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国外实证研究和对儿童认知与情绪发展水平考虑,把0~5岁儿童嫉妒发展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6~12个月,初级形式嫉妒;1~3岁,无区分嫉妒;3~5岁(尤其是3.5岁后),有区分嫉妒。6~12个月儿童因认知水平有限,尚不能理解母亲关注另一儿童对自己与母亲关系所造成的影响,但本能地表现出抗议和接近母亲的行为。1~3岁儿童随认知能力发展,已经可以理解母亲与另一儿童关系对自己与母亲之间亲密关系会造成干扰,因此对夺取母亲注意的“霸占者”表现出强烈嫉妒。但这种嫉妒尚未分化,对同龄儿童和比自己小的儿童会表现出同等程度的嫉妒反应。对于3~5岁儿童来说,嫉妒反应已经分化,对同龄儿童嫉妒程度远超过比自己小的儿童,且与1~3岁儿童相比,嫉妒反应更加温和。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约克大学研究发现,3个月龄婴儿已表现出明显嫉妒心理,而现有理论认为,小孩2岁以后才开始显露嫉妒、害羞及骄傲等较为复杂心理。该研究对50例3个月、6个月和9个月龄婴儿进行4项实验的结果表明,当母亲将注意力转向其他人时(如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0~5岁儿童睡眠时间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妍  王继林  甘文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5):2087-2090
目的:了解重庆市0~5岁儿童的睡眠时间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3~5月在本市两个区6个街道分年龄组随机抽样对1 363名0~5岁的城镇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重庆市0~5岁儿童的睡眠时间较国外同龄儿童短,但较上海同龄儿童长。结论:目前重庆地区儿童睡眠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小年龄段以家庭环境因素为主,大年龄段以社会家庭环境因素为主,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睡眠行为的不正确应答。  相似文献   

4.
《婚育与健康》2011,(13):45
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3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嫉妒心理,而现有理论认为,孩子2岁后才开始显露嫉妒、害羞、骄傲等较为复杂的心理。专家小组对50名3个月、6个月和9个月大的婴儿进行了4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母亲将注意力转向其他人时(如聊天或其他形式的互动),婴儿通常会蹬腿和发出不满的叫声。负责实验的专家指出,"吃醋"表现出一个人对  相似文献   

5.
中国儿童营养状况15年变化分析——5岁以下儿童贫血状况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目的根据中国食物营养监测系统15年监测结果,对5岁以下儿童的贫血状况进行分析。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6个月至6岁以下儿童血红蛋白小于110克/升的儿童贫血的诊断标准。采用氰化高铁法和HemoCue法(血红蛋白测定仪)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对于海拔1000米以上至3000米的点的贫血标准进行调整,并计算贫血率。通过同时测定儿童与母亲血红蛋白值的方法,研究儿童贫血与母亲贫血的关系。结果1992~2005年间中国城市、农村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在16%~20%之间徘徊,没有显著改善;儿童贫血率随年龄变化,6~12月是患病高峰;对于儿童贫血,母亲贫血的相对危险度为2.31;儿童贫血会造成腹泻病的增加;4~23月儿童贫血与母亲贫血、母乳喂养、辅助食品添加有关,24~59月儿童贫血与母亲贫血和儿童生长迟缓有关。结论必须采取有效行动,同时改善儿童贫血和母亲贫血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西藏自治区0~5岁儿童母乳喂养时间与生长迟缓的关联。 方法 采取分层、多阶段、与规模成比例的PPS方法和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136名0~5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母乳喂养时间对儿童生长迟缓的影响。 结果 2020年西藏0~5岁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5.37%,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持续母乳喂养率分别为63.10%、28.70%和6.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调整个体特征、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后,与母乳喂养时间<6个月的儿童相比,母乳喂养时间为12~<24个月和≥24个月的儿童生长迟缓的OR值(95%CI)分别为1.91(1.43~2.53)和1.75(1.15~2.66)。 