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疗效。方法治疗分硝苯地平组及复方降压片对照组。所有病例均为门诊病例,治疗前常规体检,并且停用降压药物7天左右,用同一水银柱血压计在同一时间测定同日3次血压,以平均值作治疗前血压值。结果硝苯地平组40例治疗后,显效2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复方降压片组38例治疗后,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6例。结论硝苯地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高压制剂,可以作为农村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吲达帕胺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效果。方法以160例老年ISH患者随机分为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吲达帕胺治疗组和硝苯地平缓释片对照组,记录用药前、后4周血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的80%(P<0.01)。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戚劭 《化工之友》2007,26(24):33-34
目的与硝酸甘油对比研究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用于脊柱手术的安全有效性。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脊柱锥体骨折经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硝酸甘油组(N组),每组15例。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手术进入骨质操作后行控制性降压,降压目标为MAP60~65mmHg。R组以瑞芬太尼2μg/kg静注,0.1~0.5μg.kg-1.min-1微量泵维持。N组以硝酸甘油2μg/kg静注,0.5~3μg.kg-1.min-1微量泵维持。降压60min后停止降压。记录MAP、HR、CVP;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手术结束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结果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术中出血量R组显著少于N组(P<0.01)。实施控制性降压后两组病人的MAP均达到预定目标,MAP下降均显著低于降压前(P<0.01)。R组停止降压10min后、N组停止降压30min后MAP恢复至降压前。降压期间R组的HR显著低于降压前(P<0.05,P<0.01),停止降压10min恢复至降压前。N组降压15min后至停止降压30minHR显著高于降压前(P<0.05,P<0.01)。降压开始15min内R组的CVP与降压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N组的CVP显著低于降压前(P<0.05,P<0.01)。结论脊柱手术中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安全、有效、易于调控。与硝酸甘油相比,瑞芬太尼降压更平稳,对CVP影响小,不影响病人术毕清醒拔管,是全麻手术行控制性降压较好的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诱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32例老年高血压与47例老年非高血压外科住院拟行全麻手术患者,均以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诱导。记录诱导前、诱导结束、气管插管5min、10min的血压等指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入选者诱导期间各时间段,心率情况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组诱导期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高于相应时间段的非高血压组(P<0.05),且高血压组诱导期间收缩压波动明显,与诱导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诱导期间高血压组脉压差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诱导期间血压较其非高血压组波动更加显著,但是其波动性仍在可接受范围内,该方法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手术诱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氢氯噻嗪25mg,每日1次,早饭后服用,疗程4周。结果服药4周显效31例,有效15例,无效17例,有效率73.02%。治疗前后血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尿剂是联合用药时的一种有效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雷米普利联合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19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联合应用雷米普利与缬沙坦组)和对照组(雷米普利组),治疗期间每周至少测量血压1次(OBP),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结果两者联合用药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使用雷米普利和缬沙坦与单独使用雷米普利可以有效的控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但两者联合降压疗效优于雷米普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综合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8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单纯治疗组和综合干预组,均给以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综合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认知疗法、运动疗法和心理疏导等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变化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均明显下降,症状改善,治疗前后比较(P≤0.01),综合干预组疗效更为显著,明显优于单纯治疗组(P≤0.01)。结论综合干预可强化患者的健康意识,提高治疗效果,最大限度地降低高血压的危险性,是治疗老年高血压,防止并发症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比索洛尔治疗老年危重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 40例老年危重高血压患者平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小剂量比索洛尔治疗,对照组采用大剂量比索洛尔治疗。结果 2组的血压改善情况类似,都比较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比索洛尔是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特别是伴有心肌缺血、心率加快的高血压患者较适宜的组合降压方案之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卡托普利起始剂量为6.25mg/次,3次/d。同时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20mg,每日2次。对照组仅给予硝苯地平10mg,2次/d。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4周后,2组血压均较治疗前血压呈显著性下降。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观察6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22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肾功能障碍)在静脉应用硝普钠或硝酸酯类药物(消心痛)前后的血尿素氮、肌酐水平,评价药物对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用药前后血浆尿素氮、肌酐水平变化无显著性差异。提示短期、小剂量应用并严密观察肾功能变化,应用硝普钠治疗心力衰竭是安全的。硝普钠具有起效快、作用强、半衰期短的特点,在急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硝普钠是否安全地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患者,尤其是合并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是否可以放心地使用硝普钠常常给临床医生带来困惑。