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评价国产艾司洛尔预防全麻气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90例,分成3组:A、B、C组于拔管前2min分别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5mg/kg(A组)、2.0mg/kg(B组)、生理盐水5mL(C组)。监测围拔管期HR、SBP及RPP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C组拔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变化较大(P〈0.01)。A组和B组与C组比较,拔管前1min,RPP有差异(P〈0.05);拔管时和拔管后1min,SBP、HR、RPP均显著降低(P〈0.01),DBP有差异(P〈0.05);拔管后3min,HR有显著性差异(P〈0.01),RPP有差异(P〈0.05);拔管后5min,RPP有差异(P〈0.05)。结论在全麻苏醒围气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严重。艾司洛尔1.5~2.0mg/kg均能有效的抑制围拔管期的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并且起效迅速,维持时效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控性。1.5mg/kg艾司洛尔未有低血压及明显的心动过缓发生,较2.0mg/kg更利于维持拔管期的循环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利多卡因经连表麻型气管导管给药或静脉注射抑制气管拔管反应的效果.方法 90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利多卡因气管内给药组(A组)、利多卡因静脉给药组(B组)、盐水对照组(C组).A组经连表麻型气管导管注射2%利多卡因1mg/kg,静脉注射同等容量生理盐水;B组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1mg/kg,经连表麻气管导管注射同等容量生理盐水;C组经气管导管和静脉均按0.05ml/kg(相当于2%利多卡因1mg/kg容量)注射生理盐水.记录给药前、拔管前、拔管后0、1、3、5、10分钟时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结果 A组拔管后各时点HR、MAP较给药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5分钟、10分钟B组HR较A组快(P<0.05);C组拔管后各时点MAP、HR明显升高,与给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拔管后各时点HR、MAP均比C组高(P<0.05).结论 经连表麻型气管导管气管内给予利多卡因能有效抑制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及呛咳反应,较利多卡因静脉给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佩尔地平、利多卡因对术后气管拔管时引起的心血管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将48例择期行开颅胶质瘤、脑膜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4组,A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B组静脉注射佩尔地平20μg/kg,C组静脉注射佩尔地平20μg/kg和利多卡因1.5 mg/kg,D组注射同等容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常规监测ECG、SpO2,记录术前基础值、用药时、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1 min、拔管后5 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血压的变化:A组、D组SBP、DBP在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1 min、拔管后5 min均升高,并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SBP、DBP拔管期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D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HR的变化:B组、D组HR在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1min、拔管后5 min均增快,并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HR在拔管期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拔管前联合静脉注射佩尔地平和利多卡因能够有效防止气管拔管期间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等心血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在拔管2min前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mg/kg,B组注射利多卡因1mg/kg,C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 A组拔管期心率、血压平稳,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拔管期与C组比较血压较平稳(P<0.05),但心率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组内分析,血压、心率变化明显(P<0.05)。结论 艾司洛尔较利多卡因更有效地预防全麻后气管拔管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5.
利多卡因与曲马多抑制气管拔管期反应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曲马多、利多卡因抑制全麻患者气管拔管反应的效果。方法:3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曲马多50mg组,Ⅲ组为利多卡因1mg/kg组。关腹,停用维持用麻醉药时,Ⅰ组立即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Ⅱ组立即静脉注射曲马多50mg。Ⅲ组立即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mg/kg,在围拔管期间,观察血压、呼吸、循环评分、呼吸评分清醒时间和躁动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前相比,拔管时,拔管后2min。Ⅰ组和Ⅲ组患者血压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Ⅱ组在拔管时、拔管后2min血压、循环评分和呼吸评分明显优于Ⅰ组。但在拔管后5min的意识评分和肢动评分,较Ⅰ组低(P〈0.05)。Ⅲ组与Ⅰ组比较,Ⅲ组患者在拔管时,拔管后仅心率的变化较对照组平稳(P〈0.05),而血压的变化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Ⅱ组清醒时间较其余两组显著延长(P〈0.05)。Ⅱ组、Ⅲ组拔管时患者的躁动的发生率明显较Ⅰ组的低(P〈0.05),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50mg曲马多比1mg/kg利多卡因更适应于全麻拔管期,以抑制拔管反应。  相似文献   

6.
