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1-3N0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及其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QL  Chen FJ  Zeng ZY  Guo ZM  Song M  Yang AK 《癌症》2008,27(3):299-303
背景与目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原发灶的手术方式一直存在争议,主要是对局限于一侧腺叶的病变选择甲状腺全切除还是采用单叶切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T1-3N0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方式及其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至2000年在我院首治、术后病理分期为T1-3N0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53例,探讨其原发灶的多中心性、手术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结果:15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21例有多中心癌灶,其中12例为单叶多中心癌灶,9例为双侧腺叶多中心癌灶。92例患者行癌侧腺叶 峡部切除术,44例行癌侧腺叶次全 峡部切除术;9例有双侧叶多发癌灶的患者中7例行一侧腺叶 峡部 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2例行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8例原发灶位于峡部的患者行峡部 双侧叶部分切除术。手术后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7例,其中6例为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为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出现远处转移5例。本组患者的5、10和15年生存率分别为98.7%、96.1%和86.9%。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包括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和远处转移(P<0.05);年龄<45岁、肿瘤大小≤4cm、病理为乳头状癌或混合型癌和无远处转移者预后较好。Cox分析显示年龄和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对T1-3N0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可采用癌侧腺叶 峡部切除或癌侧腺叶次全 峡部切除术。T1-3N0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远期疗效较好,影响其生存的因素包括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2.
T1-3NO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及其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原发灶的手术方式一直存在争议,主要是对局限于一侧腺叶的病变选择甲状腺全切除还是采用单叶切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T1-3NO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方式及其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至2000年在我院首治、术后病理分期为T1-3NO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53例,探讨其原发灶的多中心性、手术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结果:15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21例有多中心癌灶,其中12例为单叶多中心癌灶,9例为双侧腺叶多中心癌灶.92例患者行癌侧腺叶 峡部切除术,44例行癌侧腺叶次全 峡部切除术:9例有双侧叶多发癌灶的患者中7例行一侧腺叶 峡部 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2例行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8例原发灶位于峡部的患者行峡部 双侧叶部分切除术.手术后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7例,其中6例为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为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出现远处转移5例.本组患者的5、10和15年生存率分别为98.7%、96.1%和86.9%.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包括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和远处转移(P<0.05);年龄<45岁、肿瘤大小≤4 cm、病理为乳头状癌或混合型癌和无远处转移者预后较好.Cox分析显示年龄和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对T1-3NO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可采用癌侧腺叶 峡部切除或癌侧腺叶次全 峡部切除术.T1-3NO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远期疗效较好,影响其生存的因素包括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3.
用筛选法对甲状腺癌作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搜集1985年~1997年本院收治的150例甲状腺癌患者,采用Long-rank时序检验、X2检验、COX模型分别分析单因素、多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从12个因素中筛选6个因素,含年龄、浸润程度、滤泡状癌、其他类型癌(髓样癌、未分化癌)、纵隔及器官转移、UICC分期等对预后都有影响(P<0.05)。结论;年龄>40岁,浸润程度加深,病理为滤泡癌、髓样癌、未分化癌,颈外转移及UICC分期对甲状腺癌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4.
