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文职人员心理素质和人格特征,为进一步选拔和优化护理专业文职人员队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华东师大戴忠恒等修订的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测查表(简称16PF)对18名护理专业文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专业文职人员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有恒性、幻想性、自律性方面均高于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常模,而在怀疑性、独立性、紧张性方面均低于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常模。适应与焦虑型次级人格因素均分偏低,内向与外向型、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怯懦与果断型均分接近中住,群体人格偏外向。心理健康因素、专业有成就者的人格因素、在新环境成长能力的人格因素均高于平均值,创造能力人格因素位于中等。[结论]护理专业文职人员人格较完善、心理素质较高,说明从临床优秀护士中选拔护理专业文职人员的方法对优化护理专业文职人员队伍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此次研究使我们了解到病人喜欢的一临床护士应具有的人格特征,为进一步塑造护士良好的职业性格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大学图书馆员的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测试,客观地、科学地分析和研究图书馆员性格特征中积极和消极的因素,了解馆员在环境适应、专业成就和心理健康方面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馆员的工作稳定性、工作效率和压力承受能力等,进而对图书馆员的选拔、岗位配置、职业开发和培训等人力资源管理提供重要参数。 方法:采用自愿接受测试的方法对大连理工大学伯川图书馆的46名馆员进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该问卷是从16个相对独立的人格维度对人进行描绘。内容包括16种人格因素即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和紧张性;及次元人格因素:适应与焦虑性、内向与外向性、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怯懦与果断性;在职业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心理健康者的人格因素、从事专业而有成就者的人格因素、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和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者的人格因素。全套测题共187题。每题设有A、B、C3种可供选择的答案。A表示是的记0分;B表示介于A和C之间记1分:C表示不是的记2分。被试馆员可任选其中最符合自己情况的一种作答。将测试结果输入心理测试软件系统,在得到各量表的原始分数后,通过对照常模表将原始分数转换为标准记分。根据得到的原始分和标准分的高分和低分特征,能明确描述16种基本人格特征。根据公式进一步推算人格类型的次元因素和综合个性应用评价分数。再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并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常模进行比较。 结果:发放问卷72份,回收46份且全部合格。回收率63.9%,有效率100%。①在16种人格因素中,大连理工大学伯川图书馆馆员的聪慧性、幻想性、自律性分值高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常模,怀疑性、紧张性低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常模,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②馆员的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者的人格因素、适应性与焦虑性及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方面的分值高于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常模,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③次元人格因素和应用分数在平均值和高低分的分布上,基本呈现正态分布的特点。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大于平均值的人数达70%。在从事专业而有成就者的人格因素中,小于平均值的人数达39%。 结论:在大连理工大学伯川图书馆进行的小样本的人格测试中,被试馆员在聪慧性、幻想性、自律性、怀疑性、紧张性因素上,及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者的人格因素、适应性与焦虑性及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方面均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的测试数据有差异。心理素质是大学图书馆员从事信息组织和服务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之一。馆员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在能力上,还表现在人格上。  相似文献   

3.
