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6 毫秒
1.
范宁娟  段敏  汤江江 《合成化学》2018,26(11):797-801
以雄烯二酮为底物,通过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脱氢和羟醛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的16-E-苯亚甲基甾体衍生物(4a~4k),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表征。并采用MTT法考察了化合物对人体宫颈癌细胞(Hela)和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浓度为30 μg·mL-1时,化合物4b具有较强的抑制MCF-7细胞增殖的活性,抑制率46%。  相似文献   

2.
以L-酪氨酸甲酯盐酸盐和对羟基苯甲酸(PHBA)为原料,经缩合、水解和亲核取代反应,设计并合成了9个新型的L-酪氨酸二肽衍生物(3b和4a~4h),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MS(ESI)表征。采用MTT法评价了化合物对白血病细胞(K562)、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N-[N-(4-苄氧基-苯甲酰基)-O-二甲氨基丙基-L-酪氨酰基]-L-苯丙氨醇(4e)对HepG2和K542细胞的抑制活性均高于阳性对照药阿霉素,IC50分别为0.41和11.77 μmol·L-1。  相似文献   

3.
以4-硝基-2-氨基甲苯为起始原料,经加成、缩合、环化和还原反应制得中间体N-(2-甲基-5-氨基苯基)-4-(3-吡啶基)嘧啶-2-胺(4),再与取代酰氯反应,合成了7个新型伊马替尼衍生物(5a~5g),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 表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考察了5对人肝癌细胞(HepG2)、子宫颈癌细胞(Hela)、肺癌细胞(H460)和乳腺癌细胞(MCF-7)体外抑制活性。结果显示:5e体外抑制活性最优,其IC50分别为10.90±1.00 μmol·L-1; 8.51±0.90 μmol·L-1; 13.15±1.11 μmol·L-1; 14.75±0.78 μmol·L-1。  相似文献   

4.
以乙酰乙酸乙酯和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为原料,通过缩合、环合、水解和酰胺化4步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的2,7-二甲基-3-芳基-6-甲酰胺吡唑并[1,5-a]嘧啶类化合物(6a~6f),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 MS和元素分析。采用MTT法,以索拉菲尼(sorafenib)为阳性对照药,测定了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体外抗增殖活性。结果表明:6a~6f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其中化合物6a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抗增殖活性(IC50=10.2 μmol·L-1)和阳性对照药索拉菲尼(IC50 = 7.9μmol·L-1)相当。  相似文献   

5.
以2,4-二氯-5 -基嘧啶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8个羰基蝶啶类衍生物(TM1~TM8),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LC-MS(ESI)表征。以Sorafenib、 Axitinib与Lenvatinib为阳性对照,选取人肝癌细胞(HepG2)、乳腺癌细胞(MCF7)、人肺腺癌细胞(NCI H1975)和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CC827),采用CCK8法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8-环丙基-6-溴-2-吗啉蝶啶-7(8H)-酮(TM1)对NCI-H1975细胞的抑制活性高于Sorafenib和Axitinib, IC50值为3.63 μmol·L-1;对HCC827细胞的抑制活性高于Axitinib, IC50值为6.41 μmol·L-1;对HepG2和 MCF7细胞的抑制活性高于Lenvatinib, IC50值分别为20.96、 12.63 μmol·L-1。  相似文献   

6.
以4-硝基邻苯二胺为原料,经缩合、硝基还原和N-烷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新颖结构的2-甲基-6-(N,N-二烷基氨基)喹喔啉,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HR-MS(ESI)和XRD表征。  相似文献   

7.
以对氨基苯酚(1)为原料,经氨基的羟乙基化、酚羟基的苄基保护、氯代、脱保护制得N,N-二 (2-氯乙基) -对氨基苯酚(5);在碳酸铯作用下,5与溴丙炔经O-烷基化反应合成了新化合物--O-炔丙基-N, N-二(2-氯乙基)-4-氨基苯酚,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MS表征。  相似文献   

