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实际出发,利用圈闭法进行油气资源评价.较为详细的研究了各项计算参数的选取并在概率统计分析基础上应用于不同勘探程度,不同地质条件的区块或地区.在评价方法上着重探讨了对不同勘探程度含油气区如何进行风险分析及如何对不同地区的圈闭进行评价分类.从而提出了一整套较为符合准噶尔盆地勘探实际的圈闭定量评价方法,取得了可信的油气资源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的储层类型、勘探领域及勘探战略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有效储层成因类型主要包括古风化壳岩溶储层、礁滩储层及层状白云岩储层三大类。陆上中—古生界盆地三类储层均有分布,海上第三系盆地主要发育礁滩储层。针对我国海相油气地质特别是陆上中—古生界油气成藏的复杂性,提出应该加强对勘探及认识程度相对较低的礁滩储层形成的原生岩性-成岩圈闭油气藏的研究与勘探工作。石灰岩古风化壳岩溶储层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白云岩储层的含油气性比较依赖于有效储盖组合及构造圈闭。鉴于我国海相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勘探程度较低,故应该加强海相油气资源特别是陆上主要盆地海相油气资源及南海油气资源的研究与勘探开发,尤其要加强层序地层及岩相古地理编图等基础油气地质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济阳坳陷邵家地区沙四段勘探目标多、油气分布不均一且对油气成藏规律认识程度较低,给油气勘探工作带来较大困难。为了能够直观地认识油气成藏差异特征,并可以快速方便地为油气勘探决策部署提供有效指导意见,对研究区沙四段开展成藏差异性定量评价研究。在立足于已有勘探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含油气系统区带圈闭分层次对其油气成藏差异性特征进行系统剖析,并充分利用改进的区带与圈闭评价方法以及借助于统计挖掘等数学手段进行定量表征评价。结果表明:总体上研究区沙四段油气成藏差异明显,油源、储层及运聚条件是影响油气成藏差异性的主要因素;北部断阶带成藏条件优越,仍是主要的滚动勘探区,评价出的1类圈闭可作为优选的钻探目标;南部缓坡带成藏条件变化较大,通过加大勘探则有望成为油气资源接替区;西部断裂带成藏条件总体较差,勘探风险较高,局部可作为油气潜力区。开展的成藏差异性定量评价可以有效降低油气勘探成本,深化油气成藏认识,对类似地区的油气效益勘探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台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勘探程度低,是中国石油公司海外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区之一。以构造单元类型为基础,通过对西伯利亚地台油气成藏条件、圈闭类型及油气分布等特征的综合分析初步得出: 控制西伯利亚地台油气分布的因素主要为构造作用及地层与烃源岩发育特征,油气成藏模式主要为自生自储式; 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不发育地盾的克拉通内部隆起区及大陆边缘坳陷中,前者的富油气层位主要为文德系-寒武系,后者的富油气层位主要为二叠系-侏罗系; 油气藏类型主要为地层--构造复合型。  相似文献   

5.
