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3碳-尿素呼气试验评价尿素酶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13碳-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评估快速尿素酶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HP)的价值.方法 选择胃镜活检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HP阴性的胃肠道疾病患者,行13C-UBT检测,并以非胃肠道疾病患者为对照.13C-UBT检查HP阳性病例分三组分别施行质子泵抑制剂(PPI)三联、PPI二联和单纯PPI治疗,治疗后复查13C-UBT,作为评价疗效指标.结果 768例快速尿素酶试验HP阴性的患者中,460例13C-UBT结果为HP阳性,阳性率59.9%.对13C-UBT检测HP阳性病例三种治疗后转阴率分别为83.6%,16.4%和3.8%,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胃镜胃黏膜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显示HP阴性的病例,应用13C-UBT有助于提高HP检出率和判断HP根除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荆花胃康胶丸联合PPI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方法:将在本院就诊,经14C,13C尿素呼气试验确诊为Hp阳性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①治疗组即荆花胃康组(40例):兰索拉唑+呋喃唑酮+克拉霉素分散片+荆花胃康胶丸,bid,疗程7d。②三联对照组(40例):兰索拉唑+呋喃唑酮+克拉霉素分散片,bid,疗程7d。分别于治疗后7d和30d观察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疗程结束后4周进行14C或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结果:Hp阳性患者中,荆花胃康组和三联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2.5%和62.5%,差异有显著学显著性,并且在治疗后患者嗳气、上腹胀及上腹痛等临床症状缓解方面,荆花胃康组明显优于三联对照组(P<0.05)。结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PPI三联在Hp根除率方面与传统三联法相比明显升高,且在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荆花胃康联合PPI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西安市中心医院就诊,经胃镜及14C尿素呼气试验确诊为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①荆花胃康组(30例):用药同慢性胃炎组。②四联对照组(30例):用药同慢性胃炎组。③标准三联组(30例):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7d。各组入选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HP根除治疗1周之后继续兰索拉唑(按30mg qd)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后7、14、21及49d以上观察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并进行积分评估。疗程结束后4周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结果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荆花胃康组HP根除率与四联对照组、三联组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治疗后7d疼痛、烧灼感、嗳气及腹胀等症状缓解方面荆花胃康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荆花胃康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HP根除率方面可与传统四联相比美,在治疗后7d疼痛、烧灼感、嗳气及腹胀等症状缓解方面荆花胃康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正>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05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肠上皮化生伴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120例;男42例,女48例;平均年龄(51.4±5.6)岁。排除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肝硬化等。HP感染判断标准为活组织病理检查或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诊断为HP感染。HP根除判断标准为14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随机将120例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HP根除方案为四联用药方案:铋剂+PPI+阿莫西林(1.0 g,2次/d)+左氧氟沙星(0.5 g,1次/d),疗程为7 d。两组停药1个月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对HP转为阴性者:Ⅰ组停药,Ⅱ组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将1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80例,采用四联疗法即PPI+铋剂+2种抗生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治疗;对照组80例,不加抗生素,余同治疗组。治疗前后做胃镜。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疗程结束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80例溃疡愈合率95%,HP转阴率95%,对照组80例,溃疡愈合率55%,HR转阴率2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莫西林+甲硝唑+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四联用药治疗溃疡愈合率高,HP转阴率高、复发率低、症状缓解快,治疗方法简便,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杆菌(Hp)检测及胃镜检查的相关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220例,行Hp检测及胃镜检查,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20例患者中,Hp阳性150例,占68.2%,胃镜检测120例中,胃癌5例,胃窦部溃疡25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20例,萎缩性胃炎及单纯性胃炎70例。