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3′-大豆甙元磺酸钠的电化学行为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循环伏安法和常规脉冲伏安法电化学手段详细研究了改性药物 3′ 大豆甙元磺酸钠 ( 3′ daidzeinsulfonicsodium ,Dss)在pH 1 0~ 6 2的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在不同pH范围内得到了Dss的三个还原波 .研究证实 ,在pH <3 2条件下所获得的Pc1,Pc2 波分别为质子化的Dss的单电子不可逆吸附还原波及还原中间体自由基的单电子单质子不可逆吸附还原波 ;在 3 2 相似文献   

2.
微量钼的极谱法测定已有报道,但有关Mo(Ⅵ)-桑色素体系的络合物极谱吸附波研究尚未见报道。桑色素是一种应用较广的荧光试剂,关于其它一些金属离子,桑色素配合物极谱吸附波或吸附伏安法研究已有报道。本文发现,在pH 2.5的氯乙酸氯乙酸钠缓冲溶液中,Mo(Ⅵ)-桑色素络合物在电位—(0.30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络合物吸附波。其  相似文献   

3.
抗癌新药染料木素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秀琦  郑建斌  高鸿 《化学学报》2001,59(4):571-577
研究了新型抗癌药物染料木素在pH=1~12水溶液中的极谱行为。在不同pH范围内得到了染料木素的四个还原波。研究证实在ph<5的条件下所获得的P1波及5<pH<10介质中获得的P2波为染料木素中性分子的两电子,单质子及其电离形成一价阴离子的两电子,单质子不可逆吸附还原波。在pH<6的条件下所获得的P3波属于染料木素解离形成阴离子的不可逆强吸附前波,而P4波则属于染料木素在碱性介质中解离形成高价阴离子的不可逆吸附还原波。此外通过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活性氧自由基的再还原,对染料木素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进行了研究,从电化学的角度对其药理机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3’-大豆甙元磺酸钠的电化学行为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董社英  郑建斌  高鸿 《化学学报》2003,61(4):487-494
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循环伏安法和常规脉冲伏安法电化学手段详细研究了改 性药物3’-大豆甙元磺酸钠(3’-daidzein sulfonic sodium,Dss)在pHl.0—6. 2的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在不同pH范围内得到了Das的三个还原波.研究证实, 在pH<3.2条件下所获得的Pcl,Pc2波分别为质子化的Dss的单电子不可逆吸附还 原波及还原中间体自由基的单电子单质子不可逆吸附还原波;在3.2<pH<6.2条 件下所获得的Pc3波,属于Dss后随质子化的单电子不可逆吸附还原波,而还原中间 体自由基的单电子波被氢波掩盖.测得在单分子层饱和吸附的条件下,每一个Dss 分子所占汞电极面积为0.664nm^2.此外,通过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再 还原,对Dss清除活性氧自由基能力进行了研究,从电化学角度对其药理机制进行 了探讨,研究证实Dss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是一种有效的活性氧自由基清除剂.  相似文献   

5.
在分别研究Ga(Ⅲ)、Sn(Ⅳ)、Pb(Ⅱ)等离子与桑色素体系的伏安或极谱行为的基础上,试验了Bi(Ⅲ)-桑色素体系的极谱行为。在0.2mol·L~(-1)氯乙酸-氯乙酸钠(pH=2.5)介质中Bi(Ⅱ)-桑色素配合物于单扫描示波极谱仪上在—0.17V(vs.SCE)电位处产生一良好的配合物吸附还原波。其二阶导数峰电流ip″与Bi(Ⅲ)在8.0×10~(-8)~4.0×10~(-6)mol·L~(-1)浓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铋(Ⅲ)-桑色素极谱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25 mol/L HCl底液中,用单扫极谱法得到了灵敏的铋(Ⅱ)-桑色素络合吸附波,其检测下限达5.0×10~(-9)mol/L。用其测定了锰盐中的痕量铋。测得电活性络合物组成为:铋(Ⅱ):桑色素=1:1,条件稳定常数1gμ=5.0。电极反应为吸附络合物中Bi(Ⅱ)还原为Bi(Hg)。测得电极反应转移系数α=0.42,表面电化学反应的标准速率常数k_s=12.7s~(-1)。  相似文献   

