群,从人性化设计与技术角度提升老年人生活过程中使用眼镜产品的用户体验,提出基于用户体验的老龄眼镜产品设计指导原则。方法研究老年人群用户体验视角下老年人的眼镜产品设计的关键点,研究老年人眼镜产品设计的功能定位。结论提出以改善用户体验人机交互为目标的针对高龄用户的人性化眼镜产品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2.
姜霄  杨亚萍 《包装工程》2022,43(2):159-164
目的寻找智能汽车控制APP中失助现象背后的用户界面设计原因,提高出行求助的合理性。方法基于对智能车控APP界面设计中求助问题的理解,归纳三个失助的原因:复杂的激活方式、视觉信息识别和记忆困难,场景匹配度低。通过对汽车出行中静态和动态场景的了解和用户行为的理解,进而从行为逻辑理论的角度,提出智能车控APP求助界面的交互设计和视觉设计思路,探索求助服务的设计机会点,并通过案例来证明。结果从激活的交互方式简单化、视觉信息结构化、求助图形语意明确化和协作平台化的角度提出了APP求助界面设计的新方法。结论智能车控APP中求助界面应基于静态和动态场景的特征,从用户行为角度去优化求助逻辑、组织视觉信息和产品帮助策略,实现求有所助,避免功能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3.
史紫琳 《中国包装》2024,(3):102-104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文化随之升级,使得产品设计不断跟随潮流进行更替,这对产品设计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如今的产品设计无论是从文化传承角度而言,还是在经济价值的创造上来看都获得了显著成果。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走访、网络搜寻等方式,基于彝族产品设计的现状,探讨了法湾村产品设计的开发路径,提出新的产品开发与创新设计策略,更好顺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罗平法湾村彝族建筑艺术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筠梓 《上海包装》2023,(10):66-68
在体验式经济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加重视产品所带来的体验和心理上的满足。多感官体验设计强调感官协作,通过多个感官刺激,用户可以从多个角度感知产品信息,形成对产品的综合认知并激发情感。基于多感官体验的设计理念,探究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新思路,从用户需求分析、设计定位、开发文物原型确定、设计构思、设计过程与效果展示等角度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实践,旨在促进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彭杰 《上海包装》2023,(6):114-116
从汉语言文化推广的角度出发,设计一款书法工具套装,阐释通过产品设计实现汉语言文化推广的方式与策略。以此为基础,从调研、方案设计到产品生产,详细论述产品设计的一般步骤与过程,同时对产品设计提出相应的要求。通过层层递进的设计思路,最终实现以汉语言文化推广为导向的书法工具套装产品设计。  相似文献   

16.
陈惠 《包装工程》2023,44(10):258-264
目的 根据体现幸福感的产品设计方式,由此寻求提升产品设计幸福感的意义与策略。方法 通过研究相关文献,以及分析有关的设计案例,论述幸福感因素在产品设计当中得到体现的重要性,并从用户的五感体验与情感体验出发,探讨幸福感因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结果 基于设计研究与思考,提出通过五感中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促使用户在接触产品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等元素的过程中,体验到产品所带来的幸福感;以注重用户内在需求为前提,在体验中考虑用户的情感,令交互过程充满设计温度,以提升产品使用的幸福感;明确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并重 视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愉悦度。结论 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是产品设计的前提,而创造出使用中的幸福感体验是产品设计的附加值,当功能与精神同时被满足时,用户可达到自我实现与满足,也自然能体会到使用的幸福感,这正是设计中最高层级的幸福。  相似文献   

17.
1.引言 近些年,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和消费水平逐渐提高,对产品的需求层次也随之提高,“以人为中心”成为产品设计的核心原则,在产品设计中,用户的感性需求成为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产品设计中从用户倾向的个性化角度考虑的产品量化设计方法[1]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该方法可以将用户特征、感性倾向和产品设计特征这三方面,从定性角度获得的信息进行量化,避免了设计过程受设计师个人因素的干扰,更加严谨准确,符合设计“工程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工业设计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霍尔三维结构的思想为启示,论述了在工业设计活动中引入霍尔系统工作方法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工业设计学科特点,从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3个维度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业设计系统模型的初步构建,旨在为产品设计的实施提供系统化、整体性的理论引导,对于工业设计活动具有方法论层面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析产品设计之肌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熊兴福  舒余安  黄婉春 《包装工程》2005,26(2):145-146,168
肌理,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设计师对肌理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产品设计的成功与否.通过对肌理的含义及产品设计中肌理运用进行了分析,从材料、加工工艺以及组织结构等因素与肌理的关系的角度对产品设计中的肌理进行了探讨,使设计师能够对产品设计中的肌理的含义及其运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以便在设计中将其良好运用,设计出更多优秀的产品.  相似文献   

20.
张祖耀  叶镠勤 《包装工程》2021,42(18):368-373
目的 通过多感官体验研究提升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情感体验,增强用户与文创产品间的情感沟通,提升产品设计水平与质量,解决当前创意不足、形式单一等同质化问题.方法 从交互的角度将博物馆文创产品分为3个维度,结合文创案例从通感的3种层次构建用户多感官体验模型以及基于多感官体验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具体案例实践进行说明与验证.结果 基于多感官体验的设计方法可以提升用户的感官体验,强化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区别度.结论 多感官体验有助于促进产品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提升用户和产品之间的情感共鸣,推进博物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