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体外建立2型糖尿病家系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系。方法应用EB病毒(EBV)转化技术,将2型糖尿病家系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LCL)。结果成功地为一个2型糖尿病家系的10名成员建立了永生细胞株,其中4名为患者。 结论2 型糖尿病家系永生细胞株成功建立,该细胞株保存了原来个体完整的基因组,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随时可取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建立健康人外周血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B-LCLs)的优化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EB病毒感染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CD40激发型抗体(5C11)、CpGDNA免疫调节基因序列以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环胞菌素A(CysA)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性。光学显微镜下观察B-LCLs的形态特征,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B-LCLs膜表面分子CD19的表达水平。结果PBMC经EBV感染3周后转化成永生化B-LCLs。转化后的B淋巴母细胞体积增大积聚成团,可进一步分裂增殖并长期传代培养。CD40激发型抗体(5C11)及CpG免疫调节基因序列联合EBV感染人PBMC,明显地提高了转化效率,转化后的LCLs保持了成熟B淋巴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结论CD40信号激发和CpG免疫调节基因序列联合运用能有效地促进EBV对人B淋巴细胞的转化及体外建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精神分裂症患者永生细胞库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保存精神分裂症特有的基因组资源,方法 采用Epstein Barr(EB)病毒转化技术,把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类淋巴母细胞系。结果 建系150个,包括精神分裂症各型、同胞对、双胞胎、核心家庭、三代及三代以旧家系构成永生细胞库。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基因组保存永生细胞库的建立,为我国精神分裂症分子水平发病机理的研究提供用之不竭的DNA资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者EBV永生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B-LCLs),筛选、获得人源抗HBs及其分泌细胞.方法 常规技术获得乙肝疫苗强化免疫后志愿者的特异性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EBV转染,加入CpGDNA免疫调节基序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环孢菌素A(CyA)抑制T淋巴细胞活性.雅培法定量动态检测水生化细胞培养上清中的抗HBs滴度,取高滴度抗HBs孔的B-LCLs细胞有限稀释法培养.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细胞分化状况及抗HBs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分泌抗HBs的永生化.B-LCLs;培养上清抗HBs滴度维持较高水平3周左右,之后逐渐降低;免疫组化鉴定B-LCLs细胞培养3个月时,永生化细胞仍然为抗HBs合成细胞.结论 采用改进的EBV永生化技术转化强化接种后获得的特殊PBMC,可高效获得永生化的B-LCLs,并有效表达抗HBs.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家族性甲状腺肿家系永生细胞系,为家族性甲状腺肿的深入研究提供永久的研究材料。方法应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转化技术,将家族性甲状腺肿家系成员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结果成功地为1个家族性甲状腺肿家系30个个体建立了永生细胞株,转化成功的细胞体积增大,形态多样,所有的细胞株冻存后复苏的成功率为100%。结论家族性甲状腺肿永生细胞株保存了原来个体完整的基因组,为在分子水平上揭示家族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理提供了DNA材料。  相似文献   