岩相古地理研究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地理学已具有200余年的悠久历史。它的发生、发展与沉积学和地层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古地理学的理论发展和相关的技术进步在勘探开发沉积矿产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开拓了在河流、三角洲及滑塌浊积扇、深水重力流沉积、滩坝、礁以及碳酸盐岩建隆中找油的新领域。中国岩相古地理的研究为推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在不同地区和地质层位中找到了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中国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表明,岩相古地理控制了油气成藏的基本要素组合和油气资源的分布,地层和岩性圈闭的发育和分布受控于古地理条件的改变。中国原油地质储量的13%、55.3%和12.6%分别分布在河流、三角洲和水下扇的沉积物中。讨论了未来岩相古地理研究应采取的指导思想、工作方法和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指出多信息、多尺度、多元化和数字化的古地理研究必将在未来沉积矿产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中发挥积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区域地震地层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震信息识别地层岩性圈闭。根据我国地层岩性油气藏开发的情况,本文着重对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削蚀圈闭、前积体圈闭和岩隆进行了分析。指出识别这些圈闭的地球物理标志和在目前条件下这类圈闭勘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油气资源评价一体化技术及软件实现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气资源评价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软件实现在国内外有所进展,但不同机构和学者对油气资源一体化评价的定位与内涵理解存在差异。本文作者结合一体化油气资源评价软件(PetroV)的实际设计与开发经验,阐述了对资源管理一体化、评价过程一体化以及软件实现一体化内涵的理解、定位及关键技术。资源管理一体化源于对常规、非常规海量成藏信息的集成,落脚于基于不同评价对象与目标层次的石油资源有效管理,通过界定不同投资价值属性的勘探目标系列,实现对上游的油气资源评价、勘探规划与市场决策的全方位支持,真正体现对油气资源的投资价值管理能力;评价过程一体化以全周期的资源量估算和储量评估为主线,支持从盆地到区带、到圈闭、到油藏,甚至单井的不同尺度资源评价对象构建、统一高效存储与评价活动的衔接,进而实现可持续、可调整、可回溯的油气资源一体化、动态评价过程;软件实现的一体化定位于数据集成、软件集成的最新信息科学技术发展,支持复杂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的领域基础中间件的设计与开发,利用统一数据模型(ST based KIDA)量化、串接、组织当下不同尺度资评对象的评价过程,真正意义上实现能够融合盆地、区带、圈闭甚至开发阶段的主流资源(储量)全周期、可动态调整的油气资源评价过程。本文作者相信,经过多年的面向油气勘探开发行业的软件与数据一体化技术研究、多轮次油气资源评价经验积累以及最新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系统地开展油气资源一体化评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的条件已经具备。  相似文献   

8.
油气资源评价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软件实现在国内外有所进展,但不同机构和学者对油气资源一体化评价的定位与内涵理解存在差异。本文作者结合一体化油气资源评价软件(PetroV)的实际设计与开发经验,阐述了对资源管理一体化、评价过程一体化以及软件实现一体化内涵的理解、定位及关键技术。资源管理一体化源于对常规、非常规海量成藏信息的集成,落脚于基于不同评价对象与目标层次的石油资源有效管理,通过界定不同投资价值属性的勘探目标系列,实现对上游的油气资源评价、勘探规划与市场决策的全方位支持,真正体现对油气资源的投资价值管理能力;评价过程一体化以全周期的资源量估算和储量评估为主线,支持从盆地到区带、到圈闭、到油藏,甚至单井的不同尺度资源评价对象构建、统一高效存储与评价活动的衔接,进而实现可持续、可调整、可回溯的油气资源一体化、动态评价过程;软件实现的一体化定位于数据集成、软件集成的最新信息科学技术发展,支持复杂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的领域基础中间件的设计与开发,利用统一数据模型(ST-based KIDA)量化、串接、组织当下不同尺度资评对象的评价过程,真正意义上实现能够融合盆地、区带、圈闭甚至开发阶段的主流资源(储量)全周期、可动态调整的油气资源评价过程。本文作者相信,经过多年的面向油气勘探开发行业的软件与数据一体化技术研究、多轮次油气资源评价经验积累以及最新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系统地开展油气资源一体化评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的条件已经具备。  相似文献   

9.
分析尼泊尔石油地质条件对于促进尼泊尔油气的勘探开发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全面搜集尼泊尔油气地质及相关资料,结合实地考察和部分样品分析结果,报道了尼泊尔区域地质特征、油气勘探现状、区域构造特征和地层发育特征;分析了Dailekh地区出露的油气苗特征、烃源条件、生储盖和油气圈闭条件,认为Dailekh地区发育四套烃源岩层,多个生储盖组合,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油气苗为高成熟烃源岩裂解的产物,可能来自变质岩推覆体下伏沉积岩层;断层和逆冲相关的背斜、突起构造和倾斜断块等是找油气的重要构造。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非常规油气资源在全球油气资源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国内外学者对其概念、分类尚存在一定争议。普遍认为非常规油气资源是指不能用常规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勘探开发的一类资源。依据其成因、相态、储层类型、圈闭类型的区别,对其重新进行分类。我国非常规资源量丰富,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国内三大油气公司及科研院校积极研究,在开发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  相似文献   

11.
