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近两个月来,章大爷出现一种奇怪的症状:走着走着突然腿就瘸了,但只要坐下休息一会儿就好了,但时间一长又会一瘸一拐,如此一再反复。到医院一检查,原来他患了一种叫做“间歇性跛行综合征”的毛病,是下肢血管出了问题。医生说章大爷走路突然一瘸一拐是由于他的下肢血管动脉闭塞造成的,而病根就是他的高血压。  相似文献   

2.
李珍红  邵燕  刘德姝  柴国粮   《放射学实践》2012,27(5):515-515
病例资料 患者,男,58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小腿酸痛,并进行性加重.近1个月来,行走困难,出现间歇性跛行.查体:全身肌容量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左小腿肌肉压痛,左下肢近端肌力4级,远端5级;右下肢肌力5级,病理反射未引出.  相似文献   

3.
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轻者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异常及间歇跛行,重者可出现下肢缺血性坏疽,甚至有截肢危险,下肢动脉栓塞是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1,2],因此对其早期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我们对220例糖尿病患者和200例非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18例老年病患者周围血管病变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下肢动脉在内的外周血管病变与心脑血管病变的关系,我们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18例老年病下肢血管病变作了观察,现分析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材料118例系我院住院及长期门诊随诊患者,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5·7±6·3岁。其中单纯高血压38例,单纯冠心病32例,糖尿病(DM)合并血管神经病变48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病程5~30年。临床表现:就诊时述双下肢乏力、酸胀、肢体凉感或难以形容的不适,行走时胀痛或出现间歇性跛行,有的表现静息痛或无症状。查体部分患者足背动脉波动减弱或消失,肢体温度减弱。正常对照组30例为老年健…  相似文献   

5.
华颖  徐晓华 《武警医学》2009,20(11):1032-1033
跛行是儿科医师碰到的常见症状之一,其特征为因一侧下肢疼痛或运动受限,而采取的身体向患侧倾斜的行走步态.由于病因众多,小儿又不能明确地诉说疼痛、麻木等主观感受,经常会误诊.2007年9月~2009年1月,在我科门诊就诊及入院治疗的跛行患儿共64例,多数明确了病因.  相似文献   

6.
正中老年人朋友经常会出现腿痛现象,而且有许多人把腿痛症状不当回事,只是将其当成是一种老年慢性病,不着急进行治疗,最终延误了诊治良机。老人出现腿痛或间歇性跛行和走路没劲儿时,可能是血管堵塞了,应该考虑看外周血管科。在中老年人中,由外周血管堵塞引起的四肢不适很常见,但常常被误认为是老年关节病或坐骨神经有问题等。除了外周血管病变可引起的腿痛外,关节病和神经病变可也引起腿痛,前者引起的腿痛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完善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8例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38例患者患肢的皮肤温度均明显升高,静息痛全部消失,间歇性跛行消失,溃疡和坏死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伤口出血1例,伤口瘀斑5例。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其中优质的护理对疾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卧位的护理,肢体血运和伤口出血观察和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能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点。方法对64例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然史、临床表现和术中所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4例患者的平均病程5.4年,47例无明显诱因。影像学提示全部病例腰椎有退行性变,100%病人都有椎间及椎旁压痛,43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55例有间歇性跛行。结论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长,诱因不明显,间歇性跛行及直腿抬高试验可作为早期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正脚底痛的高发人群是老年人,通过检查会发现很多人的足跟骨出现骨刺,即骨质增生,但是引起脚底疼的真正原因并非骨刺,而是随着年龄增长、体质下降,组织器官退行性改变,韧带松弛,导致足弓降低,附在骨表面的韧带止点反复受摩擦、劳损,产生疼痛。如果因疼痛而不敢行走,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就会加速出现足部骨质疏松,从而更加疼痛。对脚底痛大多采用保守治疗。对早期患者来说,首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休息、不走动,可在症状轻微时按摩、牵拉脚底肌肉,以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小腿动脉病变患者率较高,病情进展也较快。肢体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常以下肢动脉病变为主,表现为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严重供血不足可导致肢体坏疽。  相似文献   

11.
尿黑酸症及其所引起的褐黄病性关节病 ,是一种极少见的遗传性代谢缺陷病。我院发现 1例 ,现回顾性分析其 10年来病程演变。1 病历简介患者 ,男 ,45岁。因腰腿痛、腰部僵直感、间歇性右下肢跛行 ,进行性加重而就诊。患者 10年前因腰痛、右腿痛 ,短距离行走后 ,右腿麻木无力 ,按椎管狭窄治疗 (牵引 +药物 )症状好转 ,但未能彻底缓解 ,症状有进行性加重之势。近半年行走 10 0~ 2 0 0m即出现双下肢痛。发病以来 ,自感身高减少约 10cm。询问病史 ,患者自婴儿起开始发现尿液在空气中暴露一夜即转为褐黑色。尿布有粉色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父母…  相似文献   

