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42例肝活切组织石蜡切片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进行检测,并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免疫组织化学及血清学检测进行比较,HBV-PCR阳性率为73.8%,高于组织及血清HBsAg阳性率(分别为59.5%和50.0%)。3例病理形态呈肝炎改变,而血清HBsAg(─)的肝组织中有2例检出HBV-DNA,提示PCR的高度敏感性和准确性。83.3%的门脉性肝硬变和87.5%的肝细胞癌组织中HBV-PCR呈阳性,进一步证实了上述两病与HBV的关系密切。我们还发现肝细胞淤胆患者HBV感染率较高,HBV-DNA及组织HBsAg阳性比例各为6/9和4/8。  相似文献   

2.
PCR鉴定HBsAg阴性肝炎HBVDNA感染的意义1李伟1王学春1张金池2刁玉贞收集HBsAg阴性HBcAb阳性的慢性肝炎病人血清30例及恢复期急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100例(共计130例),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PCR方法及步骤...  相似文献   

3.
慢性肝炎和肝癌病人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了解慢性肝炎和肝癌病人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与HBV血清标志之间的关系,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斑点杂交方法对61例慢性肝炎和47例肝癌患者的HBV表面抗原(HBsAg)、相关e抗原(HBeAg)、表面抗体(抗-HBs)、核心抗体(抗-HBc)、相关e抗体(抗-HBe)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HBVDNA在HBsAg、HBeAg、/抗-HBc阳性的慢性肝炎和肝癌患者血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90.50%和50.00%;在HBsAg/抗-HBe、抗-HBc阳性者的检出率分别为45.40%和7.14%;在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阴性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0.00%和40.00%;HBsAg阴性、/抗-HBc阳性或/抗-HBe阳性或/抗-HBs阳性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20.00%和22.22%;在血清学指标全阴性时,慢性肝炎和肝癌患者血清中HBVDNA的检出率均为0。实验提示:无论是肝炎或肝癌,在HBsAg、HBeAg同时阳性时,HBV复制最为活跃;在单独HBsAg阳性时,HBV有一定程度的复制;HBV复制在肝癌细胞中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4.
文摘     
文摘044在HBsAg阳性患者中,HBeAg/抗-Hbe ALT水平及HBV DNA的PCR结果的相互关系[英]/LiunggrenKK…JMedVirol.-1993,39.-197用高敏感的多聚酶链反应(PCR)对瑞典HBsAg阳性患者的血清样品...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热启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的技术。PCR所有反应成分被2次加样。先加A液(含dNTPs、一对引物和MgCl_2)与一粒石蜡珠。70℃加热后冷却至室温,使蜡珠先融化后凝固形成蜡盖封住A液,然后在向其上加入B液(含耐热性DNA聚合酶、HBVDNA模板和KCl)并开始循环扩增。当反应管内第一次变性温度升至60℃以上时,中隔蜡层融化,蜡上浮形成防蒸发屏障,A、B两液则由于热分子运动而混匀,从而保证引物与靶基因在较高温度下严格退火以减少错导非特异性扩增和引物聚体形成。提高了PCR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应用这种技术对76例肝炎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HBVDNA检出率为68%,其中HBsAg(+)、HBeAg(+)、抗-HBc(+)血清检出率为100%;HBsAg(+)、抗-HBe(+)、抗-HBc(+)血清检出率为70%;HBsAg(+)、抗-HBC(+)血清检出率为89%;抗HBC(+)血清检出率为对%;标记全阴性血清检出率为33%。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406例患者血清的HBV-DNA,并同时检测乙肝标志物(HBVM),结果表明,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的血清HBV-DNA检出率较高。28名乙肝标志物均为阴性的患者中有2名HBV-DNA阳性;阳性率占7.14%,表明PCR技术比HBVM更为敏感、特异。血清HBV-DNA的检测有助于发现HBsAg阴性的乙肝患者,这对于筛选献血员,保证血源质量及肝病的早期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在广西柳州地区不同人群中的感染状况,并比较静脉毒瘾者与健康体检者HG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与HGV共同感染的特点,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ELA)检测抗-HGV,抗-HCV,HBVM(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并对抗-HGV阳性者随机抽取20例(19%)进一步用逆转录套式PCR(PT-nPCR)法检测  相似文献   