结论 西藏0~5岁儿童母乳喂养时间≥12个月与生长迟缓患病风险相关,在倡导延长母乳喂养时间的同时,应加强对科学喂养知识和技能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3~7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气质特点,为其识别、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确诊的3~7岁的130例ASD儿童,与我国正常同龄儿童气质常模进行对比,对ASD儿童的气质特点进行研究。 结果 3~7岁ASD儿童气质以I-E型为主,但所占比例较正常学龄前儿童明显下降。其气质维度明显异于正常同龄儿童(P<0.05);3~7岁ASD儿童的气质类型的性别之间差异明显,男童的反应阈维度得分高(P<0.05),其余气质维度得分无明显性别差异,且反应强度与月龄呈负相关(r=-0.19,P<0.05);3~7岁ASD儿童的适应性、反应强度、心境得分与出生体重负相关(r=-0.26、-0.32、-0.31,P均<0.01)。结论 3~7岁ASD儿童气质维度明显异于正常同龄儿童,对其进行研究可更好地发现以及干预ASD。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我国9地区3~12岁儿童外出就餐和食用西式快餐的相关因素及食用频次与儿童BMI的关系,为制定儿童体重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北京、苏州、广州、郑州、成都、兰州、沈阳7个城市和邢台平原、邢台山区两个农村共9个调查点抽取3~12岁的儿童1 792名进行膳食与健康问卷调查,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外出就餐和食用快餐的相关因素,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儿童外出就餐和BMI之间的关系。结果:3~12岁儿童每周外出就餐0、1次和>1次的比例分别为33.1%、38.6%和28.3%,每周食用快餐0、1次和>1次的比例分别为62.4%、31.0%和6.5%;农村地区低于二线城市和一线城市,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之间和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3~12岁儿童每周外出就餐频率与母亲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挑食和每周碳酸饮料摄入频率正相关;每周食用快餐频率仅与挑食和每周碳酸饮料摄入频率正相关。在控制了地区、母亲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挑食和每周碳酸饮料摄入频率后,每周外出就餐频率仍然与儿童BMI正相关。结论:儿童外出就餐和食用快餐与经济水平、母亲文化程度、饮食习惯和儿童BMI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庭养育环境与婴幼儿早期气质发展的关系。【方法】在1、12、24个月分别对94名小儿进行家庭背景、母亲个性、养育方式和儿童气质进行调查和测评。【结果】不同喂养方式和不同个性母亲之间12月时儿童的气质类型表现出差异,其他因素之间则未表现出差异;除与儿童一起的时间外,家庭养育方式各因素均与小儿气质纬度或多或少的相关关系。【结论】喂养方式和母亲个性特点对1岁儿童气质类型有一定影响;家庭养育方式对儿童早期气质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健全人格培养对儿童气质变化的影响,了解干预组与对照组不同月龄组儿童气质维度的差异性,为指导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09-2011年儿保科早期综合发展特需门诊亲子会员192名0~3岁儿童参与早期健全人格培养的研究为干预组,门诊体检的儿童随机抽样212名为对照组,按年龄分为1~4个月、5~11个月、1~3岁,采用儿童气质测试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儿童气质类型在1~4个月、5~1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有易养倾向。干预组与对照组不同年龄气质维度差异比较,随年龄的增长,节律性、趋避性、适应性、情绪本质有差异。随着干预时间延长,儿童干预后比干预前表现出活动水平降低、节律性好、情绪更积极、注意力不易分散、适应能力减弱、坚持性降低、反应阈高的气质特征(P值均<0.05)。 【结论】 气质虽然是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但其在后天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改变的,了解气质发展的可变性,对培养婴幼儿健全人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孤独症儿童的愿望-信念推理能力发展,及与正常儿童的差异,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测试智龄为3~5岁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n=18)愿望与信念理解能力,并与正常发展儿童(n=18)做比较。两组儿童在智龄和性别上一一匹配。结果 结果显示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儿童在区分愿望任务中的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孤独症儿童在理解区分信念和错误信念任务的成绩显著低于正常儿童(P<0.05)。 结论 孤独症儿童能够理解愿望,但在理解信念方面却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气质特点及类型分布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倩  阮世晓  何婉懿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4):3448-3450
