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剑叶血竭素国产血竭中一个新的二聚查耳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国产商品血竭的活性成分。方法 用甲醇提取,SephadexL-20,MCIgel和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用现代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国产雨林牌血竭的甲醇浸提物中得到9个查耳酮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2,4,4′-三羟基二氢查耳酮基)]-1-对羟基苯基-3-(2-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烷(1),2′-methoxysocotrin-5′-ol(2),socotrin-4′-ol(3),2-甲氧基-4,4′-二羟基二氢查耳酮(4),2,4,4′-三羟基二氢查耳酮(5),2,4,4′-三羟基-6-甲氧基二氢查耳酮(6),2′,4′,4-三羟基查耳酮(7),2-甲氧基-4,4′-二羟基查耳酮(8),2′-甲氧基-4′,4-二羟基查耳酮(9)。结论 1为一新的查耳酮二聚体,命名为剑叶血竭素(cochinchinenin),2-9为首次从该血竭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胀果甘草药渣中黄酮类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UPLC-TOF-MS)定性分析方法。方法 AgilentSB-C18柱(100mm×4.6mm,1.8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54nm。ESI离子源,飞行时间质谱检测器。对比自制对照品进行鉴别。结果共鉴定出8个黄酮类成分,分别为2’,4,4’-三羟基查耳酮、甘草查耳酮D、甘草查耳酮甲、4’-羟基-2’’,2’’-二甲基吡喃[5’’,6’’,6,7]黄酮、甘草黄酮C、光甘草酮、甘草黄酮B和kanzonolE。结论建立了一种简单、可靠的UPLC-TOF-MS方法对胀果甘草药渣中黄酮类成分进行了鉴定,对胀果甘草药渣综合利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蒙古黄芪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Sephadex LH 20和HPLC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蒙古黄芪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4′三羟基异黄酮(1)、4,2′,4′,羟基查尔酮(2)(、3R)-8,2′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烷(3)、(6αR,11α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4)、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5)。结论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黄芪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采用常压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技术对玄参科玄参属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干燥根的70%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依据其理化性质及UV、IR、NMR、MS、ECD等多种波谱分析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11α-isopropylcytisine (1)、13α-isopropylcytisine (2)、尿嘧啶(3)、(S)-5-羟基吡咯烷-2-酮(4)、pterolactam (5)、methyl-L-pyroglutamate (6)、山柰素(7)、木犀草素(8)、5,6,7,4′-四甲氧基黄酮(9)、6′-羟基-2′,3′,4,4′-四甲氧基查尔酮(10)、东莨菪苷(11)、hymexelsin (12)和8-羟基香豆素(13),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4、7~12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通过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8和9对小鼠乳腺癌细胞(4T1)具有微弱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全草的化学成分。利用各种色谱和波谱方法分离并鉴定了13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2′-hydroxy-4,4′-dimethoxy-chalcone(1),isoliquiritigenin(2),3,2′4′-trihydroxy-4-methoxy-chalcone(3),licochalcone A(4),4′-O-β-D-glucopyranosyl-2′,3-dihydroxy-4-methoxy-chalcone(5),butein(6),apigenin(7),luteolin(8),diosmetin(9),chrysoeriol(10),3,5,6,7,3′,4′,5′-heptamethoxyflavone(11),7-O-β-D-glucopyranosyl-5,3′-dihydroxy-3,6,4′-trimethoxyflavone(12),sulfuretin(13)。化合物1-5,9,11均为首次从鬼针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滇桂艾纳香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离鉴定中药滇桂艾纳香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柱色谱及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1)、原儿茶酸(2)、对羟基苯甲醛(3)、β-谷甾醇(4)、豆甾醇(5)、山柰酚(6)、3,5,3′-三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7)、3,5,3′,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8)、槲皮素(9)、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10)。结论化合物3~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松针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松科(Pinaceae)植物马尾松(P.massoniana Lamb.)松针(pine needles)水煎液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和硅胶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马尾松针水煎液镇痛作用较强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3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分别确定为化合物7(massonianoside D): (7S,8r)-4,9′-二羟基-3,3′-二甲氧基-7,8-二氢苯骈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9-O-α-L-鼠李糖苷;化合物8(异落叶松脂素):4,4′,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7-苯基四氢萘木脂素;化合物9(异落叶松脂素-9-O-木糖苷):4,4′,9′-三羟基-3,3′-二甲氧基-7-苯基四氢萘木脂素-9-O-β-D-木糖苷。结论化合物7为新化合物,化合物8,9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牛大力Millettia speciosa Champ.的化学成分.方法 对牛大力的乙醇提取物进行色谱分离,用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11α-二羟基-6(7),12(13)-二烯-乌苏烷(Ⅰ)、3β,11α-二羟基-12(13)-烯-乌苏烷(Ⅱ)、异甘草素(Ⅲ)、美迪紫檀素(Ⅳ)、2',4,4',α-四羟基二氢查耳酮(Ⅴ)、2',4-二羟基-4'-甲氧基查耳酮(Ⅵ)、高丽槐素(Ⅶ)、3',4'-二羟基-7-甲氧基异黄酮(Ⅷ)、4-羟基-2',4-二甲氧基查耳酮(Ⅸ)、2',4',α-三羟基-4-甲氧基二氢查耳酮(Ⅹ)、毛蕊异黄酮(Ⅺ)、8-hydroxypinoresinol(Ⅻ)、甘草异黄醇(Ⅻ)、3',4',7-三羟基异黄酮(ⅩⅣ).结论 除化合物Ⅲ、Ⅳ、Ⅶ外,其余11个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孙良明  杨永安 《安徽医药》2013,17(7):1121-1123