6.
HFRS患者汉滩病毒特异性CTL克隆靶细胞的建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汉滩病毒(HTNV)核衣壳蛋白(NP)特异性CTL克隆的靶细胞.方法: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FR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用EB病毒(EBV)转化B淋巴细胞,建立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B-LCL).然后,用含HTNVS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rVV)转染B-LCL,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NP的表达,并用HTNV特异性T细胞克隆对转染rVV的B-LCL进行细胞毒杀伤实验.结果:B淋巴细胞经EBV感染4wk左右,可形成B-LCL.HTNV-S基因在B-LCL中能有效表达NP,且能被HTNV特异性T细胞克隆识别.结论:成功建立了HFRS患者永生化B-LCL.含HTNVS的基因重组痘苗病毒转染的B-LCL可用作HTNV特异性CTL克隆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EB病毒转化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建立浙江地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永生化B淋巴细胞系.方法 利用B95-8细胞常规制备EB病毒上清,用环孢菌素A法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结果 成功建立15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永生化B淋巴细胞系,转化后细胞增殖活跃.结论 EB病毒加环孢菌素A能成功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为永生化B淋巴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分子遗传机制和细胞遗传机制提供了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建立瘢痕疙瘩家系永生化细胞库的方法,为研究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提供长期的标本来源。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分别采用新鲜血法和冻存血法。将瘢痕疙瘩家系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结果成功建立了一瘢痕疙瘩家系中27个个体的永生细胞株:新鲜血法较冻存血法可明显提高一次建系成功率。结论EB病毒转化技术可有效保存原来个体完整的基因组,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长期的DNA资源。新鲜血法明显优于冻存血法,更适用于永生化细胞库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Epstein-Barr病毒(EBV)转化的分泌血型特异性抗体的永生化B淋巴细胞系。方法:采用EBV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加入环孢素抑制T淋巴细胞,建立B血型人B淋巴细胞系(B-LCL),红细胞凝集试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与血型红细胞结合活性。结果:共采集B血型健康人全血15份,成功转化12份,转化率为80%;获得9株分泌抗A抗体的人B淋巴细胞系。结论:建立了分泌抗A抗体B淋巴细胞系,为进一步研制人源血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瘢痕疙瘩家系外周血B淋巴母细胞系的建立方法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建立瘢痕疙瘩家系永生化细胞库的方法,为研究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提供长期的标本来源. 方法: 采用CysA法、微量全血法和冻存全血法3种不同方法建立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B-LCL),比较各方法建系成功率及时间. 结果: 成功建立了一瘢痕疙瘩家系的永生细胞株,其中CysA法、微量全血法和冻存全血法转化的成功率分别为96.4%,46.4%,28.6%; 建立细胞系平均所需时间分别为28.8 d,39.7 d,46.3 d. 结论: CysA法成功率高,建系所需时间短,是建立B-LCL最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B淋巴母细胞系的建立方法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EB病毒 (EBV)转化B淋巴细胞的最佳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环孢素A(CsA)法、微量全血法和冻存全血法三种方法建立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 (B LCL) ,比较建立细胞系成功率和所用时间。 结果 :EBV成功转化后的B LCL ,其体积增大并永生化 ,进而增生的淋巴细胞积聚成团。CsA法、微量全血法和冻存全血法转化的成功率分别为 73.3%、2 6 .7%和 4 6 .7%。 结论 :CsA法成功率高 ,建立细胞系所用时间短 ,是建立B LCL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进一步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对肾小球系膜细胞(MsC)的作用及其在HFRS肾脏损害发病机理中的作用。用透射电镜观察HFRS病毒SR-11株感染的人MsC。发现感染细胞多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胞浆内可见病毒样颗粒及病毒包涵体。HFRS病毒对人MsC的直接损害作用可能与HFRS的肾脏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用敏感的NIH系无胸腺裸鼠为实验动物,用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通过5种途径8种方式,进行了动物实验感染研究。结果表明:皮肤划痕途径感染率为85.0%、呼吸道为75.0%、直接接触为15.0%,2只感染病毒的孕鼠,所产12只仔鼠全部感染。20只消化道途径的受试裸鼠无一感染。  相似文献   

14.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患的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情况。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结果肾综合征出血热患病程早期,后期与正常人比较,均有CD4^ 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p=0.000,p=0.000),CD8^ 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升高(p=0.000,p=0.002),CD4^ /CD8^ 明显降低(p=0.000,p=0.000)。CD4^ T淋巴细胞计数病程早期与病程后期无明显差异(p=0.985),CD8^ T淋巴细胞计数病程早期明显高于病程后期(p=0.000),CD4^ /CD8^ 病程早期明显低于病程后期(p=0.000).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发病时存在明显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在病程后期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5.
用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提取法从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和感染家兔微量血清中提取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 RNA,然后与(α-~(32)P)dCTP 标记的 R_(22)株 HFRS 病毒 M 片段探针杂交,在6例患者血清和2例感染兔血清共8例样品中,有7例出现明显的杂交信号,而正常对照血清和培养细胞为阴性。R_(22)株 M 片段 cDNA 探针可进一步试用于临床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virusinfectioninliversstudiedbyinsituhybridizationandimmunohistochemistryYangShoujing(杨守京);L...  相似文献   

17.
何海燕 《海南医学》2012,23(4):99-101
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医院感染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所收治的538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538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2例,感染率为7.81%;共发生63例次感染,例次感染率为11.71%;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系统,为35例次,占55.56%,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菌占52.17%,革兰氏阴性菌占43.48%,真菌类占4.35%.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教育,注意消毒隔离,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认真执行手卫生,降低探视陪护,以及开展目标性监测和重点干预措施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改变人血管内皮细胞骨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平  刘俊彬 《医学争鸣》1994,15(5):332-3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