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淋巴管密度(MLVD)和VEGF-C水平与胃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56例胃癌和18例正常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和D2-40标记的MLVD。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C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均P<0.05),胃癌组织中MLVD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均P<0.05);VEGF-C的表达以及MLVD与胃癌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且MLVD与胃癌分化程度有关(P<0.05);VEGF-C阳性胃癌组织MLVD明显大于其阴性胃癌组织(P<0.05)。结论:VEGF-C的表达和MLVD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是预测胃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肝外胆管癌中VEGF-C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测定32例肝外胆管癌和7例正常胆管组织VEGF-C的表达。结果 VEGF-C在肝外胆管癌和7例正常胆管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13%,0%。胆管癌组织与正常胆管组织VEGF-C表达水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且VEGF-C表达与胆管癌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VEGF-C在胆管癌的表达可促进胆管癌淋巴结的转移,对判断胆管癌淋巴结转移、评估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Met的表达与胆石症合并肝内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35例胆石症合并肝内胆管癌及配对的35例癌旁胆管组织、20例正常肝脏胆管组织,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同时收集胆石症合并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组织中c-Met的表达情况。结果:c-Met阳性表达主要以癌细胞胞膜及胞质呈现棕黄色颗粒状染色。在肝内胆管癌组织、癌旁胆管组织和正常肝内胆管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8.57%(24/35)、77.14%(27/35)、10.00%(2/20),肝内胆管癌组织和癌旁胆管组织的表达均高于正常肝内胆管组织(P<0.05)。c-Met的表达与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Met可以用来早期诊断,评估预后,并作为判断胆石相关性肝内胆管癌恶性程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Zhang BY  Zhang JY  Zhao K  Wu LQ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3):846-849
目的探讨Smad4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Ⅱ型受体(TGFβRⅡ)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胆管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及SABC法检测47例胆管癌及癌旁正常胆管组织中的Smad4和TGFβ1、TβRⅡ的表达,并分析比较与胆管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等的关系.结果 47例胆管癌组织中TGFβ1阳性表达36例(76.6%),较癌旁正常胆管组织高,而Smad4和TGFβRⅡ表达减低,分别为14(29.8%)、28(59.6%)例(P<0.05).TGFβ1表达与胆管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相关(均P<0.05),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TGFβRⅡ表达与胆管癌临床分期相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无关(均P>0.05);Smad4表达与胆管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是否淋巴结和肝转移相关(均P<0.05).结论Smad4、TGFβRⅡ和TGFβ1的表达与胆管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是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联合检测三者有助于判断胆管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I3KCA与Akt1表达与胆管癌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胆管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I3KCA、Akt1在人胆管腺癌及癌旁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及(q RT)-PCR法检测新鲜人胆管腺癌及癌旁正常胆管组织中PI3KCA、Akt1在蛋白及m RNA水平表达。结果PI3KCA和Akt1表达于胆管腺癌细胞质,在癌旁正常胆管组织中PI3KCA、Akt1无表达或轻度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59,P0.05;x2=1.353,P0.05);PI3KCA高表达与肿瘤直径、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正相关性(x2=3.526,P0.05;x2=5.295,P0.05;x2=8.174,P0.05);Akt1高表达与肿瘤直径、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正相关性(x2=7.102,P0.05;x2=3.142,P0.05;x2=5.491,P0.05);Spearman rank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I3KCA、Akt1呈统计学正相关性(r=0.376,P0.05);Western blotting显示,PI3KCA、Akt1蛋白表达在胆管癌组织中明显高于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t=2.142,P0.05;t=3.549,P0.05);PI3KCA、Akt1在胆管腺癌组织中m RNA表达明显高于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t=3.276,P0.05;t=4.901,P0.05)。结论 PI3KCA及Akt1在人胆管腺癌中高表达,其表达上调提示胆管癌预后不良,PI3KCA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胆管癌的恶性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褪黑素合成酶AANAT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人类胆管癌组织与相应正常癌旁组织中AANAT与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人胆管癌组织与相应正常癌旁组织中,AANAT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30.0%(18/60),而相应正常癌旁胆管组织阳性率为81.7%(49/60),两者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3.3%(44/60),而相应正常癌旁胆管组织阳性率为40.0%(24/60),两者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胆管癌组织中,AANAT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VEGF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AANAT与VEGF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645,P0.05)。结论:AANAT与VEGF可能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两者在胆管癌发生中存在一定的关系,这将为胆管癌的诊断和靶向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aspin蛋白在原发性胆管癌中的表达和意义及其与p53蛋白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胆管癌连同癌旁组织及12例正常胆管组织中Maspin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Maspin蛋白与p53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正常胆管组织(均P0.05);Maspin蛋白表达与胆管癌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而p53蛋白表达与胆管癌病理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有关(均P0.05),但胆管癌中Maspin蛋白与p53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329,P=0.144)。Maspin阳性表达患者术后生存期长于阴性表达患者(χ~2=4.440,P=0.035),而p53阳性表达患者术后生存期短于阴性表达患者(χ~2=8.231,P=0.004)。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aspin蛋白是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HR=0.094,95%CI=0.015~0.593,P=0.012)。结论:Maspin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增加,但其减少或缺失可能与患者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53蛋白无关联。  相似文献   

8.