8.
肝硬变内HBV DNA及其五种抗原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取225例人肝硬变活检组织石蜡切片,检测了HBVDNA及其5种抗原。分别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HBxAg、pre-S_1和pre-S_2抗原;用PAP法检测HBsAg和HBcAg;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BVDNA;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双标记方法检测HBVDNA和HBsAg、HBxAg或HBcAg。结果显示,阳性检出率HBsAg为70.0%(128/183例),pre-S_1抗原为64.4%(85/132例)、pre-S_2抗原为61.4%(81/132例),HBxAg为75.3%(113/150例),HBcAg为22.4%(39/174例),HBVDNA为62.4%(58/93例)。双标阳性检出率HBVDNA和HBsAg为37.3%(19/51例),HBVDNA和HBx-Ag为86.3%(44/51例),HBVDNA和HBcAg为39.2%(20/51例)。HBVDNA和HBV5种抗原阳性病例中80%以上均伴有肝细胞不典型增生。这一结果表明,在我国肝硬变的发生发展与HBV慢性感染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46例患者血清的HBV-DNA,并同时检测乙肝标志物(HBVM),结果表明,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的血清HBV-DNA检出率较高。28名乙肝标志物均为阴性的患者中有2名HBV-DNA阳性;也性率占7.14%,表明PCR技术比HBVM更为敏感、特异。血清HBV-DNA的检测有助于发现HBsAg阴性的乙肝患者,这对于筛选献血员,保证血源质量及肝病的早期  相似文献   

10.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单克隆抗体检测57例老年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内Pre-S2蛋白和HBsAg、HBcAg,并与63例非老年患者进行比较。老年组Pre-S2蛋白总阳性率为75.4%(43/57),非老年组为54.0%(34/63),两组差异显著。老年组Pre-S2蛋白阳性细胞数非常显著地高于非老年组,膜型Pre-S2阳性率93.0%(40/43),Pre-S2与HBsAg符合占91.2%(52/57)。43例Pre-S2蛋白阳性标本中血清HBeAg阳性53.5%(23/43),HBeAb阳性41.9%(18/43)。认为老年慢性乙肝肝内Pre-S2蛋白表达高于非老年的,Pre-S2蛋白免疫反应与HBsAg相似并可能在HBsAg免疫特性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及其与病毒复制的关系   总被引:111,自引:0,他引:111  
用抗S和抗前S1单抗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和健康人血清中的HBV前S1抗原,其结果和HBVDNA聚合酶链反应(PCR)、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组中的检出率和相对滴度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P<0.01);在HBeAg阴性组中,抗-HBe阴性人群前S1抗原的检出率和相对滴度也显著高于抗-HBe阳性人群(P<0.01)。前S1抗原和HBVDN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达80%,两者检出率的相关系数r=0.9826(P<0.01)。结论:血清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的存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根据乙型肝炎病毒(HBV)的S区序列设计了3条引物:HBS1、HBS2和HBS3,与HBS1和HBS2配对,经2次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即可在检测有无HBV-DNA存在的同时对其基因型分类,可检出10ag的HBV-DNA,比免疫学方法更灵敏和特异。25份不同亚型的标准血清中的绝大多数用S-PCR和AGID/RPHA的分型结果一致,S-PCR的另一突出优越性的于能够对HBsAg低滴度和阴性标本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GV感染对HBV复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GV感染对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患者血清HBV-DNA.HBV-DNA定量采用荧光信号引物能量转换法.以单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对照研究.结果23例HGV重叠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HBV-DNA、HBeAg和抗-HBe的阳性率分别为56.5%、17.4%和60.9%而34例单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三项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91.2%、85.3%和11.8%.定量分析显示,前组HBV-DNA量为2.02、后组为4.1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GV感染可能会抑制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Nested-PCR技术,检测了52例血清HBV-DNA阳性(PCR检测)产妇和15例血清HBV-DNA阴性(PCR检测)产妇乳汁中的HBV-DNA。结果表明:52例阳性产妇乳汁中HBV-DNA经第一次扩增后,12例HBV-DNA阳性。经第二次扩增后,40例阳性(阳性率76.9%);15例阴性产妇乳汁中HBV-DNA经两次扩增后均为阴性。作者认为,Nested-PCR技术是检测血清HBV-DNA阳性产妇乳汁是否排泌HBV的简便、灵敏、特异的方法。乳汁中含有HBV应停止哺乳。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患者HBV M和HBV DNA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HBV M)与HBV DNA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与临床意义。方法 对414例乙型肝炎的HBV M和HBV DN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HBV M用ELISA定量分析法检测,HBV DNA用斑点杂交法检测。结果 急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 DNA的阳性率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BsAg、抗-HBe、抗-HBc阳性和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的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HBsAg和/或HBeAg的滴度与HBV DNA阳性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HBV DNA是评价HBV活动最理想的标志;抗-HBe的出现不能作为HBV复制停止的指标;HBsAg的滴度和HBeAg的滴度变化可作为临床评价病毒复制程度和  相似文献   

