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在移动环境中的两个主要问题是分组的丢失和传递。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个新的解决移动IPv6迁移的方法——蜂窝移动IPv6(CMIv6),它可以解决移动结点在小的无线信元间高速移动时所带来的中断问题。CMIv6能够解决在较小的蜂窝覆盖面之内,高速移动过程中,传送分组交换数据或实时语音信息时,所产生的通信中断问题。这对未来的移动通信趋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周莲英  王亮 《计算机应用》2012,32(6):1491-1494
在层次移动IPv6中,当移动节点(MN)和通信对端(CN)之间存在更短路由时,二者之间的通信分组仍然要通过移动锚点(MAP)转发,造成了不必要的分组传输时延及系统开销;并且其按照先后顺序进行的域间绑定更新过程有一定的绑定更新时延。为此提出一种改进型层次IPv6,将路由优化分组通信技术应用于层次移动IPv6中,使用条件是分组传输与绑定更新数目比(PBR)达到给定的临界值;同时改进了域间切换的绑定更新流程。理论分析表明,改进型层次移动IPv6相对于层次移动IPv6在系统开销、绑定更新时延及分组传输时延等方面均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在移动IPv6网络中,移动节点在不同子网间移动时产生切换,由此而产生的延时和丢包问题限制了移动IPv6的应用;可见,移动IPv6切换技术的研究刻不容缓.乒乓移动作为移动网络中的一种典型移动方式,对切换尤为敏感.本文在详细阐述了层次型移动IPv6快速切换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采用模拟仿真工具NS-2模拟了基于乒乓移动的层次型移动IPv6快速切换,证明此种策略在乒乓移动情况下存在严重的通信中断.最后针对乒乓移动的特性提出一种基于限时保留地址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4.
陈亮 《福建电脑》2009,25(11):38-39,36
移动IPv6是一种在因特网上提供移动功能的网络层方案。它使移动节点在切换链路时不中断正在进行的通信,是目前因特网协议的研究热点,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移动IPv6协议的基本概念、工作机制、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移动IPv6切换机制依然存在切换时延在,分组丢失等问题。移动IPv6切换的关键问题是移动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主动预测邻居切换移动IPv6切换机制,采用主动自适应预测算法,根据网络和移动主机的运动状态智能的预测主机的切换,实现快速平滑切换。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制大大减少了切换时延和切换次数,提高了系统的切换性能,保证了网络的QoS。  相似文献   

6.
基于HMIPv6的域间无缝切换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用移动IPv6协议进行节点的移动性管理过程中,切换问题是影响管理性能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需对移动IPv6切换性能进行优化,HMIPv6正是对移动IPv6进行优化的一种协议.但在HMIPv6协议中还存在域间切换问题,在分析了域间切换问题产生的基础之上,给出了主要解决的思路,并提出了基于提前绑定更新选项的HMIPv6域间无缝切换方案--S-EBUO,以优化移动IPv6切换延迟和分组发送延迟,最后利用NS-2网络模拟器仿真实验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移动IPv6是一个庞杂的协议,包含的内容非常多,而且目前还在继续发展。上期我们介绍了移动IP产生的背景、移动IPv6协议工作原理,以及移动IPv4协议不足之处;本期将和您一起探讨移动IPv6如何解决移动性问题,以及移动IPv6协议走向真正的实用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移动IPv6:移动通信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IPv6是一个庞杂的协议.包含的内容非常多.而且目前还在继续发展。上期我们介绍了移动IP产生的背景.移动IPv6协议工作原理。以及移动IPv4协议不足之处;本期将和您一起探讨移动IPv6如何解决移动性问题.以及移动IPv8协议走向真正的实用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LTE等新兴业务及技术的发展, IPv4地址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从移动分组域向IPv6演进过程中地址需求出发,提出解决演进过程中地址不足问题的建设方案,然后结合周边网元部署情况,提出对周边网元的改造需求。在IPv6广泛应用之前,提供了一个解决IPv4地址紧缺和电信运营商业务快速发展相互矛盾问题的有效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0.
层次型移动IPv6域间无缝切换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蕾  杨鹏  何剑锋 《计算机工程》2008,34(24):85-87
针对层次型移动IPv6协议中存在的域间切换问题,提出一种交互式实时应用的层次型移动IPv6域间快速无缝切换方案,该方案能够优化移动IPv6的切换延迟以及分组发送延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在分级移动IPv6(HMIPv6)中,MAP选取的不合理往往会造成移动节点(MN)通信服务延时增加和MAP负载过于集中。该文综合考虑了MN的移动速度、移动轨迹等因素,提出一种新的基于MN移动特征的MAP选择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根据MN 的运动特征和网络当前拓扑结构特点来选取移动代理MAP,有效地降低了MN的服务延时,更合理地利用了HMIPv6网络中的MAP资源。  相似文献   

