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干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简称服药依从性)是指艾滋病患者严格遵从医务人员治疗处方方案服用药物,包括在正确时间服用正确剂量的药物~([1]).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在湖南、湖北、安徽3省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对308名接受免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患者进行现场调查.采用美国社区艾滋病临床研究抗逆转录病毒用筠自陈式问卷(CPCRA)和SF-36生活质量问卷,通过面对面访谈收集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服药平均依从程度为94.0%,有20.5%的患者属于服药依从性差.SF-36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均显著低于常模(p<0.05).服药依从程度好的患者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领域得分优于依从程度差的患者(P<0.05).吸毒、治疗时间、药物不良反应、机会性感染影响生活质量.结论 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偏低.为达到治疗目标.需通过综合干预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同时应管理患者吸毒行为、机会性感染及药物不良反应,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左玲燕  李太生  谢静  韩扬  徐珊  李雁凌 《现代护理》2007,13(20):1940-1942
目的探讨有效的教育指导方法,提高我国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103例艾滋病患者开始抗病毒治疗前及治疗1、3、6、9、12个月末进行教育指导。结果患者对疾病及药物治疗的认知程度显著改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擅自停、换药物和私自退出治疗的情况,病毒复制被控制,实现了免疫功能重建。结论优质的教育指导能够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服药依从性,取得最佳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有效的教育指导方法,提高我国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103例艾滋病患者开始抗病毒治疗前及治疗1、3、6、9、12个月末进行教育指导.结果 患者对疾病及药物治疗的认知程度显著改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擅自停、换药物和私自退出治疗的情况,病毒复制被控制,实现了免疫功能重建.结论 优质的教育指导能够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服药依从性,取得最佳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广西横县老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长期生存率及其影响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寿命表法分析2005年9月至2011年10月在广西横县人民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老年艾滋病患者176例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6年间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27例,总病死率15.34%(27/176)。第1~6年累计生存率分别是89.00%、81.00%、74.00%、65.00%、65.00%、65.00%。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壮族死亡危险度比汉族高(HR=7.328,95%CI:2.861~18.771),WHO临床Ⅰ期或Ⅱ期死亡危险度比Ⅲ期或Ⅳ期低(HR=0.246,95%CI:0.103~0.586),血红蛋白低者死亡风险度较高(HR=0.977,95%CI:0.957~0.997),CD4细胞计数低者死亡危险度较高(HR=0.995,95%CI:0.991~1.000)。结论广西横县老年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率较低,HIV临床Ⅲ期或Ⅳ期、血红蛋白低、CD4细胞计数低、壮族是影响本组老年HIV/AIDS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抗病毒治疗、关注壮族患者可能是提高该县老年HIV/AIDS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CD4+T细胞计数长期处于较低水平的原因.方法:选取22例门诊治疗随访1年以上且CD4+T细胞一直低于200个/μL的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取血进行病毒载量和耐药检测,结合患者临床治疗的资料进行原因分析.结果:上海地区经HAART后CD4+T细胞数值仍持续低于200个/μL的AIDS患者,可能受耐药、依从性差、年龄偏大及抗病毒药物具有的骨髓抑制不良反应等因素的影响.结论:临床AIDS患者中,若有在病毒载量控制良好的情况下CD4+T细胞长期较低者,需结其合个人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临沧地区2009~2014年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 )的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IDS)患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病毒载量的变化情况及病毒学治疗效果。方法监测云南省临沧地区2009~2014年接受 HAART的AIDS患者血浆HIV‐1病毒载量,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若患者接受治疗后病毒载量仍大于1000 copy/mL则为治疗失败。结果病毒学治疗失败率为14.34%(1935/13491);儿童组病毒学治疗失败率为15.53%(50/322),成人组失败率为14.31%(1885/13169),成人组与儿童组病毒学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P>0.05);男性病毒学治疗失败率为16.34%(1156/7076),女性失败率为12.14%(779/6415),男性与女性病毒学失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6,P<0.01)。结论HAART能明显延缓AIDS患者的疾病进程,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早期,外周血、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及淋巴结中单个核细胞中HIV-1 DNA量的差异.方法 收集2006至201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规律随诊的留取有外周血、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及淋巴结标本的HIV-1/AIDS患者,共11例.平均年龄39(25~55)岁,收集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患者的外周血、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及淋巴结标本,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用DNA抽提试剂盒提取DNA,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HIV-1 DNA拷贝数.