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解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分布规律及其强度,分析基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方法 通过模式预测和对部分基站进行现场测试,通过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对环境敏感点的电磁辐射强度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监测和理论计算,在安全防护距离外的各环境敏感点电磁辐射功率密度均小于8~tW/cm2评价标准值.结论 移动基站建设只要满足安全防护距离要求并且做好相关优化措施,其电磁辐射对环境和公众都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GSM移动通信基站在空间、时间、容量上的电磁辐射特性。方法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测量。结果 在发射功率、天线确定后,与天线的高度差越大,电磁辐射水平越小;与天线纵轴的夹角越大,基站电磁辐射水平越小;基站24小时电磁辐射水平变化趋势与话务量的变化趋势是基本一致的,繁忙时段的电磁辐射水平较强,空闲时段电磁辐射水平较弱;增加载波数不会增加基站的电磁辐射水平。结论 通过对GSM基站电磁辐射的规律性研究,为基站的环境保护管理与决策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一代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天气雷达周围环境现场监测和理论估算,分析新一代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对电磁辐射环境的影响,为雷达选址和运行时的电磁辐射防护提供参考。方法 简介雷达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电磁辐射评价标准、雷达周围环境现场监测和理论估算。结果 通过现场监测和理论分析,只要满足安全防护距离要求,其电磁辐射水平处于国家规定的限值内。结论 天气雷达只要选址合理,周围划定安全防护距离,其正常运行工况下的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和公众的影响低于国家的标准限值,对公众和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移动通信基站近距离区域电磁辐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使公众了解移动通信基站近距离区域电磁辐射的分布特征,同时也为环境监测部门选择监测时段和点位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移动通信基站,对其近距离区域的电磁辐射进行24h监测与分析,研究正常工作日下基站近距离区域电磁辐射强度随时间、距离的变化趋势,并根据话务量、天线特性对电磁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一天内移动基站附近电磁辐射随时间呈现明显波动,其功率密度分布大致呈"M"型,与话务量具有正相关性。功率密度随距离增加亦呈现明显变化,近距离区域(0m~30m)功率密度分布大致呈"Λ"型,峰值出现的距离与天线特性有关。结论 环境监测部门应根据话务量和天线特性选择合适的监测时段和点位,了解基站对电磁辐射环境的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和评价某天气雷达站作业时电磁辐射水平。方法 使用电磁辐射场强仪对雷达站作业区和周围环境进行检测并依据有关标准进行评价,计算天线主波束和旁瓣影响范围和安全距离。结果 雷达站内作业区所有检测点均低于职业暴露限值;除天线下方5 m内超过生活区限值外,楼顶平台及地面检测点符合标准要求;雷达周围建筑物均符合主波束安全距离要求。结论 雷达站内辐射主要来自发射设备的泄漏,站外辐射主要来自天线的主波束和副波束影响;作业场所要实行分区管理,生活区防护主要依据安全距离控制建筑物和天线架设高度。  相似文献   

6.
海岸电台发信台电磁辐射与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海岸电台周围环境现场监测和理论估算,分析海岸电台发信台对电磁环境的影响,为海岸电台选址和运行时的电磁辐射防护提供参考。方法 介绍海岸电台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电磁辐射评价标准、电台周围环境现场监测和理论估算。结果 通过现场监测和理论分析,只要满足安全防护距离要求,其电磁辐射水平处于国家规定的限值内。结论 海岸电台只要选址合理,周围划定安全防护距离,其正常运行工况下的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和公众的影响低于国家的标准限值,对公众和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刘英华 《中国辐射卫生》2014,23(1):73-75,77
目的 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来了解基站电磁辐射强度的大小,并探讨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 通过电磁波的原理和电磁辐射的危害机理,从理论上探讨了基站电磁辐射强度,并通过理论计算和对河北移动通信基站进行空间分布测量。结果 移动基站的空间辐射电场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迅速减弱。结论 所有测量的移动基站的电磁辐射水平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某基站所在部队营区电磁辐射水平进行调查。方法 在该基站20 m范围内共设10个监测点,按照HJ/T 10.2-1996的要求使用电磁辐射分析仪对每个监测点连续测量5次。所测结果按GB 8702-1988规定的限值进行分析。结果 该营区基站天线轴向20 m处的功率密度贡献值可以满足0.08 W/m2环境管理目标值和0.4 W/m2环境标准限值的要求。结论 该营区基地电磁辐射场强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9.
