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长江无锡江阴段西起与常州武进毗邻的桃花港口,东至苏州张家港交界的长山脚下,河线全长34.96km。历史上,长江江阴段有通江河港43条,其中沟通区域性河网的有10条,不通区域性河网的有33条。为了保障防洪安全,从1954年起,实施了有计划的通江口门并港建闸、建涵工程,大河建闸,小港归并,1977年基本完成了并港工程。  相似文献   

2.
江阴市实施调水改善城区水环境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中 《江苏水利》2006,(5):36-36,38
一、基本情况江阴市北靠长江,南临太湖,市区现有面积198km2,地势北高南低,地面高程3.5~5.0m(吴淞基面,下同)。流经市境的长江段受潮汐影响,为半日周型,历史最高潮位7.22m,最低潮位0.8m。市境长江堤防总长20.16km,通过1998~2001年的达标建设,目前已基本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现有锡澄运河、黄山港、白屈港河、大河港河、石牌港河5条通江河道,以及东横河、东城河、澄塞河、东转河、运粮河、应天河等6条主要横向河道,形成的主要水系,分别由7座涵、闸、泵站控制引水和排涝,为市区的防洪排涝奠定了基础。同时,市区建成污水处理厂2座,日处理…  相似文献   

3.
毕欢  朱昊 《江苏水利》2011,(3):46-46,48
1水环境现状栖霞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圩堤总长184.29km,其中沿江堤防长度80.79km(含八卦洲洲堤),另有便民河、七乡河、九乡河等8条通江河道作为境内排水骨干河道。区域内河道纵横,水网密布,共有大、中、小河道1248条,长618km。  相似文献   

4.
便民河水系混凝土护坡灭螺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工程基本情况。便民河水系位于南京市与镇江市交界部的长江南侧,流域面积上游山丘区67.6km^2,下游圩区排涝面积约28km^2.该水系对两市部分地区的泄洪、排涝、灌溉起着重要作用,其南岸堤防还保护着沪宁铁路和312国道.河道泄洪能力约10年一遇.便民河为通江河道,河口段设有码头,沿河居住人口密集,外来流动人口较多,接触水的机率频繁.该水系历史上曾是血吸虫病流行区,经多年防治,至上世纪70年代末已未发现钉螺,病人和病畜也得到控制.但由于上世纪90年代长江洪水频发,江滩钉螺经过通江河道向便民河水系内扩散严重,主河道及11条支流均发现钉螺,钉螺面积达170万m^2,约占全省内陆地区钉螺面积的70%,其中阳性钉螺面积占全省阳性钉螺面积的90%以上,且钉螺面积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是我省90年代末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一、不设防的城市1991年 洪涝损失严重 (一)自然条件 常州市地处太湖流域西部,北临长江,东滨太湖,狭长形城市依京杭运河而建。从城市所处的区域水利条件看,以京杭运河为骨干,北有德胜河、澡港河、三山港三条通江河道;南有南运河、白荡河、采菱港连接武进港与太湖相通;还有大湾浜、通济河、北塘河、关河、市河纵横其间,形成通江、通湖的平原水网,为航运、灌溉、供水和泄洪提供水利条件。常州市水系见附图。  相似文献   

6.
1基本情况 南京市浦口区地处长江下游北岸,境内长江河道长49km,沿江圩区及滨江湿地面积近170km^2,历史上是血吸虫病的高发区。沿江地区是南京市跨江发展的重点区域,也是浦口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所在。浦口区沿江地区有朱家山河、七里河、城南河等8条通江小河,总长57.2km。近年来在通江河下游入江口段及滨江湿地等圩区,发现有大量钉螺分布,  相似文献   

7.
长江上游干支流汇合口河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遥感卫星影像资料、实测河道地形图、地理信息系统和AutoCAD软件等相结合的方法,从河道平面形态和河床地貌形态对长江上游宜宾至重庆主城区河段9个主要干支流交汇河口的河道特征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了交汇河段干支流河型特征、干支流交汇角和交汇位置、干流弯曲度、干支流河宽比及面积比、河道断面形态和滩地形态等。结果表明:在交汇河段长江干流主要呈弯曲型河道的特征,而支流入汇段基本为顺直河道;干支流交汇角一般在30°~90°范围内,且大多数支流在长江干流凹岸弯顶上游侧入汇;大部分干流河弯的弯曲度大于1.2,属于典型的弯曲型河道;长江干流河宽和面积远大于支流河宽和面积,干流河宽沿程变化相对平缓,河弯比较规顺;汇合口河段的河床地貌形态复杂,河谷断面形态往往发育为"偏V"字形或不完整的"U"形,存在碍航的江心滩或浅滩。研究成果对港口及航道工程、水利工程、市政工程和生态环境工程等的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及时掌握作为深圳与香港界河的深圳河河道淤积变化情况,积累相关基础资料,对河道运行管理至关重要。依托深圳河地形测量项目,以获取深圳河河道地形、地貌数据为目的,在分析了传统测绘手段在潮汐河道测绘中的不足的基础上,结合测绘前沿的三维激光扫描、无人船测量、倾斜摄影测量等技术对深圳河河道进行全覆盖测量。技术方法的协同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有效地保障了成果精度和获取数据的完整性,为后续成果出图奠定了基础。多源水深数据获取技术可在同类型潮汐河道案例中应用,具有示范性效益。  相似文献   

