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正交三平面法在产前诊断胎儿完全型大动脉转位(CTGA)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动态正交三平面法回顾性分析7例已经明确诊断为CTGA的STIC容积数据,并与其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表现相比较。结果 7例CTGA胎儿均获得满意的心脏容积数据。经动态正交三平面模式分析均发现心室与大动脉连接不一致,主动脉起源于右心室,肺动脉起源于左心室。其图像质量与直接采集的二维图像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动态正交三平面法可为产前诊断胎儿CTGA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四切面法对胎儿右心室发育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对20 000例18-24w胎儿,应用超声四切面法筛查胎儿心脏。首先确定胎儿心脏的位置及心轴,二维超声显示四腔心、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三血管切面,重点观察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的启闭情况,再用多普勒超声观察胎儿心脏各瓣膜的血流。结果 20 000例行常规超声四切面法筛查孕妇中检出胎儿右心室发育不良7例,均伴肺动脉狭窄近闭锁及三尖瓣闭锁,全部病例都选择中止妊娠引产。结论产前超声四切面法对检出胎儿右心室发育不良及其分型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它能提高对涉及心室发育不良及大动脉异常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判断,是诊断胎儿心室发育不良的最佳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在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应用产前超声切面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孕前胎儿心脏畸形筛查的1 300例孕产妇,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34.52岁(标准差8.71岁);孕周18~42周,平均孕周32.61周(标准差9.82周);初产妇965例,经产妇335例;妊娠胎数1 015例单胎,285例双胎;分娩结局,引产57例,顺产915例,剖宫产328例。均采用胎儿超声心动图进行筛查,统计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单独筛查和联合筛查情况,并与新生儿心动图结果、引产后或新生儿死亡后解剖结果等妊娠终止后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单独筛查和联合筛查的诊断价值。结果 妊娠终止后检出159例胎儿心脏畸形,四腔心切面单独筛查检出131例胎儿心脏畸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单独筛查检出124例胎儿心脏畸形,三血管切面单独筛查检出103例胎儿心脏畸形,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联合筛查检出156例胎儿心脏畸形。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单独筛查和联合筛查的诊断符合率、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四切面"法,即四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和三血管切面筛查胎儿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四切面"法对孕18-24周的15 000例胎儿进行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经超声心动图复查及羊水或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引产标本基因芯片检测分析。结果 "四切面"法检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137例,其中简单型30例(21.8%),简单型中漏诊室间隔缺损8例(26.7%),复杂型107例(18.1%),漏诊3例(2.8%)伴心外畸形8例(5.8%)。结论 "四切面"法简单,易掌握,对产前筛查胎儿严重心脏病(复杂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简单型漏诊率仍存在,因此应用"四切面"法在广大的基层医院来筛查胎儿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胎儿先心病超声筛查策略在北京地区实施的效果。方法抽取北京市5家产前超声筛查机构,对孕20-24w产前超声筛查及诊断中确诊胎儿先心病孕妇的超声图片进行分析判断,对确认的先心病检出切面进行分类整理及统计分析。结果 84.8%和83.3%的先心病及严重先心病胎儿由四腔心+左右室流出道切面检出,93.7%和92.8%的先心病及严重先心病胎儿由四腔心+左右室流出道+三血管切面检出。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和三血管切面是先心病(占比分别为45.7%、23.9%和20.0%)以及严重先心病(41.2%、34.3%和18.6%)检出排名前三位的超声切面。结论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做为产前超声筛查策略中胎儿心脏筛查的常规切面,对北京地区胎儿先心病及严重先心病的检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实时双平面成像(Bi-plane)技术在胎儿心脏结构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7.7岁;孕周24~30周,平均孕周26.2周。分别采用常规二维超声和实时Biplane技术两种方法成像主动脉弓切面、动脉导管弓切面、腔静脉长轴切面、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及二、三尖瓣短轴切面等基础切面,记录成像率和整体成像时间,并进行对比。结果常规二维超声法获取到的主动脉弓切面、动脉导管弓切面、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及三血管-气管切面的成像率与实时Bi-plane技术的成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二维超声法获取到的腔静脉长轴切面和二、三尖瓣短轴切面的成像率与实时Bi-plane技术的成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二维超声法成像时间与实时Bi-plane技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Bi-plane技术是一种产前观察胎儿心脏直接、准确、方便、快捷的新方法 ,在对胎儿心脏基础切面及信息检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作为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的辅助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四切面法在胎儿左室发育不良筛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超声四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和三血管切面的"四切面"法快速筛查胎儿心脏,再叠加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各房室及大动脉血流分布和血流方向。结果共筛查2013年1月~2014年12月孕18-24w的胎儿20000例,发现胎儿左室发育不良10例,其中伴主动脉狭窄4例,伴二尖瓣闭锁6例,二尖瓣闭锁中伴右室双出口及室间隔缺损4例。