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在医院心脑血管疾病应用的合理性,为临床用药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9年的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出库数据及不良反应报告,统计、排序、分析销售金额、药品种类、日均费用(DDC)、用药频度(DDDs)、排序比(B/A)、不良反应类型。结果:2019年全年医院活血化瘀类药物中,丹红注射液的DDC最高,血府逐瘀片的DDDs最高,舒血宁注射液的销售额最高,多数药品的B/A值偏离1,提示用药选择与市场份额之间的一致性偏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4%,其中包括非注射剂6例、注射剂24例。结论:医院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应用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需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院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法(DDD),对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和排序比值(B/A)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7~2019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及占比略有下降,祛瘀剂类药物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其中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用药金额连续3年最高,丹参注射液始终占据DDDs排序首位。结论: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个别品种存在排序比过低、经济性较差等问题,应加强临床药师处方点评和干预,提高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我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探讨其合理使用与发展趋势。方法统计我院2012年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强度、用药频度、销售金额及其排序等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使用金额逐年增加,DDDs、DDC及排序比同步性好。结论我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9—2021年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及不良反应情况,为中药注射剂在综合性医院的合理用药监测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HIS系统中调取2019—2021年中药注射剂的品种、数量和金额,并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查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统计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和排序比(DUI)。结果: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率逐年增加;基本药物金额占比降低;祛瘀剂、清热剂、肿瘤用药DDDs累积量占比排前三,其中祛瘀剂在医院调控措施下金额占比逐年下降,调控有效,另两类呈上升趋势;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例数逐年增加,祛瘀剂与清热剂ADR占比74.41%,类型主要为一般ADR(占78.00%),其中银杏内酯注射液ADR数排名第一(占22.27%)。药品ADR发生率与DUI及DDDs存在相关性。结论:祛瘀剂、肿瘤用药及清热剂临床选择倾向性较大,与医院重点科室建设和临床实际情况有关,用药患者病情较复杂,且联用药品多,因此ADR较多;清热剂DDDs涨幅最大,与抗生素耐药率高有一定关系,需加强相关科室用药监控和宣教,以防过度用药;基药使用率下降,应进一步做好基药制度宣传以及基本药物普及,提...  相似文献   

5.
系统评价不同中药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搜集中药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7月8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共纳入52项RCTs,包括4 828例患者、9种中药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网状Meta分析疗效排序结果显示:(1)提高心绞痛疗效方面,累计概率排名曲线下面积(SUCRA)排序为常规西药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联合...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9,(2)
目的分析2015—2017年建湖县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方法从HIS中调取2015—2017年建湖县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的品种、数量和金额,以及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查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采用Excel统计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和排序比(DUI)。结果中药注射剂使用金额占药品销售总额逐年下降,其中基本药物金额占中药注射剂金额逐步上升。活血化瘀类品种数基本占一半,使用金额占比逐年增加,DDDs占比逐年上升;抗肿瘤及扶正类用量较大,但得到有效控制。使用金额排序连续3年第1位的是热毒宁注射液,DDDs排序连续3年第1位的是红花注射液,DUI≥1. 0情形相对较多,其平均DDC较低。药品不良反应类型大部分为一般ADR (占73. 74%),发生例数逐年减少,其中抗肿瘤及扶正类4个品种发生76次(占76. 77%),且与用药频度DDDs等呈现正相关性。结论中药注射剂应用基本合理,仍需加强临床使用监管及干预,规避活血化瘀类过度使用,防范扶正类制剂ADR,全面促进中药注射剂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与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令允 《中医药信息》2013,30(1):107-109
目的:统计分析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常用11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情况,为中药注射液的规范应用提供借鉴.方法:通过院内管理系统,抽查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2009年~2011年11个常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数据,统计各产品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 DDC)并进行排序,同时对监测中心数据库以及ADR报表分析相关产品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统计不良反应占比,总结不良反应特点.结果:1)2009 ~2011年销售金额较好的前4位品种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血塞通(冻干粉针)、舒血宁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且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呈逐年增长趋势;2)2009年~2011年DDDs(用药频度)排比前6位品种为血塞通(冻干粉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灯盏花素粉针、舒血宁注射液、冠心宁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且血塞通(冻干粉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呈逐年增长趋势;3)11品种的销售金额及用药频度合计值逐年增长;4)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以皮肤附件及消化系统受累最为严重,二者不良反应合计占比为64.41%,明显高于其他系统受累,预后不良的不良反应为呼吸系统及药物热.结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呈明显增长趋势,但不良反应的数量亦在增长,应加强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规范使用的监管,有效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院2016~2017年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16~2017年我院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数据,对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率(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排序和分析;对2016~2017年由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整理、分析;并利用PASS系统评价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合理性。