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管网状细胞瘤为颅内真性血管性肿瘤,根据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血管网状细胞瘤为良性肿瘤,但起源不能确定,研究认为是由于常染色体3p上的基因突变所致。本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外科手术,近年来随诊治水平提高,囊性血管网状细胞瘤死亡率已降至2%~5%。国内周良辅报道43例囊性血管网状细胞瘤无手术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嗜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43例儿童HPS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43例儿童均以发热为首要症状,脾脏肿大有7例(16.28%),肝、脾均肿大为31例(72.09%),肝肿大5例(11.63%),淋巴结肿大40例(93.02%),外周血三系细胞减少共28例(65.12%),两系细胞减少共11例(25.58%),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升高38例(88.37%),谷草转氨酶29例(67.44%),总胆红素升高15例(34.88%),总蛋白降低30例(69.77%),甘油三脂升高38例(88.37%),血清铁蛋白升高34例(79.09%),纤维蛋白原降低33例(76.74%),骨髓细胞中见嗜血细胞43例(100.00%)。43例儿童嗜血细胞综合征,放弃16例(37.21%),接受治疗27例(62.79%),接受治疗患儿中死亡8例(18.61%),痊愈16例(37.21%),3例正在治疗中(6.98%)。结论:HPS由多种病因所致,发病年龄以6岁前儿童为多。原发病EBV感染占首位,预后凶险,而且病情易复发,年龄越小预后越差,确诊后果断采用HLH-04方案治疗有助于HPS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嗜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征及对预后有影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儿童HPS的病因,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转归。结果:54例患儿均以发热为首要症状(100%),其余临床表现依次为脾脏肿大,肝脏肿大,淋巴结肿大,黄疸,多浆膜腔积液,水肿,呼吸系统症状,消化道出血,皮疹,泌尿系出血,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实验室检查以肝功能异常最为突出(100%),其中以酶学(ALT、LDH、AST)改变为主(100%),次为低蛋白血症及高胆红素血症,之后依次为骨髓见噬血细胞,外周血至少两系细胞减少,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铁蛋白升高,低纤维蛋白原血症,NK细胞活性降低,肾功能异常。病因分析显示:感染相关性(IAHS)占72.22%,以EB病毒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EBV-AHS)最多,占IAHS的82.05%。54例HPS患儿中,自动出院19例,后经随访,16例死亡,接受治疗36例,接受治疗患儿中死亡9例(16.67%),痊愈22例(40.74%),5例正在治疗中。死亡25例(病死率46.29%)中,IAHS19例(其中EBV-AHS17例,败血症2例),恶性肿瘤2例,原因不明者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EBV感染、血小板计数降低、LDH和ALT水平升高与患儿死亡有关。将以上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EBV感染、血小板降低、ALT升高是嗜血细胞综合征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PS由多种病因所致,临床表现多样,预后凶险。EBV-AHS发病占首位,EBV感染、PLT计数、ALT水平是决定HPS预后的危险因素,确诊HPS后果断采用HLH-04方案治疗有助于提高HPS患儿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张颖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0):1137-1138
小儿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EB virus associated heomphagocytic syndrome,EBV-HPS)是EB病毒感染诱发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并大量吞噬血细胞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的MRI特征.方法 对经手术证实的32例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成像(FLAIR)和增强扫描.结果 32例患者的病灶位于左小脑半球14例,右小脑半球11例,双小脑半球2例,上蚓部3例,下蚓部2例.MRI表现为囊壁结节型25例(78.1%),囊旁结节型3例(9.4%),实质型4例(12.5%).肿瘤的活性部分于FLAIR和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T1WI肿瘤囊性部分呈均匀低信号、肿瘤壁结节呈稍低信号或等信号.结论 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有特定的发生部位及特征性MRI表现.MR对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尤其是增强扫描对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前已知,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广泛存在一个氧气敏感基因表达调控系统,调节着一系列特定基因的表达。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作为缺氧应答的全局性调控因子能够广泛激活缺氧相关生理反应的众多基因,精确调节细胞代谢中的氧气浓度。1 HIF-1α的蛋白  相似文献   

7.
