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周围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性动脉瘤是由外伤及感染等原因 ,使血流从受损的动脉壁流出 ,在动脉周围形成血肿 ,以后血肿的内表面被内皮覆盖 ,形成瘤壁 ,内腔仍与血管相通。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可以迅速、准确的诊断周围血管假性动脉瘤 ,有较高的实用价值。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7年 9月— 2 0 0 0年 1月行CDFI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周围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 1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10~ 5 1岁 ,平均 3 0岁。1 2 方法 采用美国HDI - 3 0 0 0型彩超仪 ,探头频率 3 .5MHz,12MHz。采用直接接触法 ,让患者充分暴露检查部位 ,先用B…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治疗耳廓假性囊肿手术方法使后囊壁纤维化,开窗法使液体充分引流,使囊壁粘连愈合[1]。方法:在耳廓假性囊肿前壁最隆起处切开,并切除囊肿前壁,后壁用尖刀片平行刮除,切口下缘皮肤开窗,并加压包扎。结果:治愈率100%。结论:耳廓前壁开窗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疗效明显,效果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疗效.方法:切除囊肿外侧壁软骨,搔刮内侧囊壁,加压包扎.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期愈合,无继发感染及复发.结论:手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疗效好,不易复发,具有愈合时间短,手术方法简单,耳廓局部变形发生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同时应重视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股动脉手术后吻合口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股动脉吻合口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相关文献,总结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方法。结果57例患者共形成72个假性动脉瘤,主-股动脉搭桥45例(79%),各种股动脉区域的搭桥手术12例(21%)。55例(96%)使用 Dacron 人工血管,1例使用自体静脉,还有1例是股动脉取栓术,而没有使用移植血管。97%的患者使用血管缝合线,仅3%(早期病例)使用丝线缝合。有20条(27%)肢体进行了内膜剥脱术。25例(44%)患者合并有高血压。仅有3例患者发生了愈合并发症。其中1例感染,1例淋巴漏,1例伤口愈合不良。结论吻合口假性动脉瘤的形成至少有3个主要因素,分别是动脉壁条件、移植血管和自身血管的吻合情况以及移植血管材料。预防假性动脉瘤发生的方法包括确保移植血管的长度,无菌的手术技术来保证伤口的愈合,结扎所有的淋巴管,有限的进行内膜剥脱术。  相似文献   

5.
耳廓假性囊肿是指耳廓外侧前面上半部的局限性肿胀,内有浆液性渗出液,形成囊肿样隆起,因此囊肿无完整囊壁,故称为假囊肿,或称耳廓非化脓性软骨膜炎.此病在耳鼻喉科门诊较为常见.主要治疗方法有理疗、穿刺抽液、硬化剂注射及手术治疗等.我科从2006年5月~2008年3月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耳廓假性囊肿30例,并与用50%葡萄糖局部注射治疗对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伤性急性主动脉损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多层螺旋CT诊断为主动脉损伤,并经手术证实。15例中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24~70岁。结果13例外伤性动脉损伤位于主动脉弓峡部,纵隔内及主动脉周围见积血,两侧胸腔积血。1例位于胸腹主动脉交界处。1例位于胸动脉降部。结论多层螺旋CT能准确、快速、方便地诊断外伤性主动脉壁损伤伴动脉管壁破裂后假性动脉瘤形成。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了鹌鹑动脉粥样硬化时动脉形态的变化以及中药漏芦对其病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鹌鹎食高脂45天后,动脉壁严重受损,内皮层不完整,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均表现为细胞器增多,平滑肌细胞增生,并见较多的泡沫细胞。而漏芦组无论从病变的发生率及病变的程度都比高脂组明显减轻。提示:漏芦能减轻高脂对动脉壁的损伤,减少脂质的堆积,因此能较好的保护动脉细胞超微结构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8.