微波电磁辐射对大鼠脑神经元细胞色素氧化酶活力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强  曹兆进  白雪涛 《环境与健康杂志》2005,22(5):329-331,F0003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900MHz微波电磁辐射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脑皮质神经元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脑皮质神经元暴露于不同强度900MHz的连续性微波电磁辐射[比吸收率(SAR)分别为0.38、0.76、1.15、2.23及3.22mW/g],每天2h,连续暴露4-6d,以细胞色素氧化酶(CCO)为指标,研究微波对神经元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3.22mW/g连续4d微波暴露组低于对照组(P〈0.01)。0.38、0.76、1.15、2.23、3.22mW/g连续6d暴露组神经元CCO活力低于对照组(P〈0.01);微波强度相对较高的暴露组CCO活力低于微波强度相对较低的暴露组。结论0.38~3.22mW/g的900MHz微波电磁辐射暴露可使神经元细胞色素氧化酶活力降低。微波电磁辐射对神经元细胞色素氧化酶活力影响有蓄积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TD-SCDMA室内覆盖基站的电磁辐射特性。方法 通过对广东移动TD-SCDMA室内覆盖基站分类统计,结合应用场景的特点,利用电磁辐射综合场强仪和分频仪进行空间分布测量。结果 TD室内基站的空间辐射电场强度会随距离和高差的增大而迅速减弱。结论 所测量各种场景TD室内基站的电磁辐射水平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某CC型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电磁辐射影响的定量分析。方法 以实际工作中接触的雷达为例探讨基电磁辐射水平估算的方法。结果 由于计算方法的不同会导致主射方向上达标安全距离远近不一,不考虑时间占空间比的情况睛主射方向达标安全距离为2 155 m,考虑占空比的情况下主射方向达标安全距离为114m,综合考虑时间占空比的情况下主射方向达标安全距离为34 m。结论 在选取计算方法时要尽可能的考虑到雷达近行的方式和影响的范围,估算出一下较合理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低强度电磁辐射对原代培养的小鼠脑皮质神经元的损伤效应,为制定防护电磁辐射对中枢神经系统危害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小鼠脑皮质神经元给予900 MHz平均功率密度为8 mW/cm2的电磁波持续辐射1 h、6 h、12 h,辐射后分别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用Annexin V-F1TC/PI双...  相似文献   

13.
对比分析冶金企业卫生防护距离与大气防护距离的差异,为制定合理的卫生标准防护距离提供参考依据。对炼铁、炼钢、烧结和焦化企业的特征污染物进行无组织排放源源强的监测,分别采用地面浓度反推法和点源大气扩散模型计算卫生防护距离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结果显示,悬浮颗粒物是冶金企业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特征污染物,炼铁、炼钢、烧结和焦化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最大值分别为1 200、1 100、1 100、1 000m;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最大值分别为950、850、750、900m。提示,冶金行业卫生防护距离的修订值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移动通信基站周围居民生活环境微波辐射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建立于居民小区中的移动通信基站对居民生活环境产生的微波辐射污染现状。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内18个建有通信基站的居民小区和10个未建通信基站的居民小区,用TES-92电磁辐射监测仪对小区居民生活内外环境中的微波辐射强度进行了测量。结果暴露小区微波辐射强度明显高于对照小区(p<0.05);通信基站周围微波辐射强度在距基站10m左右出现一最高值,此后才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天线主瓣方向区域微波辐射不一定较高,付瓣方向区域微波辐射也不一定较低;同时存在两个通信基站时,两者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在某一区域范围可产生电磁场叠加现象,使辐射强度增加;居民居室暴露窗口外的电磁辐射强度不但随距离变化,还随着楼层高度而有所增强;铝合金防盗网内的电磁辐射强度要明显低于网外的电磁辐射强度(p<0.05);玻璃窗内、外电磁辐射强度几乎没有变化(p>0.05)。结论虽然通信基站周围地面微波辐射功率密度均在《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的一级标准内,但仍有少部分居室暴露窗外微波辐射功率密度偏高,甚至个别居室窗内、外微波辐射功率密度远远超出一级安全范围。