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变电站已是未来变电站发展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技术特点以及基本结构,结合IEC61850标准,结合数字化变电站改造原理,论述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二次安全防护和网关设计方案,阐述了网关数据模型,提出了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已经由理论向实践出发.本文主要分析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特点,并对数字化变电站的优缺点进行浅要的分析,最后提出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革新理论.  相似文献   

3.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母线电压获取逻辑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结合110kv数字化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就电压母线电压获取方法进行论述,满足把传统变电站电压切换的逻辑应用到数字化变电站的要求,此项改造任务对于今后的数字化变电站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分析,结合贵州电网的实际情况,研究了数字化变电站建设过程中的存在问题,介绍了贵州电网进行数字化变电站建设的基本思路,对数字化变电站建设的推进具有理论意义和工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数字化变电站通信设备采用的三种时钟同步技术,分析了优缺点。重点研究了数字化变电站时钟同步技术国际标准IEEE1588PTP精密时钟同步协议,分析了工作模式,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数字化变电站通信设备时钟同步的解决方案,最后给出了对时钟同步系统的冗余考虑。  相似文献   

6.
傅强  张英彬 《网友世界》2013,(24):33-33
寇着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数字化变电站的概念也被提出。数字化变电站可以实现信息的整体和统一处理,同时具备变电站内IED之间、控制中心和变电站之间协同互动运行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数字化变电站具备以下几个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数字化变电技术的使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利用新的技术建立起了全新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本文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过程总线的组网方式和数字化变电站的总体结构,指出了进行分阶段实现数字化变电站建设的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变电站点对点通信模式与过程总线通信模式在过程层信息共享与设备投资方面的局限性,使得基于全站唯一网络的数字化变电站的研究逐渐收到关注,使用OPNET Modeler网络仿真软件对基于全站唯一网络(环形网和星形网)的D3型数字化变电站仿真建模和实时性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9.
《自动化博览》2006,23(6):84-84
近日,我国首座真正意义的数字化变电站一云南曲靖翠峰110千伏数字化变电站正式通过鉴定验收。这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并在数字化变电站设计、建设、管理、运行、维护上取得了实践经验和成果的数字化变电站,将为我国变电站设备迈进数字化提供宝贵经验,标志着我国变电站数字化研究迈上了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0.
电子式互感器是数字化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式互感器误差测试是数字化变电站验收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以某110kV数字化变电站测试为例,详细介绍了电子式互感器现场误差测试的情况及结果判定,总结了现场测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智能变电站体系是国家智能电网的关键部分,智能化是变电站发展的主流趋势。本文结合我国目前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的建设情况,主要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的功能特点,对智能变电站的体系结构进行分析,希望对我国智能变电站体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煤矿变电所自动化技术的现状,总结了现阶段煤矿变电所自动化技术的不足,探讨了煤矿变电所向数字化变电站方向发展的可行性和优点,给出了实现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因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变电设备成为智能电网中故障频率最高的装置之一,易发生设备接地故障、保险熔断故障、绝缘材料老化等问题,为提高电网变电设备三维自动化运检精度,提出基于轮廓线与特征融合的电网变电设备三维自动化运检方法研究。采集电网变电设备三维图像,获取电网变电设备三维图像初始轮廓点,筛选变电设备轮廓点,依照顺序连接提取出的关键轮廓点,得到变电设备三维图像轮廓线,结合形态学滤波算法,对图像进行开、闭运算,依据轮廓线的闭合情况,分割出目标图像与背景图像,提取包括HOG特征与LBP特征的变电设备目标图像特征,经过特征融合后,构造最优分类超平面,制定电网变电设备三维自动化运检规则,判定变电设备运维情况,最终实现变电设备的三维自动化运检。实验数据显示:该方法识别出变电设备的正常与异常状态,在不同实验工况背景下,应用提出方法获得的变电设备运检精度达到了96%。提高了变电设备的自动化运检的识别及运检精度,满足现今变电设备的运检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110 kV变电站设备温度云图分辨率,精准判断设备内部超温位置,研究了基于小波域CHMT模型的110 kV变电站设备超温红外预警方法。以CHMT模型作为变电站设备图像小波域的先验知识,将变电站设备超分辨率图像重建问题转换为最优代价函数最小化问题,经共轭梯度法求解后,结合小波变换获取变电站设备超分辨率图像重建结果;通过红外热成像取得110 kV变电站设备超分辨率重建图像表面温度场分布状况,获取变电站设备表面温度云图;结合红外热成像非破坏性检测机理,通过ANSYS软件,确定110 kV变电站设备内部缺陷位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测量变电站设备温度,检测变电站设备不同时刻的温度场和热流场,发出110 kV变电站设备超温红外预警,并且可以准确判断该设备内部缺陷位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变电设备周期状态管控难、运检效率低等问题,基于数字孪生理论,构建基于真实变电设备运维的数字化模型及系统。首先,在信息层建立能反映变电设备换流变、调相机、GIS(Gas Insulated Substation)这3类设备真实状态的数字孪生体;其次,基于换流变、调相机、GIS历史大数据,通过数字孪生体的变电站设备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采集的实时数据、运维数据来预测变电站设备下一时刻的状态,使变电设备实现实际变电站内物理层与信息层数据的融合;最后,以变电站设备运维为对象,采用信息物理融合系统进行运维数据的集成和同步,形成最终变电设备运维数字孪生框架系统。相关研究表明,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对变电设备运维系统运行效率的提升和对变电站整体智能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变电站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性能。为此,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法的电源变电站供电可靠性分析方法。首先深入探究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定义电源变电站构成单元,构建电源变电站故障树模型,然后分解共因失效组,结合电源变电站整体架构,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应用贝叶斯网络工具箱,计算电源变电站供电可靠性指标值,最后对具体电源变电站供电可靠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工况背景下,本文方法的供电可靠性评估误差小,满足电源变电站的正常供电需求,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IED与SCD进行了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仿真系统可视化设计.通过智能变电站仿真系统,帮助培训对象充分认知了解变电站技术框架、设施设备、运行机制等,以构建完善的变电站系统框架.基于IED仿真与SCD文件进行了二次设备仿真系统可视化设计,可更加真实地模拟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且通过多媒体视角实现设备可视化设计,还可为变...  相似文献   

18.
新技术发展带动了变电站运行方式的改革,“无人值班变电所”已经成为一种主流形式。但变电运行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做好变电运行的安全工作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本为就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标区域与背景区域混杂,变电主设备缺陷缺陷演化规律不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电力大数据的变电主设备缺陷演化规律红外成像分析方法。应用红外成像技术采集变电主设备红外图像后,使用Otsu算法分割变电主设备红外图像内目标区域和背景区域;以分割后的变电主设备红外图像和电力大数据作为输入,通过混合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输出变电主设备缺陷检测结果;将变电主设备缺陷检测结果输入到RFPA2D软件内,分析变电主设备缺陷检测结果基元破裂情况,得到变电主设备缺陷演化规律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采集变电主设备图像与其实际图像吻合度较高;分割变电主设备红外图像目标区域与背景区域时,受对比度影响较小;可有效检测变电主设备缺陷类型和分析其缺陷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