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新法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吸取为血管条件不佳的病人进行穿刺置管的失败点,寻求浅静脉置管新方法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病人因反复穿刺烫而带来的痛苦.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100例病人分成2组,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及新方法进行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结果实验组穿刺成功率达97.9%.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对于血管条件不佳者,新方法置管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2.
胸腔置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部分胸膜腔积液病人有时需要反复穿刺抽液、注药或置管引流,而反复穿刺会增加病人痛苦和感染的机会.目前置管方法有外科小切口置管或改良套管插管闭式引流等,均有其不足之处.作者自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共行胸腔置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45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汪华萍 《全科护理》2013,(35):3325-3326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 )穿刺成功的首要条件是有可视或可触及的置管静脉,而对于肥胖、反复化疗、水肿等病人来说,常规PICC置管方法成功率会明显降低.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因其具有可以直观地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实时引导、缩短穿刺时间、减少并发症等优势[1,2],不仅能减轻穿刺病人的痛苦,同时为病人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输液途径.我院于2012年2月引进了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共为38例置管困难病人成功置管,其中有3例置管存在不足.现将超声引导下留置PICC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颈静脉穿刺置管因具有置管成功率高、安全系数高、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痛苦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2005年9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对678例患者实施了颈静脉穿刺置管,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其置管操作简单安全、穿刺痛苦小、留置时间长、保护血管等优点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患者的肘部血管条件好,可以直视或触及,是传统PICC置管法成功置管的重要条件.对于肘部血管条件差、直视下无法直接穿刺置管的患者,如何提高置管成功率仍是不断探索的课题.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本院对16例直接穿刺困难的患者,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彩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管,全部置管成功,成功率达100%,无1例发生并发症,效果满意.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正压穿刺置管在静脉留置针患儿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拟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实验组采用正压穿刺置管,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静脉留置针患儿应用正压穿刺法,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减轻患儿痛苦,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全胃肠外营养(TPN)和中心静脉压(CVP)测定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因血管管径粗(1.2cm),解剖变异少,穿刺成功率高,已逐渐被公认为是进行有效的中心静脉置管最为适宜的途径.我院自1996年8月以来采用国外高质量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提高了治疗效果,减轻了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ICC腹腔穿刺保留置管抽取腹腔积液及腹腔给药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34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PICC腹腔置管,定期抽取腹腔积液及腹腔给药并观察疗效.结果 34例晚期胃癌PICC置管均一次穿刺成功,缓解腹腔积液带来的呼吸困难,抑制腹腔积液的产生.结论 PICC腹腔置管,减少患者痛苦,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从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端的静脉穿刺置管技术.因其能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具有较长留置时间等优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病人因置管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也会增加[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一种穿刺成功率更高、安全且并发症较少的动脉穿刺置管的路径.方法 对ICU收治的617例患者随机分为采取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置管组,对2组病例进行分析,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组穿刺采血方法成功率、血管并发症、患者舒适状况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较高,血管并发症少,同时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低角度穿刺法对儿童PICC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科行PICC置管的血液肿瘤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导针器法进行穿刺,观察组在B超下采用非导针器低角度法进行穿刺。比较两种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时间以及费用支出。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皮下血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置管后一周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费用支出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低角度穿刺方法进行儿童PICC置管,可明显提高PICC置管一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避免反复穿刺,减轻患儿痛苦,减少家庭及医院费用支出,并可缩短置管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在胸腔积液、腹水诊疗中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88例胸腔积液或腹水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行胸腹腔置管引流与治疗.结果 置管一次成功率100%,平均引流时间12 d,除2例导管脱落,无穿刺部位局部水肿、皮下气肿及胸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引流取代传统的穿刺抽液,具有便捷、安全、减少抽液次数和感染概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医护工作量的优点,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危重患者经常需要中心静脉压检测、静脉取样、液体复苏及胃肠外营养等,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而静脉穿刺置管首选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而颈内静脉穿刺通常情况下选择右侧,避开左侧,本次研究旨在比较超声引导下行双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安全性,探讨超声引导下左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患者治疗中深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与维护方法.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我们对46例重症烧伤伴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应用深静脉置管进行抗休克抢救治疗.结果 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最短3d,最长45 d;有5例在应用期间发生导管脱出,21例发生穿刺点红肿疼痛,2例发生静脉炎.应用深静脉置管有效保障了严重烧伤患者的输血、补液和抢救时用药.结论 及时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是重度烧伤患者抢救治疗的重要保障;深静脉置管具有患者痛苦小、护理难度小、留置时间长、有利于输血、补液和抢救用药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节约时间和人力,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病人痛苦时间短,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置管过程中因静脉瓣或静脉走向等原因可使置管不畅甚至导管不到位.2006年3月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1例病人置管后不适,在透视引导下成功处理误入颈静脉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两种深静脉置管术在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方法 对我科2006~2007年240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种静脉置管术的一针穿刺成功率、插管完成时间、误穿动脉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感染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进行比较.结果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一针穿刺成功率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高,插管完成时间短,误穿动脉率低,但导管留置时间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短,导管相关感染率,深静脉血栓形成率高.结论 ICU患者如果需要留置导管较长时间,宜选择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而对于急性中毒患者,宜选择股静脉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17.
李丹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8):123-124
PICC置管不仅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可避免化疗药物对肿瘤患者外周血管的刺激,减少不良反应[1]。2004年7月~2005年2月,我们对3例乳腺癌患者行外周静脉PICC置管,穿刺失败后改行颈内静脉PICC置管,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和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12例肿瘤病人在化疗前采用PICC置管。结果112例置管病人中,1次穿刺置管成功101例,2次穿刺置管成功5例,穿刺成功率94.6%。置管时间5~106天,无一例发生静脉炎及化疗药物外渗。结论PICC置管时间长,并发症少,操作风险小,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张新 《天津护理》2002,10(6):296-297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双腔导管法是Robert Aubaniac等人于1952年首先推荐的,我国自70年代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因其血流量充足,留置时间长,患者活动不受限制,既减轻患者因反复穿刺的痛苦,又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而被广泛应用。自1994年以来,我院针对原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具有操作简单、使用安全、置管时间长、创伤小等优点[1],在临床护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ICC可留置1年,为长期输液患者减轻了痛苦,现已在恶性肿瘤静脉化疗患者中广泛应用[2].它避免了因反复穿刺而造成的血管损伤,但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容易出现导管堵塞的问题,如何疏通堵塞的导管是PICC护理中的核心技术之一.临床中PICC堵管通常有血栓性堵管和非血栓性堵管两种[3],药物性堵管属于非血栓性堵管,也是最难处理的一种堵管,通常发生该类堵管后均需拔出PICC,该方法不但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还需要再次进行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本文介绍了1例采用NaHCO,溶液成功疏通PICC药物堵管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