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Kikuchi淋巴结炎(KD)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做好与相似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Kikuchi淋巴结炎临床表现、淋巴结活检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结果:该病11例发生于女性,14例表现在颈部多发性淋巴结肿大,伴有持续性低热、高热或不规则热稽留热,有外周血白细胞降低,普通抗炎治疗效果不明显;淋巴结内不同程度的组织细胞增生、凝固性碎屑性坏死、有正常淋巴结结构保存,免疫组化染色示组织细胞CD68大片状阳性S100部分阳性,CK、CD20、CD45RO、CD30均阴性。结论:Kikuchi淋巴结炎是一自限性非肿瘤性病变,在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染色均有特异性,结合各方面表现能极大提高一次性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Histiocyticnecrotizinglymphadenitis)亦称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是由日本病理学家Kikuchi与Fujimoto于 1 972年描述的一种少见的良性自限性疾病 ,被称为Kikuchi -Fujimoto’sdisease(KFD)。此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诊断。临床医生对本病常认识不足 ,易与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混淆。现将我院 1 997~ 2 0 0 0年 1 5例KFD住院患者从临床及病理角度作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经淋巴结活检确诊为KFD 1 5例 ,男…  相似文献   

3.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又叫坏死性淋巴结炎,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等名称,各名称从不同的侧面强调了本病的特点。Kikuchi于1982年首次描述此病,所以也称Kikuchi病。本病常被怀疑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或其它恶性病变。因此,我们收集了1987年至2002年间26例坏死性淋巴结炎病例进行复习并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方法分析24例NHL的临床资料,光镜观察其HE切片的形态学特点;应用SP法及TUNEL法检测细胞的免疫表型和凋亡。结果24例HNL中女性20例,男性4例;年龄18~46岁,平均29岁;主要累及颈部淋巴结伴发热。病理组织学淋巴结副皮质区各种大小散在或融合病灶,有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转化的淋巴细胞以及凋亡碎片组成,缺乏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淋巴细胞表达CD3和CD45RO,不表达CD15、CD20、CD30;组织细胞表达CD68;凋亡细胞及碎片TUNEL强阳性。结论HNL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特殊表现。HNL临床病理特征复杂,临床及病检均易误诊。淋巴结活检显示有多种形态组织细胞,转化的T淋巴细胞以及凋亡碎片组成的病灶,不伴有粒细胞浸润,有助于HNL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资料。方法对自199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19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资料进行总结。结果19例患者血常规白细胞下降13例,6例在正常范围内,5例见到异形淋巴细胞,胸片或肺cT检查未发现纵膈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质地中等,淋巴结被膜完整,病变主要位于副皮质区,表现为淋巴细胞坏死,多数坏死细胞核破裂,部分核固缩、核溶解,但保留细胞轮廓,呈灶性坏死,坏死灶周围小血管增生,内皮细胞肿胀,免疫组化CD68和MP0阳性组织细胞成簇聚集,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混合增生。结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无特征性,且组织学改变复杂,应仔细询问病史和进行自身抗体及病理切片检查,注意鉴别诊断,采取“排除法”,避免误诊及不恰当治疗。  相似文献   

6.
作者报道49例坏死性淋巴结炎,其男女性别比为0.96:1,发病年龄9~62岁,平均26岁。临床表现为表浅淋巴结肿大,以颈部受累最多见,22例伴发热。应用免疫组化等方法对其病变组织观察发现:淋巴结皮质区及副皮质区T淋巴细胞灶性或(和)片状坏死,坏死区见核碎屑和核溶解,坏死周由吞噬坏死成分的巨噬细胞、组织细胞、免疫母细胞和T淋巴细胞构成,一般无中性粒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偶见B淋巴细胞,被膜外以小T淋巴细胞浸润为主,Gram、Giemsa、PAS、Ziehl-Neelsen、Warthin-Starry染色未见病原体。作者对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病因进行了讨论,并建议将其称为“Kikuchi-Fujimoto's病”。  相似文献   

7.
贺海燕  张淼  李燕  孙琪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11):823-824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淋巴瘤的鉴别。方法对32例HNL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7例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2例中,25例颈部淋巴结肿大,半数有发热,1例有皮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血细胞沉降率增快。形态特征为在活跃的反应性增生的背景下,出现程度不同的凝固性坏死,伴有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增生,细胞内外见不等量碎片。病变区及周围有免疫母细胞及浆样单核细胞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坏死灶及边缘CD68、CD3、CD45RO呈片块状( )。CD20在滤泡生发中心,少数散在淋巴细胞阳性。结论HNL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特殊表现,女性多见,临床病理特征复杂,易误诊。  相似文献   

