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同采收方式对雪茄烟上部叶晾制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解不同采收方式对雪茄烟上部叶晾制效果的影响.[方法]以H382为实验材料,于海南五指山试验点设置了3种采收方式:带茎采收、一次性采收和逐片采收,研究不同采收方式对雪茄烟上部叶晾制过程中含水率、多酚氧化酶活性、多酚类物质含量、淀粉酶活性及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1)上部叶一次性采收烟叶含水率在晾制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晾制密度对雪茄烟叶非挥发性有机酸代谢的影响,以德雪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竿距15、25和35 cm的晾制密度对晾房温湿度、叶片含水率、化学成分、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以及苹果酸脱氢酶(MDH)、琥珀酸脱氢酶(SDH)和柠檬酸合酶(C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晾制的进行,各处理含水率和苹果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柠檬酸和丙二酸含量呈上升趋势,草酸含量整体变化不大;MDH活性先升高后降低,CS活性一直升高,而SDH活性逐渐降低。晾制过程中,在竿距25 cm的晾制密度下,晾房内温湿度适宜,能提高雪茄烟叶MDH、SDH和CS活性以及柠檬酸和草酸含量,降低苹果酸和丙二酸含量,并且晾制后各化学成分较协调。因此,雪茄烟叶在晾制过程中,将晾制密度控制在竿距25 cm能提高烟叶非挥发性有机酸代谢能力,促进烟叶内在物质转化,提高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雪茄烟叶采收成熟度对晾制过程中颜色变化的影响,以雪茄烟品种QX103中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烟叶成熟度(M1、M2、M3)对晾制过程中颜色表征指标、质体色素含量、含水率、丙二醛(MDA)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多酚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晾制过程中烟叶整体变黄速率表现为M3>M2>M1,变褐速率表现为M2>M3>M1,且M2晾制后烟叶褐色较深;各处理叶绿素a、b大幅度降解,降解幅度均表现为M3>M2>M1,失水幅度表现为M2>M3>M1。各处理叶片MDA含量在晾制10 d内呈上升趋势,第10天的含量表现为M2>M3>M1;各成熟度烟叶PPO活性在晾制0~10 d上升,第10天活性表现为M2>M3>M1,处理间差异显著,在10~15d下降,M2下降幅度最大。在晾制过程中M1处理绿原酸、芸香苷、莨菪亭被氧化较少,多酚类物质积累较多。综上,在晾制过程中不同采收成熟度雪茄烟叶水分散失速率和膜脂过氧化程度存在差异,使得烟叶色素降解与多酚氧化速率不同,进一步影响雪茄烟叶颜色变化进程及晾制后烟叶颜色深浅。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究外源褪黑素对晾制过程中雪茄烟叶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改善雪茄烟叶质量。【方法】以德雪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0、60、120、180μg/mL共4个外源褪黑素处理,研究不同褪黑素处理对晾制过程中雪茄烟叶水分含量、化学成分、丙二醛(MDA)、脯氨酸、多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晾制过程中雪茄烟叶膜脂过氧化水平升高,MDA含量持续上升。(2)外源褪黑素处理可降低雪茄烟叶MDA含量,提高烟叶脯氨酸、水分和多酚类物质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3)相同的晾制时期,以120μg/mL外源褪黑素处理抗氧化效果最佳,多酚类物质降解较完全,化学成分最协调,且感官质量较好。【结论】选用适宜浓度的外源褪黑素有利于降低晾制期间雪茄烟叶的膜脂过氧化水平,促进烟叶内在成分的转化,提高烟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雪茄烟叶在成熟、晾制及发酵过程中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s)的积累及变化规律,以德雪3号(茄衣)和什烟1号(茄芯)为试验材料,在烟叶成熟、晾制及发酵环节对两种烟叶的中部叶及上部叶取样,并测定烟叶中的TSNAs含量(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德雪3号在3个生产环节TSNAs的积累量分别为153.53~208.26、574.10~597.50和647.40~1 090.73 ng/g。什烟1号在3个生产环节TSNAs的积累量分别为305.63~526.81、1 700.45~2 494.93和1 529.60~2 373.37 ng/g。两种雪茄烟叶TSNAs各组分和TSNAs总量在不同阶段积累差异较小,均表现为烟叶成熟前积累较少,调制和发酵阶段积累较多。在晾制和发酵环节茄衣品种德雪3号TSNAs总量的积累比例分别为30.65%~42.73%和46.29%~58.23%,茄芯品种什烟1号TSNAs总量的积累比例分别为45.26%~48.22%和40.71%~45.87%。随着烟叶晾制和发酵过程的推进,烟叶TSNAs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因此,晾制和发酵时期是雪茄烟叶TSNAs积累的重要时期,也是调控其积累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晾制过程中雪茄烟叶多酚类物质和质体色素的降解规律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以德雪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部位烟叶晾制期间多酚类物质、质体色素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部位雪茄烟叶中多酚类物质含量主要表现为中部叶 > 下部叶 > 上部叶,其中各部位绿原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芸香苷和莨菪亭含量均呈现单峰曲线。各部位质体色素含量随着晾制过程的推进而逐渐降低,整体表现为上部叶 > 中部叶 > 下部叶。各部位烟叶中脂氧合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酶活性均呈先增后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晾制期间各部位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多酚、色素含量呈正相关,且与绿原酸和β-胡萝卜素达到显著水平;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与多酚、色素含量呈负相关,且与绿原酸达到显著水平。