朱茜  赵绿卫  张萍  陈松  郑聪 《护理研究》2007,21(26):2382-2383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文职人员心理素质和人格特征,为进一步选拔和优化护理专业文职人员队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华东师大戴忠恒等修订的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测查表(简称16PF)对18名护理专业文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专业文职人员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有恒性、幻想性、自律性方面均高于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常模,而在怀疑性、独立性、紧张性方面均低于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常模。适应与焦虑型次级人格因素均分偏低,内向与外向型、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怯懦与果断型均分接近中位,群体人格偏外向。心理健康因素、专业有成就者的人格因素、在新环境成长能力的人格因素均高于平均值,创造能力人格因素位于中等。[结论]护理专业文职人员人格较完善、心理素质较高,说明从临床优秀护士中选拔护理专业文职人员的方法对优化护理专业文职人员队伍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此次研究使我们了解到病人喜欢的临床护士应具有的人格特征,为进一步塑造护士良好的职业性格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精神专科医院心理咨询门诊来访者的人格特征.方法将115名来访者设为研究组,同期随机抽取110名身体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组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因素分及内向与外向、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心理健康、专业成就次元人格因素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忧虑性、紧张性因素分及适应与焦虑次元人格因素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同个性倾向检出率比较在部分因素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心理咨询门诊来访者反映出的人格特征对其心理行为易产生消极影响,深入了解其人格特质,对心理咨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大学图书馆员的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测试,客观地、科学地分析和研究图书馆员性格特征中积极和消极的因素,了解馆员在环境适应、专业成就和心理健康方面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馆员的工作稳定性、工作效率和压力承受能力等,进而对图书馆员的选拔、岗位配置、职业开发和培训等人力资源管理提供重要参数。方法:采用自愿接受测试的方法对大连理工大学伯川图书馆的46名馆员进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该问卷是从16个相对独立的人格维度对人进行描绘。内容包括16种人格因素即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和紧张性;及次元人格因素:适应与焦虑性、内向与外向性、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怯懦与果断性;在职业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心理健康者的人格因素、从事专业而有成就者的人格因素、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和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者的人格因素。全套测题共187题。每题设有A、B、C3种可供选择的答案。A表示是的记0分;B表示介于A和C之间记1分:C表示不是的记2分。被试馆员可任选其中最符合自己情况的一种作答。将测试结果输入心理测试软件系统,在得到各量表的原始分数后,通过对照常模表将原始分数转换为标准记分。根据得到的原始分和标准分的高分和低分特征,能明确描述16种基本人格特征。根据公式进一步推算人格类型的次元因素和综合个性应用评价分数。再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并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发放问卷72份,回收46份且全部合格。回收率63.9%熏有效率100%。①在16种人格因素中,大连理工大学伯川图书馆馆员的聪慧性、幻想性、自律性分值高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常模,怀疑性、紧张性低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常模,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②馆员的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者的人格因素、适应性与焦虑性及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方面的分值高于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常模,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③次元人格因素和应用分数在平均值和高低分的分布上,基本呈现正态分布的特点。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大于平均值的人数达70%。在从事专业而有成就者的人格因素中,小于平均值的人数达39%。结论:在大连理工大学伯川图书馆进行的小样本的人格测试中,被试馆员在聪慧性、幻想性、自律性、怀疑性、紧张性因素上,及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者的人格因素、适应性与焦虑性及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方面均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的测试数据有差异。心理素质是大学图书馆员从事信息组织和服务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之一。馆员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在能力上,还表现在人格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等师范院校男女学生、文理科学生和各年级学生的人格特征差异,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提供依据。方法:于2004-11/2005—03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问卷,抽样调查四川和重庆两地高等师范院校在校大学生300人。