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以还原糖和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薏仁醋酿造中液化及糖化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再联合响应面试验对显著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建立薏仁液化及糖化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薏仁糖化醪还原糖和总黄酮含量的3个主要因素分别为液化温度、液化时间和糖化酶添加量;薏仁液化及糖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高粱添加量0.8倍,料水比1∶3,α-淀粉酶添加量0.3%,液化温度81.5℃,液化时间47min,糖化酶添加量1.9%,糖化温度60℃,糖化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薏仁糖化醪还原糖含量可达13.2g/dL,总黄酮含量可达136.55mg/100g。该研究为薏仁醋产品研发中的液化及糖化工艺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液化法酿造燕麦黄酒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炒制后粉碎的裸燕麦为原料,葡萄糖当量值、还原糖含量与固形物含量作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对液化法酿造燕麦黄酒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液化工艺条件为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5 U/g、液化温度95℃、液化时间40 min;最佳糖化条件为糖化酶添加量100U/g、糖化温度65℃、糖化时间180 min;最佳主发酵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5、发酵温度30℃、酵母添加量为0.25%、发酵时间5 d。在此条件下,16℃稳定25 d后得到燕麦黄酒,口味醇和爽口,品质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的各项要求。本研究及结果可为燕麦黄酒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以苦荞、燕麦、杏鲍菇三者为原料的复合粉进行液化和糖化工艺研究。将三种原料进行不同比例的复配,根据氨基酸参考模式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各蛋白的营养价值进行比较,得出营养价值最高的复配比例。在此基础上,添加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进行酶解,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不同加酶量、酶解时间和温度对复配粉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最佳原料复配比为:燕麦∶杏鲍菇∶苦荞=2∶1∶11,此时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值为95.88,接近氨基酸参考模式。最佳液化条件为:α-淀粉酶加酶量6 U/g、时间40 min、温度60℃;最佳糖化条件为:β-淀粉酶加量1000 U/g、时间2.5 h、温度55℃,在此工艺条件下,还原糖含量达到了25.43%。通过氨基酸复配及液化、糖化工艺处理的复合粉,其营养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以青稞和贡米为酿酒原料,以葡萄糖当量值(DE值)为指标,对新型青稞酒发酵前淀粉液化和糖化工艺优化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不同因素对青稞和贡米混合料中的淀粉液化及糖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液化条件为:温度65℃,时间5h,α-淀粉酶添加量4U/g,p H值6.0;最优糖化条件为:时间45h,温度60℃,p H值5.5,糖化酶添加量100U/g。在此工艺条件下水解液中还原糖的含量和DE值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5.
对橡子粉酶法制备低聚异麦芽糖的工艺过程进行优化,以期提高低聚异麦芽糖中异麦芽糖、潘糖和异麦芽三糖的含量。采用Box-Benhnken响应面法,优化以耐高温α-淀粉酶液化橡子粉的工艺条件。最佳的液化工艺条件为:以DE值13%为最佳液化指标,液化时间31 min、液化温度95℃、液化p H6.6、酶添加量13 U/g,结合生产实际最佳条件下的DE值为12.91%;继而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以普鲁兰酶、β-淀粉酶糖化橡子粉液化液的工艺条件,得到最佳的糖化工艺条件为:普鲁兰酶添加量25 U/g、β-淀粉酶添加量130 U/g、温度60℃、时间10 h,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糖化转苷后的(IG2+P+IG3)含量为36.11%±0.17%;转苷工艺过程的α-葡萄糖转苷酶最佳添加量为1.5 U/g,最佳条件下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三糖含量之和为36.27%±0.18%。  相似文献   

6.
以小米、藜麦为原料,探讨了二者复配后最佳的液化、糖化条件及乳化剂、增稠剂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确定了小米-藜麦复配谷物粉的最佳液化及糖化条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体系稳定剂添加配方。结果表明,最佳液化条件为:α-淀粉酶添加量6 U/g,作用时间40 min,液化温度70℃,p H7;最佳糖化条件为:β-淀粉酶添加量120 U/g,糖化温度65℃,作用时间60 min,p H6.5。优化的稳定剂配方: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0.05%,蔗糖脂肪酸酯0.05%,黄原胶0.064%,CMC 0.008%,海藻酸钠0.036%。此工艺条件下的小米-藜麦饮品中还原糖含量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7.
凉薯液化糖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论述不同因素对凉薯淀粉液化糖化过程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通过试验得出最佳液化条件:液化温度为95℃,pH为6.0,α-淀粉酶添加量为12U/g,液化时间为60min;最佳糖化条件:糖化温度为55℃,pH为4.0,糖化酶添加量为160 U/g,糖化时间为2 h.结果表明工艺的还原糖产量较高,为凉薯酒的酿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玉米粉液化及糖化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粉为原料,葡萄糖当量(DE)值作为评价指标,研究料液比、时间、酶添加量、温度、pH值对玉米粉液化及糖化效果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液化、糖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将玉米粉加水配制成料液比1∶4(g∶mL)的浆料,调pH 6.2,最佳液化工艺条件为α-淀粉酶添加量8 U/g、液化温度80 ℃、液化时间60 min、液化液调pH 4.3;最佳糖化条件为糖化酶添加量250 U/g、糖化温度60 ℃、糖化时间12 h。在此最佳条件下,葡萄糖当量值达到93.1%。  相似文献   

9.
刘鹤祥  乔羽  王如福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0):170-177,183
为提高藜麦发酵产品的最终质量,获得发酵性能良好且含有更多功能成分的藜麦糖化醪,以藜麦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对藜麦糖化的9个影响因素进行评价,之后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优化糖化工艺。结果表明,具有显著效应的四个因素为加水量、α-淀粉酶添加量、液化时间和糖化时间,藜麦糖化的最佳工艺为:加水量500%、糊化温度80 ℃、糊化时间40 min、液化酶添加量800 U/g、液化温度80 ℃、液化时间17 min、糖化酶添加量4000 U/g、糖化温度65 ℃、糖化时间50 min。在此最佳条件下,藜麦糖化醪总黄酮含量为185 mg/100 mL,还原糖含量为11.9 g/100 mL,且藜麦糖化醪具有藜麦特有的清香。本研究旨在为藜麦发酵产品的产业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以糯米、粳米和面粉为原料,对米酸汤品质、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并与感官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以米浆为研究对象,还原糖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为评价指标,对米浆液化、糖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感官评分最高的原料配比是糯米∶粳米∶面粉为2∶1∶1;感官评分与黏度、总酸、还原糖、粒径、蛋白质、TSS、b~*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92,0.862,0.861,0.861,0.841,0.822),与L~*呈极显著负相关(r为-0.885);不同原料配比米酸汤品质指标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联系。米浆液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化时间30min,液化温度85℃,液化酶添加量40U/g,pH 6。米浆糖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糖化时间1.5h,糖化温度60℃,糖化酶添加量1 000U/g,pH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