8.
李晋昇  廖升荣  汤勇  刘永宏 《合成化学》2015,23(12):1095-1099
以DMF为溶剂,Cs2CO3为碱, N,N-二乙酰基-2,5-二酮哌嗪,芳醛和卤代烷经一锅法合成了110个2,5-二酮哌嗪类衍生物(4a~4j,其中4c, 4f和4i为新化合物),收率54.2%~75.7%,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ESI-MS确证。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Z)-1-乙酰基-3-(1-亚甲基萘)-4-烯丙基-2,5-二酮哌嗪(4c)对U937, Hela和Du145等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9.
周石洋  杨善彬 《合成化学》2016,24(11):1002-1004
以2-氨基嘧啶、对甲氧基氯苄和N,N-二甲基-2-氯乙胺为原料,经两步N-烃基化反应合成了抗过敏药物盐酸松齐拉敏,总收率75.1%,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确证。  相似文献   

10.
徐慧贝  罗睿  辜玲慧  何菱 《合成化学》2018,26(6):420-424
以2-(苄氧)-N-(1-芳基(或甲基)-3-芳基-1H-1,2,4-三唑-5-基)乙酰胺和N-2-(苄氧乙基)-1-芳基(或甲基)-1H-1.2.4-三唑-5-胺衍生物为主要原料,N-碘代丁二酰亚胺为氧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发生分子内胺化反应,合成了12个新型的三唑-4-噁唑啉衍生物(2a~2g和4h~4l),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表征。  相似文献   

11.
根据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通过紫罗兰酮与(取代)苯甲醛反应合成了紫罗兰酮基双查尔酮,然后经与氨基硫脲缩合得到一系列未见报道的新型含紫罗兰酮、查尔酮及氨基硫脲3种优势结构单元的杂化体,它们的化学结构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及质谱(MS)等测试技术所证实。采用溴化噻唑蓝四氮唑(MTT)法初步测定其体外抗肿瘤活性(乳腺癌细胞(MCF-7),肝癌细胞(Hep G2),肺癌细胞(A549)),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化合物展现较好的增殖抑制活性。尤其是化合物3a与3b对MCF-7细胞展现较强的抗增殖活性,半数致死量(IC_(50))值分别为10.83和7.62μmol/L,化合物3e对A549细胞显示一定的增殖抑制活性效果(IC_(50)值为13.36μmol/L),化合物3f对Hep G2细胞表现了高效的抗增殖活性(IC_(50)值为8.55μmol/L)。目标物的抗增殖活性与紫罗兰酮结构及查尔酮环上不同电子效应的取代基有关。  相似文献   

12.
以藤黄酸为原料,经过酯化反应或酰胺化反应,在C-30位的羧基上引入不同的烷氰基或芳香氰基,设计合成了7个藤黄酸氰基衍生物,其中6个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MS和1H NMR确证。 采用四氮唑蓝(MTT)法测试了合成化合物对肝癌细胞(HepG2)、结肠腺癌细胞(RKO)和卵巢腺癌细胞(OVCAR-3)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4和6的抗肿瘤活性明显优于阳性对照物藤黄酸。  相似文献   

13.
为寻找更为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改善汉防己甲素的抗肿瘤活性,本文以汉防己甲素为原料,经过Suzuki反应设计并合成了6个新的双苄基异喹啉类衍生物。新化合物经过质谱(MS)、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等技术手段进行了结构确证。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初步评价了6个新化合物对人肺癌细胞(A549)和小鼠白血病细胞(P388)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H1、H4、H6对A549细胞的抗肿瘤活性(IC5010μmol/L)明显优于阳性对照汉防己甲素。  相似文献   