HIF-1α及VEGF-C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IF-1α、VEGF-C表达及微淋巴管密度(MLVD)的分布情况;运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显著性水准取α=0.05。结果HIF-1α、VEGF-C在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5%/10.9%、70.9%/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微淋巴管密度分别为4.9±1.3和2.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组织中HIF-1α与VEGF-C表达有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HIF-1α、VEGF-C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食管癌治疗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微淋巴管的形成可能会促进食管癌经淋巴结转移的发生,MLVD可作为判断食管癌淋巴转移和预后的分子指标。HIF-1α可能通过上调VEGF-C的表达,进而通过VEGF/VEGFR信号系统,对肿瘤淋巴管形成调控,促进食管癌淋巴管生成,并导致肿瘤浸润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MMP-9蛋白表达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与分析滨州市人民医院确诊的54例胆管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Log rank方法对所有患者与18例同期因肝内胆管结石进行肝部分切除时切取的正常胆管组织TROP2和MMP-9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胆管癌组织中TRO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55.6%,明显高于正常胆管组织的阳性表达率5.6%(P<0.05);胆管癌组织中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51.9%,明显高于正常胆管组织的阳性表达率11.1% (P <0.05).TROP2与MMP-9的表达均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神经浸润有关(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TROP2与MMP-9在胆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 =0.555,P<0.001).生存分析表明,TROP2是胆管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TROP2在胆管癌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其有望成为一种预后指标应用于临床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人胃癌S100A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VEGF-D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8例人胃癌及20例癌旁组织中S100A4和VEGF-C、VEGF-D的表达.分析S100A4和VEGF-C、VEGF-D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肿瘤TNM分期的关系,并作预后分析.结果 S100A4和VEGF-C、VEGF-D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S100A4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VEGF-D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肿瘤组织内S100A4和VEGF-C两者表达呈正相关(P<0.05).S100A4和VEGF-C、VEGF-D阳性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低于阴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100A4和VEGF-C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S100A4可能参与VEGF-C淋巴管生成通路,在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ROX-1及Ki-67在胆管癌中表达及意义。 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伴淋巴结转移29例,无淋巴结转移17例)癌组织与23例胆管良性病变患者胆管组织中PROX-1及Ki-67的表达,分析PROX-1及Ki-67的表达与胆管癌淋巴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结果:PROX-1与Ki-67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在良性病变胆管组织、无淋巴结转移胆管癌组织、伴淋巴结转移胆管组织中依次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均与胆管癌的分化程度有关(均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胆管癌组织中PROX-1与Ki-67表达正相关(r=0.831,P<0.05)。 结论:PROX-1与Ki-67的高表达与胆管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且两者表达量之间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28GANK在肝门胆管癌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 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28GANK在肝门胆管癌组织(62例)及正常胆管组织(16例)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术后生存的关系。 结果:p28GANK在胆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4.2%(46/62),而在正常胆管组织中为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28GANK在癌组织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肝门静脉侵润、淋巴结转移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28GANK阳性表达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P=0.001)。 结论:p28GANK在肝门胆管癌中表达增高,其高表达患者恶性进展程度密切相关,并提示术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2(annexin A2)与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及波形蛋白(vimentin)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肝内胆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46例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肝内胆管癌组织(肿瘤组)、50例单纯肝内胆管结石慢性炎症胆管组织(炎症组)及35例来自血管瘤旁和肝外伤的正常胆管组织(正常组)中annexin A2、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比较各组3种蛋白表达的差异,并分析3种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annexin A2与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在肿瘤组、炎症组、正常组均呈依次明显降低(69.6%vs.36.0%vs.11.4%;54.3%vs.28.0%vs.8.6%,均P0.05),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则相反(21.7%vs.48.0%vs.71.4%,均P0.05);在胆管癌组织中,annexin A2与viment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627,P0.05),E-cadherin的表达与annexin A2、vimentin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0.682;r=-0.575,均P0.05)。annexin A2、vimentin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肝内胆管癌患者中,annexin A2和vimentin各自阳性者的生存率低于其各自阴性者,E-cadherin阴性者生存率低于其阳性者(均P0.05)。