临床研究 距骨骨折临床较少见,但治疗较为困难.自1997年以来,作者采取以腓动脉穿支为主的血管束植入加简单内固定治疗距骨骨折不愈合1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硬脊膜损伤是脊柱创伤和脊柱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可形成脑脊液漏,进而可形成脑脊膜假性囊肿、神经根损伤,严重者导致感染,引起蛛网膜炎或脑膜炎,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再次手术,重者危及生命。腰椎手术在脊柱手术中占很大比例,因此腰椎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几率较高,在临床工作中重视术中处理是预防发生脑脊液漏的关键,术后脑脊液漏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来解决这一棘手问题。自1992年2月至2005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术后脑脊液漏12例,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效果。方法对25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采用手术去除囊肿前壁软骨的方法治疗,就术后愈合情况及耳廓畸形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术后7 d,25例中24例Ⅰ期愈合,占96%;1例患者术前耳廓假性囊肿的范围占耳廓前面的1/2,皮肤色泽已变暗、菲薄,前壁软骨部部分缺如,且经过2次穿刺,术后7d拆线,切口愈合欠佳,但经2周换药,最终愈合,占4%。术后3个月,25例中耳廓形状恢复良好,局部无粗糙增厚,皮肤色泽正常,未出现耳廓畸形。结论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与以往穿刺抽液加压包扎、冷冻、高渗液囊腔内注入等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手术方法简单、治愈率高、术后不复发、耳廓局部变形发生率低的优点,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探讨脊柱肿瘤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的安全性、疗效评价标准及临床价值.对术前采用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后病理证实的12例资料完整的椎体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eldinger技术,将导管超选择性地插入所需栓塞的肿瘤动脉,以明胶海绵颗粒为栓塞材料进行选择性动脉栓塞.结果显示栓塞后肿瘤供血动脉大部分阻断,肿瘤染色较栓塞前减少>75%,术中出血量为510~2200ml,平均820ml,手术切除顺利;术后标本病检肿瘤细胞坏死率为91%~95%;疼痛症状缓解率为95%~100%.本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表明脊柱肿瘤行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是外科手术切除前行之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腕部医源性假性动脉瘤切除并Ⅰ期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例尿毒症并腕部医源性假性动脉形成患者行假性动脉瘤手术切除同时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结果:术后定期随访1年,复查上肢血管彩超,20例患者前臂假性动脉瘤均已治愈,其动静脉内瘘通畅,可顺利完成血液透析。结论:腕部医源性假性动脉瘤切除并Ⅰ期行动静脉内瘘手术,操作得当可以同时解决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风险及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时血管穿刺困难问题,减少多次手术损伤及减轻患者手术费用负担,让尿毒症患者均可顺利实现血液透析,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系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本病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青少年少见[1].2006年1月-2009年 7月,我院共收住颅内动脉瘤患者36例,经过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假性囊肿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上皮组织衬里的囊肿为假性囊肿,临床上以胰腺假性囊肿以及耳廓假性囊肿多见,其他部位的假性囊肿极为少见.近期本院收治13例此类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患者术后并发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FAP)超声影像特征及行超声介导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修复法(UGCR)或注射凝血酶修复法(UGTI)二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31例PFPA患者在超声介导下行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修复法(UGCR)或注射凝血酶修复法(UGTI)治疗,从瘤体消失、影像特征变化评价其疗效。结果:31例PFPA穿刺动脉最多见于股浅动脉20例(64.5%),其次股总动脉分叉处8例(25.8%)。PFPA超声影像表现为腹股沟肌层的液性包块,瘤壁无钙化及动脉壁三层结构;其内探及与载瘤动脉相通的五彩涡流,脉冲多谱勒表现特征性的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往复征像。PFPA内流速低于载流动脉和破裂口或瘤颈部流速(P〈0.05),而血流阻力指数高于载瘤动脉(P〈0.05);回归分析显示,穿刺动脉部位、女性、鞘管型号〉7F、术者从事介入术时间、应用血管闭合装置与PFPA的发生显著性相关(P〈0.05)。20例PFPA患者UGCR成功率60j6。17例PFPA患者UGTI成功率82.5%(P〈0.05),注射容量0.3-3.0ml,平均12秒瘤腔内形成血栓,瘤腔逐渐完全闭塞。注射凝血酶失败的3例患者超声发现有瘤腔分隔或残余血流,1例患者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结论:选择UGTI修复PFPA疗效确切、不民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的血管疾病。近年来导管溶栓(CDT)被越来越多用于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优势首先在于创伤小,导管不直接接触动脉壁,相较于取栓手术,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小,降低因内膜损伤继发血栓的几率[1]。我院自2012年以来成功的实施了49例,现将手术配合和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我院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期皮肤潜行剥脱伤形成假性囊肿的处治方法。方法:对7例皮肤潜行剥脱伤假性囊肿的患者,采用假性囊肿切除,深筋膜与皮肤贯穿缝合加压包扎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7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平均住院17.5d,无一例皮肤坏死,随访平均95d,无一例囊肿复发。结论:皮肤潜行剥脱伤假性囊肿患者,采用囊肿壁完全切除,深筋膜与皮肤贯穿缝合,均匀加压包扎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春丽 《中医正骨》2005,17(2):49-49
国内目前文献将颈椎病分型基本定为: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1].其中由于退行性颈椎不稳刺激交感神经并致椎动脉受累,引起临床一系列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症状,被称为交感型或椎动脉型颈椎病.我院自1997~2003年手术治疗13例颈椎不稳引起的颈椎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夹层(AD)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壁内并分离中层而形成的血肿,且可沿动脉壁向远端进展,过去曾称之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由于这种情况并非主动脉壁的扩张,有别于主动脉瘤,现多改称为主动脉夹层血肿,或主动脉夹层分离,简称主动脉夹层.  相似文献   

20.
刘爽 《国医论坛》2007,22(2):38-38
我科自2002年6月~2006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