“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问卷:①由16种相互独立的特质构成: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俗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②描述人格的次元人格因素类型:适应与焦虑型、内向与外向型、情感用事与安详机智型、怯懦与果断型,以此了解深层次的人格特征并进行职业指导。③实际应用预测包括:心理健康因素、专业而有成就的人格因素、创造能力人格因素、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人格因素。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团体实测,测量中使用统一的指导语,无记名问卷调查。现场收回。问卷收回后。运用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81份,有效问卷265份、有效率94.3%。①高等师范院校男学生的乐群性、敏感性因素得分明显低于女学生,男学生的自律性、情感用事与安详机智型、专业而有成就的人格因素、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人格因素的得分明显高于女学生。(砻高等师范院校文科学生的有恒性、情感用事与安详机智型、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人格因紊因素的得分显明低于理科学生,前者的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兴奋性、敏感性因素得分明显高于后者;③高年级(3、4年级)学生的乐群性、聪慧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紧张性、刨造能力人格因素得分明显低于低年级(1、2年级),前者的有恒性、独立性因素得分明显高于后者。结论:高等师范院校男女学生、文理科学生和各年级学生的人格特征差异显著,在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中,应加强人格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为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卡特尔16PF人格测验对衡阳师范学院大学2004级3089名新生(男生1211名,女生1878名)采用卡特尔16PF人格因素测验问卷进行团体施测。所有数据输入电脑后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群体差异比较用t检验。结果:共发放问卷3089份,回收有效答卷2988份,有效率为96.73%;男生1172份,女生1816份;文科1851名,理科1137名。①男生有14项人格特质(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试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与全国大学男生常模有显著差异;女生有15项人格特质(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试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与全国大学女生常模有显著差异。②有14项人格特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试验性、独立性、紧张性)、3项次元人格(内向与外向、感情与机警、怯懦与果断)和1项应用人格因子(创造能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③有11项人格特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敏感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试验性、独立性)、3项次元人格(内向与外向、感情与机警、怯懦与果断)有显著的学科差异。结论:新生在智力上和国内大学生智力平均水平相当,但具有和一般大学生明显不同的人格特征;男女新生在人格上的相似性少,差异性多;文理科新生具有一些共同的人格特征,更多地表现出人格的差异性,但这种差异尚未导致文理科新生在心理健康、专业有成就、创造能力、成长能力上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等师范院校男女学生、文理科学生和各年级学生的人格特征差异,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提供依据。方法:于2004-11/2005-03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问卷,抽样调查四川和重庆两地高等师范院校在校大学生300人。“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问卷:①由16种相互独立的特质构成: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俗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②描述人格的次元人格因素类型:适应与焦虑型、内向与外向型、情感用事与安详机智型、怯懦与果断型,以此了解深层次的人格特征并进行职业指导。③实际应用预测包括:心理健康因素、专业而有成就的人格因素、创造能力人格因素、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人格因素。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团体实测,测量中使用统一的指导语,无记名问卷调查。现场收回。问卷收回后,运用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81份,有效问卷265份、有效率94.3%。①高等师范院校男学生的乐群性、敏感性因素得分明显低于女学生,男学生的自律性、情感用事与安详机智型、专业而有成就的人格因素、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人格因素的得分明显高于女学生。②高等师范院校文科学生的有恒性、情感用事与安详机智型、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人格因素因素的得分显明低于理科学生,前者的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兴奋性、敏感性因素得分明显高于后者;③高年级(3、4年级)学生的乐群性、聪慧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紧张性、创造能力人格因素得分明显低于低年级(1、2年级),前者的有恒性、独立性因素得分明显高于后者。结论:高等师范院校男女学生、文理科学生和各年级学生的人格特征差异显著,在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中,应加强人格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的经典方法调查军人人格发展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对其影响的效应.方法选择2004年1月前入伍的现役军人,从不同地区抽取14300人,有效样本量为12 486人.将被试按年龄不同分为5组20岁以下组、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岁以上组.