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学习文化知识的目的很明确,并不是为了在年老的时候能复述年幼时所学习过、熟知的内容,而是为了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促进道德品质、素质等的提升。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有一个中心思想:提升德育思想,成就完美人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的本质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品行。注重对学生道德的培养和审美等高雅情趣的提升。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赞扬美、鞭笞丑等类似的语段或者文章,或者是古人诗句的情感抒发写照,又或者是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2.
学校教育的重心工作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初中生就是祖国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初中生的能力水平和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初中阶段的学生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身体和心理发展都不成熟,但是可塑性强。这就是初中阶段德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到德育教育很多人或许都认为这是班主任该做的工作,而实际上课任教师如果能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那将会使教育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3.
一、抓好课堂教学。明确课堂教育目标 1、在介绍时代背景时渗透国情教育。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内容的写作年代离现代生活较远,学生无法理解接受.在教学中必要进行写作年代与背景的介绍。在介绍时有机地渗透国情教育。如《白杨礼赞》一文,课文用白杨树来象征英勇抗战的北方人民,借白杨树“傲然挺立”、“力求上进”的形象来讴歌敌后抗战的北方英雄人民及其正直、质朴的品质,并进而歌颂整个中华民族奋发而上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是历史知识教育、智力和能力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德育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尹广峰 《学子》2016,(6):64
学校是实施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而语文课堂则是实施德育的冲锋主线。如何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优势,多年来,作为语文教师我不断学习、反思、实践、调整、再实践。现将实践经验奉献给各位同仁:一、不能死啃书本,要深度挖掘每一课文的德育因素教师不能完全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分数而使出浑身解数,要服务于学生的终生教育。语文课本内近三分之一的课文都蕴含德育因素,尤其是富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素材,在这方面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适当进行德育拓展,把这些正能量与学生学习、生活结合起来,采用鲜活的素材、活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包含丰富的人文社会思想,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良好教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语文教学应以成就思想、丰富心智、提高灵魂、锻铸人格为己任。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在为实现我国学校体育任务的过程中,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如何把体育教学与思想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较好地处理了传道与受业解 惑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教学与教育的统一。 一、以教材内容为切入口,融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 中 1.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情操教育 学习解说词《历史的抉择》,让同学们在深挚激昂感情 的反复朗读中体会邓小平伟大的历史抉择对我们国家的 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具有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 学习《向中国人脱帽致敬》、《冯督军怒斥洋人》,让学 生在领会谈话技巧的同时,深切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强烈的民族自尊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结合《求职信》、《推荐信》,对学生进…  相似文献   

9.
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今天,每一位教师都已有了很明确的教学思想, 成才先成人,育智先育人。《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也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并把学生的语文素养界定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感情态度和价值观”,这就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归属于“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的范畴。清代思想家魏源曾说过“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一个人在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其实,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是语文教学本身具有的功能,并且还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故发挥学科教学的独特优势,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伟大的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各地人文荟萃,民俗文化更是民间多年积淀和创造的生活文化和世代传承的文化传统。但如今很多学生对地方民俗文化缺少热情,甚至知之甚少。有责任的语文教师应对此种情况引起足够的重视,抓住语文教学的有利条件和契机,高举弘扬地方民俗的大旗,将盐城的地方民俗文化引入课堂,给我们的学生带来原本就属于他们的乡土文化。一、重视教材中的契机,将地方民俗文化在课堂中渗透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语文课堂中,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播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在深入发展,在新旧两种体制交替过程中,新的理论体系、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2.
德育是培养学生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品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点。情是教育的根.“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各类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实践中都离不开品德教育。德国教育家赫尔卫特曾说过:“我不承认德育教育无教育的教学。”他精辟地阐明了无论哪门学科的教学都具有“教育性”。  相似文献   

13.
吴岳 《青海教育》2007,(4):26-26
语文课的基本任务是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中每一篇文章既是文学艺术的珍品,又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挖掘教材的德育要素,科学地、生动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博爱宽容的完善人格、爱国主义精神、辩证的观点、崇尚科学的精神,从而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5.
<正>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个概念之中———道德。英语作为教育的一个主要科目,当然也不例外。从英语学科的实际出发,合理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加强德育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把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就能在传授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社会人文精神的熏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念;要寻找契合点,有效实施德育渗透教学。文章通过解读《五蠹》中的德育思想,对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语文教师一定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只有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少有语文教师牺牲宝贵的教学时间,去进行他们眼中所谓的德育。  相似文献   

18.
雷卫炎 《基础教育研究》2011,(10):34+36-34,36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着提高学生德育、美育等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育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义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新的语文课程有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不仅包括语文知识、能力,而且包括思想观念、道德品质。随着语文课程新理念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语言也是学思想,学语文也是学做人。一、正确认识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1·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体现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和艺术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适当点拨、引用、总结,就能对学生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遵纪守法的情操。我就如何在语文课中渗透德育作过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作文是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驾驶语言能力等的综合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