目的研究胀果甘草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各种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胀果甘草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1)、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2)、达维荚蒾苷元(Dihydroisoliquiritigenin,3)、α-甘草次酸(α-Glycyrrhetic acid,4)和β-甘草次酸(β-Glycyrrhetic acid,5)。结论化合物3为首次从胀果甘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松针中木脂素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松科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松针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马尾松松针水煎液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S,8R)-3′,4,9′-三羟基-4-甲氧基-9-O-莽草酰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基新木脂素(massonianoid A,I),(7S,8R)-4,9,9′-三羟基-3,3′-二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基新木脂素(II),4,4′,8-三羟基-4,4′-二甲氧基-9-木脂内酯(III)。结论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II和III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中药锦灯笼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锦灯笼(Physalis alkekengiL.var.franchetii(Mast.)Makino)的宿萼和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7-二脱氢新酸浆苦素B(4,7-didehydroneophysalin B,1)、酸浆苦素D(physalin D,2)、酸浆苦素P(physalin P,3)、木犀草素(luteolin,4)、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lute-olin-7-O-glucoside,5)、3′,4′-二甲氧基杨梅皮素(3′,4′-dimethoxymyricetin,6)、柠檬酸二甲酯(1,5-dimethyl citrate,7)、5-羟甲基糠酸(5-hydroxymethylfuroic acid,8)、环(酪-亮)二肽(cyclo(tyrosine-amidocaproic)-bipeptide,9)、β-谷甾醇(β-sitosterol,10)、胡萝卜苷(daucosterol,11)。结论化合物6~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黄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黄芩根中分离得到9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汉黄芩素(1)、千层纸素-A(2)、苯乙酸(3)、对羟基苯乙醇葡萄糖苷(4)、4-O-β-D-吡喃葡萄糖基反式苯丙烯酸(5)、4-O-β-D-吡喃葡萄糖基顺式苯丙烯酸(6)、黄芩苷(7)、黄芩素-7-O-β-D-吡喃葡萄苷(8)、黄芩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9)。结论 化合物3、5、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金莲花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ung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柳穿鱼黄素(pectolinarigenin,1)、刺槐素(acacetin,2)、蓟黄素(cirsimaritin,3)、荭草苷(orientin,4)、2″-O-(2-甲基丁酰基)-异当药黄素(2″-O-(2-methylbutyryl)-isoswertisin,5)、七叶内酯(esculetin,6)、2-(4'-羟基苯基)-1-硝基乙烷(2-(4'-hydroxyphenyl)-1-nitroethane,7)、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8)、藜芦酸甲酯(methyl veratrate,9)、E-对-香豆酸甲酯(methyl E-p-coumarate,10)、香草酸(vanillic acid,11)、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nic acid,12)、对羟基苯甲酸甲酯(methyl p-hydroxybenzoate,13)、金莲花碱(trolline,14)。结论化合物1~2,6~10为首次从金莲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3为首次从金莲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红火麻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蝎子草属植物红火麻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红火麻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金色酰胺醇乙酸酯(aurantiamide acetate,1)、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2)、2α,3α,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2α,3α,19α-trihydroxyurs-12-en-28-oic,3)、东莨菪素(scopoletin,4)、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3-methoxy-4-hydroxybenzoic acid,5)、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胡萝卜苷(daucosterol,8)、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 furaldehyde,9)、甘露糖(mannose,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红火麻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8~10为首次从蝎子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松花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松花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和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谱学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松花粉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柚皮素(naringenin,1)、花旗松素(taxifolin,2)、双氢山柰酚(dihydrokaempferol,3)、山柰酚(kaempferol,4)、柑橘查耳酮(chal-conaringenin,5)、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isorhamnetin-3-O-β-D-glucopyranoside,6)、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7)、酪醇(tyrosol,8)、杜鹃醇(rhododendrol,9)。