12.
<正>不要以为手发麻只是单纯的手腕问题,应该从手发麻的根源上寻找元凶。造成手部酸麻、疼痛的疾病很多,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痛风临床显示,约有1%的手麻是痛风所致,这可能是因为尿酸蓄积在正中神经,压迫到正中神经而导致出现手麻疼痛问题。一过性脑缺血这是引起老年人手发麻的常见原因。高血压、高血脂是老年常见病,高血压会引起血管痉挛,高血脂会引起血管硬化,加上老年人的血液黏稠度会增高,睡眠时血流又缓慢,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发生一过性脑缺血而致手  相似文献   

13.
正由于老年人骨内的无机盐增多、有机质衰老、钙磷比例失调、低骨量及骨的微结构改变等原因,老年人往往会出现骨质疏松、骨质脆、关节软骨弹性减弱,骨质出现退行性病变,易患多种骨科疾病。很多老年人都患有骨质疏松症,可能不慎滑一下摔倒后就会导致骨折。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为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及肩部骨折。老年人发生骨折后多数需要手术治疗,而且由于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声音嘶哑莫忽视纪民声音嘶哑是一种常见症状,致病因素很多。如急慢性咽喉炎、感冒、结核、梅毒特异性炎症及长时间大声说话等,都可能造成声音嘶哑,但经发声休息和一般治疗后症状都会很快消失。若老年人出现声音嘶哑则不容忽视,因老年人顽固性声音嘶哑常提示喉癌...  相似文献   

15.
正核心提示:心脏病的危害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对其表现出的症状,很多人却弄不明白,以至于有的人已经出现了心脏病症状,自己却浑然不知;有的人则整天为子虚乌有的不适感到焦虑。那么,什么症状才是心脏病,如何正确判断?胸闷、心慌、胸痛,就是心脏病吗?心脏病的常见症状包括胸闷、心慌、胸痛,但出现这些症状不代表就是心脏病,也可能是神经功能调节失衡所引起。另外,人剧烈运动、过度劳累时也会出现胸闷、心慌,需要区别的是:非心脏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胸闷、心慌持续时间不会很长,休息后可能就会好转,而心脏病患者活动量大  相似文献   

16.
晕厥又称昏厥,是一种突发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系由一过性大脑缺血所致。此症以老年人较为常见,中年人也可发生。一般情况下,多数患者在病情发作后,随着机体血液循环功能的改善,脑部有了较多的血液供应后,仅数秒或数分钟其症状会自然消失。引起晕厥的原因很多,在临床上最常见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旋切消蚀术(ELA)辅助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POB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 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ELA治疗的21例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8 例,女3 例;年龄57~88(76.1±9.5)岁。 结果?21例手术均获成功。无血栓形成、穿刺点血肿和围术期死亡病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改善,跛行患者跛行距离较术前增加50~200 m, 6例静息痛患者静息痛均消失, 溃疡愈合率为7/8。术后裸-肱指数(ABI)较术前明显改善。21例患者均获平均8.6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6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6.7%、80.0%。 结论?ELA联合POB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症安全,近中期疗效尚可,但仍需大样本随访观察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脉管Ⅱ号胶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空白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口服西洛他唑,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口服脉管Ⅱ号胶囊。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应用血管分析工作站进行脉搏体积容积描记(PvR),记录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并通过肢体发凉、静息痛、间歇性跛行等指标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空白组、对照组、治疗组的ABI及症状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4 d后,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治疗组的ABI及症状积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对照组和治疗组的ABI及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常规治疗相比,脉管Ⅱ号胶囊在提高患者ABI,改善肢体发凉、静息痛、间歇性跛行、肢体酸胀、麻木等症状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但与西洛他唑相比,两者在上述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患者 男,2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不稳40d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可,神志清,额部对称,外观无异常,鼻腔检查正常;左侧肢体及右上肢肌力Ⅴ级,右下肢肌力Ⅳ级,右踝及足趾关节均无自主活动,跛行,四肢肌张力正常。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12岁,于2005—02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疼痛,久坐及长时间行走后症状加重,休息后无缓解。2008—04又出现腰骶部间断性疼痛伴双侧臀部、放射到大小腿并逐渐加重,无法下蹲、平卧或行走呈跛行步态,侧卧位休息后症状缓解。有小便失禁史。查体:双侧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左侧膝腱、跟腱反射病理体征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