结果2016~2017年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的构成比分别为7.36%、6.31%;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金额和DDDs稳居前列,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丹红注射液的DDC偏高;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发热等;中药注射剂使用中存在无适应症用药、用法用量不适宜、溶媒不适宜、联合用药不当等情况。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临床药师应加强对不合理用药的干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我院2009年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09年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稳居首位,销售金额排序前3位的是舒血宁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和疏血通注射液;DDDs排序前3位的是银杏达莫注射液、注射用炎琥宁和注射用穿琥宁;同类中药注射剂单品种的DDC相差很大.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基本合理.随着中药注射剂ADR逐渐显现,应重视中药注射剂ADR监测工作,加强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短期经济学效益,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2月-2013年4月份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例,比较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舒血宁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丹红注射液和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心绞痛发作频率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2%、88.6%和81.0%,三种中药注射剂在疗效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药物的治疗心绞痛发作频率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7.74、10.56和11.25。结论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来说,采用丹红注射液和舒血宁注射液比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具成本-效果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骨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应用的现状及改善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3月—2021年2月期间在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1 033例。将2019年3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255例患者设为干预前;将2019年9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267例患者设为第一阶段干预后;将2020年3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233例患者设为第二阶段干预后;将2020年9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287例患者设为第三阶段干预后。干预前患者接受常规药学管理,医务人员在掌握合理用药的定义和基本内容、熟悉合理用药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开展药学管理工作。第一阶段干预后、第二阶段干预后、第三阶段干预后患者均在常规药学管理项目的基础上接受优化后的药学干预措施,具体优化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影响本院骨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因素。(2)加强患者疾病的辨证分析,对适应人群进行重点筛查,对注意事项进行定期的梳理,加强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之间的沟通,及时向医务人员提供合理的用药建议。针对临床医务人员开展中药注射剂的学习与培训,并加强患者在用药方面的健康教育。分别统计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PDCA循环在医院外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2019年3~7月外科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患者325例,实施常规管理,为实施前。取2019年8~12月外科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患者325例,实施PDCA循环管理,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不合格使用率和医护人员临床服务能力来观察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应用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医院外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不合格率在适应证不适宜、疗程使用不合理、超剂量用药、重复用药、溶剂选择不合理、使用频次不合理、滴速控制不当、用药顺序不对、配伍禁忌等方面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护人员的临床服务能力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可显著提高医院外科医护人员临床服务能力和降低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不合格使用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改善了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在肿瘤患者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方法以《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和《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为标准,对我院2013年10月的中药注射剂在肿瘤科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合理性评价。结果此次抽查结果我院肿瘤类患者,苦参注射液DDDs排名最高,中药注射液不合理率为5.21%。结论医院应进一步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用药情况,并探讨其合理性,为我院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我院住院患者2015年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及构成比各科室使用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并随机抽取100例病例,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处方点评分析。结果 2015年我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中用药金额最高的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金额及使用病例数最多的均为神经内科;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100份病例中有60例存在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主要表现为溶媒选择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疗程不合理及适应症不适宜四个方面。结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我院的使用较为稳定,但使用的合理性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5.
