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输血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其影响机制可能是输血造成机体免疫功能抑制,阻碍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促进肿瘤复发,术者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以减少输血对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围手术期输血与肝癌术后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围手术期输血与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关系,对72例肝癌术后复发的病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围手术期输血量与手术后复发时间有明显的负相关性,不同输血量组病人的术后复发时间也有显著的差异性,提示围手术输血可促进肝癌术后复发,输血量越多,术后复发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3.
自1900年Landsleiner发现ABO血型以来,输血已成为外科领域极为普遍的治疗方法。在纠正严重贫血、补充创伤或手术失血所致的低血容量等方面起到了不容置疑的积极作用。然而输血可传播爱滋病、梅毒、肝炎和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并发症。近几年来许多学者对各种癌瘤患者的研究和动物实验提示,围手术期输血能促进癌瘤的复发和转移。一、临床研究状况 (一) 大肠癌 1982年Burrow和Tartter首先报告手术治疗122例大肠原发性腺癌患者的无病期生存率(dis-  相似文献   

4.
胃癌的病情发展较快,出现症状后如不及时进行手术治疗,90%以上的患者将在一年内死亡。在胃癌的外科治疗中,围手术期输血是否对术后生存有所影响?本文提供一组资料并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围手术期成分输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兴东 《北京医学》2004,26(5):338-339
输入红细胞(RBC)、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FFP)和冷沉淀能潜在改善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结果,包括改善组织氧合和减少出血.然而,输血并非没有风险或成本.传递传染性疾病(如肝炎、HIV)、溶血性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免疫抑制、同种异体免疫以及其他并发症都是成分输血的潜在后遗症.成分输血已经在我国广泛普及,但在临床的应用中不适当、不科学的现象仍较普遍,造成了资源、财力的浪费和医疗质量的问题.其原因与缺乏有力的临床循证医学支持和继续教育不足有关.为了改进输血实践,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降至最低,以及减少浪费和降低费用,我国卫生部以及欧美等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制定了有关成分输血的实践指南.本综述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参考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推荐的成分输血指南[1],论述围手术期成年患者输注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的目的和适应证,为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的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70年代,随着肾脏移植的普遍开展,肾脏移植前后的输血治疗可明显改善移植肾的存活率,引起了人们普遍重视。研究表明,输血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1981年,Gantt提出,恶性肿瘤患者给予输血治疗可促进  相似文献   

7.
邵军进  吕蕾 《浙江医学》2007,29(12):1279-1280
输血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措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外科手术中大量失血的患者。然而有研究[1]表明大量输血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高危因素之一。ARDS是严重肺功能紊乱的肺部并发症,也是严重创伤、重大手术患者术后  相似文献   

8.
对在硬膜外阻滞下作中晚期消化道癌肿手术的病人,分别于手术前、中、后观察了他们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包括全血比粘度(ηb)、全血还原粘度(ηb~(-1)/H)、血浆比粘度(ηp)、血沉率(ESR),和红细胞压积比(Ht),以及血液酸碱度方面的变化,并与一般上腹部手术病人进行对比。资料与方法癌肿中组(A 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47.3±9.3岁。体重50.5±18.2kg。10例中包括胃癌6例、结肠癌3例、直肠癌1例。行根治性手术9例、剖腹探查活检术1例。病理诊断证实癌肿  相似文献   