结论 "四切面"法简单,易掌握,重复性好,对产前筛查胎儿左室发育不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广大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联合Tei指数定量在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的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来科室常规孕检的孕妇1500例,入院后行常规检查,对孕妇胎儿均行心脏超声检查,运用心脏超声四腔心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出道、三血管气管切面等多角度、多切面进行心脏系统筛查,在常规超声下测定胎儿的左室舒张末期内镜(LVDd)、收缩末期内镜(LVDs)、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缩短率(FS%),采用组织多普勒在心尖五腔心切面测定胎儿心脏Tei指数;记录并统计心脏超声联合Tei指数定量筛查结果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00例孕妇胎儿最终确诊为19例心脏畸形,畸形率为1.27%。心脏超声22-30w四腔心、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显示率,高于孕18-21w和31-42w(P0.05);孕12-21w四腔心、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显示率,高于孕31-42w(P0.05);心脏畸形胎儿EF,低于心脏正常胎儿(P0.05);心脏畸形胎儿Tei指数,高于心脏正常胎儿(P0.05);心脏超声联合Tei指数定量诊断符合率、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心脏超声、Tei指数(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脏超声联合Tei指数定量诊断准确率与筛查时机、医生专业技能及胎儿体位关系密切(P0.05)。结论将心脏超声联合Tei指数定量用于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效果理想,能提高临床确诊率,评估患者心脏功能。但是,胎儿心脏畸形筛查时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干预,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胎儿心脏超声对先天性心脏病检查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意义。方法选取于2010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行产前检查的孕妇628例,以胎儿四腔心、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三血管、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弓切面为标准切面进行筛查,出生后一周进行新生儿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其结果与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结果对照。结果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确诊5例,单心室2例,法乐四联症1例,室间隔缺损2例。结论胎儿心脏超声可以提高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对于降低胎儿出生缺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胎儿产前筛查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断层超声显像技术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断层超声显像(TUI)技术在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价值。方法运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对2382例孕18~34周的胎儿进行心脏三维数据的采集,采用断层超声显像模式,通过调节层间距,显示四腔心、左右室流出道、三血管气管切面,从而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结果经引产或出生后证实的先天性心脏病68例,应用断层超声显像技术检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62例,漏诊6例。结论断层超声显像技术是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四切面"法筛查胎儿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研究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四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和三血管切面对孕18-24w的30000例胎儿进行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经超声心动图复查及羊水或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引产标本基因芯片检测分析。结果 "四切面"法检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220例,其中简单型47例(21.4%),简单型中漏诊室间隔缺损8例(17.0%),复杂型173例(18.6%),漏诊3例(1.7%)伴心外畸形8例(3.6%)。结论 "四切面"法联合筛查对产前诊断胎儿复杂型严重心脏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及较高的敏感性,是预防和控制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出生的有效措施,具有较好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断层超声显像(STIC-TUI)技术对法洛四联症(TOF)胎儿心脏标准切面和重要解剖结构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150例胎儿经尸检、产后超声心动图及手术确诊为TOF,其中孕妇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29.8岁;孕周20~36周,平均孕周31.9周。回顾性分析心脏容积数据,根据孕周分组。利用该技术结合五步分析法分析容积数据,获取标准切面并统计分析各切面和具有诊断价值的解剖征象的成像率。结果各切面总成像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左心室流出道切面(97.33%)四腔心切面(96.00%)动脉导管弓切面(89.33%)三血管切面(86.00%)。四腔心切面和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均可观察室间隔缺损,左心室流出道切面上成像率达100%,高于四腔心切面(46%)。动脉导管弓切面和三血管切面均可观察肺动脉狭窄,其中三血管切面成像率为86.67%,高于动脉导管弓切面(82.00%)(χ~2=4.61,P0.05)。86.67%例在三血管切面上观察到主动脉/肺动脉1。主动脉骑跨征象总成像率97.33%。结论 STIC-TUI技术可对TOF胎儿心脏标准切面和解剖结构成像,为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超声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室间隔完整-肺动脉闭锁的产前超声筛查诊断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0 000例胎儿采取胎儿心脏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快速筛查胎儿心脏畸形,对疑有胎儿心脏畸形者叠加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血流,对异常者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复查确诊。结果产前共诊断室间隔完整-肺动脉闭锁7例。