16.
我国8城市HBsAg阳性和阴性乙肝患者的病毒血清型和基 …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目的 对我国8个城市的43株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52株HBsAg阴性血清进行乙肝病毒(HBV)DNA扩增及其血清型和基因型分型,并对该两类血清的乙肝病毒型别构成及其地理分布进行比较。方法 对长春、大同、杭州、深圳、青岛、西安、昆明和拉萨等8个城市共计43例HBsAg阳性和52例HBsAg阴性的乙肝病人血清进行HBV DNA PCR扩增(S基因第33 ̄533位核苷酸)并用PCR扩增产  相似文献   

17.
乙/丙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患者前C区终止变异低频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双重感染患者前C区基因变异,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与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来分析25例HBVDNA和HCVRNA均阳性(A组)和31例HBsAg和HBVDNA阳性但抗-HCV和HCVRNA均阴性(B组)的慢性肝病患者前C区密码28终止变异(终28)。结果HBV和HCV双重感染患者(A组)血清HBVDNA第1次PCR阳性率(16%)明显低于单独HBV感染组(65%)(P<0.001);前C终28检出率(28%)亦明显低于单独HBV感染(68%)(P<0.001)。结论提示双重感染患者HBV前C终止变异低频率可能与HBV低水平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18.
青岛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青岛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情况,对121例母亲是HBV无症状携带者的高危新生儿生后24小时之内采周围静脉血监测HBV标志物与母亲HBV标志物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新生儿HBsAg、HBeAg、HBcAb有一项阳性者88例,HBV感染率为727%(88/121)。母亲HBsAg、HBeAb、HBcAb三项均阳性者24例,所生新生儿HBV一项阳性者22例,感染率为916%(22/24)。提示母婴垂直传播是新生儿HBV感染的重要途径,特别是HBsAg、HBeAg、HBcAb均阳性的母亲,其新生儿HBV感染率最高,阻断HBV母婴传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gA肾病HBV感染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方法利用原位分子杂交(HBVDNA)、免疫组化(HBAg、CD3、CD8)以及HBVDNAHBAg和HBAgCD43双标记技术,对91例IgA肾病肾穿刺标本进行研究。结果肾组织内HBAg阳性率为69.2%。HBVDNA原位杂交阳性率为429%。HBVDNA阳性的病例,双重标记染色发现HBVDNA阳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表达HBcAg或/和HBsAg。HBV感染标记(HBVDNA、HBcAg、HBsAg)阳性组CD3阳性细胞和CD8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并可见数量不等的T淋巴细胞入侵HBcAg及HBsAg阳性肾小管管壁或围绕其周围。结论感染HBV的肾组织细胞能够表达HBAg,并诱导CD3阳性细胞和CD8阳性细胞浸润,从而加重肾小管、间质损害。HBV感染对IgA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及前C变异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明确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BCP)与前C变异株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动态消长,及与HBeAg血清学状态的关系。方法对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105份系列血清进行错配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并对其中15例患者系列血清标本的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BCP和A83变异株感染率均明显增高(62.5%>46.9%;31.3%>12.5%);BPC变异株更多地(14/16)表现为优势积累,且先于HBeAg血清阴转;BCP野株/变异株比例变化影响HBeAg血清学的稳定性。结论两种类型的变异株在炎症活动中均具有选择优势,最终造成HBeAg(-)的HBV感染;可能与HBV感染之持续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