进展期胃癌预后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进展期胃癌的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2年12月间411例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进行了随访,对其一般资料、手术情况、病理结果及生存期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1例病例中失访48例,随访363例中目前仍存活174例,死亡189例,总体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9.89%、56.20%、50.76%.单因素分析:与进展期胃癌预后有关的因素包括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组织类型、浸润深度、分期、清扫淋巴结总数、淋巴结转移个数、淋巴管癌栓、切缘残留、淋巴结转移率、远处转移.多因素分析:与进展期胃癌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包括肿瘤分期、组织类型、转移淋巴结个数、淋巴结转移率、肿瘤大小.结论:经COX模型分析,肿瘤分期、组织类型、转移淋巴结个数、淋巴结转移率、肿瘤大小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其中肿瘤分期是影响胃癌预后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张仑  张瑞琴 《中国肿瘤临床》1994,21(12):888-891
1954年~1990年收治91例甲状腺间变癌,约占全部甲状腺恶性肿瘤的5.85%.其恶性程度表现为14.29%,5年生存活率及26.08月平均存活期.ATC多发生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及分化型甲状腺癌,约56.04%的病人为50岁以上.如病人年龄在50岁以下,肿瘤较局限,肿瘤直径<5cm,无局部或远处转移者预后较佳.对于较局限的肿瘤,应行广泛切除,明显改善其预后.放疗或化疗以及综合治疗,其预后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含梭形/巨细胞肺癌(lung carcinoma with spindle /giant cells,LCSG)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85年9月至2009年7月就诊的28例 LCSG 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料。利用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Cox 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LCSG 患者男女比例为11∶3,年龄33~73岁,中位年龄60岁;pTNM分期:Ⅰ期8例,Ⅱ期7例,Ⅲ期11例,Ⅳ期2例;病理类型:含梭形细胞癌11例,其中单纯梭形细胞癌2例,梭形细胞癌伴鳞癌5例、伴腺癌3例和伴腺鳞癌及大细胞癌1例;含巨细胞癌17例,其中单纯巨细胞癌13例,巨细胞癌伴鳞癌1例、伴腺癌3例。单纯肉瘤样细胞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较混合有上皮样细胞型者长(22.8个月 vs 8.0个月,P =0.02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 =0.002)、肿瘤大小(P=0.005)、组织学类型(P =0.001)、pTNM分期(P =0.015)、T 分期(P =0.008)、淋巴结转移(P =0.013)和 M分期(P =0.000)是影响 LCSG 患者预后的因素。结论:混合有上皮样细胞型的 LCSG 预后较单纯肉瘤样细胞型差;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类型是影响 LCSG 患者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21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以及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210例甲状腺癌患者中,女性所占比率高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岁患者所占比例高于<45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7.6%的患者术前超声检出为甲状腺癌。病理类型主要为乳头状腺癌(73.8%)和滤泡状腺癌(26.2%),这两种类型均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病理分期为Ⅰ~Ⅱ期113例(53.8%),Ⅲ~Ⅳ期97例(46.3%)。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OR=4.445,P<0.05)、淋巴结转移(OR=3.213,P<0.05)、年龄(OR=2.001,P<0.05)、多中心癌灶(OR=1.567,P<0.05)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甲状腺癌以分化型病理类型为主,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较多,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实施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ⅠB-Ⅱ期宫颈癌患者预后高危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ⅠB-Ⅱ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1994年11月~1997年12月本院妇瘤科收治手术治疗的ⅠB-ⅡB期(FIGO分期)宫颈癌患者230例.我们对其中183例有完整病史资料和随访资料的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7.02%和69.53%.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ⅡB期患者,宫颈肿瘤≥4cm,非鳞癌组织类型,盆腔淋巴结阳性,宫旁癌浸润,残端癌残留,深肌层浸润和脉管癌栓的患者预后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2个盆腔淋巴结转移、阴道残端癌残留和脉管癌栓是影响预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这三个因素将宫颈癌患者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其中高危组的5年生存率(39.22%)明显低于低危组(84.60%)(P<0.01),5年复发率(61.61%)明显高于低危组(15.48%)(P<0.01).结论:高危组ⅠB-Ⅱ期宫颈癌患者预后较差,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予以高度重视,以期减少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病例,回顾性分析骨转移年龄、术后间隔时间、转移部位及频度、组织类型以及死亡原因等.结果:骨转移年龄较大,发生在40~82岁,初诊到骨转移多在10年以内;脊椎转移最多,乳头状癌以胸、颈椎转移为主,滤泡状癌转移全身骨骼,临床症状和死因多与脊椎病变有关.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中脊椎转移为影响其生存质量和预后的关键部位.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淋巴结阴性患者的预后及其危险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Ⅰb~Ⅱ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阴性患者的预后以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993年 11月~ 1997年 12月 2 36例Ⅰb~Ⅱb期 (FIGO分期 )宫颈癌根治术后证实盆腔淋巴结阴性患者的预后。生存曲线用Kaplan Meier方法。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因素。 结果 :本组盆腔淋巴结阴性患者的五年总体生存率为 82 0 % ,中位生存时间 10 0 0月。本组患者的复发和 (或 )转移率为19 5 % ,五年生存率为 16 9% ,中位生存时间为 15 0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Ⅱb ,宫颈肿瘤巨大 ,非鳞癌组织类型 ,低分化 ,深肌层浸润 ,宫旁浸润 ,阴道残端有癌残留 ,脉管有癌栓的患者预后不良 (P <0 0 5 )。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预后的 12个临床因素进行了多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 :年龄 ,宫颈肿瘤大小 ,组织学类型 ,分化程度 ,宫旁浸润和阴道残端癌残留是影响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P <0 0 5 )。结论 :Ⅰb~Ⅱ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阴性患者的预后较好 ,但宫颈肿瘤巨大 ,非鳞癌类型 ,低分化 ,宫旁浸润及阴道切缘阳性的患者预后不良 ,也应给予必要的治疗 ,以减少盆腔复发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1.