采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其进行团体测量,分析不同年龄组军人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一级因素和次级因素的发展特征,并进行军人人格特征与一般因素和症状自评量表各症状因子的相关分析.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12486人进入结果分析,军人人格发展呈现的特点为军人的人格发展呈现如下特征①乐群性、恃强性、敏感性、世故性、忧虑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性及内外向8个因素得分,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②聪慧性、稳定性、有恒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怯懦与果敢性、心理健康因素、专业成就因素、创造能力个性因素和成长能力个性因素12个因素得分,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③敢为性在40~49岁得分最高,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者得分均较低,各年龄段的兴奋性、怀疑性和幻想性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①随年龄的增长,军人人格稳定性增强,情绪自控能力提高,紧张、忧虑的情绪反应减少,态度逐渐向内,更多地关注自身.②随着年龄的增长,军人个性趋于稳定,具有较强的自律性和坚持精神,处事独立、果断,心理健康水平提高,适应性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③军人人格特征因素与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级别、文化程度、父母教养方式、家庭氛围、部队管理方式等一般因素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乐群性、有恒性、敢为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型、怯懦与果断型、心理健康因素和创造能力个性因素与军人一般因素显著相关.幻想性仅与性别因素显著相关.而不同的人格特征因素与症状自评量表各症状的相关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不同军龄野战部队官兵的人格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军龄野战部队官兵的人格特征。方法:于2004-03/04整群抽取某野战部队1000名男性官兵为调查对象。军龄1年至5年以上不等,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测试个体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测验共有187道题,每题有3个答案,分别记0、1、2分,包括16个一级因素和4个次级因素。采用统一指导语,对1000名官兵进行团体测试,测验时间约90min。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45份,回收率为94.5%。①卡特尔16种因素量表原始分结果:与全国成年男性常模相比,该野战部队官兵群体具有6高6低的人格特点,即高乐群性、高兴奋性、高敏感性、高幻想性、高忧虑性、高紧张性,低恃强性、低有恒性、低世故性、低怀疑性、低创新性、低独立性。②不同军龄官兵卡特尔16种因素量表原始分结果:与1年兵相比,2年兵在乐群性、恃强性和敢为性因素上得分增加,忧虑性、世故性和适应与焦虑性降低;3年兵在乐群性、敢为性和内向与外向性因互上得分增加,紧张性、适应与焦虑性下降;4年兵在稳定性和适应与焦虑性因素上得分增加,忧虑性、敏感性和紧张性下降;5年及以上兵在乐群性、恃强性、敢为性、幻想性、创新性、自律性、适应与焦虑性、内向与外向性和怯懦与果断性因素上得分增加,忧虑性和紧张性下降。结论:野战部队官兵有其独特的人格特征,可能与其特殊的职业环境有关;不同军龄官兵同样具有不同的人格特征,应根据其在部队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人格教育及辅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分析军队医院临床聘用护士的人格特征,便于护士的管理和选拔.方法 采用卡特尔16PF人格测量表,对军队医院临床工作的65名聘用护士进行测试,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军队医院聘用护士与优秀护士在8种人格因素(F、I、L、M、N、O、Q2、Q3)方面以及5种次级人格因素(X1、X3、Y1、Y3、Y4)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16 PF的测试可作为管理、选拔军队医院聘用护士以及发展优秀护理人才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疗养飞行员的人格特征状况,为飞行人员心理选拔、心理训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与空勤人员年度健康大体检同时进行心理测评。结果飞行人员16PF的基本人格因素乐群性(A)、聪慧性(B)、稳定性(C)、兴奋性(F)、自律性(Q3)和次级因素内向与外向型(X2)、心理健康(Y1)及专业成就因素(Y2)得分显著高于军人男常模(t=4.09、6.45、3.27、7.01、2.76、5.33、6.76、2.96,P〈0.001和P〈0.01);而基本人格因素怀疑性(L)、忧虑性(O)、独立性(Q2)、紧张性(Q4)和次级因素适应与焦虑型(X1)、创造能力因素(Y3)、新环境成长能力因素(Y4)得分显著低于军人男常模(t=6.21、5.76、5.80、4.25、5.55、24.86、17.28,P〈0.001和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飞行人员社会预测因素与双重个性因素综合分析显示飞行人员性格外向开朗者占53.49%;遇事沉着机警,果断刚毅者占27.27%;心理健康因素高分的人群占74.24%。结论疗养飞行人员具有良好的人格特征,为从事飞行职业活动提供了良好的人格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刘喜文  姬蕾  尼春萍 《护理研究》2007,21(19):1719-1721
[目的]比较分析军队与地方院校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PF人格测量表,对384名地方院校大学新生和531名军队院校新生进行测试,所得资料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新入地方院校的男生与女生在5种主要人格因素(C,E,F,N,Q3)和4种次级个性因素(X2,Y2,Y3,Y4)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新入军校的男生和女生在7种主要人格因素(E,F,G,H,L,O,Q2)和2种次级个性因素(X1,X2)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新入地方大学的男生与军校委培男生在4种主要人格因素(A,E,G,I)和3种次级个性因素(X3,X4,Y2)方面存在差异(P<0.05或P<0.01),女生在12种主要人格因素(A,C,E,G,H,I,M,N,O,Q1,Q3,Q4)和5种次级个性因素(X1,X3,Y1,Y2,Y4)上存在差异(P<0.01)。