尿素酶试验阳性,治疗后复查,均转阴。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7%。结论上消化道症状加强Hp检测及胃镜检查,可有助于早期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法,改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粘膜脱垂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关系。方法对86例经上消化道钡餐及胃镜确诊的胃粘膜脱垂的患者采用Giemsa染色法及快速尿素酶法检测。二者均为阳性定为阳性,二者均为阴性定为阴性,并对其中69例患者经泮托拉唑 甲硝唑 阿莫西林治疗两周。结果胃粘膜脱垂Hp阳性82例,阳性率95%,69例阳性患者在抗Hp治疗后有59例Hp转阴,2-6个月复查12例胃粘膜脱垂消失,占173%,27例胃粘膜脱垂明显好转,占39,1%。结论Hp感染与胃粘膜脱垂关系密切,抗Hp治疗是治疗胃粘膜脱垂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玉萍  朴英姬 《天津医药》2011,39(11):1070-1071
【摘 要】目的:探讨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及根除Hp联合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IT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筛选出重症ITP患者中Hp感染者,采取三联疗法根除Hp联合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34例重症ITP中,Hp阳性者16例(阳性率47.1%);根除Hp治疗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Hp转阴者13例(转阴率81.3%);采用根除Hp联合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随访3个月,显效10例、良效4例、进步2例,有效率(显效+良效)达87.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近半数重症ITP患者有Hp感染,经一个疗程标准根除治疗,多数Hp可转阴,对于有Hp感染的重症ITP患者,根除Hp联合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是一个安全可行、费用相对低廉的治疗选择,可以广泛用于临床,尤其是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胃炎根除幽门螺杆菌(Hp)后对血清壁细胞抗体(PCA)、血清胃泌素、血清维生素B12、胃内pH值的影响。方法 104例患者均经胃镜及血清壁细胞抗体(PCA)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胃炎(AIG),Hp感染由13C尿素呼气试验或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查证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经典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共服药10d。治疗结束后4~8周,检测Hp根除情况。对照组不用任何对Hp有影响的药物,且与治疗组在同一时间作Hp检测、胃镜及PCA、血清胃泌素、血清维生素B12等检查。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为83.8%,对照组根除率为0%(χ2=76.2,P<0.01),在患者根除Hp后PCA阳性率下降,转阴率为72.2%,对照组PCA转阴率为0%(χ2=57.3,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与对照组比较自身免疫性胃炎根除Hp后,PCA阳性率明显下降,血清胃泌素降低,胃内pH值及血清维生素B12升高(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上腹部胀痛症状改善明显,对照组中原有上腹部胀痛症状无改善,治疗组贫血明显改善,对照组贫血改善不明显。结论自身免疫性胃炎根除Hp后,PCA阳性率下降,血清胃泌素降低,胃内pH值及血清维生素B12升高。对于Hp感染的自身免疫性胃炎建议根除Hp。  相似文献   

10.
徐陵  王建华  李言寓 《首都医药》2003,10(20):42-43
目的 观察莫沙比利联合抗幽门螺杆菌(HP)三联方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对2组HP感染阳性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莫沙比利加PPI(质子泵抑制剂)三联及铋剂三联的两种方法治疗,观察其临床症状、内镜下愈合及胃内HP感染阴转的情况。结果 PPI组临床症状4周缓解率为81.4%(22/27),内镜下愈合及好转率为88.8%(24/27);铋剂组为69.2%(27/39)和81.0%(30/39)。HP转阴率2组用药4周后分别为72.2%和84%。PPI组在快速消除症状上明显优于铋剂组,但HP转阴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莫沙比利联合PPI方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在临床上近期有明显疗效,并具有抗HP感染的作用,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13C尿素呼气试验方法和快速尿素酶试验方法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差异,评价13C-UBT在HP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6例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C-UBT组301例,RUT组255例。结果 13C-UBT组301例患者中13C-UBT测出HP阳性217例,阳性率为72.1%。RUT组255例患者中HP阳性171例,阳性率为6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3C-UBT诊断HP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可作为HP感染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临床常用的两种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14C呼气试验和快速尿素酶试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364例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患者,其中,14C-UBT组194例,RUT组170例。结果 14C-UBT组194例检测出Hp阳性138例,阳性率占71.1%。