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比较各实验组之间HIV-1 DNA拷贝数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不同部位HIV-1 DNA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7.636,P<0.01),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HIV-1 DNA量[(10714±2043)拷贝/106细胞]和淋巴结内[(9145±1202)拷贝/106细胞]高于外周血[(66±8)拷贝/106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均为0.00,P值均<0.05)],治疗前淋巴结与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中的HIV-1 DNA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46.00,P>0.05);抗逆转录病毒治疗12周后,不同部位HIV-1 DNA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000,P<0.01);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HIV-1 DNA量[(1701±790)拷贝/106细胞]和淋巴结内[(11591±1781)拷贝/106细胞]高于外周血[(18±3)拷贝/106细胞(U值均为0.00,P值均<0.05)];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HIV-1 DNA水平从平均10714拷贝/106细胞降低至平均1701拷贝/106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34,P<0.05)外周血HIV-1 DNA水平从平均66拷贝/106细胞降低至平均18拷贝/106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34,P<0.05).结论 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及淋巴结是HIV-1 DNA储存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也称抗HIV治疗,是通过抑制HIV在HIV/AIDS患者体内的复制,从而减少体内HIV数量,减少对机体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的破坏[1],使机体免疫功能重建。ART虽不能根除体内的HIV,但能使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率减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生命延长[2]。然而,患者一旦开始了ART,就需要持续治疗下去,用药依从性成为ART的主要问题。依从性差的ART会导致治疗失败,增加HIV/AIDS患者死亡率,同时也增加了卫生资源的浪费[3]。欧美国家对ART的用药依从问题很重视,研究和报道较多,而国内相关用药依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广西横县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早期的生存情况及影响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05年9月至2011年5月521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开始6个月的资料,分析生存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521例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开始6个月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57例,死于药物相关毒副作用2例,总生存率88畅7%.吸毒者、经异性感染者生存率分别为77畅7%、96畅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畅001);WHO临床Ⅱ期、Ⅲ期、Ⅳ期生存率分别为95畅9%、83畅3%、74畅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畅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60岁患者死亡危险度(HR=3畅203,95% CI:1畅233~8畅319)和60岁以上患者死亡危险度(HR=2畅669,95% CI:1畅103~6畅463)比50岁以下患者高;经异性途径感染者死亡危险度(HR=0畅120,95%CI:0畅055~0畅264)比静脉吸毒者低;WHO临床Ⅲ期死亡危险度(HR=4畅020,95%CI:1畅994~8畅105)和Ⅳ期死亡危险度(HR=3畅993,95%CI:1畅790~8畅908)比Ⅱ期高,CD4细胞计数大于200个/μl 者死亡危险度(HR=0畅254,95% CI:0畅075~0畅866)比小于50个/μl 者低(P<0畅05).结论广西横县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早期生存率较低,年龄50岁以上、吸毒、CD4细胞计数低、治疗晚是影响早期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及早抗病毒治疗,关注吸毒人员和老年患者可能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HAART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措施,采用HIV/AIDS生存质量表(HIV/AIDSQOL-46)调查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两组患者乳酸酸中毒等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HAART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6.6%)明显低于对照组(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68,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总评分(138.25±14.13)分优于对照组(67.38±10.6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736,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HAART患者乳酸酸中毒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抗病毒治疗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05-2013年温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人群治疗前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抗病毒治疗管理"数据库收集2005-2013年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入组时的基本情况表,建立Excel数据库,并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974例患者中76.8%为男性,平均年龄(44.639±14.63)岁,以35~岁组患者最多,占27.6%,本地户籍为77.0%,外地户籍为23.0%,2009-2013年外地户籍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最多(70.3%),2005-2013年同性性传播比例呈逐年增长趋势。样本来源多来自于医疗机构,占63.2%。治疗前基线CD4+T淋巴细胞平均值为(172.16±110.36)个/μl,20.1%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50个/μl,54.7%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治疗前患者的临床分期,2010-2013年Ⅰ期所占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Ⅳ期所占的比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结论温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时机仍较晚,但逐渐有所提高,应采取措施及早发现和治疗患者,同时应重视流动人口、男男性行为者的艾滋病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筛选AIDS患者血浆中与HAART疗效相关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为临床疗效评估提供新型检测分子,指导AIDS治疗的预后判断.