在监测中进一步证实居室安装铝合金防盗网具有良好的微波电磁场屏蔽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某城市中心城区电磁辐射污染水平,评估电磁辐射污染的暴露水平,研究城市中心城区射频电磁辐射强度及分布情况,分析评价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影响,为电磁辐射污染调查工作及基础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城市中心城区112 km2区域进行2 km×2 km网格布点,共监测36个点位,使用频谱电磁场强测量系统在频谱为30 m Hz~3 000 m Hz时,分别对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和功率密度进行测量。结果监测的36个点位中,电场强度为0.135 8 V/m~1.819 4 V/m,磁场强度为0.360 m A/m~4.107 m A/m,功率密度为48.93μW/m2~8 783.8μW/m2。其中电场强度1.2 V/m的点位数占91.7%(33/36),磁场强度3.2 m A/m的点位数占91.7%(33/36),功率密度1 000μW/m2的点位数占86.1%(31/36)。结论该城市中心城区电磁辐射强度均低于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剂量参考水平和我国标准剂量限值,电磁辐射总体污染水平较低,处于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雷达作业时电磁辐射场强分布特点,为制定卫生防护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军用标准有关电磁辐射测量方法,使用电磁辐射场强仪对雷达站作业区和周围环境进行检测评价,计算天线主波束影响范围和安全距离。结果 5个雷达站作业区机房内有2个检测点、机房外有3个检测点超过职业暴露限值,生活区1个检测点超过环境容许值;雷达周围建筑物均符合主波束安全距离要求。结论 雷达站内辐射主要来自发射设备的泄漏,站外辐射主要来自天线的主波束和副波束影响,随天线旋转而变化。防护对策应包括天线架设、分区管理、设备维护和职业健康监护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某高频作业区的电磁辐射强度进行测量,了解其防护情况。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工业标准和职业卫生标准。结果 该高频作业场所电场强度为1.0~650.0V/m之间,磁场强度为0.0~40.0A/m之间。有部分监测点超过国家标准限值。结论 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加强对电磁辐射的防护。  相似文献   

18.
放射卫生     
041 95 2 移动基站近距离区域电磁辐射污染分布特征/张邦俊…∥中国环境科学 2 0 0 2 ,2 2 (6) 5 65~5 68针对居住在城市移动基站附近的居民日益关注的电磁辐射污染问题,通过移动基站近距离区域电磁场分布连续2 4h监测与分析,研究正常工作日内基站周围近距离区域电磁场功率密度随时间和距离的变化,以及功率密度的概率分布,并根据2 4h各时段内的话务量,使用统计分析(SAS)系统对此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一天内移动基站天线附近电磁辐射随时间呈现明显的波动,其功率密度的概率分布接近正态分布,手机的话务量与电磁场强度具…  相似文献   

19.
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现场监测和理论估算为基础,分析移动通信基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发射类电磁辐射污染源设备应用性与污染性并存的特点,及通信基站对周围公众和环境的影响。方法 简介移动通信网络构成、电磁辐射控制标准,移动通信基站周围环境监测及理论估算。结果 通过现场监测和理论分析,在近场范围内,电磁辐射水平均处于国家规定的限值内。结论 移动通信基站只要选址合理,其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和公众的影响不明显,对环境和公众是安全的。但应高度重视电磁污染源设备对人们的心理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基站射频电磁辐射污染状况,为我国基站射频电磁污染的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参考《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及《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根据GSM基站的总体分布于2007—2009年对北京市公共场所、居民区、医院、学校及幼儿园等场所选择101个代表性微蜂窝基站及23个室外宏蜂窝基站进行环境射频电磁场强度监测,同时依据基站功率、天线类型、天线架设方式、天线的增益及天线环境电磁场的分布特征和人流量密集程度定义基站射频电磁污染区并设计采样点,在各检测站点选取最大增益天线和部分有代表性的天线进行环境电磁场强度测量。结果基站射频电磁场强度在远场区随着距离增加快速衰减,经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远场区基站射频电磁场强度与天线的增益、天线的高度、测量高度及测量距离密切相关(P0.05);室内微蜂窝基站全向天线的5 147个监测数据中61.36%(3 158/5 147)低于仪器有效检出量程(0.10μW/cm2),0.47%(24/5 147)检测数据大于8.0μW/cm2,并有0.1%(5/5 147)监测数据大于40μW/cm22;5座被调查微蜂窝基站定向天线环境电磁场监测值均小于8.0μW/cm2;23座被调查宏蜂窝基站室外环境电磁场强度(56组数据)均低于8.0μW/cm2,宏蜂窝基站射频电磁污染区室内环境电磁场除窗前监测值略高于环境背景值外,室中央监测值均低于仪器有效检出量程(0.10μW/cm2)。结论基站射频电磁污染对家居环境及办公环境存在一定的影响,建议在保证信号覆盖前提下尽量降低天线的增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