王兆栋   《中国医学工程》2011,(11):34+37-34,37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和气管内注射利多卡因对减少气管拔管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期手术ASAⅠ-Ⅱ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T组为气管内利多卡因组,I组为静脉利多卡因组。O组为对照组。T组,拔管前5分钟由气管导管内给予利多卡因1.5mg/kg,I组拔管前5min静脉给予利多卡因1.5mg/kg,O组不给利多卡因。观察气管拔管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结果 T组与I组在MAP变化均较O组有明显减小(P〈0.05),T、I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而T组HR变化优于I组与O组(P〈0.05),I、O组也具有差别(P〈0.05)。结论气管内注射利多卡因较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减轻全麻结束时的心血管反应有更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地佐辛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苏醒期的镇痛效果。方法 9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均采用静脉麻醉,A组于手术切皮即刻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B组于手术结束前1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C组不应用任何药物。分别记录3组患者苏醒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苏醒时间、呛咳反应、躁动评分及拔管后10min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各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MAP明显高于A、B组(均P〈0.05),而B组MAP明显低于A组(P〈0.05);C组HR明显高于A、B组(均P〈0.05),而B组HR明显低于A组(P〈0.05)。苏醒时间C组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小于B组(均P〈0.05);C组呛咳反应明显高于A组和B组(均P〈0.05),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躁动评分明显高于A、B组(均P〈0.05),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明显高于A、B组(均P〈0.05),A、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可以有效抑制全麻苏醒期的疼痛,并且于手术开始时使用地佐辛对苏醒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剂量乌拉地尔和艾司洛尔联合应用对高血压患者全麻术后气管拔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8例有高血压病史的ASAⅠ~Ⅱ级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12例,分别于拔管前2min静注生理盐水2ml、乌拉地尔0.4mg/kg、艾司洛尔0.5mg/kg、乌拉地尔0.2mg/kg+艾司洛尔0.25mg/kg,并于给药后2min拔管。记录术前、给药前、给药后、拔管即刻及拔管后1、3、5、10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同时测定各时点血浆皮质醇、泌乳素、血糖的水平。结果B组HR在拔管即刻和拔管后1、3min明显高于C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和A组的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拔管即SBP、DBP明显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给药前和A组比较,C组和D组在拔管后5、10min的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泌乳素水平各组各时点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相比,4组血糖水平于给药前、给药后、拔管即刻和拔管后1、3min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C、D组在拔管后1、3min的血糖水平升高程度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喷他佐辛用于全麻苏醒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插管全麻手术者9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氯诺昔康组(B)和喷他佐辛组(C),每组30例,依次分别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生理盐水2 ml、氯诺昔康0.2 mg/kg、喷他佐辛0.5 mg/kg.记录三组麻醉前(T1)、拔管时(T2)、拔管后5 min (T3)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T2的躁动评分、T3的Ramsay镇静和疼痛评分以及从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结果 三组T2的HR和MAP均较T1明显升高(P<0.05);A组T3的HR和MAP较T1明显升高(P<0.05);B、C组T2、T3的HR和MAP均明显低于A组(P<0.05);B、C组T2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B、C组T3镇静和疼痛评分明显优于A组(P<0.05);C组镇静评分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 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喷他佐辛不影响拔管时间,全麻术后的苏醒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丙泊酚、咪唑安定镇静对术后气管拔管病人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腹部手术病人。均于手术结束停麻药后即予吸除吸呼道分泌物,等待达到拔管条件后随机分为三组:丙泊酚组(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2mg/kg 1min后拔管;咪唑安定组(M组)静注咪唑安定0.02-0.04mg/kg 3min后拔管;对照组(D组)即按传统清醒拔管。比较患者MAP、HR变化、呛咳反应、拔管后清醒时间、拔管知晓率及心理反应。结果P组各时点MAP、HR均无显著变化。呛咳反应轻,M组拔管即刻与拔管后5min MAP、HR均明显增加,呛咳反应明显,但较D组轻微(P〈0.05或P〈0.01)。P组、M组清醒时间延长(P〈0.05)。D组拔管知晓率明显增高,心理反应明显(P〈0.01)。结论气管拔管中予适度镇静能抑制心血管反应及心理伤害反应,丙泊酚较咪唑安定用于气管拔管镇静更优越。  相似文献   

11.