8.
吴东恩  符云 《中原医刊》2004,31(3):43-43
目的:研究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淋巴瘤的鉴别。方法:对16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进行分析。结果:病变淋巴结多位于头颈部,呈轻-中度肿大,男女之比为1:2.2,标本多见有凝固性坏死灶,伴以增生的组织细胞,但均无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肉芽肿性改变。结论:根据组织形态、细胞成分,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猫抓病淋巴结炎由猫抓伤或咬伤而引起,为一种自限性疾病,由于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往往误诊为其它疾病。近年来,其发病数有所增加。本文分析30例猫抓病淋巴结炎,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 1 临床资料   1989~1999年间,我科因局部淋巴结肿大而手术切除、临床资料完整的猫抓病淋巴结炎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4~62岁,平均22.7岁,其中儿童(<15岁)16例。病程较短,7天~3个月。经追问病史,4例家中养猫,17例有与猫接触史。受累淋巴结:颈部9例,腋窝11例,肘部4例,腹股沟4例,腮腺区1例,胸壁1例;一般为单侧淋巴结受累。临床症状不明显,8例伴发热、全身不适,10例伴局部肿块疼痛,无明确皮损表现。临床误诊率较高,本组术前无一拟诊为猫抓病淋巴结炎,均以局部肿块经抗感染治疗无效而手术。 2 病理   全部标本经10%甲醛固定,常规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微镜观察。抗酸染色采用Ziehl-Neelsen改良法。   大体改变:送检淋巴结较完整,质地软,有被膜。直径1.5~4 cm;切面灰白或灰红色,皮髓质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灰黄色区域。镜下改变:淋巴结病变分为三期,早期为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增生;中期为肉芽肿性病变;晚期有化脓灶形成,为火焰状,中央为中性粒细胞浸润,周围为放射状上皮细胞增生,附近淋巴细胞增生活跃,淋巴结的正常结构尚保存。有时还可见淋巴窦扩张,内有单核样B细胞,以及间质水肿。本组30例病变多为中晚期改变,以肉芽肿性病变及化脓灶形成为主要改变。抗酸杆菌染色未见结核杆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对8例HNL病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8例HNL主要症状为发热和颈部淋巴结肿大;组织学上表现为大小不等散在或融合的病灶,病变区以坏死为主伴散在核碎片,多种形态组织细胞增生,缺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组织细胞表达CD68,部分散在的小淋巴细胞及增生免疫母细胞CD3、CD45RO标记大多成阳性。结论:HNL多见于青年女性,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性病变,临床病理特征复杂,易误诊。  相似文献   

11.
16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了解组织细胞性垃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6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临床上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及外周血白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病理特征为淋巴广泛凝固性坏死和细胞增生。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2.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又称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Kikuchi淋巴结炎,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因本病的病理形态与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现对我院1990~2008年间病理诊断为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的标本33例回顾总结分析如下已加深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黄小杏  吴秋良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0):4283-4284
目的:对86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对86例从病理上确诊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病例,结合临床特点和免疫组化进行分析与观察。结果:78例坏死从皮质区开始呈三角形向下延伸;坏死灶内明显的核碎片及淋巴细胞凋亡见于所有的病例;淋巴结内出现片状或灶状形态多样的组织细胞增生。40例病灶区免疫组化标记LCA、Mac387及CD3均为阳性表达。结论:本病病理形态以淋巴结灶性坏死及组织细胞反应为特征,免疫组化标记Mac387及CD3阳性表达,对本病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病因不明的疾病 ,好发于青少年 ,女性多见 ,且多见于 40岁以下。常见颈淋巴结肿大、压痛 ,伴发热等症状。临床及病理均易被误诊为霍奇金病 (HD)、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MH)等病 ,而不必要地治疗 ,应引起临床病理医师关注。现报道 18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并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收集本院 1997~ 1999年间诊断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标本 18例 (包括 3例外院会诊病例 )。标本均用 10 %福尔马林固定 ,常规制片 ,苏木精 伊红染色 ,同时用石蜡切片作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5.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附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如勇  王影 《四川医学》1995,16(3):158-159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HNL)临床病理特点与淋巴瘤及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1例 HNL 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1例中女性 9例 ,平均年龄 30岁 ,9例有发热 ,10例有颈淋巴结肿大 ,外周血 WBC降低。组织学特征为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伴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增生及大量转化淋巴细胞组成的不规则病灶 ,无中性粒细胞浸润。组织细胞 CD6 8(+)、T淋巴细胞 CD3、CD4 5RO(+) ,CD1 5、CD2 0 、CD30 (— )。结论 :HNL 多见于青年女性 ,常为单侧颈淋巴结肿大 ,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 ,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性病变 ,临床病理特征复杂 ,易误诊。  相似文献   

17.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2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HNL的临床资料,观察描述其病理特征;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表型。结果:HNL多见于年轻女性,颈部淋巴结肿大.高热,外周血WBC降低。活检标本常呈破碎状.淋巴结皮质、副皮质区可见片状或融合的凝固性坏死灶,坏死灶内可见嗜础胜核碎片和嗜酸性颗粒辟屑,伴有T细胞和组织细胞的大量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B细胞少量散在分布。结论:淋巴结肿大、高热,淋巴结内不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的散在或片状凝固性坏死及大量组织细胞增生为HNL的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临床病理特点与淋巴瘤及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1例HNL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1例中女性9例,平均年龄30岁,9例有发热,10例有颈淋巴结肿大,外周血WBC降低.组织学特征为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伴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增生及大量转化淋巴细胞组成的不规则病灶,无中性粒细胞浸润.组织细胞CD68(+)、T淋巴细胞CD3、CD45RO(+),CD15、CD20、CD30(-).结论:HNL多见于青年女性,常为单侧颈淋巴结肿大,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性病变,临床病理特征复杂,易误诊.  相似文献   

19.
张新生  鲁卉娟 《农垦医学》2005,27(3):208-209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是1972年日本病理学家Kikuhi和Fujimoto描述,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独立的非肿瘤性疾病。其组织学形态比较复杂,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或其他疾病,误诊率可高达40%。我们在外检中遇到15例,就其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达、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的HNL 39例的临床特点,常规切片观察其镜下形态特点,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D68、CD123、MPO、CD3、CD20等的表达.结果:HNL发病以年轻女性为主,以发热、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抗生素治疗无效;在病变早期、中期及晚期出现不同的形态特征;免疫组化标记CD68阳性率100.0%,MPO阳性率82.0%,CD123阳性率89.7%,CD3、CD20均有不同程度的散在表达.结论:HNL以其临床特点及镜下形态特征可以诊断,免疫组化CD68、CD123、MPO是很好的辅助诊断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