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涉农高校图书馆具有农科人才培养主阵地信息中心、文献资源丰富、服务形式多样等优势,但仍存在与乡村振兴需求契合度不高、缺乏乡村人才培养创新性机制、应用实践能力不足、参与度贡献度不够等问题。涉农高校图书馆可以从服务教育改革提升乡村振兴人才质量、发挥知识信息服务平台作用支撑乡村振兴人才成长、“走出去”到农业农村一线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应进一步强化责任使命和工作规划,建立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新机制新模式,强化服务乡村振兴人才的支撑保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3.
新时代涉农高校共青团组织体系健全,是涉农高校党委的助手和后备军,也是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组织资源和政治优势。涉农高校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为协同机制构建提供了依据和动力。当前涉农高校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主要存在开放、合作、安全、共享四大困境,规限了涉农高校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的广度、深度、温度和效度。涉农高校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协同创新,要以机制协同为支撑,以整合协同为核心,以阵地协同为依托,以互动协同为重点,提升涉农高校共青团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保障力、创新力、稳定力和组织力。  相似文献   

4.
农村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农业技术人才是发展和促进农村农业产业、实现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和保障。涉农院校农业类专业因“农”而设,为“农”而生,与农村与农业产业有着天然的“血脉”关系,在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中要发挥内在的独特优势,就必须紧密对接农村与农业产业的发展,不断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乡村人才与产业的振兴。  相似文献   

5.
赵娜  黄蕊 《河南农业》2023,(33):36-37
涉农高校学生党员肩负着振兴乡村的重要使命,是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乡村振兴战略下,涉农高校对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应打破传统的理论灌输,将党性教育与耕读教育相融合。阐述涉农高校学生党员耕读教育与党性教育的新内涵和新要求,分析并探讨两者融合的意义和路径,旨在为涉农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提供现实依据,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筑牢基石。  相似文献   

6.
巨梦 《乡村科技》2019,(10):34-35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涉农媒体在获取农村、农业、农民信息方面发挥的作用重大。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的涉农媒体受到的冲击巨大,传统的涉农媒体需要与新媒体进行有效融合,以更有效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涉农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涉农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再次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涉农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最后尝试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涉农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保障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8.
“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想要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需要将乡村振兴战略贯彻到其中,重点培养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和爱农民的工作队伍。涉农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一直都是中职农类学校发展的核心,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落实现代化政策的重要性保障,因此必须要重视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的建 设工作。本文主要以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例,研究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中职学校涉农专 业所存在的问题如何开展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以促进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涉农人才在接受继续教育过程中的成就动机和职业倦怠状况.结果发现:1.涉农人员追求成功的动机水平显著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水平.2.男性的成就动机弱于女性.3.相较于工作5年及以下的涉农人员,工作6-10年人员的成就感水平显著更低.4.成就动机对于职业倦怠具有显著的反向预测作用,避免失败...  相似文献   

10.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涉农高职院校在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存在学生不愿学农、不能务农、不甘事农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构建‘校企同培’一体化育人格局,推进协同育人”“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推进三位一体”“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技术人才定制化培养”“健全“五育融合”评价考核体系,推进评价改革”的措施,更好地提高农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的全新战略部署,农业类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培养乡村规划与管理人才的重要专业。文章通过梳理农业类高校该专业发展现状、问题,在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的基础上,对新时代农业类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发展定位和课程改革进行了思考。文章认为,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类高校该专业提出了懂农业经济、掌握生态环境管理技能、了解乡村传统文化、熟悉农村制度等新要求,该专业应以培养乡村规划管理人才为专业核心定位,注重地理学与管理学的双重专业属性,加大乡村文化地理教学内容,提高经济管理类课程比重,进一步提高农业类高校在乡村规划领域的话语权。最后,以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为例,对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探讨,初步构建了以地理学、管理学、规划学为主干课程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我国目前农业再保险法律制度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农业再保险法律制度中存在的可操作性低、农业再保险经营机构自身承保能力较弱、政策和财政对行业支持力度不够以及行业积极性不足等问题,通过对中外农业再保险制度的比较研究及对域外成熟经验的学习借鉴,提出了优化农业再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采用合并立法模式,及时总结试点经验提炼制度内容,加大政府税收优惠、考虑设立专项基金,组建农业再保险公司,明确农业再保险行业监管主体等对策建议,以保障农业生产稳定性,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战略性目标。  相似文献   

13.
刘媛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8):276-278
涉农高职院校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力量.涉农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不仅有利于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也将极大地促进现代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但目前来看校企合作之间紧密联系的机制尚未形成,校企合作中存在科研和市场脱节、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结合涉农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探索校企深度合作新模式以实现校企之间的互惠共赢.  相似文献   

14.
农业气象学是农学类专业的一门与农业生产紧联系密、应用性强的交叉学科课程,通过聘请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专兼教师共同商讨确定课程教学大纲和主要教学内容,与临河区气象局合作带学生实地参观实习实践,构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新教学模式。该文就应用型农学本科农业气象学课程的专兼教师结合教学改革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生物统计学是农林院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当前,这门课教学中遇到以下问题:教材中数学公式复杂和概念定理繁多;教师教学中机械地灌输理论知识,课本知识内容陈旧;对学生考核方式老套,缺少对实践技能的考察。因此,改革以存在问题为突破口,需要更加注重选用优秀的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引入"启发式"教学手段,注重实践操作,在考核方式上加重对动手能力的考察。  相似文献   

16.
王娜  刘萍 《天津农学院学报》2004,11(Z1):162-164
化学实验是农业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本文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的讨论,力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地方农业院校的新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味着"三农"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将在三个方面推动地方农业院校实现新变革:一是乡村振兴战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新实践,要求地方农业院校运用系统思维思考服务模式,整合校内外学科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整体性支撑;二是乡村振兴战略与健康中国战略相辅相成,需要地方农业院校从"服务三农"提升为"服务人民营养与健康";三是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新型复合型人才支撑,将推动地方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资源保障体系新变革。针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新需求,地方农业院校在学科发展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社会服务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若干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地方农业院校已经开始推动自身在这三个方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地调查和典型案例分析,提出了苏州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政策路径、模式路径、技术路径3个方面提出了新常态下苏州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对策,以期推进农业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生物统计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农业和生物学领域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基础工具。然而抽象的概念、复杂繁多的公式使学生很难理解,尤其是应用能力较差。针对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课和实践环节4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为提高农业高等院校教学效果和学生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逃离都市,到乡村发展产业。本文概述了什么是乡村产业、乡村产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如何发展号乡村产业和发展乡村产业需把握的问题,并展望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