孙自明 《现代地质》2016,30(6):1303-1310
摘要: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位于西非海岸,因其富含油气,资源潜力大,长期以来一直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由于该区盐构造发育,变形复杂,盆地不同地区和不同勘探目的层勘探程度并不均衡,如何全面认识和评价盆地油气资源潜力成为指导下步勘探工作的关键。通过盆地沉积-构造演化特征研究,指出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是由下刚果盆地与刚果扇盆地垂向上叠置、平面上复合所形成的叠合复合型含油气盆地,经历了前裂谷期、陆内裂谷期、陆间裂谷期和被动陆缘期等演化阶段;在构造特征分析基础上,综合考虑油气成藏要素和运聚方式等特点,划分出新生界构造-岩性圈闭、盐上白垩系构造圈闭和盐下白垩系等三个油气勘探领域;通过各勘探领域油气成藏特征等的系统分析,指出了盆地东部陆上-浅水地区是勘探盐上白垩系构造圈闭勘探领域和盐下白垩系勘探领域的有利地区,盆地西部深水-超深水地区是勘探新生界构造-岩性圈闭勘探领域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2.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位于非洲西海岸,油气资源相当丰富。该盆地属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具有构造演化的阶段性和沉积充填的独特性,从而造成所形成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利用IHS(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数据库)和C&C(全球油气田类比系统)资料,将下刚果-刚果扇盆地已发现369个油气田的圈闭划分为构造圈闭、构造-岩性圈闭和构造-地层圈闭3个大类及8个亚类。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圈闭类型的平面分布和主要发育层位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认为由陆向海和从北向南,圈闭发育的层位由老变新且圈闭类型表现出明显的分带性。最后指出盆地深水区渐新统-中新统发育的浊积水道圈闭和浅水区下白垩统阿尔比阶的背斜构造圈闭和岩性尖灭圈闭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3.
伦坡拉盆地是西藏地区唯一取得工业油流的含油气盆地,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油质偏稠,导致油气勘探进展缓慢。为了明确盆地油气资源潜力,有效指导下一步勘探方向,文章结合新钻探及地震资料,运用盆地模拟方法开展埋藏史、热史及生烃史研究,计算了盆地古近系生烃量和资源量。结果表明伦坡拉盆地古近系生烃量为49.80×108 t,资源量为1.507×108 t。其中以蒋日阿错为最大生烃中心,生烃量20.93×108 t,资源量1.05×108 t,江加错和爬错北部为次重要生烃中心,生烃量分别为8.83×108 t和14.76×108 t,资源量分别为0.41×108 t及0.71×108 t。从模拟结果可知,蒋日阿错洼陷、江加错洼陷资源丰度相对较高,为油气资源富集有利区,爬错洼陷由于烃源和圈闭条件较差,目前仅发现罗玛迪库构造圈闭,资源丰度较低。应用盆地模拟明确了伦坡拉盆地油气资源构成和油气资源分布有利区带,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饶勇 《地质与勘探》2023,59(5):1117-1127
中非裂谷系Doseo盆地是白垩纪以来叠加了走滑和挤压反转等作用的复杂陆相裂谷盆地,具有优越的油气地质条件,且勘探程度较低,是当前油气勘探热点区域,但油气分布不均,不同构造带油气规模差异大。本文基于钻井和典型油气藏对比分析,系统阐述了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并探讨了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研究表明,盆地经历了三个主要的构造-沉积演化阶段,形成“东西分区,南北分带,北陡南缓”的构造格局,构成了“下细上粗”的湖盆-三角洲-河流沉积充填序列。下白垩统强裂陷期两套优质成熟湖相烃源岩、多套储-盖组合以及一系列构造圈闭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石油地质条件。已发现油气藏以构造圈闭为主,但油气发现规模与烃源岩潜力严重不符。通过分析,油气成藏主要受储层、盖层和圈闭保存条件三个因素及匹配关系控制,而圈闭保存条件是全区共有最重要控制因素,且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具有差异性。南部缓坡带成藏控制因素为盖层和圈闭保存条件,东部凸起构造带成藏控制因素为圈闭保存条件,北部陡坡带成藏控制因素为储层和圈闭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15.
