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先期行减压、血肿清除术的84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早期脑室-腹腔分流同期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对照组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6个月后再行颅骨修补术,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8个月.观察组恢复良好率59.52%,对照组33.3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早期脑室-腹腔分流同期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好,明显优于传统的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6个月后再行颅骨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手术后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行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51例脑外伤手术后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早期分流同期颅骨修补组)24例及对照组(早期分流后延期颅骨修补组)27例。观察比较两组颅脑损伤手术后12个月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治疗组分流过度及术后硬膜下积液/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避免严重并发症,且能极大地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早期颅骨修补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取我院2015年1月份到2016年12月份收治的30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15例患者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择期再进行早期颅骨修补术,设为对照组;15例患者实施早期颅骨修补术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全程关注患者的治疗情况,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优良率较高,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神经功能缺损分值改善较优,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较低,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外伤患者实施早期颅骨修补、脑室腹腔分流,能够使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改善,且促使脑组织局部血流恢复,减少并发症,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脑外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医院就诊的100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法结合组间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和GCS评分高于对照组,APACHE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外伤患者可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手术后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行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护理措施。方法 51例脑外伤手术后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早期分流同期颅骨修补组)24例及对照组(早期分流后延期颅骨修补组)27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疗效和并发症,提出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观察和护理指导,治疗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治疗组分流过度及术后硬膜下积液、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强术后护理、及时观察并发症、指导功能锻炼是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修补术对脑外伤伴脑积水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医院收治的58例脑外伤伴脑积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9例。对照组早期实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于2个月后行颅骨修补术,试验组则在2个月内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修补术,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及预后。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外伤伴脑积水患者,于2个月内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可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预防不良预后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脑外伤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67例。观察组同时进行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对照组先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6个月后再进行颅骨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游离皮瓣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及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游离皮瓣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明显,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rrjk》2017,(2)
目的:观察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110例(2013年5月~2016年5月期间)。使用抽签的方式将其简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脑外伤患者在血肿清除术后3个月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6个月后再行颅骨修补术;观察组患者术后即进行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皮瓣游离时间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皮瓣游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在血肿清除术后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相似文献   

9.
孙永  孙辉  朱峰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6531-6532,6535
目的 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联合脑室腹腔分离术对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自2008年3月~2012年2月某院治疗的104例颅骨缺损同时脑积水的患者,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组,奇数组作为对照组,偶数组作为治疗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行早期的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组于术后1~2个月内采用颅骨修补术联合脑室腹腔分离术,对两组患者的预后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6.92%(40/52)、50.00% (26/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47,P< 0.05);死亡率方面比较,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颅骨缺损同时脑积水的患者,在早期采用颅骨修补术联合脑室腹腔分离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更加有效地降低了临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于葵 《现代养生》2014,(18):60-61
目的:分析和研究早期颅骨修补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外伤临床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2月脑外伤合并脑积水患者82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分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观察组41例(同期行脑室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将两组患者手术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1年后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早期颅骨修补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期应用于脑外伤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增加手术治疗的协同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机率,对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2.
13.
14.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6.
17.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