目的:为探讨0~3岁小儿气质特点,了解其心理特征,为指导婴幼儿教养,防止儿童行为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本科门诊部0~3岁儿童251例,采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儿保科、信息中心联合研制开发的儿童气质软件及美国的Carey医生制定的原版儿童气质测查问卷,以家长填写问卷配以计算机录入分析结果的形式进行评估。儿童气质问卷按其使用年龄分为:①小婴儿气质问卷:适用于满1个月(30 d)~4个月婴儿。②婴儿气质问卷:适用于满5个月~11个月婴儿。③幼儿气质问卷:适用于满12个月~36个月幼儿。结果:婴幼儿气质类型分布以中间偏易养型最多占32.08%、易养型31.08%、难养型23.11%、启动缓慢型7.57%、中间偏难养型最少5.98%。不同性别及年龄的气质类型的分布无差异显著(P>0.05)。男女婴幼儿间有显著差异的气质维度为活动水平、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坚持性5个方面。不同年龄组间9个气质维度在5~11个月年龄段中,活动水平、规律性、趋避性(接近/退缩)、反应强度几个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12~36个月龄段中,适应性、坚持性、注意分散度、反应阈几个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提示中间偏易养型、易养型是0~3岁婴幼儿的主要气质类型;部分气质维度在不同性别和年龄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中文版的CAREY儿童气质系列问卷,结合乌鲁木齐市(以下简称乌市)的人口分布特点,探讨乌市1个月~7岁儿童气质特点,为建立新疆地区常模提供依据。 【方法】 随机选取乌市有代表性的1个月~7岁的儿童1 968例,用小婴儿气质问卷(Early Infant Temperament Questionnaire,EITQ)、婴儿气质问卷(Revised Infant Temperament questionnaire,RITQ)、幼儿气质评估表(Toddler Temperament Questionnaire,TTS)、3~7岁儿童气质问卷(Behavioral Style questionnaire,BSQ)四套CAREY系列问卷进行气质测查,按年龄、性别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4个月儿童气质性别和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1个月儿童气质性别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岁期间男女童在活动水平维度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小儿活动水平增高,适应性及敏感度下降,注意力易分散,3岁后男童较女童反应强度弱,随年龄增长节律性增强,坚持性增加。 【结论】 气质的发展在儿童生命早期即表现出性别差异,随着成长,部分气质维度受环境因素、教育因素、重大生活事件影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睡眠障碍幼儿的认知发育、情绪性及社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睡眠门诊就诊的12~36个月的139例幼儿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儿保门诊常规体检无睡眠障碍的12~36个月的223例幼儿为对照组。采用《2岁以下儿童睡眠状况调查问卷》和《2~5岁儿童睡眠状况调查问卷》收集研究组幼儿的睡眠障碍发生情况,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估两组幼儿认知发育状况,采用《12~36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评估儿童的情绪性及社会性。比较两组幼儿的睡眠障碍发生率、《Gesell发育诊断量表》五大能区发育商(DQ)、《12~36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异常检出率。结果研究组中,12~23个月和24~36个月幼儿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2~23个月幼儿大运动D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能区DQ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同性别幼儿各维度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不同性别幼儿各维度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仅男童外显行为域异常检出率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个维度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障碍对幼儿认知发育、情绪性及社会性均有不利影响,应得到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5.