L区块位于哥伦比亚亚诺斯盆地的前隆构造带以东的斜坡带上,其地层较平缓,圈闭规模小,油气分布不均,预测难度大。以亚诺斯盆地L区块勘探开发最新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采用油气地质综合分析方法,探讨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旨在指导下一步油气经济高效滚动勘探开发工作。研究结果表明,L区块Carbonera组的油气成藏主要受烃源岩、断层、盖层、储盖组合及圈闭的控制,且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生烃中心控制着油气的富集及生物降解程度,断层控制着油气的分布,盖层的垂向封闭影响着油柱高度,多套储盖组合控制着油气藏的类型,圈闭的形态和大小则控制着油气藏的规模。  相似文献   

16.
《地学前缘》2021,(1):7-8
正全球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极为丰富,其中常规石油可采资源量为5 350×10~8 t,非常规石油可采资源量为5 834×10~8 t。随着油气勘探面临的对象向"深层、深水、薄层岩性圈闭、非常规油气资源"等方向的转变和新方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沉积储集研究作为深层、深水、岩性圈闭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的基础,面临着一些列重大的沉积储层理论和方法技术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北缘煤系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阁闭面积大、保存条件较好,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有利条件.其成藏机制复杂,具一定勘探风险.天然气成藏受烃源、圈闭、运聚和保存等条件控制,其中最重要的是各成藏条件的良好配置和沟通,生、储层烃源断层的发育,及异常高压等.结合柴北缘油气地质条件,综合考虑成藏机理和主控因素,建立了天然气成藏模式.今后柴北缘天然气勘探方向应以下侏罗统生气中心及邻近圈闭为主.  相似文献   

18.
受勘探难度大和地震品质差等诸多影响,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简称塔西南)的油气资源勘探历经数十年,至今尚未获得实质性重大突破。本文根据近年来在塔西南实测的高精度无人机航空磁测数据资料,针对盆地的基底结构、凹陷分布及特征,主要断裂构造及其对油气运移、聚集的控制规律,局部异常与含油气有利圈闭构造及其分布特征等与油气成藏相关的地质问题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些认识,成果可为塔西南进一步开展油气勘探战略选区及深部资源评价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扬马延海脊位于北大西洋的北极圈附近,东格陵兰板块和挪威板块之间,冰岛东北方向。北极地区地域辽阔,油气资源丰富,但是恶劣的环境一直制约油气的勘探进展。在扬马延海脊的沉积演化过程中,扬马延海脊在第三纪前有着和东格陵兰陆架、挪威陆架相似的沉积序列,其构造演化经历了二叠纪陆内裂谷、三叠纪—侏罗纪同裂谷和微陆块漂移、白垩纪至今热沉降和被动陆缘等3个阶段。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搜集的东格陵兰陆架、挪威陆架的油气地质资料分析,认为扬马延海脊可划分为扬马延盆地、扬马延西部构造带、扬马延中部凸起带、扬马延海槽、扬马延东部斜坡、扬马延南部复杂构造带6个构造单元,在其上发育着2套油气系统。同时扬马延海脊发育有伸展构造圈闭、地垒断块圈闭、构造圈闭和地层圈闭,这些圈闭为油气的赋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有利于划分有利油气勘探区带。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扬马延海脊构造特征等方面提供基础信息,同时对我国参与研究开发北极油气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广西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与发展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绍甫  高智 《广西地质》2001,14(4):41-45
文章根据广西多年来油气勘探开发的最新成果,较全面地介绍和论述了广西境内陆地及海区新生界第三纪盆地,中-上古生代前陆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现状与资源潜力,同时依据现代油气勘探地质论并结合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提出了广西面向新世纪油气资源勘探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及发展层次,展望了广西油气勘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