乌拉地尔用于预防全麻拔管期血压升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乌拉地尔用于预防全麻拔管期血压升高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无明显高血压病史的全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拔管前5min静脉注射乌拉地尔0.5mg/kg,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动脉斥(MA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MAP方面观察组各时点与入室时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绀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5min和10min均比入室时及观察组显著升高(P〈0.01)。HR方面两组均较入室时显著增伙(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5)。结论:全麻拔管前用乌拉地尔可预防拔管时血压升高.并且对心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范文杰  吴楠  牛亮 《中国厂矿医学》2013,(12):1358-1359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手术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将48例施行小儿尿道下裂手术患儿随机分成3组,每组16例。A组(超前镇痛组):手术麻醉前2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1mg/kg体重;B组(术后镇痛组):手术结束前2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1mg/kg体重;C组(对照组):手术麻醉前20min静脉注射与A组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观察麻醉前(T0)、插管时(T1)、手术开始后5min(T2)、拔管时(L)及手术结束后20min(T4)患者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RCO2);使用Ramsay评分评价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麻醉诱导前MAP、HR、SpO:及PER,C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1、T2、T3各时点3组患者MAP、HR均呈现一定程度升高,其中B组、C组在T1、T2时点的MAP、HR显著高于A组(P均〈0.05);A组、B组术后1、2.4h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C组(P均〈0.05)。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结论帕瑞昔布钠术前给药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手术,可有效减轻术中心血管反应,缓解患儿术后疼痛程度,且术后较少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仅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在全麻拔管期间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应激反应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Ⅰ~Ⅱ期原发性高血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年龄60~76岁,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右美组(D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手术结束前30min,D组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泵注时间为15rain。C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观察用药前(TO)、拔管前即刻(T1)、拔管后即刻(T2)、拔管后3min(T3)、拔管后5min(T4)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的变化;记录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清醒拔管时间。结果C组T1~T4时间点的HR、MAP较11D时HR和MAP升高(P〈0.05或〈0.01);D组T2和乃时HR,MAP较T0时HR和MAP升高(均P〈0.05),但升高的幅度明显小于C组(均P〈0.01);D组T1~T4时间点的血浆E浓度,NE浓度均较rm时E和NE升高(P〈0.05或P〈0.01),但升高的幅度明显小于C组(均P〈0.01);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清醒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术毕前0.5ug/kg右美托咪定可抑制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拔管期的应激反应,促进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不延长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和清醒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联合诱导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咪达唑仑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组(A组)和生理盐水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组(B组),每组20例,全麻诱导时A组按顺序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6~0.08mg/kg(10s),3min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10mg/5s)、芬太尼2.5~4.0μg/kg(10s)、罗库溴铵0.6~1.0mg/kg(5s),B组先静注生理盐水3ml,3min后按相同方法经静脉注射异丙酚-芬太尼一-罗库溴铵行联合诱导。观察记录2组诱导前、诱导、插管、切开皮肤的HR、SBP、DBP、MAP变化,异丙酚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HR在各观察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导即刻A组SBP、DBP、MAP均高于B组(P〈0.05);在插管和切开皮肤即刻A组SBP、DBP、MAP均低于B组(P〈0.05)。组内比较显示2组HR在诱导即刻较诱导前均明显升高(P〈0.05),随后A组HR渐降(P〈0.05),而B组HR变化较小(P〉0.05);A组SBP、DBP、MAP在组内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SBP、DBP、MAP在诱导与诱导前、插管与诱导即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术后苏醒延迟发生,在麻醉维持期间异丙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组联合诱导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平稳,抑制心血管副反应较生理盐水-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组为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有效剂量丙泊酚用于防治肿瘤患者全麻气管拔管期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腹及头颈部肿瘤手术的患者114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治疗组(A)和对照组(B)。手术结束后送入麻醉复苏室。符合拔管条件时A组患者给予丙泊酚0.4~0.8mgk/g静脉注射,5分钟后拔管;B组患者不予以药物即行拔管。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拔管时间、呛咳反应、屏气反应、恶心、呕吐情况及镇静程度。