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迪  胡岩 《电气开关》2013,(6):63-65,68
忆阻器被认为是除电阻、电感、电容外的第四种基本电路元件,是一种有记忆功能的非线性电阻。用simulink软件对其VI特性进行仿真。混沌现象是一种确定性的非线性运动,在非线性控制领域,混沌电路的设计则是混沌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基础,采用一种新型的非线性元件(忆阻器)对一种典型的产生混沌现象的电路——蔡氏混沌电路进行分析研究,并且与原蔡氏电路波形进行比较,观察其变化。  相似文献   

2.
由于纳米尺度的忆阻器件不能直接用于电路研究,目前仍通过搭建等效电路的方法实现忆阻元件的功能。有别于采用模拟器件的忆阻器等效电路模型,本文提出了几种基于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大功率忆阻器实现方法,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电路模型的功率等级由功率半导体器件参数决定。接着,本文制作了一台磁控型忆阻器原理样机,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该忆阻器电路模型具有功率调节范围大、忆阻特性易于调整等优点。最后,本文探讨了忆阻器在直流断路器等大功率场合的应用,为拓展忆阻器今后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微腔结构介质阻挡放电的非线性电阻特性,搭建微腔结构介质阻挡放电的仿真模型,研究其放电过程中的电压和电流关系从而得到其伏安特性曲线.根据忆阻器数学模型及忆阻器物理模型,建立忆阻器的MATLAB仿真平台.应用阻变机理对忆阻器的伏安特性进行分析并与介质阻挡放电的伏安特性进行比较,发现微腔介质阻挡放电过程中的伏安特性与忆阻器的忆阻特性相似.从电荷转移角度进一步分析微腔介质阻挡放电过程中的忆阻特性.  相似文献   

4.
忆阻器是一种结构简单、功耗小和操作速度快的新兴非线性存储器,兼具记忆和逻辑运算的功能,忆阻器与生物大脑的神经突触类似,是一种极具潜力替代当前计算系统的电子材料。简述了忆阻器的基本原理与特性、忆阻器在模拟突触可塑性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忆阻器材料在人工神经突触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忆阻器材料在人工神经突触研究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忆阻器具有纳米级尺寸、低功耗、类似神经突触等优点,在神经计算、图像分类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忆阻器卷积神经网络的面部表情识别方法,首先基于忆阻器构建了ResNet卷积神经网络,并对ResNet网络进行剪枝操作,然后将ResNet模型的所有卷积层以及全连接层的权重映射为忆阻器十字交叉阵列中忆阻器的忆导值。实验结果显示忆阻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在FER2013数据集上的识别准确率为63.82%,在CK+数据集上的识别准确率为93.95%。相比与原卷积网路,准确率损失仅分别为0.31%和0.76%。最后测试了忆阻器的非理想特性对准确率的影响,为忆阻器神经网络的实际部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介质阻挡放电放电间隙的伏安特性,搭建同轴介质下介质阻挡放电的电路模型,研究其放电过程中的电压和电流关系从而得到其伏安特性曲线,对放电过程中的气体电压、放电电流和电荷变化进行分析。搭建忆阻器Matlab仿真模型,仿真得到忆阻器的伏安特性曲线,对忆阻器电气特性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比较发现介质阻挡放电过程中具有忆阻特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另一种新的受控元件——受控变压器。文中仅在压控、流控、磁控、荷控变比情况下导出八种自控的双口变压器与四种他控的三口变压器的端口方程,用线性双口受控源。单口线性电容元件与模拟乘法元件来综合的电路模型和目前考虑到的一些应用:单口非线性具有立方规律的电阻(电导、忆阻、亿导)元件、具有反比规律的电阻(负忆阻、负忆导)元件,Ⅲ、Ⅳ、Ⅸ、Ⅹ型三口联接器等。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传统模拟PI控制器参数不易整定以及面对被控对象发生变化时无法在线进行参数调整的问题,引入了忆阻器件实现了控制器参数可在线调整。同时针对忆阻器阻值大小不易确定的问题,引入了模糊算法,将模糊算法与忆阻PI控制器进行结合,设计了一种模糊忆阻PI控制系统,实现了控制器参数的自适应调整。在理论推导的基础上,进行了Multisim仿真与电路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模糊算法的自适应忆阻PI控制系统与传统模拟PI控制器相比,参数可以进行在线调整,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且基于模糊算法的自适应忆阻PI控制系统可以将系统的超调量降低66.27%,具有更好的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9.
该模拟电路基于磁通控制的浮地忆阻器仿真器,它由常规电路元件组成并应用到MC低通滤波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模拟器有一个滞后的伏安特性以及其相应的MC低通滤波器具有时变特性。  相似文献   