[结论]不同学习环境下不同性别的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工科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质的关系,为工科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对2298名2007级工科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工科大学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9.4%;心理健康组与心理不健康组的16种人格因素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X1、X2、X3、Y1、Y2、Y4等6个次级人格因素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采用Stepwise回归分析,紧张性、忧虑性、稳定性、聪慧性、兴奋性、怀疑性、世故性、自律性、独立性和实验性等10个因素组成的回归方程能够解释总体方差43.7%的变异(F=179.08,P%0.01);紧张性单因子预测作用最为明显,能够解释总体方差的31.9%(F=1078.48,P〈0.01)。结论工科大学新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其心理健康与人格特质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空军飞行员个性特征状况,为临床研究及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支持。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对2006—03—2007—08来我中心健康疗养的空军飞行员进行测评。统计处理采用C检验和Speartm。相关分析。结果外向、稳定性是空军飞行员个性的主要特征(65.27%);空军飞行员16PF因素(除A、I、L)与中国男性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44~32147,P〈0.01),且16PF因素(除L、Q2)与中国军官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10~22.984,P〈0.05);空军飞行员16PF的X1、X2、X3、Y1、Y2、Y4次级和应用预测人格因素与EPQ的N、E、P因素显著相关(0.119≤r≤0713,P〈0.01);空军飞行员年龄、总飞行时间、军衔等级与16PF、EPQ相关因素显著相关(0.105≤r≤0294,P〈0.05)。结论空军飞行员有其自身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背景:按照艾森克的人格理论,特质水平属于低阶人格,而低阶人格更能反映出个体习惯性行为反应的特点。目的:采用卡特尔16PF人格因素问卷及Zung焦虑自评量表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进行测试,探讨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与其自身人格特质内在的对应关系。设计:横断面抽样调查,数据与正常人常模比较。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临床心理咨询门诊。对象:选择2003-08/2004-03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临床心理咨询门诊首次就诊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100例,男40例,女60例。方法:采用北京大学InsightGroup研制的心理测评工具箱标准版V2.3对患者进行卡特尔16PF人格问卷测评,由专业人员讲明测评方法后患者独立完成。16种人格因素(特质)分别为: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持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紧张性,电脑测评系统自动评出各项指标的标准分。Zung焦虑自评量表的测评标准分为(65.31±7.90)。主要观察指标:焦虑症组和正常人常模卡特尔16PF各因子标准分比较。结果:100例焦虑症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卡特尔16PF人格问卷测评结果:焦虑症患者乐群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紧张性评分高于正常人常模6.19±1.69,5.49±1.75;6.63±1.46,5.53±1.84;5.84±1.52,5.47±1.78;6.22±1.54,5.42±1.61;8.32±1.54,5.48±1.81;8.10±1.27,5.60±1.99,(t=-2.03~-13.15,P<0.05~0.01)。聪慧性、稳定性、持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评分明显低于正常人常模5.22±1.46,5.93±1.97;3.48±1.68,5.51±1.75;4.86±1.60,5.53±1.83;5.01±2.22,5.50±1.89;4.42±1.60,5.54±1.66;4.58±1.66,5.56±1.84;4.64±1.29,5.50±1.72;4.73±1.80,5.50±1.72;4.21±1.61,5.51±1.90,(t=2.54~-15.43,P<0.05-0.01)。②稳定性、持强性、兴奋性与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273,P<0.01;r=-0.217,P<0.05;r=-0.217,P<0.05),紧张性与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248,P<0.05)。结论:焦虑症的发生与其自身人格特质有关,有稳定性、持强性、兴奋性低分和紧张性高分特征。这4种人格特质,可能是罹患焦虑症的易感人格特征,同时还影响着焦虑症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以期为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定量表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对其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ADL、付费方式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对方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将相关变量(年龄X1、文化程度X2、职业X3、发病年数X4、ADLX5、付费方式X6)引入回归方程,面对因子得分Y=25.420+1.384X2-0.757X1-0.712X6-0.841X5(R2=0.752,F=121.987,P<0.01),回避因子得分Y=11.248+0.432X1+0.553X5+0.394X6(R2=0.570,F=106.768,P<0.01),屈服因子得分Y=6.749-1.496X2+0.492X1+0.644X6+0.664X5+0.236X4(R2=0.679,F=71.162,P<0.01)。结论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对方式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文化程度、ADL、付费方式和发病时间。  相似文献   

18.