7.
克拉霉素的电化学反应机理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社英  韩晓峰  黄廷林 《化学学报》2007,65(11):1039-1044
应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循环伏安法、常规脉冲伏安法等电化学手段并结合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药物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 CAM)在pH 1.8~9.2 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和0.05 mol•L-1 NaOH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在所研究的pH范围, CAM分别产生P1, P2, P3, P4四个还原波, 其中P1, P2, P4三个波均为其药效活性基团C-9位羰基的还原所产生. 实验结果表明: 在pH 1.8~5.7的B-R缓冲溶液条件下所获得的P1波为两电子不可逆弱吸附还原波; 在6.0<pH<9.2的B-R缓冲溶液中, CAM产生P2和P3两个波, 其中P2为两电子不可逆还原波, P3为催化氢波. 在0.05 mol• L-1 NaOH溶液中, CAM产生的P4波是一个单电子的不可逆吸附还原波. 根据P4波的峰电流iP与CAM浓度的线性关系, 建立了CAM含量测定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曲连家  李秀玲 《分析化学》1993,21(11):1362-1362
1 引言 关于微量铅的测定,常用的有此色法、原子吸收法、阳极溶出伏安法等,我们在研究了Ga(Ⅲ)-桑色素及Sn(Ⅳ)-桑色素配合物吸附伏安行为的基础上,实验了Pb(Ⅱ)-桑色素配合物的吸附伏安行为。在pH=3.27的0.03mol/L HAc—NaAc介质中于—0.48V(vs.SCE)电位处得到配合物的吸附还原波,其1.5次微分伏安图具有波形好,灵敏度高的优点。在2.00×10~(-9)~1.0×10~(-7)mol/L Pb(Ⅱ)浓度范围内,1.5次微分伏安图上的峰峰值e′pp与Pb(Ⅱ)浓度呈良好浅性关系,检测限为1.0×10~(-9)mol/L Pb(Ⅱ)。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了日用陶瓷浸出液及济南大明湖水中的微量铅,方法快速简便,测定结果及回收率均较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普通极谱、脉冲极谱、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依来铬红B的电还原。随着pH不同,共可产生3个波(pH6.2—12.2)。总波高相当于—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2电子还原波;第一波和第三波分别为吸附前波和吸附后波。根据实验结果,提出—电还原机理。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人发中铜的桑色素修饰碳糊电极吸附溶出伏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作了用桑色素作修饰剂的化学修饰碳糊电极,利用该电极为工作电极,建立了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在甲酸钠-盐酸缓冲溶液(pH4.6)中,在0.20V(vsSCE)下搅拌富集,铜(Ⅱ)与碳糊修饰电极表面的桑色素形成电活性络合物而吸附富集于电极表面,经-0.45V静置还原后,阳极化线性扫描,在-0.05V获得一灵敏的二次导数溶出峰。在不同富集时间下,其二次导数峰电流与铜(Ⅱ)浓度分别在1.0×10  相似文献   

11.
核固红及稀土核固红极谱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由酸性至碱性的水溶液中均获得了核固红的极谱吸附波, 证实在酸性底液中核固红在汞电极上的吸附符合Frumkin等温式. 对pH由7至11的碱性底液中核固红电还原的ECE机制作了研究, 还获得并研究了在pH11附近, 乙二胺-氯化钾底液中的稀土-核固红体系的极谱络合吸附波。  相似文献   