低氧诱导因子-1α在骨形成过程中对成骨细胞功能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XD  Deng LF  Wang J  Qi J  Zhou Q  Wang JS  Wei L  Zhu YP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7):3357-3361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对成骨细胞功能的调控及其在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Cre-Loxp重组酶技术,在体内外条件性敲除成骨细胞中的HIF-1α基因及其上游调控VHL基因,在体外将成骨细胞在2%氧浓度培养48h后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核结合因子a1(RunX2)、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OC)的表达,在体内取3个月龄小鼠股骨远端骨组织,应用组织切片和Micro-CT方法检测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和骨矿密度(BMD)。结果体外条件性敲除成骨细胞中的HIF-1α基因后,由于HIF-1α的表达下降导致VEGF、RunX2、ALP、OC的表达水平降低,而敲除VHL基因后由于HIF-1α的表达上调导致上述基因的表达升高。体内条件性敲除HIF-1α基因小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和BMD均劣于野生型小鼠,而体内条件性敲除VHL基因小鼠以上指标均优于野生型小鼠。结论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由于低氧环境的存在,HIF-1α能够通过促进成骨细胞的功能而调控骨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乳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方法:选取68例乳癌组织石蜡标本(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癌43例;组织学分级Ⅰ级16例,Ⅱ级27例,Ⅲ级25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巾HIF-1α、VEGF的表达。结果:乳癌组织中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54.4%(37/68),VEGF阳性表达率61.8%(42/68);有淋巴结转移的乳癌组织中2者表达高于无转移组(P〈0.05);癌组织分化越差,2者表达越高。乳癌组织中HIF-1α与VEGF的表达有高度一致性。结论:HIF-1α在乳癌组织中存在着过表达,HIF-1α可作为乳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用于滋养细胞缺氧研究的缺氧方法及滋养细胞模型。【方法】滋养细胞来源的BeWo细胞系,分4组培养:正常对照组、低氧浓度组、二氯化钴组和去铁敏组。培养4 8h后收集细胞,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BeWo细胞HIF- 1αmRNA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BeWo细胞HIF -1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低氧浓度组、二氯化钴组和去铁敏组的HIF- 1α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与低氧浓度组比较,二氯化钴组和去铁敏组HIF 1α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环境缺氧和细胞缺氧均可诱导BeWo细胞HIF 1α的表达,二氯化钴或去铁敏可以作为缺氧方法用于滋养细胞缺氧方面的研究,BeWo细胞也可作为一种细胞模型用于HIF -1α表达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食管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0例食管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HIF-1α的表达.结果:食管癌组织中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90%vs58%,P<0.05),深层浸润组高于浅层浸润组(P<0.05),与食管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HIF-1α的高表达可能与微环境缺氧有关,亦可能与食管癌的癌变及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2.
李强  莫业和  刘运生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428-2430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收集的42例垂体腺瘤标本中侵袭性垂体腺瘤27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15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IF-1α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IF-1α蛋白的表达。并对侵袭组与非侵袭组的HIF-1α蛋白、HIF-1αmRNA表达及不同大小肿瘤HIF-1α蛋白表达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非侵袭组垂体腺瘤中HIF-1α蛋白表达阳性率与侵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5,P=0.005);而HIF-1αmRNA在侵袭组的表达水平与非侵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1,P=0.329);垂体腺瘤直径>30 mm者HIF-1α蛋白表达阳性率与直径10~30 mm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P=0.041)。结论 HIF-1α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增加,并且与垂体腺瘤侵袭行为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HIF-1α基因转染人间充质干细胞(hMSCs),并检测该基因在hMSCs中的表达.方法构建含人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制备含目的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hMSCs.采用RT-PCR法检测HIF-1α基因的表达.结果转基因hMSCs的HIF-1α表达水平较正常hMSCs明显增高.结论HIF-1α基因成功转入hMSCs并被强制表达,为研究骨组织工程的血管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力  李玉军 《医学综述》2004,10(9):532-534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不仅是由于细胞的过度增殖,也与凋亡的干扰有关。肿瘤无法调控的增殖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增殖需要大量耗氧,缺氧是实质性肿瘤微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肿瘤的缺氧是肿瘤发生恶性转化甚至转移的始动因素。