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了解MTX(氨甲喋呤)大剂量给药后的排泄动态,对尿的排泄率,肾廓清率进行了研究。对象:对18例小儿恶性肿瘤进行138次大剂量MTX 治疗(投药量25~300mg/kg,6小时静点)。  相似文献   

2.
对小儿恶性肿瘤的治疗和研究,近20年来进展显著,特别是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5年存活率超过50%,约40%的患儿可治愈,疗效明显优于其他恶性肿瘤。在实体性肿瘤中,象肾母细胞瘤等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疗效也有显著提高。目前已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仅为延长生命的肿瘤治疗方向,使恶性肿瘤获得根治的梦想成为可能。一、小儿急性白血病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从1948年Sidrey Farber报告用氨甲喋呤治疗有效开始的。50年代又有人使用长春新硷(VCR)、甾类激素(ST)、6—巯基嘌呤(6—MP)等治疗ALL。60年代开始进行了多种抗癌药物联合治疗的研究,对ALL采用VCR和ST诱导,90~95%的患儿可获得完全缓解。在维持缓解上,多认为在每周一次氨甲喋呤(MTX)和连日口服6-MP基础上加用VCR和ST疗效最佳。Pinkel等人根据Slipper提出的“全细胞杀伤”理论,经临床实践提出:用2,400拉德作脑脊髓照射,可弥补化  相似文献   

3.
肺小细胞癌占肺癌的20~30%,由于恶性程度高,早期即可转移到全身。本肿瘤对化疗和放射线有敏感性,故通过治疗往往可获得一时缓解和改善预后,但是肺小细胞癌的治疗方法最近几乎没有新的进展。其中认为最有可能性的是并用自体骨髓移植给予大量抗癌药物的根治疗法。  相似文献   

4.
癌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免疫疗法等多种,因各自的原理、方法不同,致使有效性、治疗范围自然也有所不同。如此看来,上述各治疗方法的正确伍用将有利于各自作用的加强或相互补充,提高治疗效果。癌的根洽并非易事,只有综合性灵活地运用目前所掌握的全部治疗手段,运用多学科、广范围的复合疗法,才有可能使癌治疗的效果提高。我们可以从肾胚胎瘤(Wilms 瘤)的治疗成绩中看到复合疗法的可喜前景。当然,对 Wilms 瘤来说,手术仍为首选的治疗手段。但从患者被送上手术台之时起,即应开始应用放线菌素 D 和长春新碱等进行化疗,术后还应在创面愈合的同时,对原肿瘤部  相似文献   

5.
妊娠性绒癌的化疗效果已为人们所重视。20年来名古屋大学收治的绒癌死亡率由100%下降到20%为了征服绒癌,必须根治这20%难治病例。尤其重要的是制定占死亡半数以上的脑转移病例的治疗方针,识别脑转移的高危病例及探讨预防措施。该校妇产科从1957~1983年收治绒癌182例,特别把其中41例脑转移做为对象进行了临床统计和病理学方面的讨论。1.脑转移发生率及发病情况182例中有脑转移41例,占22.5%。在死亡的76例中脑转移39例,占半数以上(51.3%)。脑转移中有2例完全缓解。初次入院时已经发生脑转移者9例,首次住院治疗过程中发病者22例,复发入院时发生脑转移者6例,复发治疗中发病者4例。2.脑转移病灶的病理学研究进行尸检的30例绒癌死亡例中,共有病灶47个。转移灶部位的分布是大脑顶叶最多,占36.2%;次为枕叶,占29.7%;再次为额外,10.7%,颞叶8.5%;小脑8.6%。发生在脑干部的占6.4%。脑转移病灶单发的18例(60%),多发的12例(40%)。如把病灶  相似文献   

6.
骨肉瘤     
1960年前骨肉瘤被认为是不治之症。原发四肢病例,切断术后不进行其他治疗,5年生存率不超过百分之几至十几。最近由于应用了阿霉素(ADR)、氨蝶呤(MTX)、顺铂(cisplatinum)等有效抗癌药,生存率达到了50%。一、骨肉瘤化疗历史1960年后开始术后使用抗癌药,欧美对一般抗癌药大部持否定态度,但日本却积极应用Nitoromin和苯丙氨酸氮芥(PAM)等抗癌药作术前区域动脉持续灌注,从组织学上证实了高浓度抗癌药物对骨肉瘤有效。  相似文献   

7.
绒癌是妇产科较少见的肿瘤,它是来源于妊娠(特别是葡萄胎)后胎盘绒毛的特异性肿瘤。绒癌中,妊娠性绒癌(GTN)占大部分,少数非妊娠性绒癌来自年轻人的性腺及其他部位。GTN 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维持产生、分泌人绒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机能,故HCG 作为GTN 有特异性的肿瘤标志,一直被临床运用着。但有报道,仅根据尿中或血中HCG 测定,即便使用灵敏度很高的放射免疫测定,其缓解的患者亦时有复发,其原因在于绒  相似文献   