14.
以白杨素为起始原料, 通过卤代和水解反应制得中间产物7-O-羧烷基化的白杨素衍生物(6~9); 然后以1-乙基-3-(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EDCI)、 1-羟基苯并三氮唑(HOBt)和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体系, 4个中间产物分别与甘氨酸甲酯盐酸盐进行酰胺缩合反应, 制得白杨素甘氨酸甲酯类化合物12~15; 化合物12~15在pH=10~11和室温下水解得到相应的白杨素甘氨酸类化合物(16~19). 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 1H NMR, 13C NMR, IR以及MS确认. 以顺铂为阳性对照药物, 采用噻唑蓝比色(MTT)法检测了目标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胃癌细胞MGC-803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 目标化合物14~16, 18和19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明显强于白杨素, 且化合物18(IC50=4.36 μmol/L)对MGC-80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强于阳性药物顺铂(IC50=4.40 μmol/L).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3种含姜黄素衍生物(L1~L3)和1,3,5-三氮杂-7-磷金刚烷(PTA)配体的芳基钌配合物[(η6-p-cymene)Ru(L)(PTA)]PF6(1~3,L=L1~L3),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核磁共振波谱、高分辨质谱、元素分析等方法表征了这些配合物的结构,并用MTT法研究了它们在λ>400 nm的光照辅助下对Hep G2人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这3个配合物均为半三明治型结构;光辅助下,配合物抗癌活性明显提高,其中配合物3对HepG2细胞的IC50值从(60.3±1.1)μmol·L-1降低至(45.0±6.1)μmol·L-1。说明光照可以有效提高此类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1,3-丙二胺邻苯二酚钼钨手性八面体配合物(NH3CH2CH2CH2NH2)2[Mo0.4W0.6O2(C6H4O2)2],并对其进行了单晶结构解析,研究了其与ATP作用的液相NMR谱.该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can.晶胞参数a=0.7501(2)nm,b=2.3994(7)nm,c=1.2178(4)nm,Z=4.[Mo0.4W0.6O2(C6H4O2)2]2-的配位几何构型为手性八面体,晶体为外消旋体.配位阴离子中MoW中心金属离子除了与两个端基O配位形成cis-MO键外,同时还分别与两个邻苯二酚配位基团的的氧原子配位,形成4个M-Ob(M=Mo,W)键,构成两个五元环.利用1HNMR,13CNMR,31PNMR以及1H-15NHMBC对标题配合物及其与ATP在D2O溶剂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标题配合物的MoW中心金属离子在纯D2O溶剂中被还原成+5价,但与ATP混合后转化为+6价,且与原配位基邻苯二酚发生解离.解离后的[MO2]2+最大可能与腺嘌呤上的氨基N原子配位,而此配位可能是其抗癌抗肿瘤活性的主要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7.
徐玛丽  秦璐  闫涛  陈霞 《合成化学》2016,24(1):16-20
以苄氯、吡啶炔和叠氮化钠为原料,在铜(Ⅰ)催化下,通过Click反应制得新型配体1-苄基-4-邻吡啶基-1,2,3-三唑(1); 1分别与无水FeCl2, CoCl2或NiBr2 ·DME反应合成了3个新型的吡啶基三唑金属配合物(2~4),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元素分析表征。考察了2~4对乙烯聚合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以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 4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在温度为20 ℃, Al/Ni为2 500条件下,催化活性达8.8×105 g·mol-1·h-1。  相似文献   

18.
To discover novel lead compounds with better antifungal activities, a series of novel strobilurin derivatives containing quinolin-2(1H)-one moiety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via intermediate derivatization method. Their 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 13C NMR and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HRMS). The biological assay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st target compounds exhibit good to excellent fungicidal activities against 10 plant pathogens. Compounds 4d, 5b and 5c possess 94.1%, 83.8% and 80.9% in vitro inhibition respectively against Rhizotonia cereals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50 μg/mL, which ar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agents. Especially, the inhibition activities of compound 4d against all of the tested fungi approach or exceed those of the controls. Th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wa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何海  姜志辉  周杏子  贺胜  吴新荣 《合成化学》2015,23(11):1013-1016
以鱼藤酮为原料经3步反应合成鱼藤素; 鱼藤素分别经三溴化硼脱甲基和硼氢化钠还原合成了4个新型含游离羟基的鱼藤素衍生物(3a~3c和4),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LC-MS表征。初步的抗肿瘤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2-羟基鱼藤素(4)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肺癌细胞H299的抑制活性较好,其IC50分别为0.11 μmol·L-1和0.01 μmol·L-1,优于阳性对照药Deguel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