12.
胭脂红酸极谱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醋酸盐缓冲溶液中, 可获得胭脂红酸的单扫可逆吸附波。在pH4.3时, E_p=一0.65 V(vs. S.C.E.), 电极反应是由醌型还原为氢醌型。胭脂红酸在汞电极上的吸附符合Frumkin等温武。测得吸附系数β=7.0×10~6, 作用因素v=-0.92, 吸附速率常数k_(ads)=9.7×10~(-8) cms~(-1)。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修饰电极测定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斌  孙向英  徐金瑞 《电化学》2004,10(1):59-64
应用共价键合法将壳聚糖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研究了I-在该修饰电极上的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特性,并对相关机理进行探讨.实验表明,修饰电极在pH为4.0的0.1mol·L-1KH2PO4溶液中,对I 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选择性,电极响应灵敏.其阳极溶出峰电流在2.0×10-6~2.0×10-3mol·L-1I-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下限达2.0×10-7mol·L-1.该法应用于食用碘盐中总碘量的测定,取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稀土(Ⅲ)—三溴偶氮胂络合物极谱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PH9.0的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中,稀土(Ⅲ)与三溴偶氮胂在-0.69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极谱波,二次导数峰高与稀土浓度在3.O×10~(-8)~9.0×10~(-7)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O×10~(-8)mol·L~(-1).探讨了该极谱波的性质和电极反应机理.用此法测定了球墨铸铁中的稀土总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阿西美辛的吸附伏安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乙酸 -乙酸钠 ( p H 4.2 0 )底液中 ,阿西美辛 ( ACE)在汞电极上有一线性扫描还原峰 ,峰电位 Epc=- 1 .1 8V( vs.Ag/Ag Cl) ,该峰具有明显的吸附性。吸附粒子为 ACE中性分子 ,测得 ACE在汞电极上的饱和吸附量为 1 .1 9× 1 0 - 10 mol/cm2 ,每个 ACE分子所占电极面积为 1 .43nm2 ,ACE在悬汞电极上的吸附符合 Frumkin等温式。测得吸附系数β =1 .2 9× 1 0 6 ,吸引因素γ =1 .0 4 ,电子转移数 n为 2 ,不可逆吸附的电子转移系数α为 0 .86,表面电极反应速率常数 ks=0 .32 /s。建立了吸附伏安法测定 ACE的最佳条件 ,检出限为 1 .0× 1 0 - 9mol/L  相似文献   

16.
锗-芦丁极谱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醋酸盐缓冲底液中,可获得Ge-芦丁的2个灵敏的络合吸附波P1和P2,分别对应于络合物中Ge(Ⅳ)还原至Ge(Ⅱ)再还原至Ge(0).两波的检出限分别为8.0×10-8和4.0×10-8mol/L.测得电活性络合物的组成为Ge:Rt=1:3,表面电极反应的速率常数(ks)1=10.5s-1,(ks)2=1.9s-1.还测定了有机锗口服液中锗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在0.02 mol/L NH4Cl-NH3.H2O(pH8.0)的底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测定葛根素,得到一良好的氧化峰,峰电位Ep=+0.57V,峰电流Ip与葛根素的浓度在1.046×10-7~5.767×10-5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89,检出限为1.046×10-7mol/L.测定葛根中葛根素的含量,平均回收率在99.8%.并且研究了葛根素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葛根素的电极过程具有吸附性和不可逆性.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石墨烯-壳聚糖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GO/CS-GCE),考察了对乙酰氨基酚(APAP)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石墨烯-壳聚糖复合物能较好改善玻碳电极对APAP的电化学性能,APAP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过程是受吸附控制的2电子,2质子反应过程;进一步研究发现在pH=9.16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体系中,对...  相似文献   

19.
研制了以Nafion分散多壁碳纳米管的化学修饰电极,研究了岩白菜素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动力学性质.发现修饰电极对岩白菜素有显著的电催化作用,岩白菜素的氧化过程是单电子单质子过程,岩白菜素在该修饰电极上的扩散系数、速率常数分别为6.02×10~(-6) cm~2·s~(-1)、5.54×10~(-3) mol·L~(-1)·s~(-1). 通过优化各项参数,建立了一种直接测定岩白菜素的电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44×10~(-7) ~1.92×10~(-6) mol·L~(-1)和4.18×10~(-5) ~1.06×10~(-4) mol·L~(-1),检出限为1.02×10~(-7) mol·L~(-1),同支电极测定10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6%,可用于岩白菜素样品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在0.40 mol/L的HAc-NaAc(pH=4.8)缓冲溶液中,卡托普利(Captopril,CPT)在碳糊电极(CPE)上有一灵敏的吸附氧化峰,峰电位为0.23 V(vs.SCE)。该氧化峰的二阶导数峰电流与卡托普利的浓度在2.0×10-8~1.0×10-6mol/L(富集90 s)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66,检出限为8.0×10-9mol/L,并成功应用于卡托普利片含量的测定。探讨了卡托普利在碳糊电极上的伏安性质和电极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