8.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缓解率可达到95%以上,但约有30%在维持治疗中复发。作为复发的原因之一,除耐药问题外,近年来还认为与维持治疗时所使用的药物或其活性代谢物作用点的浓度不足有关。 6-巯基嘌呤(6-MP)和氨甲喋呤(MTX)是维持治疗最常用药物,药量根据体表面积而定。但是据观察,用同一标准决定的用量,血浆中浓度或红细胞内浓度个体差异较大,有时尽管按规定量使用,但血中仍不能保持一定的浓度。如果说药物作用点的浓度个体差异大,则其浓度将与预后关系密切。Koren等研究了6-MP的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值与预后的关系,发现AUC与预后呈明显正相关。复发病例其数值较持续缓解病例  相似文献   

9.
癌占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已经过了数年,其死亡率每年都有增加的趋势。另一方面,最近癌的治疗有了惊人的进步,有的单位5年生存率超过50%。美国也报告,33%的人在一生的某一时期可能患癌,其中40%以上的人有5年以上的无病间歇期率。现在已不能说:“癌就意味着死亡”,如何提高癌患者生活质量,也已成为重要的社会课题。因此如何缓解癌的各种各样的症状,就成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在伴随癌的症状中,主诉疼痛的占60~80%,是最为痛苦的症状之一(表)。  相似文献   

10.
60年代前,治疗骨肉瘤,只用关节离断或截肢等单纯手术方法,其5年生存率不超过10~15%。70年代由于采用阿霉素、大剂量氨甲喋呤、争光霉素和环磷酰胺及放线菌素D 三种药物联合治疗等化学疗法,骨肉瘤的2~5年的生存率已提高到40~70%。80年代开始由于顺铂的应用,骨肉瘤的2年健康生存率已上升到92%惊人程度。以往骨肉瘤的治疗效果不显著的主要原因是骨肉瘤经血行远隔转移,在极早期即已开始,约半数病例,在初诊时,其肺内即存有微小转移病灶,即使完全切除原发病变,肺内转移灶仍然不断增殖,最终难免死于肺转移。而化学疗法可制止或抑制肺内转移肿瘤细胞的增殖,因而可延长病人生命。尽管如此,目前确实尚有30~50%的骨肉瘤病人最终死于肺转移。有效地提高骨肉瘤治疗成绩的关键在于如何预防和制止发生转移。为此作者提出骨髓移植兼超量化疗治疗骨肉瘤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Schuller等把Ⅲ、Ⅳ期头颈部癌分为2组,即标准治疗组76例,试验组(诱导化学疗法)82例,研究了首次治疗后转移的情况。化学疗法并用氨甲喋呤、博莱霉素(争光霉素)等,实施三个疗程,获得70%的有效率。治疗失败的原因有局部再发、转移、继发癌和其他原因而死亡,除其他原因死亡外,标准治疗组33例,试验组27例,脏器转移大部分为肺转移。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癌的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浆膜浸润阳性的胃肠道癌即使施行治愈性根治切除,术后半数以上的病人因腹膜复发转移而死亡,是进行期胃肠道癌治疗的难点之一。Fortner等(1980)首先进行大鼠腹腔内温热化疗的动物实验[1],Koga等首次将该疗法引入临床治疗癌症的腹膜播种,尔后Fujimura等应用持续腹腔内灌注化疗(continouschemohyperthermicperitonealperfusion:CHPP)以预防胃肠道癌的腹膜播种[3]。最近温热疗法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表明单独应用温热疗法有一定的限度,而与放疗、化疗联合应用则有相加的抗肿瘤作用[4]。本文就温热化疗的基础理论及对胃肠道癌的疗效进行概述。1.温…  相似文献   

13.
目前胃癌的根治性疗法是手术治疗 ,而对不能手术或复发性胃癌则缺乏根治疗法。近年来化疗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达到治愈的病例还很少见。因此 ,现阶段的化疗目的只是改善临床症状和延长生存期间。一、化疗患者生存期间与生存质量的关系化疗可延长胃癌生存期间的明确报道 ,是最近的事。将手术不能切除的胃癌病例随机分为化疗组与非化疗治疗 (BSC)组进行随机比较试验 (RCT) ,Murad等报道 FAMTX (5 FU1 5 0 0 mg/ m2 阿霉素 30 mg/ m2 氨甲喋呤1 0 0 g/ m2 )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期 (MST)为 9个月、BSC组为 3个月、差别显著 ,其中有…  相似文献   

14.
癌的治疗     
玉寒冰 《日本医学介绍》1989,10(12):534-535
一、抗癌药的化学疗法及其边缘癌治疗的主要趋势之一,是大剂量联合化疗。但是,过去只通过变换已有化疗药物进行配伍,其疗效已达到极限,而新的抗癌药物还没有用于临床。顺氯氨铂(CDDP)出现以来,肿瘤缩小效果及有效率虽有了飞跃的提高,但还有很多肿瘤生存期未得到延长。此外,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研究的课题。就是说,在癌症治疗中,不仅考虑对癌细胞杀伤性、肿瘤缩小效果,还要很好地研究适应证,从整体上进行治疗。为了提高经得住等级(grade up)评价的治疗效果,对于某些肿瘤,要重新研究化学疗法、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并用的综合治疗,特  相似文献   

