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周彦君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0):136-136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致髓核脱出,突入椎管,压迫脊髓或脊神经根,引起股神经或坐骨神经痛为主的一组综合症候群。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着深刻的认识,认为其属于中医学"腰痛"、"痹证"范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中,非手术治疗占据首要地位,其中以针灸为主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疗效独特,副作用小,深受患者欢迎。现将近年来电针及灸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杨强  李明波  陈晓英 《河北中医》2010,32(12):1845-1846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第3腰椎间盘~第1骶椎间盘,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在治疗上,大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保守治疗的方法多样,近年来研究发现运用电脑三维牵引配合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  相似文献   

3.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常见病之一,临床上多采用保守疗法为主。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亦称为"髓核突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本病多发于25~55岁之间,而且男性多于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在有不同程度退行性病变后,又在外界因素作用下,致使纤维环破裂,髓核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从温肾通督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意义。方法: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分析,认为肾虚精亏、筋骨失养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病机关键;而督脉痹阻、阳气失运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经络学基础;风寒湿邪外袭、跌仆闪挫损伤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重要诱因。在临床上,通过温补肾气、疏通督脉可补充督脉阳气、促进督脉阳气运行复常,得以温化/或祛除阻遏于腰府、下肢之风寒湿邪/或痰浊瘀血,从而达到濡养筋骨、通络止痛之目的。结论:温肾通督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笔者近年来采用电针氦氖激光结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浙江省江山市中医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22~58岁;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在临床运用腕踝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日益广泛,本文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腕踝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操作方法及其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概述,同时指出腕踝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存在的相关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高危害性非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36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C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的检出率明显提高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极具意义。但由此也使临床医师过分依重CT ,对检出的腰椎间盘突出一概会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而忽略非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 ,尤其是高危害性非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的诊断。自1998年以来 ,我们收住高危害性非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 36例 ,均在外院或我院门诊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后我们经循证检查 ,予以确诊。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 ,男 2 1例 ,女 15例 ;年龄最小 31岁 ,最大 72岁 ,其中 31~ 4 0岁 5…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1]。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与其他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自2009年5月至2011年1月,笔者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腰骶神经根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是推拿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多年来在临床上运用拉伸法为主的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对缓解由其引起的腰痛取得了较好疗效。1 一般资料本组 1 2 0例 ,所有病人的症状和体征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并且均经 CT扫描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男性 86例 ,女性 34例 ;年龄最小2 4岁 ,最大 76岁 ,平均 36岁 ;有腰部外伤史者 72例 ,有慢性腰痛病史者 97例 ;突出物向左侧的 67例 ,向右侧的 2 2例 ,中央型的 31例 ;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在 L2…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影像学角度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所有患者行CT、MRI扫描并记录影像数据,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滞血瘀型、风寒湿滞型以旁中央型突出为主;湿热痰滞型以中央型突出为主;肝肾亏虚型以中央型突出为主。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见腰椎骨质增生,椎间孔的狭窄,而且常出现曲度变直现象;湿热痰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见骨质增生样变和生理曲度的变化;风寒湿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见腰椎管狭窄;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发症较为复杂,腰椎的曲度变化、腰椎管的狭窄及骨质增生都多见。结论:从影像学角度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型与西医病理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治疗效果确切,但其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明确。本文整理近十年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作用机理的文献,总结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的作用机理,为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苏水珠  庄垂加 《湖南中医杂志》2015,31(2):159-160,165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IDH),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以腰腿痛为主的症候群,属于临床常见病。随着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也出现低龄化的特点。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重、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多数患者不能干重活,有些无法正常工作,严  相似文献   

13.
李向东  陈雪林 《河北中医》2010,32(10):1481-1481
<正>下腰痛是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疾病,引起下腰痛的疾病很多,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主要病因之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可采用手术和非手术2种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但也有部分患者在手术后并未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刘合 《河北中医》2010,32(12):1852-1853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造成腰、腿痛的主要原因,占骨科门诊的30%以上,呈上升、年轻化趋势[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笔者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与选择的临床体会总结如下。目前国内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大致有传统中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或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症。它是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腰腿疼痛、麻木的一种常见病,多见于20~45岁的青壮年,以暴力外伤或强力劳作致病为多;但体弱或年龄较大的患者不一定有明显外伤史,我科2008~2012年对住院的1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各中医证型的CT表现,为中医分型提供影像学指标。方法:对2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中医辨证进行分型并进行CT扫描,回顾性分析各证型的CT表现特点。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各中医证型的CT表现特点:气滞血瘀型常表现为旁中央型突出;风寒湿滞型表现为中央型突出;湿热痰滞型常表现为外侧型突出;肝肾亏虚型常表现为椎间盘膨出。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型和CT表现具有相关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的具体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所选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随机法加以分组,其中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自拟强腰益肾汤、针灸康复单纯中医治疗作为对照组,指导患者强腰益肾汤口服加针灸康复单纯中医治疗,强腰益肾汤口服每天1剂,针灸治疗每天1次,一共1个月;剩余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疼痛视觉模拟法记录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之后的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效果优28例,良20例,差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0%(48/50),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效果优12例,良23例,差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0%(35/50),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总体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研究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之前的疼痛评分为(7.22±1.53)分,治疗之后疼痛评分为(3.21±1.38)分,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之前的疼痛评分为(7.16±1.62)分,治疗之后疼痛评分为(3.06±1.22)分,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之后的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明显。结论:临床中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其提供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效果比单纯中医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属"腰痛"、"腰腿痛"范畴,中药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1],我们用中医外治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2]。1.2纳入标准1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且能够坚持治疗者;2年龄18~55岁;3经过CT或MRI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者;4未对腰椎间  相似文献   

19.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部遭受较重的外力作用,使腰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向外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的腰痛和一系列神经症状,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简称"腰突症"。本病多见于男性体力劳动者,且以20~40岁居多,由于腰部负重大,活动多,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于第4~5腰椎与腰5~第1骶椎之间的椎间盘。近年来,笔者采用推拿、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海燕 《江西中医药》2006,37(10):49-4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腰痛以及大腿后侧及小腿前外后侧疼痛、麻木、肌力下降;根性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之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根性痛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笔者自2003年起在电针基础上采用复方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患者50例,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