10.
气体放电灯的电路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状态下的气体放电灯,通常认为具有电阻电感特性(R-L),但是随着电路理论的发展以及气体放电灯的广泛应用,根据它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特性,我们认为用现有的R、L、C以及它们的组合来表示它的电路特性是不合适的。本文从电路理论以及大量的实验结果说明了这个问题,并认为气体放电灯的电路特性应该用“流控忆阻器”来表征。正确认识气体放电灯的电路特性,对制灯工业及镇流器的设计、生产和发展都有指导意义,对气体放电灯也将出现一系列新的更合理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应用QJ55型直流比较仪电桥(改进型)测量高精度的空气电阻的方法。利用改进型QJ55直流电流比较仪电桥的现有高阻线路对高精度空气电阻的测量进行了分析和试验。从电桥原理入手,分析了对新型的精密空气电阻进行测量的可行性,并用实验进行了证实,根据现有电路特点对现有的接线方式进行了计算,并用数据证明了分析和计算的准确可靠。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在不改变现有实验设备情况下测量出高精度的空气电阻值,提高标准设备的应用范围,扩展标准器本身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GTR实现的电子型负电阻的原理及其应用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力系统动态物理模拟中,为使模拟同步发电机的励磁绕组的时间常数等于原型同步发电机励磁绕组的时间常数,需要通过串接负电阻来进行补偿。借鉴线性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设计了利用功率三极管GTR实现的大功率电子型负阻器,并详细介绍了其设计电路和工作原理。通过实验,研究了其静态和动态特性。结果表明所研制的电子型负阻器线性度好,动态响应快。励磁系统动态特性模拟的应用实验进一步表明,所研制的负阻器的阻值可调范围大,运行稳定性高,尤其在高补偿度工况下不会产生自激现象等。  相似文献   

13.
罗方玲 《电气开关》2015,53(2):36-38
基于忆阻器的van der Pol混沌系统的混沌特性,采用了线性反馈同步的控制方法,给出了基于忆阻器的van der Pol混沌系统实现同步的控制参数的取值范围,并通过数值仿真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带阻三极管是一种内含一个或数个电阻的三极管,其外形往往与同类普通三极管没什么区别。但在电路中大都不能互换,而且盲目代换往往会烧坏管子或引起电路故障。近年来,随着电子元器件及整机的发展,带阻三极管的应用已十分普及,尤以录、放像机中应用最多。  相似文献   

15.
向波 《电工技术》2023,(21):130-133
将双曲余弦忆阻器模型引入退化Jerk系统,设计了一个新的忆阻混沌系统。利用数值仿真对系统进行研究,通过相图、分岔图、Lyapunov指数谱等分析了系统的动力学行为。新系统不仅存在依赖于忆阻初始条件变化的无限多共存吸引子的多稳定现象,还存在依赖于系统参数变化的周期极限环和混沌吸引子。最后在Simulink结果中观测到与数值仿真一致的结果,证明了系统的存在性和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能源危机的到来,智能电网技术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重点。而与此同时,智能发电、输电、变配电、用电以及智能调度等各个环节所取得的技术性突破也为智能电网的大规模实现提供了可能。然而,智能电网结构复杂,电气设备分布广泛,应用需求多,这些特点都给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挑战。针对智能电网的安全运行问题,提出了将忆阻器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构建出基于忆阻神经网络的智能电网运行状态监控系统,从而可以利用忆阻器所具有的记忆功能,节省人工神经网络的权值传输时间,提高神经网络的数据训练效率,保证了监控系统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带阻晶体管     
陈珊 《电气时代》1998,(10):37-37
在一些录像机、大屏幕彩色电视机中使用一种带阻晶体管,作反相器或跟随器。这类管子的外形类似于一般普通的晶体三极管,但其内部结构却与普通三极管有所不同。其基极与外电路之间串接一个电阻(R_1),基极与发射极之间并接一个电阻(R_2)。在制造过程中,这些电阻是用二极管构成的,故带阻晶体管实为二极管-三极管组合器件。它的检测方法同普通三极管,只是注意测量这类管子正、反阻值时,其阻值与普通三极管不同。带阻晶体管的输入端无需增加元件,便可与逻辑电平电路直接相匹配,使用极为方便。  相似文献   

18.
闻成 《家用电器》2002,(6):47-48
带阻三极管是三极管的一种派生型,其结构是将三极管芯和限流电阻做在一起,同封在一个外壳内。应用带阻三极管不仅可减少电路上的元件和焊点,给电路设计、制造及检修带来方便,而且由于具有较大的输入阻抗和低噪音性能,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带阻三极管在录像机和高品质彩电中应用较多,  相似文献   

19.
为了测量电动机,变压器及继电器等线圈的直流电阻,提供了一种电阻-电压变换电路来测量线圈电流电阻,该电路测得的电阻误差在1%左右,用它来测量电动机的温升也能较好地满足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20.
带阻三极管的结构如图1所示,三极管的内部串联~只电阻R1在b极上,并且b—e结上又并联一只电阻R2。有了R1、R2,可以省去电路的匹配电阻,从而简化电路,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带阻三极管近年来在彩电、碟机、功放等电器中应用日益广泛。熟悉其内部结构,了解其命名规律,有利于维修中的变通代换。本文介绍ROHM(罗姆)公司的DT系列带阻三极管的命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