从2001年2月至2003年2月我们对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硝普钠治疗后的肾功能变化的资料加以总结,以了解硝普钠对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了解高血压病联合用药的必要性。方法对120例高血压患者采取单独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和联合倍他洛克两种不同治疗方法,观察治疗前后降压情况、副作用和实验室变化。结果硝苯地平联合倍他洛克治疗高血压疗效优于单独用药组,而且副作用少,耐受性好。结论联合应用硝苯地平和倍他洛克治疗高血压病既可减少药量,减少副作用,又可增加降压效应,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阿托品术前用药在小儿氯胺酮麻醉中对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30例3~8岁患儿随机分为长托宁组和阿托品组,行氯胺酮静脉麻醉或氯胺酮静脉麻醉加连续硬膜外麻醉。记录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给术前用药后阿托品组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增高(P<0.05);长托宁组血压、心率基本不变;氯胺酮麻醉后,阿托品组心率显著增快,血压升高(P<0.01),长托宁组血压、心率虽有所上升,但不显著(P>0.05)。结论长托宁比阿托品更适合作为小儿氯胺酮麻醉的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入选62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睡前服用,1次/d。另入选58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和60例正常体检者分别为单纯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治疗时间12周。检测治疗前后3组研究对象血压、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等因素的变化。结果治疗前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组的血压和血脂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降脂和降压治疗后血压与血脂显著下降(P<0.05)。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组各炎症因子的水平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各炎症因子的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的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高血压的遵医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入选的200例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遵医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干预组的高血压患者在规律用药、监测血压及定期复查方面的遵医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8周治疗后,2组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干预组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遵医依从性,且可以改善患者的血压,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利尿剂(氢氯噻嗪)与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联合应用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接受依那普利10mg+氢氯噻嗪10mg,1次/d,B组接受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0mg,1次/d,治疗8周复查疗效。结果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01)。但A组血压降低效果较B组明显。结论依那普利+氢氯噻嗪的降压效果优于缬沙坦+氢氯噻嗪。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与探讨,以期促进临床合理、规范用药。方法于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在门诊抽取5000张处方,选取使用较为频繁的抗高血压药物且对抗高血压药物应用频度(DDDs)和DDDs前10名的抗高血压药物进行调查,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钙拮抗剂与其他类抗高血压药物应用频度相比存在差异P<0.05,DDDs前10名的抗高血压药物中硝苯地平控释片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相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平稳且此类药物的应用已经从短效向长效方向发展符合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苏为坦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效果。方法用苏为坦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或者是已经使用过其他药物,但并无好转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129眼。每晚点药1次,每次1滴。将连续点药后1,4,12周的眼压与基线眼压进行比较研究,同时观察血压、心率等全身及局部副作用及其患者的依从性。结果使用苏为坦滴眼液后眼压明显下降。连续点药1,4,12周眼压下降分别为(6.78±3.45)mmHg(,5.92±4.29)mmHg(,5.88±4.12)mmHg,P<0.05;降压有效率分别为96%,94%,91%。用药后1,4,12周降压效果比较。用药前后,视力、视野、视乳头杯盘比、血压均无明显改变。有结膜充血的轻度不良反应患者14例,不妨碍继续用药。结论使用苏为坦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良好,对于第1次使用或者已经使用过其他药物的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患者的效果明显,并无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未婚引产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妊娠6~10周要求终止妊娠而无禁忌证的未婚引产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实验组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包括术前的健康教育、放松训练和术中的音乐辅助放松,对照组常规处理。手术前后测量两组心率和血压,评估焦虑自评表和抑郁量自评表、疼痛程度,并对人工流产综合征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受术者焦虑值和抑郁值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30min实验组血压及心率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疼痛率和人流综合征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未婚引产者实施心理干预有助于降低焦虑和抑郁程度,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减轻术中疼痛程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宋丙跃 《化工之友》2008,27(9):31-31
高血压急症是指必须在24h内将血压降至安全水平,是造成心、脑、肾供血不足.病情控制后改用卡托普利与硝普钠,是高血压病程中一种特殊的临床征象.其易患因素复杂,病情表现多样.文章分析了高血压急症的发病机制,阐述了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诊断要点,基于此,探讨了不同高血压急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高血压病诊治过程中,如何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抗高血压药物,综合干预高血压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压、有效保护靶器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根据降压药物特点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对高血压病床用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