最近的研究已表明,许多人类肿瘤内部都有显著的缺氧区域,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受缺氧或低糖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在刺五加皂苷(ASS)对神经元缺氧保护中的作用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建立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PC12细胞分化和氯化钴诱导化学缺氧的神经元缺氧模型。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ASS对缺氧PC12细胞中HIF-1α mRNA的基因转录、蛋白表达及ERK1/2磷酸化的影响。结果正常培养的PC12细胞几乎没有HIF-1α mRNA的转录和表达,氯化钴的处理可显著增加HIF-1α mRNA的转录和表达,ASS可进一步增加缺氧PC12细胞中HIF-1α mRNA的转录和表达;ASS和NGF的预处理还可以增加磷酸化ERK1/2的表达。以上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SS的上述作用与NGF作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S对氯化钴诱导化学缺氧的PC12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促进HIF-1α mRNA的转录和通过激活ERK1/2途径进而抑制HIF-1α降解从而增加其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测定食管鳞癌组织和切端正常组织HIF-1α、VEGF表达水平.对比分析HIF-1α、VEGF在食管鳞癌组织和正常切端中的表达以及HW-1α和VEGF与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含淋巴侵犯)、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HIF-1α 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5.88+1.12,在食管切端正常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4.76±1.26,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4);VEGF 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为12.79±2.51,在食管切端正常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10.92±2.2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0);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蛋白质阳性率50%(21/42),明显高于正常切端组织的14%(6/42);VEGF蛋白质阳性率76%(32/42),明显高于正常切端组织的33%(14/42).HIF-1α mRNA、VEGF mRNA表达趋向于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分别P=0.073、P=O.063).HIF-1α蛋白质表达在胞核和(或)胞质中,HIF-1α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淋巴侵犯、肿瘤组织分化相关(分别P=0.013、P=0.028).但没有发现HIF-1α mRNA与VEGF蛋白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肿瘤组织中HIF-1α除蛋白质水平受缺氧调节外,还可能存在转录及转录后水平调节;通过对HIF-1α与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表明HIF-1α亦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因此,HIF-1α与VEGF有可能作为反映食管癌诊断及进展的生物学指标,成为抗血管生成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7.
18.
杨丹  廖文慧 《华中医学杂志》2006,30(4):327-328,330
目的探讨缺氧对培养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上Kv3.1、Kv4.2基因转录的影响及缺氧诱导因子-1(HIF-1)和红细胞生成素(EPO)3’端增强子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合成EPO3’端增强子野生型和突变型片段,借助脂质体转入PASMCs,用RT-PCR法测定细胞在常氧或缺氧条件下培养18h的Kv3.1和Kv4.2的mRNA。结果缺氧18h能增加Kv3.1和Kv4.2基因转录。转入野生型EPO3’端增强子片段后,能消除缺氧时Kv3.1、Kv4.2基因转录的增加,而转入突变型片段则无此作用。结论缺氧有增加PASMCs上Kv3.1、Kv4.2基因转录的作用,该作用受到HIF-1的调制,且在Kv3.1、Kv4.2基因的调控序列中,可能存在与EPO3’端增强子片段相似的序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分析皮肤癌组织中2者的相关性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5例SCC、25例BCC及23例正常皮肤组织中COX-2、HIF-1α和CD34的表达,并计数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SCC和 BCC组织中COX-2和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及CD34-MVD均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COX-2和HIF-1α的表达相关(P<0.05).SCC和 BCC组织中COX-2、HIF-1α表达阳性者的MVD值均高于表达阴性者(P<0.05).结论:SCC和BCC组织中COX-2与HIF-1α可能协同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从而促进SCC和BCC的生长、浸润或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食管鳞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7例食管鳞癌及3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AR与HIF-1α进行检测,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AR与HIF-1α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1)。AR与HIF-1α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反应增生、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且AR与性别有关(P〈0.05)。AR与HIF-1α之间明显相关性(r=0.277,P〈0.05)。结论:AR、HIF-1α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二者的过度表达可能共同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