1970—1978年本所胸外科手术治疗肺癌107例随访至1988底生存10年以上有33例,10年生存率为30.84%。本文认为下列因素与肺癌术后长期生存有关。1.年龄:33例中50岁左右者占78%。其预后优于40岁以下,60岁以上者。2.临床症状:60%Ⅰ期。80%Ⅱ期和100%Ⅲ期有症状,提示症状有无与预后有关。3.肿瘤外侵及大小:33例中仅4例肿瘤有外侵,肿瘤外侵后易引起广泛血行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人群中甲状腺癌发病状况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997年至2006年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9例甲状腺癌患者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2006年新疆地区人群甲状腺癌的年均收治患者人数比以前6年高30%以上;女性患者人数比男性高约2.3倍,不同民族之间无显著差异;50岁以下女性患者为52.56%,男性为37.07%;汉族患者占129例(64.82%), 维吾尔族患者47例(23.62%),其他少数民族23例(11.56%);根据甲状腺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分型情况, 乳头状腺癌居首位,136例(68.34%),其类型依次为滤泡癌47例(23.62%),髓样癌11例(5.53%),未分化癌5例(2.51%);参加手术和放/化疗治疗的患者为150例(75.38%),癌症转移并直接进行放/化疗患者28例(14.07%).结论:过去10年当中我院收治甲状腺癌患者逐年增多,说明新疆地区人群中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乳头状癌居首位;女性甲状腺癌的高发年龄分布30岁-50岁,男性人群高发年龄在60岁-69岁,维、汉两族人群甲状腺癌的男女发病比例有明显差异;但甲状腺癌的亚类在维、汉两民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147(CD147)及survivin表达及其与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2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采集肿瘤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比较肿瘤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内CD147及survivin阳性表达差异;术后随访1年,记录淋巴结转移情况,依据淋巴结转移与否分为两组,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期、体质量指数、CD147表达、survivin表达、肿瘤直径等多方面资料,分别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 肿瘤组织内CD147阳性率、survivin阳性率分别为73.17%、79.27%,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2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其中30例出现淋巴结转移,52例未出现淋巴结转移;两组肿瘤分期、CD147表达、survivin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显示,肿瘤分期Ⅲ期、CD147阳性表达、survivin阳性表达为影响甲状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P<0.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8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25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 125例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中位年龄45岁(27~76岁),诊断时肿块超过3 cm者占61.6 %(77/125),51.2 %(64/125)患者区域淋巴结阳性,80.8 %(101/125)患者为Ⅱ期以上,89.6 %(112/125)患者的激素受体阳性。中位随访58个月(11~222个月),此时有32例出现复发及转移,18例死亡。生存分析显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2.2 %和87.3 %。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进行内分泌治疗是影响浸润性小叶癌的唯一预后因素。结论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在发病中位年龄上与其他病理类型乳腺癌无明显差异,诊断时呈现肿瘤较大和淋巴结侵犯较多是该病的一个特点,激素受体阳性率高是该病的另一个特点。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没有显著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胰头癌根治性切除病人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11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胰头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111例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12.1个月,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52.3%、20.6%、10.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CA19-9水平、被膜外浸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胰腺切缘、术后是否化疗为影响胰头癌预后的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A19-9水平、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被膜外浸润、肿瘤大小、术后是否化疗及胰腺切缘为胰头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肿瘤分化水平差、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大于等于4 cm、未达到R0切除的胰头癌患者预后较差,根治性手术术后联合化疗可明显延长胰头癌病人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对应的干预对策,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回顾自2002年6月至2013年12月入院治疗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资料,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肿瘤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手术切缘、远处转移、总生存期等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23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6.9岁,男性平均发病年龄59.5岁,女性平均发病年龄52岁。<60岁患者68例,≥60岁55例,从发病到明确诊断时平均时间为9.8月,中位生存时间为46.1个月,1年生存率为69%,3年生存率为37.4%, 5年生存率为29.6%。通过单因素分析,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手术切缘、远处转移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性别、肿瘤部位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P分别为0.784、0.988。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年龄(HR=1.93,95%CI:1.06~3.50)及远处转移(HR=1.83,95%CI:1.24~2.72)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手术切缘、远处转移等是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年龄大、远处转移患者生存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17.