结论超声诊断胎儿室间隔完整-肺动脉闭锁,四腔心切面有很好的提示作用,结合其他切面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血流,对诊断室间隔完整-肺动脉闭锁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广大的基层医院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产前超声筛查法洛四联症(Falot's tefrad)的经验并分析其声像图特征,提高产前诊断率。方法对胎儿心脏进行四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快速筛查,疑有心脏畸形者做详细超声心动图检查,对6例法洛四联症胎儿期超声心动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儿期法洛四联症产前超声均有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于室间隔上、肺动脉狭窄、无明显右室壁增厚。结论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是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的主要依据。多切面检查才不致漏诊,检查时注意多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切面超声筛查在早中期孕妇孕检胎儿颜面部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4月于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进行孕检的孕妇1 800例,先采用单一切面超声筛查(鼻唇冠状切面),再采用常规三切面联合特殊切面法进行筛查。常规三切面包括:唇水平横切面、颜面部正中矢状切面以及鼻唇冠状切面;特殊切面法包括:经面颊部斜横切面,经梨状孔硬腭斜冠状切面、矢状切面以及经下颌或下唇斜冠状切面。对两种扫描方法的筛查结果进行诊断,对比两种筛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结果特点。结果:采用鼻唇冠状切面法的畸形检出率仅为55.56%,而采用常规三切面联合特殊切面法的畸形检出率为100%,两者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后者比前者更加有效。结论:对于早中期孕妇孕检胎儿颜面部唇腭裂畸形的筛查,常规三切面联合特殊切面法相比于单一鼻唇冠状切面法能够更全面地观察到唇腭裂畸形胎儿的各项畸形指征,从而更准确地检出胎儿的唇腭裂畸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中孕期胎儿心脏畸形的筛查价值。方法回顾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共有60例孕妇行中孕期胎儿心脏畸形筛查,对所有胎儿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观察四腔心与左(右)室流出道及三血管气管切面,主动脉弓、导管弓及上腹部横切面的筛查结果。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灵敏度92.68%,特异度89.47%,漏诊率5.00%,阳性预测值95%,阴性预测值85%;产前筛查与产后随访检出率、畸形类型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有效筛查中孕期胎儿心脏先天性畸形,综合筛查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测的38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1848例采用四腔心切面法进行筛查的作为对照组,1952例采用四腔心平面头侧偏斜法进行筛查的作为观察组。统计胎儿先天心脏畸形情况,比较两组胎儿心脏畸形漏诊率、误诊率、准确率及畸形胎儿和非畸形胎儿产妇孕期情况。结果 3800名胎儿中共有41例(1.07%)先天性心脏畸形,其中房间隔缺损4例、室间隔缺损16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3例、法洛四联症4例、Ebstein综合征2例、左心发育不良综合症2例、心内膜垫缺损3例、主动脉狭窄2例、三尖瓣下移1例、二尖瓣闭锁1例、肺动脉瓣闭锁并三尖瓣闭锁1例、不明原因2例。观察组产前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5.45%(21/22),漏诊率为4.55%(1/22),误诊率0;对照组产前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4.21%(16/19),漏诊率为15.79%(3/19),误诊率为5.26%(1/19)。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漏诊率和误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龄产妇、早期有感染史、不良孕产史、居住于装修半年内房屋为胎儿心脏畸形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四腔心平面头侧偏斜法超声诊断具有快速、安全、敏感、特异性和准确率高等优点,可以对四腔心、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切面三个基本切面同时进行检测,克服了单独四腔心切面诊断的不足,显著提高了胎儿心脏畸形筛查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基于容积超声的胎儿心脏计算机辅助诊断(sonoVCADheart)技术获得的左心室流出道(LVOT切面和右心室流出道(RVOT)切面对11~17周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11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尸检/随访结果将胎儿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sonoVCADheart、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在两组胎儿中获得LVOT和RVOT的成功率;以尸检/随访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对胎儿心脏畸形的检出情况及诊断效能,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诊断价值;Pearson检验和Bland-Altman法分别分析两种诊断方式测量主动脉(AO)、肺动脉(PA)内径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 尸检/随访结果显示,34例(28.81%)表现为胎儿心脏畸形(异常组),84例(71.19%)未见明显异常(正常组);正常组胎儿经sonoVCADheart和2DE检查显示LVOT、RVOT的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异常组(P<0.05),两组诊断方式间显示胎儿LVOT、RVOT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筛查胎儿心脏畸形的简便可靠方法。方法采用胎儿上腹部横切面、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联合对9724例孕18—40周的孕妇进行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疑有异常者送上级医院行系统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追踪随访,与引产后尸检或出生后超声心动图对照。结果检出心脏畸形例18,漏诊3例;孕22—24周的胎儿,胎儿仰卧位时最容易检查。结论四切面法是筛查胎儿心脏畸形的简便可靠方法,胎儿仰卧位时容易获得标准切面发现心脏畸形,筛查时间最短,漏诊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胎儿心脏右室双出口的产前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检查胎儿心脏大血管有无异常。结果胎儿右室双出口15例,均伴发室间隔缺损,其中10例伴发室间隔缺损以外的其他心脏畸形,1例伴发心外畸形。发现异常者均经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并经胎儿染色体检查发现异常3例。结论胎儿右室双出口即为复杂性的大动脉畸形,超声可观察大动脉与心室的连接关系、血管的排列、主肺动脉的比例等有无异常改变,可作为诊断胎儿右室流出道病变的最佳方法,值得在产前应用并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