婴儿期的合理喂养及辅食添加直接影响儿童体格发育、身体健康,为了解目前本地段婴儿辅食添加状况,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营养门诊于2003年1~12月对800名0~12个月婴儿的父母进行了婴儿辅食添加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参加0~3岁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的0~12个月婴儿家长800名为调查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为曾在本院保健部家长学校接受过辅食添加知识培训的母亲400名;对照组为未接受过辅食添加知识培训的母亲400名。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0~12个月婴儿喂养状况回顾性调查表,包括婴儿一般…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南京市城区1~3岁儿童社会性及情绪问题的发生率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早期干预社会性和情绪偏离障碍的儿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2月南京市(鼓楼区、玄武区)5个街道的1 036名1~3岁儿童,采用中国城市儿童社会情绪发展量表(CITSEA)、自行设计的1~3岁儿童社会人口学问卷、母亲孕期心理行为方式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等进行调查。结果:南京市城区1~3岁儿童社会性和情绪问题总体检出率为23.4%,不同性别的儿童社会性及情绪问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月收入、母亲孕期睡眠/饮食质量、孕期胎教方式、母亲产后精神状况、0~6个月是否母乳喂养、是否进行早期教育、父母对儿童教养方式和儿童提出不合理要求时父母态度均对儿童社会性和情绪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儿童社会性和情绪问题的发生率较高,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对社会性和情绪问题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5岁以下儿童贫血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订相关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多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郑州市城市、郊区和农村5岁以下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氰化高铁法(HICN)对儿童及母亲进行血红蛋白测定. [结果]本次共调查5岁以下儿童及母亲2945对,其中儿童贫血605人,占20.54%,母亲贫血173人,占5.87%.儿童贫血高蜂在12~14个月,以6~18个月龄组的儿童贫血人数最多,占50.41%. [结论]5岁以下儿童贫血的重点地区在农村,重点年龄是2岁以下的儿童;儿童贫血与母亲贫血、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异芳  徐翠凤  薄同娇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0):1203-1204,1207
目的了解3~5岁混龄和同龄班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特点,为促进儿童情绪社会性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望京分园3~5岁儿童214名为被试,其中混龄班儿童86人,同龄班儿童128人。教师和家长分别填写情绪调节量表(ERC),共同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进行评定。结果在教师评定的儿童情绪调节不稳定性和调节性上,3岁混龄班儿童比同龄班儿童情绪更稳定,5岁混龄班儿童比同龄班儿童情绪调节性更好。而且在混龄班中,5岁儿童比4岁儿童情绪更稳定,比3岁儿童有更好的情绪调节性,但是在同龄班中没有发现差异。在家长评定的儿童情绪调节的不稳定性和调节性上,各变量的主效应及其交互作用均不显著(P值均>0.05)。此外,家长和教师在儿童情绪不稳定性上的评价具有一致性,但在调节性维度上,家长认为孩子具有更好的情绪调节性。结论混龄编班对于刚入园的儿童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有一定的帮助,并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全面二孩政策"放开之后,很多老人都千方百计想让小夫妻们再生二孩,但是也有老人坚持只生一个好的观念。约有20%的老人表示,不愿意再带二宝。自己、祖辈还是保姆?二宝来了,谁是带娃的主力军?自己带最好的选择自己带的孩子更优秀《纽约时报》曾公布了一组调查数据:儿童在出生的最初9个月里,母亲因为各种原因不能亲自抚育孩子的,譬如外出工作,而且一周工作时间超过30个小时,这样的儿童长到3岁时,与母亲第一年不工作的同龄孩子相比,在"入托入园预备测试"中的得分更低。  相似文献   

20.
中国部分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喂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估当地儿童喂养状况以及喂养相关资源利用情况,找出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 于2006年11月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定性研究方法,在5个省市随机选择了20个村进行调查,对187名母亲及其5岁以下的儿童进行了喂养评估.结果 这些地区儿童母乳喂养率:0~6个月为73.68%,6~12个月为57.69%,12~24个月为39.13%;6个月以上儿童辅食撮入量不足率为61.31%.结论 农村地区在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喂养知识和喂养技术有待提高.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可在搜集信息的同时,提高参与人群的儿童喂养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