9.
以长江感潮江段的某入江河道为典型案例,根据闸控条件下的水文特征、污染物迁移转化特性分别建立了由入江河道及长江相关河段构成的动态二维水动力及重金属数学模型,模拟分析了闸门控制下入江河道的水流运动规律、点源连续排放的重金属浓度随时间变化及二维平面分布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在长江潮汐、水闸控制影响下,入江河道内重金属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周期性波动的现象,重金属浓度整体呈增大趋势,随着污水排放时间的推移,河道内各断面处重金属浓度最大值和波动区间均趋于稳定;典型超周期内,河道内落潮流污染带长度大于涨潮流。重金属在潮汐河道内的变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模拟,可以为河道水质治理和污染防治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9月26日,三峡工程泥沙专家组在四川成都组织召开"三峡工程泥沙问题"专题研讨会,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所长姚仕明受长江科学院院长卢金友委托参会。本次会议针对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围绕三峡水库坝下游河道冲刷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展开研讨。参会专家就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通江湖泊水沙变化与生态环境效应、长江泥沙冲淤特性与沙量平衡分析、坝下游河道强烈冲刷机理与泥沙数学模型、三峡库区及坝下游重点滩险航道新变化与运行、  相似文献   

11.
根据江苏灌河(盐城与连云港两市交界河)天然潮汐河道特点,结合船舶修造行业舾装码头建设要求,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拟建码头处的潮位、流速、潮形等水力因素,利用上下游实测资料进行求解和率定,通过分析和计算,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码头等涉水构筑物产生的壅水影响及潮流场变化情况,为科学合理地评价船舶修造项目的行洪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潘庆 《人民长江》1997,28(5):22-24
在概述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的基本特点和各类河型的形成条件后着重分析了各种人为因素对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的影响。展望21世纪,人为因素对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的影响将加大,主要表现为三峡水利枢纽的建成运用和岸线保护与利用程度的大大提高两个方面。其综合影响的结果是长江中下游各河段的河型和河势不会出现重大调整,河道演变主要表现为河床冲深,河热的局部调整,以及分汊河段支汊的萎缩。  相似文献   

13.
三峡蓄水后,库区支流水文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库区支流多次发生水华现象,为研究三峡蓄水后库区支流水文特性的变化,以香溪河为例,建立了香溪河及其长江段的水文模型,重点分析了三峡坝前水位及其变化与长江来流对香溪河水文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坝前水位的不同可以将香溪河分为河道区,过渡区以及回水影响区,回水影响区的流速较小,一般在0.01m/s左右;长江来流仅影响香溪河河口处的小部分区域,主要集中在距香溪河河口处约0.15km处,流速因受到长江来流的影响而有所偏转,流速增大。香溪河由原来的天然河道性质逐步转变为水库湖泊性质。  相似文献   

14.
江阴市水利农机局下属较大的工程管理单位右江河堤闸管理处和白屈港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处,这两个管理单位均有100多名正式职工,分布在沿长江及白屈港的各个管理点上,担负着52km江港堤防、12座通江水闸套闸、2座抽水站、22条市级河道和望虞河西控制线4座控制建筑物等管理任务。近几年来,由于武澄锡低片引排工程和长江江港堤达  相似文献   

15.
马栏河是大连市内最大的一条泄洪、排污河道,河道全长23.8 km。文章分析介绍了该河道现状过水能力,以及该河道清淤拓宽后的过水能力。河道清淤拓宽后受潮汐影响的过水能力,高尔基桥影响最大,未达到50年一遇设计洪水要求;西安桥未受其影响,但两桥泄洪能力基本达到马栏河50a设计、百年校核的河道洪水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利用长江干、支流水文和河道地形实测资料,研究了三峡工程运用前后坝下游水沙输移特性与河湖泥沙冲淤的时空格局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 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长江中游洪峰流量减小,中水时间延长,汛后退水时间缩短,干流输沙量大幅减少,泥沙来源发生新变化,荆江三口分流分沙量继续减少;② 长江中游干流河势总体稳定,但河床沿程纵向冲刷强度与三峡水库运用前相比明显增大,且冲刷强度和发展速度均大于原预测值;③ 荆江三口洪道由蓄水前的淤积转为冲刷;④ 洞庭湖淤积速度大为减缓,鄱阳湖受河道采砂等影响,总体由淤积转为冲刷;⑤ 长江中游河、湖泥沙冲淤格局发生调整,三峡水库蓄水前长江中游河、湖呈淤积状态,蓄水后则呈冲刷状态。 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近二十年来河床演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珠江三角洲20世纪80年代及1999年两套实测河道地形资料,从平均河底高程、河相系数及河道容积等方面分析河道的冲淤变化状况,比较了不同网河片区、网河区与口门区、主要汉口的河床演变差异,从中可知珠江三角洲网河河道在80年代后普遍下切,但下切幅度各有差别。通过对引起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为广东省河道采砂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松滋河为分泄长江洪水进入洞庭湖的主要河道,在完成洞庭湖对长江洪水的调蓄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针对三峡水库运行后引起下游河道冲刷以及洞庭湖湖区水资源变化的形势,以2003~2013年现有水文、河道地形资料为基础,采用二维数学模型、加权残差计算和绘制冲淤渐变图,分析了松滋河区域河段河床演变的特点,对三峡水库运行后松滋河河床演变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长江河道全长6 300km,跨近10个高斯3°分带,其原始河道数据具有多测次、多比例尺、多坐标系统、多格式和海量等数据特征.如何对长河道数据录入并进行有效的存储管理,是数字化大型流域的关键问题之一.从实际项目和GeoView平台开发成果出发,提出了一套基于GeoView的适应于超长江河流域的河道数据录入与存储管理解决方案,该方案对于数字流域中的数据录入与管理具有一般性,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善后新闸运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控制运行水位变化对水闸上游古泊善后河供水、防洪排涝及工程自身安全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统筹防洪减灾与水资源利用、分时段合理调整善后新闸控制运用水位的方案。该方案对善后新闸的调度运行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可充分发挥水闸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