15.
近年骨髓移植与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取得了显著进展。作者比较骨髓移植与化疗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ALL)的疗效。Champlin 等报道,晚期 AML 的骨髓移植组无复发的3年生存率为15%(平均10~30%),化疗组为0%;第2次缓解骨髓移植组为30%(10~50),化疗组<5%;小于20岁者首次缓解骨髓移植组为50%(40~70%),化疗组为35%(20~60);20~50岁者骨髓移植组为35%(30~47%),化疗组为25%(10~45%)。晚期 ALL 的骨髓移植组无复发的3年生存率为15%(平均10~20%),化疗组0%;第2次缓解骨髓移植组为35%(25~45%),化疗组5%  相似文献   

16.
消化道癌症腹膜播散或并发癌性腹膜炎时,预后极恶,平均生命3~6个月。对腹膜浆膜面播散做抗癌治疗,始于1980年 Spatt 对胰癌腹膜播散的患者,在手术后将含有氨甲喋呤的42℃灌注液,进行腹腔内温热灌注。作者、Koga、Fujimura 等对腹膜播散的预防与治疗,是在胃切除术后立即采用加抗癌药物的腹腔内温热灌流治疗,现介绍如下。手术时,对原发灶及左上腹部进行广泛切除,同时切除部分结肠、摘除双侧卵巢,尽可能地将腹膜表面的转移灶摘除。术后暂时关闭腹腔,温热灌流装置的流入、流出管分别置于上腹部与 Douglas 凹陷处。灌流液流入与流出的温度分别为45~46℃及43~44℃。对温热灌流引起体温升高的处理,采用全身低温麻醉(见图).  相似文献   

17.
近20年来,胃癌手术疗效已有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像Ⅲ期进行性晚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从过去的15%上升到50%。一般认为,生存率提高的原因是:①预防性大范围淋巴廓清为主的扩大根治术的标准化;②并用化疗的进步。然而单独手术治疗总有限度,现在已试用多种辅助疗法,但根据癌的恶性程度、手术根治范围选择用药、用药方法和用药时间尚很难统一。因此,明确各型癌的化疗敏感性很重要,有助于每个病人选用最有效的药物。作者应用体外琥珀酸脱氢酶抑制试验(SDI法)和体内肾上腺测试法(SRC法)测定人体癌组织的化疗敏感性,通过对化疗敏感性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搞清有关胃癌化疗敏感性的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进行化疗,多数病例完全缓解率(CR)达90%以上,而成人ALL 采用与小儿相同的疗法则CR 率低,很难达到长期缓解。为此,1983年以来开始进行较强的联合化疗协作研究,最近报道已获得与小儿ALL 相似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一、预后因素ALL 根据形态学及免疫学可分为许多类型,各型对治疗反应各不相同。按形态分类有的认为L-1型比L-2型预后好,但多数认为两者无差异。一般认为L-3型缓解率低,缓解期及存活期短,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率亦高。按白血病细胞表现型分类,C-ALL 预后最好;但以前认为预后不良的T-ALL 采用强力治疗已获极好疗效;B-ALL 较为罕见,预后最差;null-ALL成人占20%以上,一般虽易于缓解,但缓解期短;而杂种白血病预后不良。其他预后不良因素尚有年龄(>30岁)、初诊时白细胞(>30000~35000/mm~3)、完全缓解需要时间(4周以上)、性别(男性较女性差)以及染色体异常等。特别是成人ALL 的t 值:t(9;22)、t(4;11)及  相似文献   

19.
虽然由于手术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使得卵巢癌疗效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化疗时药物的选择标准仍是根据以往治疗经验以及统计资料,以致无法保证最佳的药物组合。不少病例不仅未能获得所期待的疗效,而且还因无效的联合用药加大了副作用,从而降低了生活质量(QOL)。因此,不可简单地谋求有效率,也要在长期改善上着眼,求得抗癌药物的最大效果。与此同时,要确立这样的抗癌药物选择方法,将副作用缩小到最少。换言之,人们一直在期待着一种抗癌药物敏感性试验,一方面能够使每一病例仅只选择有效的药物,另方面能使无效药物排除在外。最近,美国开发出新的抗…  相似文献   

20.
有关癫痫的预后,即缓解率,正随着治疗上的进步而上升。60年代为15~30%,现在可达80%左右。近年来,尽管研制出有新疗效的药物,并有录放地形图脑电、24小时脑电图、CT 扫描、核磁共振(MRI)、血中药物浓度测定等诊断和治疗上的进展,但仍存有难治性癫痫,解决社会因素已成为本病康复的重要课题。一、缓解率和预后1.缓解率缓解率在国外1960年时较低为15~35%,1979年Annegers 等人报告的缓解率高达75%。而1982年Sofijanov 报告了42%的稍低值。在日本1960年为30%,而1970年以后则上升到71~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