结论:annexin A2/EMT通路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肝内胆管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至关重要,annexin A2、E-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nail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10年1月外科手术治疗的55例肝内胆管癌病例及随访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上述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Snail的表达情况,分析Snail表达与临床病例资料、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中Snail表达量(2.764 vs.0.914)与高表达率(48.6%vs.18.0%)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且Snail表达与肿瘤分化(χ~2=4.231,P=0.040)、TNM分期(χ~2=6.631,P=0.010)、淋巴结转移(χ~2=4.134,P=0.042)、微血管侵犯(χ~2=10.197,P=0.001)以及复发(χ~2=4.610,P=0.032)有关,与Snail低表达患者比较,Snail高表达患者总体生存率降低(P=0.018)、术后累计复发率升高(P=0.032)。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示,微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以及Snail表达是肝内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Snail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表达增加,且Snail过表达与肝内胆管癌患者恶性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re-miR-146a基因表达及其rs2910164位点多态性与胆管癌的关系。 方法:分别用基因直接测序与定量PCR方法检测70例胆管癌患者的胆管癌组织(胆管癌组)及 39例胆管非肿瘤性疾病患者的胆管组织(对照组)中pre-miR-146a基因rs291016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pre-miR-146a表达,分析不同基因型与pre-miR-146a表达量、胆管癌临床病理及其预后的关系。 结果:胆管癌组的pre-miR-146a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前者表现为GG和GC基因型比例明显高于CC基因型,且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C等位基因(均P<0.05);对照组GG和GC基因型人群的pre-miR-146a表达量较CC基因型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癌组织pre-miR-146a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胆管组织(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GG和GC基因型可能是胆管癌的危险因素(P=0.052),分层分析显示GG和GC基因型与胆管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生存分析显示GG和GC基因型胆管癌患者的生存率低于CC基因型胆管癌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8)。 结论:pre-miR-146a基因rs2910164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升高可能是导致pre-miR-146a基因表达降低以及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mutp53)和尼克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53(免疫组化检测到的p53主要为mutp53)与Nampt的表达,分析mutp53与Nampt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胃癌组织中mutp53与Nampt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均P<0.05);mutp53的高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而Nampt的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均P<0.05)。胃癌组织中,p53表达与Nampt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982,P<0.05)。p53阳性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明显短于阴性表达患者,且在p53阳性表达患者中,Nampt同时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明显短于Nampt阴性患者(均P<0.05)。结论:mutp53与Nampt的表达均与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且两者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同时高表达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和生存素(sunrivin)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7例原发性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VEGF-C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VEGF-C和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0%和57.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P〈0.05);VEGF-C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部位、肿瘤直径、静脉侵犯及远处转移等无关,但与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犯、浆膜面受累和肿瘤TNM分期等密切相关;survivin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部位、肿瘤直径、静脉侵犯等无关,但与浆膜面受累、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肿瘤TNM分期等密切相关;VEGF-C和survivin阳性表达组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VEGF-C和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VEGF-C及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可作为胃癌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VEGF-C和MMP-7的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胃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表达及两者与胃癌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60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30例癌周区域淋巴结中VEGF-C及MMP-7的表达水平。结果 VEGF-C和MMP-7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及癌旁组织;在区域淋巴结癌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癌转移组(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VEGF-C,MMP-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VEGF-C,MMP-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犯、浸润深度、TNM分期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 VEGF-C和MMP-7在胃癌中的高表达与胃癌浸润侵袭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DAM23,αvβ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53例大肠癌及其癌旁组织及20例良性病变组织中ADAM23,αvβ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的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中ADAM23蛋白与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与良性病变组织(均P<0.05),而αvβ3蛋白与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良性病变组织(均P<0.05)。大肠癌组织中ADAM23和αvβ3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χ2=10.3390;r=-0.637,P<0.01)。ADAM23和αvβ3的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分化程度无关(均P>0.05),而与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及肝转移有关,此外ADAM23蛋白的表达还与大肠癌浸润深度有关(均P<0.05)。结论:大肠癌中ADAM23呈低表达,αvβ3呈高表达,两者可能与大肠癌的肝转移等不良临床转归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