ⅠB—Ⅱ期宫颈癌患者预后高希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影响ⅠB Ⅱ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 :1994年 11月~ 1997年 12月本院妇瘤科收治手术治疗的ⅠB ⅡB期 (FIGO分期 )宫颈癌患者 2 30例。我们对其中 183例有完整病史资料和随访资料的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 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77 0 2 %和 6 9 5 3%。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 4 0岁 ,ⅡB期患者 ,宫颈肿瘤≥ 4cm ,非鳞癌组织类型 ,盆腔淋巴结阳性 ,宫旁癌浸润 ,残端癌残留 ,深肌层浸润和脉管癌栓的患者预后较差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 2个盆腔淋巴结转移、阴道残端癌残留和脉管癌栓是影响预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P <0 0 5 ) ,根据这三个因素将宫颈癌患者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 ,其中高危组的 5年生存率 (39 2 2 % )明显低于低危组 (84 6 0 % ) (P <0 0 1) ,5年复发率 (6 1 6 1% )明显高于低危组 (15 4 8% ) (P <0 0 1)。结论 :高危组ⅠB-Ⅱ期宫颈癌患者预后较差 ,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予以高度重视 ,以期减少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由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病程长、预后好,难以组织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临床研究,在我国也没有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共识,影响预后的因素也鲜有大宗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组织学类型及肿瘤分期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寻找可预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5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可供分析的分化型甲状腺癌120例,平均随访8年,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颈部淋巴结清扫、甲状腺全切、组织学类型及肿瘤分期与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经过平均96.6个月随访,无病生存率为78.3%,总生存率为94.2%。疾病分期晚的患者无病生存率低(P=0.029);滤泡状癌较乳头状癌无病生存率低(P=0.001),总生存率低(P=0.003)。是否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及甲状腺全切对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分期、组织学类型是分化型甲状腺癌主要的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及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此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9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血糖水平及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激素、TSH及甲状腺癌发病率。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甲状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研究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激素、TSH及甲状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5年,研究组甲状腺癌7例,总患病率2.33%,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女性患病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高于男性,约是男性的3倍,甲状腺癌的发病年龄相对年轻,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甲状腺滤泡状癌2例,嗜酸细胞甲状腺癌1例,甲状腺髓样癌2例,低分化甲状腺癌1例,甲状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以及术后用药为甲状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以及术后用药为甲状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与甲状腺癌发病率存在密切相关性,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以及术后用药为甲状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进展期胃癌预后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进展期胃癌的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2年12月间411例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进行了随访,对其一般资料、手术情况、病理结果及生存期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1例病例中失访48例,随访363例中目前仍存活174例,死亡189例,总体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9.89%、56.20%、50.76%。单因素分析:与进展期胃癌预后有关的因素包括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组织类型、浸润深度、分期、清扫淋巴结总数、淋巴结转移个数、淋巴管癌栓、切缘残留、淋巴结转移率、远处转移。多因素分析:与进展期胃癌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包括肿瘤分期、组织类型、转移淋巴结个数、淋巴结转移率、肿瘤大小。结论:经COX模型分析,肿瘤分期、组织类型、转移淋巴结个数、淋巴结转移率、肿瘤大小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其中肿瘤分期是影响胃癌预后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