方法 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2月由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一科收集的艾滋病患者血浆,包括病毒学治疗有效组10例(病毒载量< 50拷贝/ml)和病毒学治疗失败组11例(病毒载量>50拷贝/ml),入组患者年龄22 ~ 63岁.血浆样品用Bio-rad公司血浆高丰度蛋白质去除试剂盒处理,去除血浆中的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G.处理后的血浆蛋白质样品通过二维凝胶电泳(2DE)进行分离,采用ImageMaster软件分析获得的电泳图谱,找到与疗效相关的差异蛋白质.差异蛋白质点经过胰酶酶切后,通过在线纳升级反向液相色谱串联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分析鉴定.结果 血浆经过高丰度蛋白去除试剂盒处理后,低丰度的蛋白质得到了有效的富集.共发现了6个在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血浆样品中表达差异的蛋白质点.这些差异蛋白质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得到准确鉴定,包括血清转铁蛋白、血清β纤维蛋白原等.结论 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血清转铁蛋白等蛋白质在艾滋病患者血浆中表达水平与治疗过程中病毒载量相关,它们可能是评价抗病毒治疗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艾滋病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98例艾滋病患者,按病程进展分为无症状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者100例(I组)和发生多种并发症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98例(Ⅱ组);并按是否接受HAART分为Ia、Ib组和Ⅱa、Ⅱb组;另选取50例心血管无异常发现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对所有对象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并对左心室功能相关指标作比较分析。结果(1)与NC组比较,I组、Ⅱ组患者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IDd)、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LVIDs)、左心室舒张晚期充盈峰(A峰)、等容舒张时间(IVRT)、E峰减速时间(DT)明显增加(P〈0.001);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a)、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d)和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s)、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室间隔增厚率(△IVST%)、左心室后壁增厚率(△LVPWT%)、左心室舒张早期充盈峰(E峰)、E/A值均明显减小(P〈0.001);(2)I组患者:Ia组与Ib组相比,IVSTd、LVIDd、LVPWTd、ⅣSTs、LVIDs、LVPWTs、EF、FS、△IVST%、△LVP-WT%、E峰、A峰、E/A值、IVRT及D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艾滋病患者:Ⅱa组与Ⅱb组相比,IVSTd、LVIDd、LVPWTd、IVSTs、LVIDs、LVPWTs、EF、FS、△IVST%、△LVPWT%、E峰、A峰、E/A值、IVRT及D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正常人群比较,艾滋病患者心功能相对减低。而在一定时间内,HAART对艾滋病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WHOQOL-HIV生存质量简表对102例已经开始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进行6个月的动态追踪,分析抗病毒治疗时间、免疫学变化及药物毒副作用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随着高效联合抗病毒时间的延长,艾滋病患者的独立领域得分逐渐升高,心理和环境领域的得分在开始抗病毒治疗7~24个月的患者得分最高,抗病毒治疗时间长短不同的组间存在差异(P<0.05);CD4+计数及Th/Ts的差异及变化对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未引起有显著性意义的变化,而在抗病毒过程中出现血液毒性及肝损害的患者在生理领域得分偏低,与未出现这两方面毒副作用的患者有不同的变化趋势(P<0.05)。结论: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提高患者独立领域得分,而抗病毒药物的血液毒性和肝损害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生理领域得分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接受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1年以上的艾滋病患者焦虑或抑郁发生情况和人口学及临床学特点。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对118例艾滋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的艾滋病患者焦虑或抑郁发生率为45.76%,焦虑/抑郁的发病率分别为总调查人数的33.05%和34.75%;其人口学特点为女性、中年、低学历、离异患者焦虑或抑郁阳性率在总样本中比例高(P0.01或P0.05);临床特点为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延长其焦虑或抑郁发生率比例增高(P0.01);诊断未告知他人的患者比诊断主动自愿告知他人的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比例明显增高(P0.01)。结论长期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比例较高,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护理人员应该提高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建议患者将诊断告知可以信赖的人,得到家庭和社会支持,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对照评价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AIDS)患者和未接受HAART治疗者的左心功能,分析评价目前国内AIDS治疗所采用的HAART方案是否对AIDS患者左心功能造成影响。方法对59例未接受HAART治疗的AIDS患者及56例接受HAART治疗的AIDS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各项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采集二尖瓣环前间隔、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及后间隔六个位点组织多普勒(TDI)运动频谱,测量各位点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计算各位点Ve/Va值及左心平均Vs、Ve、Va和Ve/Va值,同时测量二尖瓣环瓣叶附着点处侧壁位点“a”波结束至下一心动周期“e”波开始的时间间期(a线)及“s”波开始至结束的时间间期(b线),按照公式Tei=(a-b)/b计算右室Tei指数。两组间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未治疗组和治疗组间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及二尖瓣环各位点TDI测值包括Vs、Ve、Va、Ve/Va、Vs[(9.06±1.69)cm/s,(8.98±1.41)cm/s]、Ve[(11.19±2.04)cm/s,(11.05±2.30)cm/s]、Va[(8.47±1.50)cm/s,(8.08±1.64)cm/s]、Ve/Va(1.37±0.38,1.30±0.37)及Tei指数(0.41±0.14,0.42±0.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看,目前国内AIDS治疗采用的HAART方案对AIDS患者左心功能暂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