结果A组患者拔管即刻MAP、HR与拔管前相比均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B组患者在拔管即刻、拔管后5分钟MAP、HR均较拔管前及A组明显升高(P〈0.05),A组患者拔管即刻镇静程度良好,而B组患者镇静程度下降,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拔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者呛咳反应、屏气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0.4~0.8mgk/g于拔管前静脉注射可有效减轻肿瘤全麻术后患者拔管期的不良反应,使循环、呼吸更为平稳,且不影响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低浓度静脉泵注用于抑制术后气管拔管抑制引起的循环心血管反应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50名ASAⅠ~Ⅱ级病人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n=25)和对照组(N组,n=25),手术结束前30~40min停止麻醉,L组以1.5mg/(kg·h)速度泵注0.5%盐酸利多卡因,N组以同样速度泵注生理盐水术毕时结束泵注,分别观察记录手术前、拔管即刻、拔管后3min三个时刻病人MAP、HR变化。结果利多卡因组MAP、HR在拔管即刻、拔管3mi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拔管3min时尤为显著。结论低浓度利多卡因能抑制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循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氟比洛芬酯的麻醉镇痛作用在双气囊小肠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患者9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 A 、B 、C 三组,每组30例,A 组先予1mg/kg 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B 组先予1μg/kg 芬太尼静脉注射(总量≤50μg),C 组先予生理盐水5ml 静脉注射,然后三组均予异丙酚0.8mg/kg 静脉注射,再以3~5mg/(kg ? h)的速度静脉泵注异丙酚维持麻醉,结束时 A 组追加1mg/kg 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B 、C 组不再追加任何药物。检查过程中监测三组患者 MAP 、HR 、SpO2,观察术中反应,记录操作时间、清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记录术毕清醒后1min(T0)、5min(T1)、10min(T2)、20min(T3)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三组检查前、中、后 MAP 、HR 、SpO2比较,操作时间、清醒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C 组术中体动次数较 A 、B 组多(P<0.05),A 、C 组术中呼吸抑制次数较 B 组少(P<0.05)。 A 、B 组患者术毕清醒后1min(T0)、5min(T1)、10min(T2)、20min(T3)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较 C 组低(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氟比洛芬酯麻醉镇痛在双气囊小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6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m=20),全麻诱导时,A组、B组、C组分别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为0.3、0.5、0.7ng/mL的舒芬太尼2min后.均输注效应室靶浓度为4μg/mL的异丙酚,病人意识消失后给予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记录全麻诱导前1min(T1)、气管插管后1min(T2)、3min(T3、10min(T4)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于T1、T2、T4时点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A)浓度。【结果】(1)A组T2时点MAP、HR比T。时点明显升高(P〈0.0S),C组T2、T3、T4时点MAP明显低于A组(P〈0.05),C组T2、T3时点HR明显低于A组(P〈0.05),C组L、T4时点MAP低于B组(P〈0.05);(2)A组T2时点血浆AD和NA浓度较T1时点明显升高(P〈0.05)、较B组高(P〈0.05)、较C组高(P〈0.05)。【结论】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其中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0.5ng/mL复合异丙酚效应室浓度4μg/mL靶控输注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地佐辛对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地佐辛对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80例,ASAⅠ~Ⅱ级,年龄46~65岁,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手术结束前20 min给予地佐辛5 mg静脉注射,对照组手术结束前20 min给予生理盐水1 ml静脉注射?记录患者手术结束时?拔管时和拔管后5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拔管时的躁动评分?拔管后5 min的镇静评分(Ramsay)及从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HR和MAP无明显差异(P > 0.05);C组拔管时和拔管后5 min的HR?MAP较手术结束前显著升高(P < 0.05);E组拔管时的HR?MAP较手术结束前显著升高(P < 0.05),拔管后5 min的HR?MAP较手术结束时无显著差异(P > 0.05),E组患者HR?MAP在拔管时和拔管后5 min均高于C组(P < 0.05)?E组拔管时的躁动评分低于C组(P < 0.05),拔管后5 min的镇静评分高于C组(P < 0.05)?术后拔管时间两组患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地佐辛可以有效抑制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苏醒期的拔管反应和躁动?  相似文献   

20.
陈伟  李卫  王健 《四川医学》2009,30(8):1271-1273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对瑞芬太尼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5—45岁,因子宫肌瘤拟行经腹子宫全切除的患者4JD例,随机分为两组:布托啡诺组(B组)及对照组(C组)。术中采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30rain分别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mg及等容的生理盐水。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期拔管时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的变化,VAS评分和躁动评分,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结果B组拔管时MAP及HR无明显变化,而C组两者均显著升高(P〈0.05);B组VAS评分及躁动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B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问明显长于C组(P〈0.05),但两组在PACU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托啡诺可有效抑制瑞芬太尼麻醉苏醒期的气管拔管反应,显著缓解手术切口疼痛及降低患者的躁动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