过氧化物酶与脂氧合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均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在晾制过程中合理调控各类酶活性,可以控制多酚类物质及质体色素含量,有利于提高雪茄烟叶调制特性。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影响雪茄茄衣烟叶颜色的主要因素,采用常规晾制、分阶段取样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晾制湿度处理雪茄烟叶含水率、叶绿素含量(质量分数)、酶活性、化学成分和色度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晾制过程中低湿度处理的雪茄茄衣烟叶失水速度较快,其次为中湿度处理,高湿度处理较慢。在高湿度条件下,雪茄茄衣烟叶叶绿素a和叶绿素b降解较快,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较快。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高湿度处理高于中湿度和低湿度处理,在晾制后期(20~30 d)更加明显。高湿度处理晾制后雪茄茄衣烟叶色度值较高,中湿度和低湿度处理色度值较低。相关及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雪茄茄衣烟叶还原糖和总氮含量与色度值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是影响晾制后茄衣颜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究雪茄烟叶晾制过程中形态参数、水分含量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以德雪3号品种中部叶为试验材料,对晾制过程中6个时期进行取样,测定其形态参数和水分含量,并对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1)随着晾制进程的推进,烟叶的叶片收缩率、卷曲度及厚度收缩率均不断提高,总水含量及自由水含量呈下降趋势,束缚水含量则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2)可根据所筛选出的形态参数与整叶含水率所拟合的方程,结合晾制各时期整叶含水率的适宜范围,确定晾制过程中形态参数的适宜范围,有效调控晾制环境。(3)在变黄期,烟叶的纵向收缩率、纵向卷曲度及叶片厚度收缩率应分别控制在4.7%~8.6%、2.6%~3.4%、20.4%~48.8%范围内,在变褐期则应依次为8.6%~9.5%、3.4%~3.5%、48.8%~61.1%,而在定色期应依次为9.5%~10.7%、3.5%~3.8%、61.1%~63.1%。【结论】在晾制过程中可根据烟叶的纵向收缩率、横向收缩率或叶片厚度收缩率的大小来判断烟叶水分含量,从而实现雪茄烟叶晾制技术的精准调控。  相似文献   

9.
生态及栽培因子对白肋烟烟碱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若干栽培、调制因子和不同海拔、光照条件对白肋烟烟碱转化影响的试验研究及生产取样调查发现,在鄂西南烟区,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烟碱转化率呈下降趋势,但海拔1000m左右烟碱转化率最低,烟叶质量最好;充足的光照能明显降低烟碱转化率;适当增大株距有利于降低下部烟叶烟碱转化率,适当增大行距有利于降低上部叶烟碱转化率;上部叶烟碱转化率随着打顶时间的延迟呈上升趋势;下部叶在现蕾初期—现蕾盛期打顶,烟碱转化率有所上升,初花期打顶烟碱转化率明显下降;留叶数与烟碱转化率存在负相关关系,适当增加留叶数有利于降低烟碱转化率。整株或半整株采收晾制的烟叶烟碱转化率较低,摘叶晾制和摘叶划筋晾制的烟叶烟碱转化率较高。在白肋烟晾制阶段,晾房保持在中等湿度水平对降低中下部叶烟碱转化率有利,保持在相对湿度较高的水平对降低上部烟叶烟碱转化率有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调控雪茄烟叶晾制过程中碳氮代谢水平,改善雪茄烟叶质量。  方法  以德雪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晾制湿度条件下雪茄烟叶水分、化学成分、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结果  1) 不同晾制湿度条件下烟叶中主要化学成分及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2)水分、总糖、还原糖、淀粉、总氮、蛋白质以及质体色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氨基酸和烟碱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变化,淀粉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呈单峰变化,但到达峰值的时间略有差异;3)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呈下降趋势。4)雪茄烟叶晾制过程湿度控制在凋萎期80%~85%、变黄期75%~80%、变褐期70~75%、定色期65%~70%、干筋期45%~50%范围内,烟叶淀粉酶、转化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高,各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整体物理特性和感官质量较好。  结论  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调控晾制湿度有利于提高烟叶碳氮代谢能力,促进烟叶内含物质转化,改善烟叶内在品质,提高烟叶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雪茄烟叶晾制后叶色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以晾制后的雪茄烟品种楚雪10号(CX-010)和楚雪14号(CX-014)烟叶为材料,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联用技术开展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探索两品种烟叶在晾制后代谢物的相对含量差异及其与叶色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晾制后的烟叶代谢物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与CX-014相比,CX-010烟叶中游离氨基酸与生物碱相对含量总体较低,脂质相对含量总体较高,相差最大的32种差异代谢物包含2种氨基酸、10种酚酸、3种酰胺等物质。结合KEGG代谢通路分析,发现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通路中脯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在两品种间差异显著。差异代谢物的生理功能分析显示,两品种烟叶晾制后的叶色差异主要与脯氨酸、水杨酸、黄酮类和生物碱的含量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2.