12.
移动IPv6技术可支持网络访问的双向性、移动性,以及实时多媒体业务等。当前的移动IPv6协议及NEMO协议虽然较支持了移动性。然而其仅能支持单一的网络接口通信。本文对移动IPv6多接入问题,开展了研究。本文对IPv6协议及NEMO协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一种移动IPv6多接入技术详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Secure mobile communication is essential for the pervasive accessibility of critic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Connecting control systems with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wireless telemetry and mobile user interaction with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systems are examples of services that motivate the need for secure mobile communication. Mobile IPv6 is being touted to provide communication support for such services. The security of Mobile IPv6 poses key challenges impeding its wide-scale adoption. Several security mechanisms have been proposed in the literature. This paper surveys security vulnerabilities of Mobile IPv6, provides a taxonomy for the main existing and proposed solutions, and then extends to outline some open issues.  相似文献   

14.
The Mobile IPv6 protocol is a major solution to supply mobility services on the Internet. Many networking vendors have already implemented it in their operating systems and equipments. Moreover, it was recently selected to provide permanent IP addresses to end-users of WiMAX and 3GPP2. Mobile IPv6 relies on a specific router called the home agent that hides location changes of the mobile nodes from the rest of the Internet. To do so, the mobile nodes’ traffic must flow through the home agent. This mandatory deviation produces longer paths and higher communication delays.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describe a new approach to address deployments of Mobile IPv6 based on graph theory and could be applied to any operator’s network. In particular, we use notions of centrality in graphs to quantify increases of communication distances induced by dogleg routing and identify relevant home agents locations. We evaluate this approach using real-world network topologies and show that the obtained Mobile IPv6 performance could be close to direct paths ones.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generic and can be used to achieve efficient deployments of Mobile IPv6 as well as Home Agent Migration: a new Mobile IPv6 architecture using several distributed home agents.  相似文献   

15.
移动IPv6是新一代互联网移动通信协议,一经定义便被3G标准技术框架所采纳和推广。但因其移动性、无线链路接入及协议自身的复杂性等特点,移动IPv6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安全问题。从其工作机制出发揭示了移动IPv6的安全漏洞,总结了其自身提供的安全措施。其中IPSec是作为一种安全机制被引入IPv6并强制实施。重点分析了IPSec和移动IPv6融合时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在移动IPv6中应用IPSec的两种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6.
移动互联网是Internet发展的一种趋势.移动IPv6为移动互联网提供了保障.本文概述了移动IPv6技术,指出了现有的QoS体系结构在移动IPv6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并详细分析了预先资源预留、QoS对象选项、RSVP和移动IPv6协议结合等几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移动IPv6的切换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孔祥松  贾卓生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8):1453-1455,1502
移动节点在两个不同子网之间移动时将产生切换,移动节点的切换技术是保证实时业务服务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IETF正在开发快速切换和层次型移动IPv6来为移动IPv6提供切换机制.先简单介绍了移动IPv6的原理,在此基础上对移动IPv6的关键技术之一——移动节点越区切换技术作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并给出了一个在层次型移动IPv6模型下的快速切换方案.  相似文献   

18.
移动节点在两个子网之间移动时将产生切换,而基本的移动IPv6切换延迟太大,不能满足实时业务的要求,因此IETF提出了移动IPv6快速切换协议.本文对移动IPv6的切换原理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对目前快速移动IPv6和层次移动IPv6切换进行了比较,并提出快速层次移动IPv6的切换方案,减小移动IPv6的切换时延,提高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9.
移动IPv6由于其移动性要求而引入了一系列新的安全问题。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移动IPv6及其特点,然后分析了移动IPv6中的各种新的安全威胁,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