RUT组170例检测出Hp阳性114例,阳性率占6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4C-UBT诊断Hp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可作为基层医院Hp诊断的首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碳14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128例在临床上确诊或疑有HP感染的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患者,初诊及抗菌治疗后复检者,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同时行胃镜检查。结果胃炎、消化道溃疡、胃癌患者的呼气试验结果的阳性率分别为58.7%、74.2%、40.2%。结论碳14尿素呼气试验是一种迅速、准确、安全、无痛苦的非侵入性检测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且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杨颖 《临床医药实践》2004,13(9):669-670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 :对 3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 1 4C-尿毒呼气试验检测 Hp,并采空腹静脉血测血氨浓度 ,之后全部患者均给予根除 Hp三联治疗(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与甲硝唑 )。治疗结束 4周后复查 Hp及血氨浓度。结果 :39例患者中 2 5例 Hp阳性 (6 4 .1% )。Hp阳性组血氨浓度 [(5 5 .6 5± 19.32 )μmol/ L ]与 Hp阴性组血氨浓度 [(4 9.91± 17.78)μmol/ L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根除 Hp治疗后 ,Hp阳性组中 Hp根除者血氨浓度降至 (4 2 .33± 13.90 ) μmol/ L,Hp阴性组血氨浓度降至 (36 .19± 15 .11)μmol/ L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P<0 .0 5 )。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与是否感染 Hp无明显关系 ,但根除 Hp治疗可显著降低肝硬化患者的血氨浓度  相似文献   

15.
王敏  谭莉 《中国医药指南》2012,(32):415-416
目的探讨10日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的护理。方法对96例Hp阳性患者采用10日序贯疗法进行Hp根除治疗,同时加强口服药的管理、健康宣教、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心理护理等。结果 96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缓解,4周后经14C尿素呼气试验复查杀菌效果,87例阴性;9例阳性,90.63%的患者杀菌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加强对Hp阳性患者采用序贯疗法进行Hp根除治疗的护理可以明显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也是患者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短程四联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方法 53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予以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连续1周.四联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及钳取胃窦黏膜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 溃疡治愈率为100%、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6.2%.结论 四联用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对Hp的根除作用及对溃疡愈合率均较理想,达到了临床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残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进行残胃胃镜检查的210例及随机抽取同期无胃肠道手术病史进行胃镜检查并做Hp检测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残胃的Hp感染率为26.2%,不同手术原因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illroth-Ⅰ式术后Hp阳性率明显高于毕Billroth-Ⅱ式手术后,有胆汁反流者Hp阳性率低于无胆汁反流,随着胃大部切除术后时间的延长,Hp的感染率愈来愈低,抗Hp的治疗转阴率为87.3%.结论 残胃Hp感染率偏低,但Hp残胃病变加重,目前常用的抗Hp的治疗方案加用胃黏膜保护剂和胃动力药物适合于治疗残胃的Hp感染,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郭峰 《中国实用医药》2013,(26):119-120
本文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分析测定了各种胃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DOB值,并以胃活检组织尿素酶试验(RUT)作对照。结果表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胃溃疡患者的HP阳性率分别为84.1%、86.8%、96.1%和89%。胃癌患者的HP阳性率为66.6%。低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同时,作者观察了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患者的复查情况,发现经治疗后患者的DPM值相对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表明幽门螺杆菌经抗菌治疗后,效果显著,而且13C-UBT便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7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Hp感染检测,比较2组Hp阳性感染率。结果观察组Hp感染阳性率为51.39%,高于对照组的19.44%;且观察组进行期及稳定期Hp感染阳性率高于消退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Hp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另外不同分期的患者之间的阳性率也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0.
石国庆  黄芸  王红  吴会超 《贵州医药》2007,31(3):245-246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PU)最重要的致病因子.目前对Hp阳性PU患者的基本治疗策略是在以PPI为基础的1周三联疗法根除Hp后,继续用3周PPI以确保溃疡愈合和症状缓解.本文观察埃索美拉唑1周三联短程疗法对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