晾制期间白肋烟烟叶含氮化合物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调控晾房湿度,对白肋烟晾制期间高、中、低3种湿度条件下烟叶含氮化合物(蛋白质、烟碱和叶绿素)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烟叶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晾制前期,中湿处理的烟叶蛋白质含量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在变黄期仍有下降趋势。而高湿和低湿处理的烟叶蛋白质含量下降趋势相对平缓,仅在凋萎期内表现明显。高湿和低湿的环境条件均不利于烟叶中蛋白质的降解,晾制结束后蛋白质含量偏高;②在凋萎期高湿和低湿处理的上部和中部烟叶烟碱含量呈上升的趋势,中湿处理的白肋烟进入变黄期时烟碱含量还继续呈现上升趋势。与上部和中部烟叶相比,下部烟叶烟碱含量较低,晾制过程中烟碱变化较缓慢,在晾制后期各部位均稍有下降;③在凋萎期高湿和低湿处理的白肋烟上部和中部烟叶叶绿素含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在凋萎期和变黄期中湿处理的上部和中部烟叶的叶绿素含量均有明显下降趋势。下部烟叶的叶绿素含量较低,在晾制期间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构建与应用雪茄烟晾制数据采集系统,获取雪茄烟晾制过程关键数据。【方法】架构以1个控制单元和若干检测单元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控制单元由工控机和Delphi环境下开发的采集程序组成;检测单元由USB摄像头、温湿度传感器、重量传感器组成。采集程序利用DirectShow技术,实现USB摄像头视频取帧,获取雪茄烟叶图片;利用Modbus通信协议,通过串口通信采集温度、湿度、烟叶重量数据。并对温湿度及重量数据进行均值分析,对烟叶图片进行RGB值分析【结果】构建的数据采集系统采集了雪茄烟晾制过程图片与温湿度、重量数据,分析发现晾房第4~6层适宜于雪茄烟晾制,烟叶入棚1~8d为变黄、定色关键期,第8 d后颜色将不再变化;入棚14 d后烟叶重量恒定。【结论】雪茄烟晾制数据采集系统达到设计要求,满足实用性,具有在不同种植区域推广的价值;通过系统采集数据可建立雪茄烟晾制工艺数据库,为雪茄烟的自动化晾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明确不同雪茄烟品种烟碱转化率差异及与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s)含量的关系。  方法  对16个雪茄烟品种的中部叶生物碱、硝酸盐和TSNAs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其相关关系。  结果  1) 不同品种雪茄烟叶均存在烟碱向降烟碱的转化问题,参试的16个品种烟碱含量变化范围为1.14%~5.42%,平均为3.02%,降烟碱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11%~1.47%,平均值0.40%,烟碱转化率范围为5.03%~53.12%,平均值为12.66%,品种间烟碱转化率的变异系数高达101.01%。2)茄衣品种的降烟碱含量和烟碱转化率平均值显著高于茄芯品种。3)不同雪茄烟品种烟叶中的TSNAs含量和组成具有显著差异,总TSNAs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81.74 ng/g~7759.1 ng/g,平均为3010.98 ng/g,以NNN含量最高,且变异性最大,其平均值为1616.59 ng/g,变异系数为97.28%。4)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参试的16个品种的雪茄烟叶中降烟碱含量、烟碱转化率都与NNN和TSNAs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NNN与降烟碱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802。  结论  烟碱转化导致降烟碱含量增高是造成雪茄烟叶中NNN含量和总TSNAs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不同采收时期雪茄烟叶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及在烟叶分级中的作用,以巴西3号雪茄烟叶品种为材料,对不同采收时期的烟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雪茄烟叶化学成分中总植物碱和钾含量(质量分数)与采收时期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2**和-0.915**。用总植物碱和钾含量作为聚类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巴西3号不同采收时期的烟叶样品聚类点群数为5个时,组别间的聚类质心均匀且聚类点群间的距离明显,聚类相似性达到95.1%,说明总植物碱和钾含量能较好地反映不同采收时期雪茄烟叶品质间的差异,可作为分级的重要参考指标。雪茄烟叶聚类分组结果显示,烟叶中总植物碱和钾含量与烟叶外观品质中身份指标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香料烟调制期间淀粉酶等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香料烟叶片进行不同晾制时间处理,研究了几种晾制条件下叶片在调制期间淀粉酶活性、含水量、色素含量及呼吸强度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烟叶在调制期间的生理活性变化与晾制时间有密切关系.淀粉酶活性在调制期间呈先升后降再升高的变化趋势,晾制时间长,调制初期酶活性变化幅度大,随晾制时间的缩短,酶活性降低,高峰时间滞后;调制期间各处理和对照叶片含水量、淀粉含量和呼吸强度都呈降低趋势;同时烟叶水分减少使色素发生降解,其中叶绿素降解速度较快,类胡萝卜素相对较稳定,调制后在叶片中保留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