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化意象的处理是翻译中的一大难题。汉诗英译中常常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异化策略主要是通过直译、增词、加注等方法来保留其文化意象,而归化策略主要通过释义法舍弃意象,译出其深层含义。《红楼梦》诗词中文化意象的翻译正体现了这一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声声慢>是南宋词人李清照的不朽词作,其英译版本众多.在此,从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三方面对<声声慢>两个译本进行分析、比对,探索易安词作英译风格的再现.古诗词的风格是可译的,可以通过语言、音韵等手段最大限度地移植并再现,希望能为古典诗词的翻译提供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翱翔",古籍中多数指人的遨游,并非指今之空中飞翔之意."昭假",为昭格,假与格古籍中并非全为"至"义,多数用为"告"义.古籍中常见的"昭假"应是"昭告"的意思.此二词之原义,后人多不明,以致误解.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面对这种时境,坚持依礼而行,以礼救世,<论语>中就具体的记述了孔子对"礼"的一些观点.在对<论语>中"礼"的集注的基础上采用整体结构分析的符号方法与具体文化语境分析的方法,按照<论语>中对"礼"的源起、发展这一流动过程来进行分类,在集注的基础上对"礼"加以解读,以期望接近孔子的原意.按照<论语>中对这一流程的记载,大致可分为五个方面:一是礼之因革;二是礼之本;三是礼-乐-仁;四是礼之规定;五是礼之实践.  相似文献   

5.
“仁”的思想是孔子儒家学说最富有特色的重要精髓,在孔子思想学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从“仁”产生的历史渊源入手,分析“仁”的本质内涵,具有积极的历史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类在脱离了原始蒙昧状态后,逐渐对时空永恒和生命短暂的二元对立有了自己的认识,而随着认识的加深,一种强烈的个体生命意识也就随之觉醒。《采薇》和《东山》这两首战争诗从几个方面体现了这种生命意识,而这也正是《诗经》具有永恒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英汉语模糊性在审美地位,表现形式,语域应用等方面都存在显署差异·从而适成汉语中这重要的美学要素在荚译中多有磨蚀.本文将以<荷塘月色>两个英译本为语料,来探讨汉语模糊美在荚译中的磨蚀与再现.  相似文献   

8.
长沙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诚然与<左传>存在关联,但本文对相关文献重新研究后认为,帛书<春秋事语>很可能既非简化<左传>而成的<左传>系统古书,也非<左传>成书所参考的底本,而应是一种颇受<左传>影响的"语"类古佚书.虽然帛书<春秋事语>形式特征与<国语>接近,但帛书<春秋事语>是<国语>选本的有关推测尚缺乏充分依据.  相似文献   

9.
孙子的"五事七计"、"用兵诡道"、"胜败预测"时企业管理创新具有借鉴价值.加强对<孙子兵法·计篇>的研究,对于提高企业领导者的战略决策水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和谐企业环境,以及在决策过程中能够做到开阔视野、掌握全局,扬己之长、避己之短,把握时机、出奇制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面对翻译,不同的译者有着不同的翻译策略.翻译策略的不同.显示的译本也别具一格.朱生豪用短暂的十年译出了莎剧的31部半,部部译文都尽显出朱氏风格.本文试以<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为蓝本来小议朱译中的归化策略,并探其选择归化策略的缘由,以期丰富朱译研究的全面化.  相似文献   

11.
宋人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七汇聚前人五七言律诗对仗技巧,列述"流水对"、"隔句扇对"、"当句有对"、"蹉对"、"借对"、"天生的对"格法数种,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宋人经常提及的对仗技巧,但对于每种格法的分析多语焉不详,缺乏深入探讨,仅列举诗例若干而已.试结合历代诗论著作,分析以上各种对仗格法.  相似文献   

12.
班固始以<书序>"三监"说释<邶><鄘><卫>"三国同风"之缘由,郑玄据此又生异说,以致纠结无穷,终成死结.本文认为.根本原因,是在<诗三百>蜕变为<诗经>的过程中,前后推挽、层层相因的经学阐释所造成的干扰和误导.根据历史还原的原则,本文跟踪考察了关于"三监"性质、人物、地域等方面的纠结,进行系统反思,并追溯了班固、郑玄这两个代表人物在经学阐释上的具体作为及其动因.  相似文献   

13.
从汉译英的特点--意义相符的角度出发,对<红楼梦>的杨译和霍译两个版本中回目的翻译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客明存在的,这种差异的存在会给跨文化间的交流带来消极影响.在此通过对中西方思维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它对翻译的影响,从而提高诗词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谈议论入诗     
从我国古典优秀诗歌的赏析出发,提出并论述了议论入诗务求立论在新,托论于象,寓论于情,且三者有机统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基本属性和重要特点,其产生有其特定的原因.而汉语的模糊性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更为突出,模糊性并不是缺点,相反却是优点.因此这就需要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将语言置身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解读,充分发挥主观形象思维去实现译文和原文内涵情感的深层对等.本文就是基于此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一个重新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在海德格尔那里,"诗"与"思"不可分,诗是他阐发哲学思想的重要方式,而他的现象学方法是一种面对事情本身的方法,是一种在自己的生存处境中察看事实真相、领悟生存意义的方法.本文从海德格尔的视角出发,选取"愁"、"异乡人"、"灵魂与大地"、"语词"等中德诗歌中常见的主题,通过跨文化的诠释,揭示中德诗歌中的生存论意境.  相似文献   

18.
诗歌翻译对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有四大挑战.分别为:"隐"之琢磨不透;"玄"之表意不清,"想"之不合逻辑;"巧"之难以比拟.鉴于此,在诗歌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应把握四大原则:"感受音形美";"揣摩立意美";"体会境界美";"重现综合美".把"尽善尽美"作为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出发点,译者主体性实现的归宿点,以"综合美"的实现,来平衡诸"美"间的冲突,有助于译诗者主体性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9.
浅谈诗歌中的诵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熔时空、远近、情景、现实与幻想等于一炉。文章从引起学生的审美关注,启动学生的诵读兴味,反复诵读、获得美感、加强语感能力的培养3个方面,探讨了诗歌的诵读教学。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讨论了影响当前翻译教学的因素,提出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渗透翻译 理论和技巧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让学生掌握适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一套基础理论、两对核心策略、多种翻译技巧,理论指导实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