新兵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个性特质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量化评估新兵心理健康水平并探讨其相关因素,为有效实施新兵心理健康宣教和心理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应对方式问卷、A型行为方式问卷敌意分量表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情绪稳定性分量表对169名新兵实施团体心理测验。结果新兵SCIL-90各因子均显著高于地方常模(P<0.01),躯体化、焦虑、恐怖因子高于军人常模(P<0.01),忧郁、敌意低于军人常模(P<0.01);新兵SCL-90总分与幻想、自责、退避及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P<0.01);SCL-90总分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情绪稳定性及敌意分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入伍应激对新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与其个性特质及应对方式有关,其中高特质焦虑与不成熟应对方式可共同影响新兵的心理健康,提示对新兵进行心理干预,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重视培养新兵成熟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9.
背景:军校大学生面临着多种心理应激,若采取不良的应付方式,可能影响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可能还与社会支持和人格有关。目的:探讨军医院校大学生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及人格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设计:整群抽样,问卷调查。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教学实验中心和预防医学系及西安运动创伤医院。对象:于2004/10整群抽取某校一年级军医大学生352人作为观察对象。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受试者进行团体问卷调查。症状自评量表包括90个项目,共10个因子。社会支持量表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3个因子以及社会支持总分项目。应付方式问卷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退避、幻想、合理化6个因子。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主要包括内外向、情绪稳定性、精神质、掩饰性4个维度。所得资料用t检验和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军医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人格的各因子得分比较。②不同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和人格与症状自评量表因子的相关性。③不同社会支持情况下军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人格的各因子得分比较。结果:发放问卷352份,全部收回并合格,有效率100%。①以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为分组指标,将被试中得分最高和最低的25%抽出,分别作为高症状组和低症状组,两组相比,低症状组学生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分值都高于高症状组学生,客观支持无差异;高症状组学生选择自责、幻想和退避等不成熟应付方式分值高于低症状组,求助的选择分值低于低症状组;高症状组内外向评分低于低症状组,而情绪稳定性分则高于低症状组。②心理健康各因子与支持总分、支持利用度、求助、内外向和掩饰性具有负相关(r=-0.131~-0.306,P<0.05或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情绪稳定性具有正相关(r=0.141~0.450,P<0.05或P<0.01)。③以支持总分为分组指标,将被试中得分最高和最低的27%分别作为高支持组和低支持组,两组比较,高支持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低支持组;高支持组学生多选择积极的应付方式,低支持组更倾向于选择消极的应付方式;高支持组内外向评分高于低支持组,而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分显著低于低支持组穴P<0.05雪。结论: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和艾森克人格问卷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影响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131碘治疗前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分析其与甲亢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克森人格问卷(EPQ)对48例131碘治疗前甲亢患者(甲亢组)进行测量并与40例正常成人(对照组)比较。结果:甲亢组SCL-90在F1(躯体化)、F2(强迫)、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郁)、F5(焦虑)和F10(其他)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F6(敌对)、F7(恐怖)、F8(偏执)和F9(精神病性)因子分和总分及阳性项目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EPQ测量:甲亢组的精神度(P)和神经质(N)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甲亢患者多属于抑郁质(内向不稳定型)人格,而对照组多属于多血质(外向稳定型)和黏液质(内向稳定型)人格特质。结论:甲亢患者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神经质的人格特征与甲亢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