胡芳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2):116-117
丹红注射液为丹参、红花等提取物的中药注射剂,主要有丹参酮、丹参酸、丹参酚酸及红花黄色素、红花酚苷和儿茶酚等化学成分,丹红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作用,在临床上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及中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收到较好的疗效。现将丹红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展及安全性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特点和用药趋势,为评估本院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情况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用药频度分析方法评估本院2010-2012年中药注射剂用药水平,评价药物使用频度与用药费用合理性。结果 2010-2012年,本院中药注射剂药品占有率为4.07%~4.47%,用药金额占全院所有药品用药金额的10.50%~12.69%,年增长幅度明显。其中活血类中药注射剂应用比例列居首位,用药频度呈年度上升趋势;3年的用药同步性表明,肾康注射液、艾迪注射液、丹参多酚酸盐粉针、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用药日均费用偏高。结论 2010-2012年,本院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相对频繁,且多倾向于活血类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用药日均费用偏高的中药注射剂可能存在不合理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探讨中药注射剂在医院(乐山市中医医院,为简便起见下文均以医院代称)临床应用的特点与趋势,故对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处理。方法:收集医院2017~2018年度22种中药注射剂使用数据,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数量、销售金额等相关数据,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日限定剂量(DDD)分析方法,计算各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DC)、销售金额占药品销售总金额的比例等数据。结果:2017~2018年度医院药品总销售额为29430.48万元,中药注射剂总销售额为1271.40万元,占药品总销售额的4.32%,DDDS值位于前五位的分别是丹红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益母草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DDDC值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喜炎平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醒脑静注射液、艾迪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结论:医院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对丹红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的用药频度高,用药强度大,选择倾向性强;医院中药注射液喜炎平和注射用红花黄色素DDDC值排序较高,对于应用抗炎类和治疗心血管方面中药注射剂的患者经济负担较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使用合理性。[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7-2018年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处方。参照2010版《中国药典》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处方格式和书写规范"分析活血化瘀中成药处方合理性。使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方法,用药频度(DDDs)=药品每年消耗剂量/DDD,每天平均费用(DDC)=药品每年销售总额/DDDs。采用Excel2013统计软件,分析科室分布、不合理使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DDDs排序和DDC等。[结果]纳入处方500份,男280份,女220份,患者351例。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科室平均使用频率70.2%,妇科及心血管科使用频率最高,妇科心血管科乳腺科。合理使用活血化瘀中成药25.3%(89/351)。重复使用重要注射剂重复使用某组分中药理法方药不同。中成药DDDs排序前两位为疏血通注射液及丹参滴注液。[结论]活血化瘀中成药存在不合理情况,要严格根据药品说明书合理使用,辨证论治及合理配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中成药》2016,(9)
目的分析2012~2014年医院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情况及合理性评价,对比干预前(2012年)与干预后(2014年)数据的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调取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数据,对中药注射剂品种、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其用药规律;查阅病历系统及合理用药分析系统,评价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合理性。结果干预后(2014年)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金额下降,2012—2014年中药注射剂使用金额分别占全年药品总金额的6.48%、7.15%、6.49%;祛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最为广泛,位居第1位,历年占比均超过45%;舒血宁注射液连续3年居于DDDs排名第l位;药物利用指数(DUI)趋向合理。结论干预行之有效,干预后(2014年)中药注射剂使用金额下降、品种减少,DDDs排序品种合理、DUI指数趋向合理。但仍存在不规范之处,有待通过行政监管、药学干预、合理用药宣传等手段来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临床效果。方法:抽查2010年至2012年期间我院常用的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不同产品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日用药金额,同时对数据库以及ADR报表分析产品的不良反应,统计其比例,对不良反应的特点进行总结。结果: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血塞通、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以及疏血通注射液为年销售金额排名前四位的品种,并且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以及疏血通注射液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有11个品种的销售金额及用药频度合计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同时不良反应的比例也在增高。结论: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了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并且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但随着使用数量的增长出现不良反应的数量也在增加,这时就需要加强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使用规范的监管力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