9.
消化道癌肿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化道恶性肿瘤治疗、预后与肿瘤免疫密切相关,其中Tc介导免疫是肿瘤免疫的主要方面。对3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Tc亚群进行测定,并将肿瘤患者手术前后10天Tc亚群的改变量进行了平行比较,发现肿瘤患者CD3、CD4明显下降,而CD8明显上升,从而导致CD4/CD8比值下降(P<0.01);术后10天肿瘤患者免疫功能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CD3、CD4上升,CD8下降,CD4/CD8比值上升(P<0.01)。但与正常人相比,除CD8外其他仍显著低于正常人。研究资料表明肿瘤负荷使免疫功能呈负性状态,癌灶去除后使正性免疫功能得以不同程度的恢复,但术后仍需免疫辅助治疗以进一步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11.
单闯 《现代实用医学》2003,15(7):410-413
随着同种异体输血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及临床医生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笔者就异体输血引起的免疫功能抑制 ,异体输血与肿瘤复发的关系和可能的机制 ,如何转变输血观念 ,科学用血、节约用血以及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研究的若干进展作一简要介绍。1异体输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 973年 ,Opelz等首先发现了同种异体输血有益于肾移植患者移植肾的存活 ,提出同种异体输血具有输血介导的免疫调节作用 ,可抑制宿主对移植肾的免疫排斥反应。 2 0世纪 80年代初 ,有学者发现围术期输血可增…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增加,这种情况就导致人们在混乱的生活环境中会出现各种疾病,特别是心脏类疾病,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于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长期吸烟酗酒所造成的身体疾病。而对于患有心脏类疾病的患者需要在发病的时候及时接受手术,这样才能够保证身体的健康。但是患者的心脏手术期间,还需要注意到心脏外围手术期间红细胞的输血情况,只有多方面的了解到患者的身体以及手术进展情况才能够保证患者及时恢复健康,缩短康复时间,减少病人以及其家属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患者凝血功能检查指标与肝脏移植围手术期成分输血量的关系。方法:对61例肝脏移植患者进行术前凝血四项和血小板含量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分别统计分析正常组与异常组间成分输血量的差异。结果:凝血四项指标异常的肝脏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用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血小板计数正常组与异常组间各种成分血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查对肝脏移植手术成分输血量的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喜艳 《新疆医学》1995,25(2):106-108
外科临床实践中输血十分普遍输血的确挽救了不少病人的生命,但也(?)存着一些问题,如人们已熟知的输血反应、代谢失(?)及病毒感染等。70年代末人们开始注意到围手术期输血可导致术后(?)菌感染性并发症增多,肿瘤复发率增高、生存率降低。近年来又有不少关于这两方面问题的研究报告,归纳如下。一、输血与感染 Tartter等报告直肠结肠癌(择期手术)术后总感染率为14%(24/158)(切口感染5.4%,泌尿系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了解围手术期输血对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 从1995年1月至1997年4月,对87例择期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输血组61例,未输血组26例。结果 61例输血组患儿中,20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32.8%。感染种类包括:腹腔脓肿2例,切口化脓13例,支气管周围炎5例,肺炎3例,其中3例病人患两种感染;而未输血组26例患儿中仅1例腹腔脓肿,输血及输血量与术后感染关  相似文献   

17.
围手术期输血与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术后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输血与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1995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收住的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83例完整病例资料,按统计学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17例作回顾性分析;同时,抽取78例(78/102)肝脾损伤病例另作分析;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17例中输注红细胞、血浆、全血的病人术后感染百分比分别为24.4%、40.0%和69.6%,未输血者为21.7%(P<0.05);红细胞、血浆、全血的输注量与术后感染的发生均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194、0.260和0.213(P<0.05);78例肝脾损伤病例中,输注红细胞、血浆、全血的术后感染百分比分别为25.0%、42.9%和40.0%,未输血者为8.3%(P<0.05);红细胞、血浆、全血的输注量与术后感染的发生亦均呈正相关,其R值分别为0.200、0.320和0.284(P<0.05)。结论:围手术期异体输血可导致术后细菌性感染并发症增多;输血量越多,发生术后感染的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18.
汪启斌  董荣坤  张笃 《西部医学》2008,20(3):607-609
目的探讨围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分析腹部外科围术期输血567例,按照输血成分分为:全血组、血浆组、浓缩红细胞组。统计围术期输血量种类与术后感染的关系,与同期未输血组手术病人856例对比。结果输血组感染率高于未输血组,输全血组感染发生多。结论①围术期输血与感染有密切关系。输入全血、血浆使感染率上升,成分输血感染率降低。②随输血量增加,术后感染机会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围手术期的成分输血。方法:浙江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2002年4月至2006年5月,原位肝脏移植病例54例,根据移植后病人存活与否,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移植前分别进行血小板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g)测定,统计各组病人的输血量。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移植前Plt、Fig显著偏低(P〈0.05);PT、出血量、输血量显著偏高(P〈0.05)。结论:移植前Plt、Fig越低,PT越高,移植中出血量越大,输血量越大,移植病死率越高,建议有选择性地输注血液成分。  相似文献   

20.
围手术期输血与低血压对直肠癌预后影响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普外科(510282)谢鎏宽,杨继震,顾佩霞关键词直肠癌分类号R735.3输血技术自发现以来并沿用至今,已挽救了无数濒死患者的生命。于80年代以后,人们注意到癌肿患者围手术期的输血和低血压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