结论化合物1、2、5~9为首次从松花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板栗总苞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分离并鉴定板栗总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多种分离方法对板栗总苞的体积分数为95%乙醇溶液回流提取物进行分离,并通过NMR和TLC等多种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1)、没食子酸(gallic acid,2)、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3)、对苯二酚(hydroquinone,4)、麦角甾-6,22-二烯-3β,5α,8α-三醇(ergost-6,22-diene-3β,5α,8α-tri-ol,5)、莽草酸(shikimic acid,6)、豆甾-4-烯-6β-醇-3酮(stigmast-4-en-6β-ol-3-one,7)、ganschisandrin(8)、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9)。结论其中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9为首次从栗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半夏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各种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半夏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苯丙氨酸-酪氨酸)[cyclo-(Phe-Tyr),1]、环-(亮氨酸-酪氨酸)[cyclo-(Leu-Tyr),2]、尿嘧啶脱氧核苷(2′-deoxyuridine,3)、(+)异落叶松脂醇9-O-β-D-葡萄糖苷[(+)isolaricires-inol9-O-β-D-glucopyranoside,4]、(+)异落叶松脂醇[(+)isolariciresinol,5]、尿嘧啶(uracil,6)、没食子酸(gallic acid,7)、尿苷(uridine,8)、腺苷(adenosine,9)、环-(缬氨酸-酪氨酸)[cyclo-(Val-Tyr),10]。结论化合物1、3、4为首次从半夏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10为首次从半夏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中药黄蜀葵花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Ⅱ)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中药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花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蜀葵花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物的大孔吸附树脂洗脱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以槲皮素为母核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quercetin,1)、金丝桃苷(hyperoside,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3)、槲皮素-3-O-β-D-6″-乙酰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6″-acetylglucopyr-anoside,4)、槲皮素-3-O-刺槐糖苷(quercetin-3-O-robinoside,5)、槲皮素-3-O-芸香糖苷(quercetin-3-O-rutinoside,6)、槲皮素-3-O-β-D-木糖基-(1→2)-β-D-半乳糖苷(quercetin-3-O-β-D-xylopyranosyl(1→2)-β-D-galactopyranoside,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8)以及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7-O-β-D-glucopyranoside,9)。结论化合物4、5、7和9为首次从秋葵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土茯苓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土茯苓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为土茯苓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聚酰胺、ODS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根据IR、1H-NMR、13C-NMR等谱学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土茯苓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棕榈酸酯(β-sitosterol palmitate,1)、β-谷甾醇(β-sitosterol,2)、胡萝卜苷(daucosterol,3)、1-棕榈酰基-3-O-β-D-半乳糖基甘油酯(1-O-hexadecanoyl-3-O-β-D-galactop yranosyl-glycerol,4)、落新妇苷(astilbin,5)、槲皮素(quercetin,6)、花旗松素(taxilfolin,7)、槲皮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4′-O-β-D-pyranglucoside,8)、异落新妇苷(isoastilbin,9)。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菝葜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裸花紫珠的脂溶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 Et Arn.)叶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大孔树脂HPD-100柱色谱分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裸花紫珠叶的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4′-二羟基-3,7,3′-三甲氧基黄酮(1)、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2)、木犀草素(3)、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4)、七叶內酯(5)、乌苏-12-烯-3β-醇(6)、熊果酸(7)、β-谷甾醇(8)。结论 化合物5、6为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香豆素类化合物为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分得的化合物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